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没有产业振兴,就没有乡村振兴。为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真正实现乡村全面振兴。2023年9月,我们对北京市丰台区王佐镇、北宫镇乡村产业振兴路径研究进行了调研,参观了王佐镇佃起村农业园(休闲产业发展)、北宫镇李家峪村(闲置农宅开发)。  相似文献   

2.
周芳玉 《山西农经》2023,(9):167-169
战旗村是有着红色革命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近年来,战旗村坚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从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5个方面着手,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挖掘乡村多种功能和价值,并取得了显著成果,多次获得四川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示范村、四川省首批省级乡村文化振兴样板村等荣誉称号。文章研究了近年来战旗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措施,总结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创新路径,以期为其他乡村地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正>宝山区月浦镇在乡村振兴战略指引下,统筹推进第二批乡村振兴示范村聚源桥村、第三批乡村振兴示范村月狮村、第四批乡村振兴示范村沈家桥村建设,以组织联建、产业联兴、生态联治、文明联创、人才联育为抓手,通过花漾水岸顾泾河风光带串联沪北花园村聚源桥村、沪北乡村运动乐园月狮村、沪北非学科类研学实践基地沈家桥村,布局乡创客、智农旅、嗨森林、酷农业、花艺赛五大功能区,共同打造花卉赛事小镇。  相似文献   

4.
<正>在区委主要领导亲自关心推动下,浦东新区在全市率先出台文件推动区属企业全面参与乡村振兴,制定了百村示范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推进引领区的乡村建设发展。按照能力匹配、产业联动、全面参与原则,新区16家区属企业与有乡村振兴任务的16个镇50多个村实现精准对接,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基于新时期乡村振兴“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发布与“粤菜师傅”工程的实施成效,结合当前广东省预制菜的发展空间与预制菜产业现状分析,提出因地制宜、粤菜师傅的延伸与转变、食育助力预制菜等对策,旨在推动预制菜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实施乡村振兴作出全面部署,指出"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要"实施产业兴村强县行动,推行标准化生产,培育农产品品牌,保护地理标志农产品,打造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发展新格局。"习总书记在视察山东、新疆、福建、陕西等地时也强调"要因地制宜发展现  相似文献   

7.
目的 构建乡村振兴基础条件综合评价体系,明确不同分区乡村振兴的优势条件和不足条件,分类提出乡村振兴的建议。方法 文章基于数据可获取性及科学性等原则选择乡村主体、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区位条件和自然环境等5个评价指标,运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利用综合评价法计算2018年天水市乡村振兴基础条件综合得分,采用自组织映射法(SOM)以乡(镇)为单元进行分区,并根据不同评价因子得分明确各区发展基础的优势与短板。结果 (1)天水市乡村振兴基础条件有较大的差异性,综合条件较高和较差乡(镇)占比较少,基础条件一般的乡(镇)数量占比最大,各乡(镇)各评价指标具有较大的空间分异性;(2)天水市乡村振兴基础条件可以分为4个区,综合得分分别为0.009 4、0.007 7、0.006 2和0.004 6,4个分区结果的优势条件分别是产业基础、资源禀赋、资源禀赋、乡村主体,而其不足条件分别是资源禀赋、乡村主体、自然条件和产业基础。结论 天水市各乡(镇)乡村振兴的基础条件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应依托优并发挥优势条件,补齐短板,因地制宜推进。  相似文献   

8.
<正>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产业振兴,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近年来,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白马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积极探索、勇于实践、主动作为,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振兴,走出了科技兴农、产业富民的发展之路,初步形成了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白马样本"。白马园区的建设历程白马镇作为溧水区传统的经济薄弱镇,经过多年磨砺,实现了从"以镇带园"到"园镇一  相似文献   

9.
正近日,调研组实地走访了河南省新乡市刘庄村、回龙村、裴寨村和朝阳社区4个村庄,通过看农业农村发展现状,听农民讲述奋斗故事,感受真实农情民情,探索实现乡村振兴的经验。产业是"高架桥"乡村产业振兴是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农村繁荣的重要基础,没有产业振兴做根基,乡村振兴就会沦为空谈,只有以产业振兴做"压舱石",因地制宜培育和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架设乡村产业振兴的"高架桥",  相似文献   

10.
我国已经打赢了脱贫攻坚战,下一步工作的重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重心的转移必然会经过一段过渡期。在乡村振兴战略中,产业是第一要务。要想顺利实现乡村振兴,就要接续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产业耦合。文章围绕扶贫开发与乡村振兴相结合的产业领域,对扶贫与乡村振兴之间的产业耦合机理进行了深入探索,在产业基础、空间布局以及产业融合发展3个方面提出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建议,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1.
张敏  周洋  李杰 《山西农经》2022,(18):102-104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景德镇市浮梁县寿溪村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以“一村一品”全面推进蜂产业发展。蜂产业在寿溪村发展已久,但要形成以蜂产业为特色的乡村景观并发展乡村旅游仍存在较多的问题,如产业结构单一、没有形成产业链和品牌、客户群不稳定、乡村景观较差等。基于此,以寿溪村严家为景观规划研究对象,通过景观规划研究力求打造以蜂产业为特色的寿溪村新风貌,帮助寿溪村摆脱困局探索解决策略,实现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2.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在此背景下,山西省开展“百县千乡万村”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山西省吕梁市文水县创建西城村乡村振兴示范村。本文以西城村乡村振兴示范村为例,探索乡村振兴背景下激发乡村活力、重构现代乡村产业发展路径,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一些思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3.
曹雯堯 《山西农经》2022,(4):115-117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共同富裕是一项长期的、巨大的工程。生态型经济薄弱村是乡村振兴的短板之一。生态型经济薄弱村应立足村庄实际激发内生发展动力,是补齐乡村振兴短板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文章运用内生式发展理论视角分析了浙江省A县Y村的发展实践,总结Y村在地域性探索、开放性探索及文化认同探索等方面的经验做法,提出了生态型经济薄弱村可通过理念创新,构建内生式发展新格局;产业拓展,探索“生态+”产业新模式;文化赋能,以生态文化涵养内生动力,以逐步摆脱贫困,走向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4.
<正>广东省清远市全面落实中央和省的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坚持把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大振兴的“样板区”“先行区”,在久久为功推进“五级梯度”创建美丽乡村的基础上,全面强化党建引领、系统谋划、机制创新、资源整合和差异化发展,深入开展乡村振兴实践探索,以高标准打造“水墨丹清”乡村振兴示范带为抓手,大力推进强县促镇带村,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努力开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乡村振兴新局面。  相似文献   

15.
<正>“仙山海气深,此是留云处。”地处保驾山风景区境内的连云港市连云区宿城街道的留云岭村三面环山、一面临水,自然风光秀丽,人文底蕴深厚。近年来,留云岭村以党建为引领,依托资源优势,发展乡村旅游,升级特色产业,做好富民文章,探索出一条“特色农产品+乡村旅游”双核驱动的产业振兴之路,先后获得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国家森林乡村、江苏省传统村落、江苏省水美乡村、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省三星级康居示范村、省卫生村、省生态乡村、省环境整洁村、省和谐村等荣誉。  相似文献   

16.
王煜 《山西农经》2022,(20):100-103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很多地区开展了美丽乡村建设,并对乡村发展模式进行了创新与探索。南京市桦墅村立足农业生产,因地制宜发展农林产业,依托美丽乡村建设,整合自然景观资源,挖掘文化遗存,发展乡村旅游,不断构建自身优势,在乡村发展和经济建设上成效显著。总结和完善桦墅村美丽乡村建设路径,可以为其他地区乡村建设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7.
正产业兴则乡村兴。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安徽省宿州市萧县紧紧抓住特色产业这一牛鼻子,实施"一村一品"推进行动,因地制宜围绕葡萄、辣椒、胡萝卜、芦笋、白山羊等特色产业谋篇布局,发展起紫、红、橙、青、白"五彩"农业,形成了产业稳步发展、农民稳定增收的良好局面,目前成功带动全县6.1万户增收致富。  相似文献   

18.
乡村产业振兴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物质基础和支撑力量,我国乡村产业正在进入以数字经济赋能为标志的新阶段。本文构建了数字经济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理论框架,同时以多案例代表不同主导产业乡镇验证了理论框架的实践性。研究发现,数字经济以数据化农业信息为关键要素,以农业数字技术为核心驱动力量,以农业数字基础设施为硬件支撑和载体,赋予乡村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城乡市场有效对接、产业融合发展强大动能,促进了农业增产、农村增值和农民增收,最终助推乡村产业振兴。跨案例比较发现,在数字经济赋能不同主导产业乡镇的乡村产业振兴进程中,赋能层面、方式、领域及效果存在差异。基于此,各农村地区亟待立足本地主导产业,因地制宜地构建数字经济与乡村产业深度融合机制,从而全面有效推进乡村产业振兴。  相似文献   

19.
"十三五"以来,浦东新区全面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取得显著成效.在乡村产业振兴方面,浦东新区逐渐探索出"一村一品一联合体"产业振兴发展模式.该模式聚焦村庄产业资源、主题特色和品牌内涵,搭建起"发展载体(一村)+产业特色(一品)+经营组织(一联合体)"的产业体系构架,依托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将乡村价值转化为发展优势,拓展村企融...  相似文献   

20.
乡镇,是我国最基层行政机构,上承县、下带村。作为大多数乡镇的基础产业,农业对乡镇经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农业产业强镇被赋予重要的战略使命,将成为乡村振兴的支点、县域经济的增长极。本文带我们走进江苏省的两个农业产业强镇,看他们如何"绿色崛起",如何上演产业传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