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这意味着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项基本战略,也意味着我国现代化发展理念的根本转变。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犬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了党和国家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提出要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国家审计要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为目标,对生态审计进行重新定位,赋予其新的内涵夺文对生态审计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意义进行了阐述,提出了生态审计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四条实施路径: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积极宣传、研究和开展生态审计;建立健全生态审计制度,纳入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整合审计资源,构建科学合理的生态审计格局;创新工作机制.做好生态审计的顶层设计。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对生态文明建设越来越关注。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发展的长远大计,也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重要战略要求。近年来,由于我国工业发展对生态的破坏较为严重,而且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新的问题和挑战,因而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任重道远。从我国现实的国情出发,选择正确的方向和路径,才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文章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路径的现实选择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4.
张滢 《乡镇企业科技》2013,(31):157-158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丰富而深刻,农村发展不仅要实现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发展,更是要彰显生态文明建设价值,确保农村生态环境得到根本改善。当前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生产力落后、生态保护机制不健全、农民生态环保理念落后等问题。需从促进生产力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相结合、构建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性保障、合理引进项目、提升农民生态环保理念等方面加强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全球生态与环境问题的日益恶化,生态文明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对于生态文明的研究可谓层出不穷,众说纷纭。在十八大后,五位一体的总布局,更是将生态文明建设提高一个重要高度。相对西方的研究而言,我国生态文明理论与实践的探索有着不同发展轨迹。文章拟从生态文明的理论渊源及发展﹑生态文明的定义及科学内涵﹑生态文明建设路径研究三个方面对我国生态文明的研究现状进行简要的概括及梳理,为更深入的研究生态文明建设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全球生态与环境问题的日益恶化,生态文明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对于生态文明的研究可谓层出不穷,众说纷纭。在十八大后,“五位一体”的总布局,更是将生态文明建设提高一个重要高度。相对西方的研究而言,我国生态文明理论与实践的探索有着不同﹑发展轨迹。文章拟从生态文明的理论渊源及发展生态文明的定义及﹑科学内涵生态文明建设路径研究三个方面对我国生态文明的研究现状进行简要的概括及梳理,为更深入的研究生态文明建设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我国将生态文明建设列为新时期发展和建设的主要路径,建设和发展与实际相适应的生态文明成为当前的主要任务,要将生态文明建设列为战略性目标,通过有效指引、科学规范、有力维护做到对生态文明的扎实保障。本文从环保和发展的大局性工作入手,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意识、转变城乡发展模式、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等途径,希望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速生态文明实现起到基础性的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8.
建设生态文明,是走向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必然要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可以最大限度地沉淀绿色发展沃土,铸就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家园,描绘出生态“高颜值”、发展“好气质”、经济“稳进好”的魅力中国画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可进一步落实良好民生,为开创我国良好生态环境的新起点、新局面、新征程夯实根基。  相似文献   

9.
生态文明规划建设的框架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生态文明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的“产品”,是人类文明历史积淀的集中体现,反映着一个国家、民族的文化。因此,生态文明的规划建设不仅仅是建筑与土地配置的实践活动,也是与社会、经济、文化的变革联系在一起的;物质生态文明环境的形成受人的行为所支配,而人的行为又受其思想观念、意识所支配,文化则给生态文明的规划建设带来思想和行动的一致性,生态文化又通过文化影响社会,影响人类,物质环境与社会文明是相互促进的互动过程。  相似文献   

10.
谢宏 《乡镇企业科技》2014,(32):135-136
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内在辩证统一关系,经济的良好运行发展,离不开健康的生态环境。在各地方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对于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保障作用。反过来,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也可以更有效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本文认为,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十八大的要求,推进发展理念的更新、全方位的创新以及通过统筹兼顾协调利益关系等是广东省粤西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企业经济》2013,(4):155-158
党的十八大报告详细阐述了生态文明建设问题,并将其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党对自然规律及人与自然关系再认识的重要成果,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认识全面深化的结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经济发达、政治民主、文化先进、社会和谐的社会,也应该是生态环境良好的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意义重大,需要我们积极探索相关制度性确立问题。  相似文献   

12.
建设生态文明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战略,从各地十二五规划看,全国绝大多数省份首次将其写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可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生态文明的理念指导发展方式转变,取得了广泛共识。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生态城市建设的理论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但是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我国,都有一些城市在生态城市建设的道路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他们的成功让我们坚信了生态城市的发展前景。笔者结合杭州市的建设实践,探讨了生态经济城市的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14.
农科村人依靠种植花卉致富、 创造农家乐乡村旅游新型经济模式道路的积极探索,既是建设农村生态文明、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体现,又是发展当地经济的同时保留文明乡风的典型案例.农科村的成功经验需要推广,同样农科村模式发展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也值得总结,以便能积极探索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贵州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绿色城镇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文明建设对贵州有着特殊的意义,绿色城镇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贵州城镇化发展的步伐在加快,但城镇数量和规模总体仍然落后,在进行生态文明建设中如何创新城镇化发展模式,选择适宜的绿色城镇化路径成为当前城镇化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绿色城镇化是对传统城镇化的扬弃与创新,它一方面能够改善生态环境,同时也能促进污染治理的空间集中、减少治理成本.贵州应充分发挥资源环境优势,大力发展绿色产业,探索一条适合贵州省情和发展需要的绿色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16.
江平 《中外企业家》2013,(9Z):38-39
武陵片区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很强的特殊性,具有政策、区位、资源等优势。但是目前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鉴于此,武陵山片区生态文明建设要经得起子孙路后代的评价,就需要在产业结构上、在业绩考核上、在企业管理上、在制度监督上同时发力,以确保自然资源永续利用,生态环境向理想方向发展。为此,笔者以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为切入点,通过对部分乡镇实地调查,分析了秀山县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张敏 《会计之友》2021,(11):139-143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被提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审计作为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生态文明建设是它的应然趋势和实然选择.文章结合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形势、新发展和新要求,从审计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依据、作用机理、运行机制三个方面阐述审计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机理,在此基础上探寻审计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优化路径,以提升审计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效能.  相似文献   

18.
在全球生态危机的背景下,我国同样面临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的困境。通过分析发现,工业文明的发展思路是中国发展陷入生态困境的内在根源。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仅从技术、资金等外部层面加强环保,往往事倍功半,难以标本兼治;只有唤醒大众的生态意识,共同建设生态文明社会,才是中国发展的根本出路和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9.
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内在辩证统一关系,经济的良好运行发展,离不开健康的生态环境。在各地方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对于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保障作用。反过来,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也可以更有效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本文认为,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十八大的要求,推进发展理念的更新、全方位的创新以及通过统筹兼顾协调利益关系等是广东省粤西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李霰菲 《企业导报》2014,(14):93-94
本文主要通过对宁德市小城镇发展中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和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思考,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