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社会养老保险会影响和改变居民的储蓄与消费模式,二者之间有较强的相关性。我们的研究发现,我国城镇居民储蓄与我国社会养老保险水平之间也存在比较强的相关性,社会养老保险供给不足是影响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居民储蓄持续走高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我们认为,既然居民储蓄中很大一部分是为养老准备的,政府就可以通过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设计和创新,发掘居民养老储蓄的公共价值,将其转化为强制性的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计划,这既能缓解政府社会养老保险改革面临的资金困境,也能保证居民退休后有较高的收入来源。  相似文献   

2.
王文杰 《价格月刊》2016,(10):11-14
自1998年我国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制度改革以来,房地产投资比重持续增长,房价始终处于上涨态势,导致房价收入比过高.与此同时,我国城镇居民消费呈现边际消费倾向持续下滑、城镇居民消费水平落后于可支配收入增长水平、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不高的现状.一方面过高的房价通过“实现的财富效应、未实现的财富效应、流动约束效应、信心效应”等渠道刺激着城镇居民消费,另一方面过高的房价又通过替代效应、预防性储蓄效应、财富再分配效应、消费信心效应等渠道抑制着城镇居民消费.总体而言,房价上涨过快、过高对城镇居民消费产生了较大负面影响.应通过进一步完善住房市场、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引导民众树立合理消费理念、科学推进城镇化等措施,减少房价波动对居民消费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占炜  罗科  郭婷婷 《商》2014,(4):158-159
宁波市2009年已经突破了户籍制度,在宏观上已经为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一体化扫清了障碍。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宏观上已经实现了制度的统一,然而,这样的统一在微观上仍然存在许多的问题,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养老保险一体化仍有待完善。本文主要分析了宁波市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问题产生的原因,解决方案以及养老保险体系前景发展探讨。  相似文献   

4.
《中国对外贸易》2014,(3):14-14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月7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合并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建立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5.
养老保险发展对居民个人储蓄影响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较高的储蓄率影响了经济的健康发展,降息等一系列的调控措施收效甚微.近年来,我国养老保险的迅速发展对居民个人储蓄的影响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本文从相关理论和我国实际出发,合理选择相关变量构建计量模型.实证研究表明,养老保险发展对居民储蓄存在一定的"挤出效应",由于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健全,这种"挤出效应"还不明显,同时认为储蓄的增长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浅议我国企业年金制度的现状、成因及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企业年金制度(补充养老保险制度)是相对于法定的社会基本养老保险而言,以企业(用人单位)为主体,在国家通过立法确定的统一体制和政策框架内,为职工建立的辅助性养老保险制度。对于由社会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组成的“三支柱模式”的养老保障体系的国家来说  相似文献   

7.
《商》2016,(13)
本文基于2002-2012年,中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建立固定效应模型,分析社保基金中的基本养老保险支出水平和基本医疗保险支出水平对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基本养老保险支出和基本医疗保险支出的增长对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增长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经贸导刊》2014,(21):F0004-F0004
2014年2月21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国发(2014]8号)。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合并实施,建立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立此项制度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推进“新四化”建设的需要。获得了广大城乡居民的热烈拥护。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社会保障中的养老保险支出为主要出发点,对影响城镇居民消费的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养老保险支出对城镇居民消费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最后,为提升我国居民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健康持续增长,就完善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一个内生经济增长的OLG模型框架下研究现收现付制的公共养老保险计划对个人消费和储蓄的长期影响。分析表明,公共养老保险对个人消费和储蓄有着不同的影响。存在家庭内部赡养的情况下,适度规模的公共养老保险基金不会降低个人储蓄率,而通过降低生育率,提高个人消费。较大规模的公共养老保险基金则先后挤出个人储蓄和消费水平。  相似文献   

11.
李苑 《华商》2014,(3):42-42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今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关于2013年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和全国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汇报,决定合并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建立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12.
<正>2014年2月21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国发[2014]8号),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合并实施,建立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立此项制度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推进"新四化"建设的需要,获得了广大城乡居民的热烈拥护。  相似文献   

13.
文章基于2017年1月在浙江省三地市调查的938个农民工及其家庭数据,利用均值回归和分位数回归方法,分析影响农民工家庭消费的因素,探究在不同消费层次上,农民工养老保险与家庭消费之间的关系。结果证实了农民工养老保险对家庭消费所产生的"资产替代效应";增加农民工收入固然能促进其消费,但农民工群体的异质性表现出有养老保险的高消费水平家庭具有更高的收入弹性,且受教育水平对其消费产生积极效应,而无养老保险的中低消费水平家庭则具有较强的预防性储蓄动机,且与户主的性别、年龄、婚姻均显著相关。由此得出的政策含义是通过使养老保险可转移接续,增加缴费档次并配套补贴,强化企业和农民工参保意识,以提高农民工养老保险覆盖率,增加其消费信心,走出因制度不公平等所导致的消费困境。  相似文献   

14.
<正>2014年2月21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国发〔2014〕8号),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合并实施,建立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立此项制度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推进"新四化"建设的需要,获得了广大城乡居民的热烈拥护。  相似文献   

15.
2014年2月7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做出重要决定,将我国目前实施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合并成为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这一改革将有利于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碎片化”问题的解决,对我国社会保障事业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制度改革初期,实践中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从政策层面予以重视并尽快解决。  相似文献   

16.
《中国经贸导刊》2014,(20):F0002-F0002
2014年2月21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国发[2014]8号),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合并实施,建立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立此项制度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推进"新四化"建设的需要,获得了广大城乡居民的热烈拥护。山东滨州农民画家为表达喜悦的心情,专门创作了一组漫画作品,表达对建立全国统一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理解,显示了对惠民政策的拥护和支持。  相似文献   

17.
《商》2015,(40)
目前,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我国乃至世界各国不可忽视的一个社会热点问题,同时也是社会保障制度必须应对的一个难题。为此,我国政府也致力于建立基本养老保险、补充性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养老保险的多支柱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本文主要研究探讨的是三支柱中的第二支柱即补充性养老保险。本文介绍了补充性养老保险的发展历程及存在的问题,通过对现状和问题的研究对企业年金制度有一个初步了解。  相似文献   

18.
欧丽 《致富时代》2010,(3):70-70
现代社会的养老保险体系是由社会养老保险,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养老保险构成,后两者合起来又被称作商业性养老保险,它是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的必要补充,是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商业养老保险业务发展缓慢,没有形成应有的规模。为此,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完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19.
通过十几年的努力,我国社会养老保险的三大支柱——基本社会养老保险、补充养老保险、个人储蓄养老保险已初见雏形,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的基本框架业已形成;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制度业已建立起来,各地市的劳动和社会保障经办机构也已相应建立,笔者从劳动保障工作机构设置方面做了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对保障农民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的养老保障权益有着重要作用。自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及实施以来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在运行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不足,通过对财政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支持力度、支出结构以及中央与地方财政责任划分等不足之处进行研究,提出相关建议,以便不断完善,更好的发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促进社会和谐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