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知识管理的提出,主要是企业的经营基于知识展开的.知识存在于使用信息的人中间,而不是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过程中.知识不同于信息,它植根于人的头脑中间,知识产生于社会互相交往、互相作用的过程之中.导致这个经营基础的变化主要是由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企业员工的素质提高,大部分从蓝领的体力工作向白领的脑力工作转化;一是经济环境的变化日益迅速,在产品生命周期不断变短的情况下,只有勇冒风险、不断创新的企业才能适应.  相似文献   

2.
企业知识联盟的构建与竞争优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得企业竞争的节奏不断加快,竞争优势往往不再来自成本和质量.更重要的取决于企业的创新能力。这就要求通过合作使企业间知识形态的资源进行水平式双向和多向流动,以创造新价值。这种新价值的创造是竞争优势的最重要的资源,它比单纯的成本等优势的获得更有意义。通过构建知识战略联盟获得新知识。并将其与企业自身的核心能力相融合达到战略合作的升华。同时,围绕知识的不断创新为基础建立的战略联盟不仅能够适时地调整企业间的关系,促进不同的价值观、知识和化在企业中的融合,使之成为企业发展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国家与国家、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为了提高自身的经济竞争力,增强竞争优势,绝大多数国家或地区认识到知识和技术创新是经济增长的关键。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社会经济的转型是多层面的,这里既有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又有从工业经济社会向知识经济社会的转变。在这个多元变革的社会环境和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我国企业可通过知识吸纳和知识转移等方法来进行知识创新,从而再造自身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4.
企业的最佳实践知识管理是一个企业提升组织经营业绩和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也是企业核心能力的组成部分。最佳实践知识管理能力由最佳实践审计-收集能力、最佳实践知识提炼-转换能力、最佳实践知识共享-应用能力组成。最佳实践知识管理是标杆管理的重要方式.通过该方式有利于企业在模仿中创新、持续改进流程、提升组织学习能力,从而有利于竞争优势的获得。  相似文献   

5.
一、知识资本及其分类(一)知识资本概述知识资本,首先由美国经济学家加尔布雷斯(J.K.Galbrainth)提出。其后,关于知识资本的研究就逐渐增多。有些是从知识管理角度切入,有些是从信息技术角度进行探  相似文献   

6.
知识管理的运作及其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胜洲 《企业经济》2003,(2):118-119
知识管理是近年来产生的一种新思想,甚至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框架,但却得到理论界和实业界的普遍认可。可以说,知识管理是时代的产物,具有历史必然性。知识管理是在知识经济日见端倪,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全球化的背景下产生的,知识资源逐步取代传统的资源,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核心资源。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曾说,知识生产力已成为竞争和经济发展的关键,这是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可见,知识管理已成为管理理论发展的焦点。虽然到目前对知识管理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但企业都把集体共享知识,创造和运用知识视为赢得竞争…  相似文献   

7.
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竞争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发展的实质是利用自身的内部资源不断适应外部环境的过程。如何利用外部环境变化为企业带来的机遇和威胁,建立持续竞争优势成为企业关注的焦点。从这一过程看,我国企业关注的焦点从生产领域(产品质量)逐步过渡到营销领域(顾客忠诚度),但是在我国人力资源领域却遭到了长期忽视。人力资源管理究竟能否为企业建立竞争优势?如果可以,它又是如何建立这种优势并在长期内保持这种优势呢?  相似文献   

8.
<正> 随着中国"入世"步伐的加快,中国企业将面临严峻的竞争局面。如何在开放、公平、无扭曲的竞争中,取得优势,立稳脚跟,拓展市场,则是国内企业亟待解决的一个课题。美国学者迈克尔·波特认为,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有两个:成本领先和差别化。这也可以归结为通常所说的价格优势和非价格(如质量、品种、规格和服务方式等方而的)优势。"入世"后,关税的下调和非关税壁垒的减少只会影响到价格因素,并不会影响到非价格因素即差异化。因此,国内企业在获取相关成本优势的同时,更应侧重在差异化方面加以努力以取得优势。实施顾客关系管理,与顾客建立一种长期友好的合作伙伴关系,是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陈朝阳 《会计之友》2007,(9S):66-67
本文通过对战略成本管理(即在成本管理中导入企业战略管理的理念并与之融合)有关问题的探讨,希望能对铁路车辆工业企业适应全球化市场变化发挥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0.
文章认为知识管理是一种以知识为中心的高级管理范式,其目的是维持和创造动态的竞争优势。知识管理的具体措施包括人才的积蓄、知识的共享与知识的创新以及相应文化氛围和软硬件环境的建设。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与探讨企业内部员工之间、企业之间竞争知识共享与保护的博弈过程和基本原理。认为企业竞争知识既需要保护,又需要共享与交流。当C0〉V〉Ca+Cb且Ca〈αV〈V-Cb,或者V〉C0〉Ca+Cb且Ca〈αV〈V-Cb时,企业员工之间会共享知识。当知识共享净收益之和小于学习净收益之和,且1-(lB-cB+uB)/l〈α〈(lA-cA+uA)/l时,企业之间都选择知识保护的可能性较大;同样,当知识共享净收益之和大于学习净收益之和,且(lA-cA+uA)/l〈α〈1-(lB-cB+uB)/l时,企业之间的知识共享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2.
基于知识的核心竞争力与企业的竞争优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知识和知识管理理论出发,依据系统论的整体性原理和“复杂人”假设,提出“基于知识的核心竞争力”和“基于人性的知识共享”两个模型分析工具,从整合企业知识资源和促进知识共享这两个角度来构筑和保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最终使企业获得和保持可持续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3.
我国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4.
企业信誉管理与竞争优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20年特别是近10年来,国际学术界对企业信誉(Corporate Reputation)的研究空前活跃,正在从感性向理性、从定性向定量的方向发展,其研究和应用价值正在受到日益广泛的认可.1996年斯特恩商学院的名誉教授查尔斯·丰布兰(Charles Fombrun)较明确地给出了企业信誉的定义:"企业信誉是一个企业过去一切行为及结果的合成表现,这些行为及结果描述了企业向各类利益相关者提供有价值的产出的能力."企业信誉理论和信誉管理在最近几年间开始融入主流管理学.  相似文献   

15.
文章首先对人力资源管理创新与企业竞争优势进行了阐释,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人力资源管理创新与企业竞争优势打造的耦合点,提出了建立分层分类的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调整组织结构和稳定员工队伍的人力资源管理创新途径,从而打造企业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6.
一、联盟在技术进步中的作用 联盟是一种独特的组织形式,常常包括有以无资产与有资产相对的联盟为起点的多种结构.无资产联盟常由合约控制,有资产联盟经常采取合资的方式.战略联盟是为达到共享的战略目标而设置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组织之间的合作关系,这里的组织包括公司、大学及政府机构.联盟对高科技公司来说非常重要,如惠普、施乐、微软等公司都已建立了"战略联盟指挥官"的职位,以更好地确认和评估联盟合伙人.  相似文献   

17.
企业集群如何获取持续竞争优势是其发展中所面临的关键问题。文章从内部和外部知识溢出的角度,分析了企业集群知识溢出的内涵,概述了企业集群知识溢出的效应及其路径,最后从人员流动、知识吸收能力、竞合机制三个方面分析了知识溢出促使企业集群形成持续竞争优势的内在机理。  相似文献   

18.
常常听到企业的营销经营发出这样的抱怨:现在的消费者越来越刁蛮了,我们不断降低价格,他们却期待更低的价格,我们不断提高质量,他们却对此毫无感觉。为什么会这样呢?很简单,许多行业现有的竞争状态极易使消费者处于有利地位,对于众多的相近的供给来说,需求是一种相对稀缺的资源,有理性的消费者自知在这场交易中具有较大的选择余地,自然显得“刁蛮”和“挑剔”。这是开放,公平竞争的市场规则赋予他们的特权。而针对消费者这样的行为,企业营销部门做出的反应大多如出一辙:降价,增加功能,提高产品稳定性,提高服务质量等,这恰恰步入了一个恶性循环的旋涡:企业的诸多努力被竞争所湮没,利润被消费者所瓜分。  相似文献   

19.
论现代企业物流与企业竞争优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现代物流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特征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 ,探讨了企业物流管理与企业竞争优势的相互关系 ;指出现代企业物流不仅仅是物的流动 ,它是企业一体化管理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现代企业竞争优势的主要源泉之一。  相似文献   

20.
产业价值转移与企业竞争优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关于企业竞争优势来源,主流理论是一种由内向外,主要集中于成本和全面质量管理(TQM)、营销及研发的战略思考模式,尽管外部环境分析作为必要的假设,但忽略了企业所在的行业不断发生“价值转移”现象或规律。本文提出,研究和培育企业的竞争优势必须首先研究产业的价值转移规律,否则即使对产业竞争结构和内部资源把握得再准,也难以使企业获得充分的价值和持久的竞争优势。在这一思想引导下,本文分析了产业价值转移现象,并就企业如何基于产业价值转移制定竞争战略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