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首次公开发行新股(IPO)的长期收益是IPO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研究IPO长期收益对提高我国IPO市场效率和完善新兴证券市场IPO理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了国内外对IPO长期收益衡量方法以及研究现状,吸收西方学者运用信息效率和行为金融理论分析IPO长期收益的基础上,对我国公开发行新股长期收益的长期趋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得出了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2.
王珍 《财会通讯》2009,(2):106-110
首次公开发行新股(IPO)的长期收益是IPO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研究IPO长期收益对提高我国IPO市场效率和完善新兴证券市场IPO理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了国内外对IPO长期收益衡量方法以及研究现状,吸收西方学者运用信息效率和行为金融理论分析IPO长期收益的基础上,对我国公开发行新股长期收益的长期趋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得出了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3.
文章选取创业板从2009年到2012年的356家上市公司,实证检验了政治关联、IPO初始收益率与长期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IPO初始收益率与长期表现负相关,即IPO初始收益率对长期表现有一定预示作用;引入政治关联以后,政治关联与IPO初始收益率的交互项与长期表现正相关,即IPO企业政治关联对初始收益与长期表现起正向调节作用。进一步,将政治关联分为官员型和委员型,分别考察其对IPO初始收益与长期表现的调节作用,发现官员型政治关联对两者有负向调节作用,而委员型政治关联对IPO初始收益率与长期表现有显著的正向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2008年底前中国沪深两地上市A股为样本,对新股现金分红后长期表现进行研究.匹配股票差异显著性分析表明,新股上市后三年内现金分红2次和1次分别是判断长期股票收益率和长期净资产收益率的重要分界线.回归分析表明,中国股票分红后长期收益率与新股上市后三年内现金分红次数呈正相关关系;分红后未来净资产收益率与新股上市后三年内分红次数大体也呈正相关关系.研究结论整体上支持新股上市后三年内现金分红次数对股票长期表现具有信号效应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文章首先对国内外新股长期收益率的研究文献进行了回顾,然后以1997到2000年上市的A股作为研究样本,采用累计调整收益率对我国新股长期收益率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整体上新股的长期收益率不如市场平均收益率,影响新股三年期累计调整收益率的因素主要有上市第一年每股收益、流通股比例、发行市盈率、总股本等。  相似文献   

6.
A股发行公司IPO前盈余管理与IPO后市场表现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2001年~2007年期间在我国上交所和深交所A股市场上市的422家IPO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了IPO前盈余管理与IPO后市场表现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A股发行公司的IPO后市场表现与IPO前盈余管理水平之间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IPO前正向盈余管理程度越大,其IPO后市场表现就越差,即IPO前正向盈余管理将会导致IPO后市场表现变差.  相似文献   

7.
以A股市场2006—2012年IPO公司为研究对象,探讨异常审计费用与审计质量的相关性及其在IPO定价中的作用。结果发现:对全样本,异常审计费用与IPO抑价水平显著负相关,与可操纵性应计利润的绝对值和股票上市后的长期市场表现不相关;当考虑异常审计费用的方向时,正的异常审计费用与IPO抑价水平、可操纵性应计利润的绝对值显著负相关,与股票上市后的长期市场表现显著正相关,而负的异常审计费用与三者的相关性均不显著。这表明作为会计师事务所努力程度的体现,正的异常审计费用不会损害审计质量,相反在一定程度上能提升审计质量。因此,监管部门应更多地关注审计收费不足所存在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IPO长期市场表现问题一直备受关注。本文从IPO长期市场表现的趋势研究及相关理论解释、异常收益率的衡量方法以及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系统性文献回顾,试图梳理出IPO长期市场表现的研究脉络,以期为该领域的后续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中国股市整体长期处于估值较高水平,而“炒新”使得新股的短期估值更是远高于市场平均水平。本文从估值回归的角度考察新股“炒新”后短期估值水平对新股长期收益率的影响。结论表明,行政性的IPO暂停使得新股资源供不应求,从而新股“炒新”后短期估值水平较高。而新股短期估值越高,其长期超额收益率水平越低。因此“炒新”后新股存在着一定的估值回归现象。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1999 ̄2000年在沪、深两市首发上市的216家A股公司为样本,以这些公司从首发前一年延伸至2003年的数据,研究了中国A股上市公司IPO前1年至后3年的收入、成本、费用及效益的变化。研究发现:与上市前相比,中国A股公司IPO后的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期间费用等绝对数指标均显著上升,而主营业务收入营业利润率却显著下降;造成业绩下降因素很多,其中最直接的主要原因是公司上市后成本、费用的大幅度上升。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盈利能力、变现能力、资本构成、经营能力和发展能力五个方面构建了评价公司价值的20个指标,并采用因子分析法进行了降维,根据提取出的7个主成分公因子,结合新股发行量、发行前市场景气度和市场风险三大外部环境因素,分别对2007年牛市和2008年熊市的IPO发行价格和市场价格进行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无论牛市还是熊市,我国A股IPO发行价格和市场价格均能反映一定的上市公司内在价值,IPO定价具有合理性,但是前者优于后者,熊市优于牛市。同时,供给关系、投机氛围等使IPO市场价格存在较高溢价,有必要在实践中加以校正。  相似文献   

12.
考察沪深市场1997年1月1日至2001年6月30日间上市的A股股票在上市后3年内的收益状况发现,中国股票市场上的新股表现出显著的短期弱势、长期强势特征;与自编指数相比较,若以中信综指、中信风格指数为市场基准,将造成对大盘、中盘和小盘新股长期收益状况的认识偏差。同时,考察相关因素对新股长期收益状况的影响后发现,上市首日抑价水平和换手率较低的新股具有较高的投资价值,而抑价水平和换手率较高的新股投资价值则较低。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企业家》2009,(13):18-18
邹节明,湖南籍广西人。国内A股IPO重启第一人,成了资本市场热门的IPO人物。按照招股价19.8元(人民币)计算,邹节明家族共持有1.8亿股,身价将高达近36亿元。虽然这跟牛市中最牛的IPO人(2007年桂园在香港IPO,大股东杨惠妍身价近700亿港元)无法相提并论,但邹节明自有他的时代意义,他打破了9个月以来,国内A股IPO的沉寂。  相似文献   

14.
2007年,中国118家公司A股IPO募资达4470亿元,一举创下全年IPO融资新高,跃居全球首位;另一方面,中国现在的资本市场尽管发展十几年了,但实际上才刚刚起步。显然,中国现在是世界资本"大"国,但还不是资本"强"国。  相似文献   

15.
2004年1月30日上午9点中国首家合并上市企业——TCL集团(000100)的9.94亿股A股在深交所挂牌。TCL集团此次的顺利上市,成为中国证券市场母公司通过与子公司换股进行整体上市的首例。上市过程中,TCL集团吸收合并TCL通讯、换股与IPO同时进行,互为条件。TCL集团IPO股票分两部分:部分向社会  相似文献   

16.
官司/意外     
《中国企业家》2007,(19):20-20
中国拟允许外资与国内券商合资;中国神华A股IPO筹资规模创新高;创业板或将于10月下旬推出;私人股权基金KKR投资天瑞水泥;建设银行A股上市……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2007年1月到2008年12月首次公开发行的A股和港股为比较研究对象,从盈利能力、变现能力、资本构成、经营能力和发展能力五个方面构建了衡量公司价值的24个指标,并引入新股发行量和发行前市场景气度两大外部变量,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对A股及港股IPO定价合理性进行实证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A股IPO定价较港股更能...  相似文献   

18.
中国A股历史上最大融资规模,直接成为导致A股大盘蓝筹股领军大盘全线杀跌的“导火索” 1600亿元的再融资,相当于中国石油和中国神华的IPO总和,为中国A股历史上最大再融资规模,直接成为导致A股大盘蓝筹股领军大盘全线杀跌的“导火索”。1月22日,中国股市再次遭受重创,沪综指与深成指跌幅双双超过了7%。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创业投资声誉为视角,选取创业板IPOs为样本,实证研究有无创业投资参与、创业投资持股比例、创业投资声誉对IPO初始收益和长期业绩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中国创业板市场创业投资核证作用微弱,有无创业投资参与、创业投资持股比例和创业投资声誉均对IPOs初始效应无影响,创业投资声誉凝聚效应不佳;有创业投资参与优于无创业投资参与的IPO企业的长期业绩,创业投资声誉对IPO后企业长期业绩有提升作用且显著正相关;本文同时从中国创业板市场特性和非理性投资行为视角分析了理论假设和实证结果差异之所在.  相似文献   

20.
以我国创业板市场IPOs为样本,引入创业投资声誉对IPO折抑价理论模型进行修正,采用多元回归和两阶段回归方法,实证检验创业投资声誉与创业板IPOs初始收益和长期业绩之间的关系后发现:我国创业板市场中创业投资核证监督作用微弱;创业投资声誉对IPOs初始收益无显著影响;创业投资声誉对IPO后企业长期业绩有显著正效应。本文的研究结论对创投声誉下的创业板发行制度建设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