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提高矿产资源利用效率是破解环境约束与经济发展矛盾的迫切需要,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然要求。首先采用基于非期望产出的Super-SBM模型对我国2007—2016年31个省份的矿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和投入产出情况进行了测度,其次通过Malmquist指数对TFP的动态变化进行分析,最后运用Tobit模型分析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制度因素、环境因素等对区域TFP的影响,以期为矿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中国矿业总体上DEA有效,非期望产出过多是制约样本期内各地区TFP提高和TFP高波动地区效率值波动向下时的共有原因;中国区域矿业Malmquist指数总体呈增长态势,但区域间TFP发展不均衡;产业结构、制度因素、能源结构对TFP影响显著为正,且能源结构是对TFP影响最大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我国经济增长过程中能源利用效率的改进   总被引:137,自引:0,他引:137  
本文分析了我国经济快速增长条件下能源消费减缓的原因。与国内外一些学者观点不同的是 ,本文认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能源利用效率的改进是非常显著的。对外开放、产业结构和经济体制是影响能源利用效率的重要因素。 2 0世纪 90年中期以后 ,除产业结构外 ,这些因素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作用有所增强 ,工业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产业结构变动的反向作用。  相似文献   

3.
能源强度反映了单位GDP的能源消耗,是能源利用效率的倒数。从理论上讲,能源强度的变动可以归因于技术效率变化和产业结构演变,但对二者作用的实证研究结果理论界并不完全一致。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四川省能源强度持续降低,那么,技术效率提高和产业结构演变对能源利用效率提高的影响效应分别如何?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和理论意义。本文利用四川省的相关统计数据,用拉氏因素分解法分别验证了技术效率变化和产业结构调整对四川省能源利用效率提高的贡献率,结论是技术进步对近十多年来四川省能源强度的下降起显著正效应,而产业结构调整则起负效应,但负效应随四川省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呈逐步下降态势。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费雪指数分解模型从产业层面考察了我国能源强度指数的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能源效率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在能源消耗强度下降的诸因素中效率份额的贡献占绝对主导,结构份额的影响较少,产业部门结构变动对能源消耗强度的累计影响基本上可以忽略。从时间演变的角度看,能源强度下降幅度呈现明显逐年放缓趋势,产业部门技术进步对能源效率提高的影响逐年减低。(2)1981—2007年,全要素生产率水平(ΔTFP)每提高1%,能源消耗强度(ΔI)相应地降低约0.33%。作为决定能源利用效率的关键因素和长期因素,全要素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导致了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下能源强度不断降低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孙超  姚远 《经济研究导刊》2012,(28):135-137
运用协整分析方法对辽宁产业结构与电力能源效率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利用1986--2010年度数据进行协整检验并构建误差修正模型。结果表明,电力能源效率与第一、二产业比重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第一产业的变动对能源效率的效应为负,第二产业的变动对其效应为正;短期内,第一、二产业比重对电力能源效率的影响不明显。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辽宁能源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孙超  姚远 《经济研究导刊》2012,(27):158-159,172
运用协整分析方法对辽宁产业结构与电力能源效率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利用1986—2010年度数据进行协整检验并构建误差修正模型。结果表明,电力能源效率与第一、二产业比重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第一产业的变动对能源效率的效应为负,第二产业的变动对其效应为正;短期内,第一、二产业比重对电力能源效率的影响不明显,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辽宁能源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我国能源利用效率的现实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历史纵向分析和地区层面的横向比较,发现:能源消费结构调整、产业结构是能源消耗强度的重要影响因素;我国的能源利用效率与美日等发达国家,巴西、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相比都存在较大差距,改进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已成为我国的当务之急;国内能源利用效率较高的省份主要是北京、上海和广东,与其经济发展水平、能源消费结构密切相关。因此,我国应提高优质能源消费比重,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以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推动对外贸易结构的转变,提升我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地位,通过技术进步提高我国的能源利用效率和降低环境污染强度;制定有区别的区域节能目标和政策措施,既要考虑一般性影响因素,也要考虑本地区特殊影响因素,促进地区经济、能源和环境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文章基于1978-2013年的年度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我国能源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能源效率在不断提高。通过考察能源经济效率、产业结构变化、技术水平以及能源加工转换效率,进一步证明了我国能源效率在提高。在能源经济效率方面,我国万元生产总值能耗的变动表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在产业结构方面,随着工业转为相对集约的发展模式,能源利用效率也随之提高;在技术水平方面,我国越来越重视科技投入,注重技术进步对提高能源效率的长期正向作用;在能源加工转换效率方面,我国能源效率也在提高。然而,在能源结构、产业化发展、技术水平以及与国际相比较方面,我国能源效率都比较低。因此,我国需要建立健全能源政策,重视可再生能源发展;需要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加强能源研发投入,提升技术水平;通过加强能源国际合作,提升我国能源效率。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内蒙古为例,使用随机前沿模型,估算了不同地区的技术效率,并对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率进行分解。研究结果表明:(1)技术效率和TFP与一个地区的经济增长呈正向变动关系。(2)城市化率、第二产业占GDP比重、人力资本水平等提高技术效率,国有工业产值和财政支出占GDP比重降低了技术效率。(3)整体而言,各地区TFP增长主要依靠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和规模经济效率都显著不足。  相似文献   

10.
本文测算了1979—2007年中国三次产业历年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率,并对三次产业间全要素生产率变动质量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三次产业TFP存在差异。并通过资源再配置效率(TRE)模型测算历年来产业结构变动的效率,分析中国产业间要素流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现阶段中国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较高,资源配置效率趋势为正,应把服务业作为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重庆市1980-2010年的数据为基础,对重庆市的能源消费以及产业结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表明:重庆市产业结构与能源消费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而重庆市产业结构的变动主要是第二产业产值比重的增加。因此要缓解经济增长中的能源消费需求压力,只有在未来的产业结构调整中通过科学制定和实施国家产业政策、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等来实现我国产业结构升级与能源消费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2.
利用非参数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方法研究了1999-2008年我国研发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变动及其分解,在对TFP变动的时序特征及地区差异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考察了公共和企业创新对研发TFP的影响。研究表明:我国研发TFP的增长主要是由技术效率推动的,技术进步改善的作用相对有限,研发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显著负相关,地区之间研发TFP增长率也存在显著差异;公共和企业研发对研发TFP的影响均为负,且企业研发对TFP增长的负面效应大于公共研发。  相似文献   

13.
能源强度主要反映一个国家经济结构、能源组合情况以及技术水平.产业结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国家经济结构,能源组合情况可以由能源结构来表示,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是影响能源强度变动的重要因素.文章采用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Structural Vector Autoregression,SVAR),分析1990-2010年能源强度和能源结构、产业结构数据.基于SVAR模型构建的所需条件,对3组变量的时间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与协整检验.检验通过后构建SVAR模型.通过SVAR模型中的脉冲响应函数,分析能源结构与产业结构对能源强度的冲击效应;应用方差分解技术,探究能源结构与产业结构在能源强度变化中的贡献度.结果表明:能源结构对能源强度的冲击效应较小;能源强度受到产业结构的冲击效应较大.并据此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为了降低能源强度,需要优化产业结构,降低煤炭在能源结构中的消费比重,提高能源效率.  相似文献   

14.
毛莹莹  申盼 《时代经贸》2013,(4):146-146
通过分析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变动关系,结果表明,在产业结构中,工业对能源消费结构的影响最大,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对产业结构影响最大,非工业部门则对电力较敏感;新技术的应用、新产业的出现、新能源的推广,推动了能源消费效率的提高,改变了能源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传统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经济结构变动对西北地区能源效率的影响,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重点利用1990~2009年间西北五省区的数据,通过Panel Data模型构建,具体比较了工业结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产权结构、对外开放度各自的变动对能源效率的影响程度,并进一步分析了影响原因,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为西北地区能源效率的改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库兹涅茨曲线模型对新疆1952~2010年能源消费和产业结构变迁指标(泰尔指数)的动态关系进行研究,发现新疆的能源消费与产业结构的变迁呈“U”型关系,表明未来一段时间内,新疆能源消费伴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还将呈继续增长的趋势.因此,在能源消费继续增长的情况下,新疆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及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从而使能源消费与产业结构变迁和谐发展,促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7.
如何以较少的能源消耗实现现代化战略目标,是我国必须解决的问题。为了有效提高能源效率,我们有必要弄清楚我国能源效率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本文首先把环境因素加入到考量能源效率的指标体系当中,对能源效率重新定义,接着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经济结构、技术进步、制度(能源市场化)、交通运输、工业能源投资等方面对能源效率的影响程度,测算出能源效率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从各因素对能源效率的贡献比重来看,市场化程度和对外开放影响系数最大;其次是交通运输,技术进步;而经济结构对能源效率的影响系数呈反向关系,其中第二产业比重在经济结构中影响较大。说明市场化程度、对外开放程度、技术水平的提高和交通运输的提升都会促进我国能源效率的提高。技术进步因素对我国能源效率的正向作用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8.
郭小年  邵宜航 《财经研究》2021,47(8):19-33,108
行政审批改革对市场效率改进的作用吸引了众多关注,文章主要关注行政审批改革对地区产业结构演变及其对就业和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影响.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文章揭示了地方政府在产业发展中更偏向资本密集型产业,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与作用机制,并进一步考察了产业结构变动所引起的地区就业和劳动收入份额的变化.分析发现:行政审批改革使地区资本密集型产业比重下降,而劳动密集型产业比重上升,这一结论具有稳健性,其影响机制主要是行政审批改革降低了不同类型企业交易成本;而行政审批改革使产业的变动更符合地区比较优势,促进了地区就业和劳动收入份额的增加.文章的研究在提升就业与劳动收入份额,让增长的收益更多地惠及劳动阶层、实现包容性增长方面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张木林  赵魁 《技术经济》2021,40(5):64-72
本文以2009—2019年我国30个省市区(因数据缺失,不包括西藏地区和港澳台地区)为研究样本,综合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考察绿色金融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TFP)的空间效应,并分析其中的中介机制.主要结论如下:①绿色金融对企业TFP存在明显促进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②在影响机制方面,绿色金融与TFP之间的关系受到了产业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发展、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化水平的中介影响,且存在明显的门槛效应.其中产业结构、技术创新的提升能够有效提升绿色金融对TFP的带动效应,而经济发展水平在两者间存在逐步弱化效应,城镇化水平则对两者间的影响呈"U"型.本文研究结论为推进企业绿色转型升级,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战略目标,完善绿色金融体系提供了重要的方向性参考.  相似文献   

20.
Malmquist指数是专门用来衡量全要素生产力(TFP)变动情况的指标,本文运用Malmquist指数分析方法对我国白酒类上市公司2003-2007年经营绩效的变动情况进行了综合评价,测算并对比了12家上市公司五年间全要素生产力(TFP)水平的变动情况,并对技术、纯技术效率以及规模效率的变动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针对白酒行业各公司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