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存款保险定价模型应建立在所面临的违约风险水平基础上,现行的Merton模型和违约预期损失定价模型忽略了银行资产负债结构、监管外部性、非系统性风险相关性和银行规模等风险因素的影响,因而采取改变风险敞口额、加强监管协调提高监管宽容参数、统一国家范围承保和建立二元保费定价机制等措施可实现存款保险价格与违约风险水平相一致的目标,促进存款保险机制的合理健康发展,为我国今后建立存款保险定价机制提供一定的参考。关键词:Merton模型;RV分析方法;监管外部性;系统性风险;风险分散  相似文献   

2.
存款保险制度的基本功能是在参保的各家银行的存款人之间分散银行倒闭的风险,并由此衍生出避免银行因谣言而倒闭的功能。保险能够分散风险的基础是大数定律,而大银行的存在限制着存款保险发挥作用。由于我国银行数量少、银行业集中度高,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成本高昂,而作用却非常有限;加之审慎性监管规则尚未真正确立、一些银行尚未放下亏损包袱等其它原因,仓促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代价很可能超过收益。  相似文献   

3.
监管宽容下的存款保险定价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Merton期权模型及其扩展对存款保险进行定价的方法,并采用考虑监管宽容的Ronn and Verma(1986)模型来估算上市银行的保费率,针对我国存在大量的非上市银行提出采用"市场对照"法,用上市银行的数据间接的估计出非上市银行的风险特征,再带入Ronn and Verma(1986)模型间接地估计出非上市银行的存款保险费率。本文为我国实行基于风险调整的差别存款保险费率提供了可行的操作方案,最后通过实证研究提出一些政策建议以促进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  相似文献   

4.
李松 《魅力中国》2011,(2):332-332
银行的业务结构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但同时也产生了银行挤兑可能性。消除挤兑的方式在于可靠的存款保险或者存款担保制度,这种担保通常由政府来作出。但存款保险削弱了对债权人对银行经营监督,鼓励了银行冒险,因此政府在提供担保的同时应当对担保对象加以监管。本文进而认为本次金融危机正是美国政府在隐性承诺担保的同时又放松监管的恶果。  相似文献   

5.
现代金融监管制度——一个理论框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存款保险和资本充足性管制是现代银行监管体系的两大支柱。传统上的理论成果大多偏向于对这两项制度本身的探讨,而忽略了对两者相关联系的研究。本文通过对银行中介理论的回顾论证了存款保险引入的必要性,并运用资本结构理论证明,资本充足性管制是应对存款保险制度道德危害的优化选择。籍此,存款保险和资本充足性管制被纳入了一个逻辑一致的分析框架。这一框架应该成为我们理解现代银行监管制度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典型的存款保险道德风险的模型推导,论证了不同情况下,道德风险的不同变化方向。并且进一步分析了显性存款保险制度建立后,监管从普通存款者转移到存款保险机构,引发的银行道德风险变动;从隐性安全网过度到显性存款保险制度过程中,银行受到监管的变化;以及银行自有资本要求对道德风险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得出若干结论。  相似文献   

7.
张玉梅  赵勇 《南方经济》2006,(5):104-111
目前我国没有建立显性的存款保险制度,但存在着对存款人的隐陛保护。本文通过严格的模型证明了当银行特许权价值低、显性存款保险制度的可信性高,被保险存款占负债总额的比例高时,从隐性存款保险向显性存款保险转变有助于降低银行的道德风险。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论证了合理的显性存款保险制度有助于降低银行的道德风险。  相似文献   

8.
存款保险理论分歧及其理性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存款保险理论研究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两种相互对立观点;支持着认为存款保险能够消除兑均衡,而且在防止挤兑和银行危机方面具有无法替代的功能;反对者则怀疑存款保险是否能够彻底消除挤兑,认为这一制度可能降低了存款人对银行的约束,弱化了银行竞争力,进而影响到该制度本身绩效。本文通过对这两种不同观点的理论进行综合分析,发现其分歧在本质上不过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任何市场化国家(我国也不例外)都不能回避存款保险制度,但这一制度的作用发挥还有赖于降低逆向选择、道德风险和委托-代理成本,有赖于提高制度监管环境和市场约束机制的水平。  相似文献   

9.
存款机构的高负债经营,容易使金融机构出现流动性问题甚至发生倒闭风险。为保障存款人的利益和银行的经营安全,许多国家都建立了存款保险制度,以此来增强公众对银行业的信心,维护金融稳定。存款保险制度亦成为我国银行业保护存款人利益的有效选择。但存款保险在发展中面临着一些制度上的障碍。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快存款保险立法,变隐性存款保险为显性存款保险;在金融机构推行强制存款保险;发挥存款保险机构在银行破产中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略论建立我国的存款保险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跃  孙莉 《黑河学刊》2005,(3):44-47
存款保险制度是指以银行所吸收的存款为保险标的,在经营存款的银行破产倒闭后,由存款保险机构向存款人支付所损失之存款的一种制度。其基本功能是通过改善存款合约的信息结构,来消除占鲍大多数的小额存款人在严格破产机制下的恐慌心理。它是一项旨在保护存款人利益,维护银行体系的制度。在我国现阶段,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这就要求构建一套适合我国的存款保险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1.
存款保险制度的国际经验和中国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存款保险制度是一国金融安全网三大防线之一,实践证明其对稳定金融秩序、保障存款人利益、维护民众信心、安定社会有重要作用。存款保险制度运行了70多年,积累了一定的国际经验,有必要进行总结,为我国存款保险制度建设提供可借鉴之策。我国银行体系的特有结构、居民金融资产的构成特点、农村多元化金融体系的建设以及金融业互相交叉的风险现状,都表明我国急需建立存款保险制度。而适合中国实际的存款保险制度是最理想的,我国有必要建立统一的、符合国际经验的存款保险新模式。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现代银行作为一个企业,具有与一般意义上的企业同样的因经营不善或其它原因而导致的破产倒闭的可能性,尤其是在金融危机频发的当代。那么,当银行破产倒闭时,储户或者说存款人的存款由谁来负责赔偿就成为一个问题。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不好,极有可能引发社会的不稳定。基于上述考虑,存款保险制度应运而生,在一定程度上,存款保险制度不仅保护了存款人的利益,而且维护了金融体系乃至整个社会的稳定。但任何制度在实际运行中都无一例外地表现出两重性。存款保险制度也不例外。从实际运行情况来看,其存在着很大的缺陷,其中尤以各方的道德风险行为最为突出。基于此,本文着眼于存款保险制度下的道德风险问题,主要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一个简单的引言;第二部分分别从存款人和投保银行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第三部分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防范道德风险的几个措施,以供参考;最后,对全文进行简要总结。  相似文献   

13.
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博弈分析与我国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存款保险制度对一个国家金融体系的稳定具有一定的作用。文章用一个完全信息的动态博弈模型对建立存款保险制度防止银行挤兑的机理进行探讨,结合我国的实际对我国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选择提出了建议,认为现在是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14.
基于43 个发展中国家357 家银行数据,运用系统GMM 方法,研究银行分项监管对银行风险的影响。其中,银行监管包括12 类分项监管,银行风险包括总体风险、信用评级风险和破产风险。回归结果显示:资本监管、内部管理监管、存款保险监管、信息披露监管和监管效率5 类分项监管均能降低3 类银行风险。其他分项监管能降低1 到2 类银行风险,即准入监管能够降低总体风险,增加信用评级风险;所有权监管会增加信用评级风险,降低破产风险;外部审计监管增加银行总体风险和破产风险,降低信用评级风险;流动性监管降低银行破产风险,对总体风险、信用评级风险不显著;资产分类和处置监管降低总体风险、信用评级风险,但增加破产风险;退出监管增加银行总体风险、信用评级风险,降低银行破产风险。本文的研究对我国加强银行监管,降低银行风险有很强的现实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史丽媛 《特区经济》2012,(10):92-93
本文检验了OECD国家与基础四国保险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是否存在差异。实证结果表明,OECD国家保险业的发展显著地促进了经济增长,保险业与银行业之间形成了良好的互补关系;基础四国的非寿险业推动了经济增长,但是寿险业的经济增长效应显著为负,保险业与银行业和股票市场之间均呈现出显著的替代关系。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conducts an econometric test of Diamond and Dybvig’s [Diamond, D., Dybvig, P., 1983. Bank runs, deposit insurance, and liquidity.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91, 401–420] theory of bank runs as interpreted by Chari [Chari, V.V., 1989. Banking without deposit insurance or banks panics: lessons from a model of the U.S. national banking system. Federal Reserve Bank of Minneapolis Quarterly Review 13, 3–19] and Calomiris and Gorton [Calomiris, C., Gorton, G., 1991. Origins of banking panics: models, facts, and bank regulation. In: Hubbard, R.G. (Ed.), Financial Markets and Financial Crises. NBER and Univ. Chicago press, Chicago, pp. 109–173]. We test whether or not seasonal deposit drains on New York banks coincide with the bank panics of 1873 and 1893 in the United States. We use individual bank level data to illuminate the reason for withdrawals. The evidence reveals that the panic of 1873 could have included a seasonal interior drain. A seasonal interpretation of Diamond and Dybvig’s model cannot be applied to the bank panic of 1893.  相似文献   

17.
杨绍基 《特区经济》2006,213(10):103-104
放松监管、银行危机与再监管是近30年来世界银行业的主旋律。随着经济和金融的深入发展,银行监管理论和银行监管实践都产生深刻的变化。本文从银行监管的经济学思想回溯入手,按照理论发展的时间顺序对银行监管的经济学思想进行梳理,并在信息不对称和博弈论框架下分析现代银行监管理论的发展,阐述现代银行监管理论的微观基础。最后,文章就现代银行监管理论对我国银行监管的启示提出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8.
Given the significance of bank failures for the economic health and stability of the U.S., it is imperative to have insights into factors that systematically influence bank failures, including major federal government banking statutes that are implemented. Accordingly, this exploratory study investigates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bank failure rate in the U.S. over the period 1970 through 2009, with emphasis on two major banking statutes, the Federal Deposit Insurance Corporation Improvement Act of 1991 (FDICIA) and the Riegle-Neal Interstate Banking and Branching Efficiency Act of 1994 (RNIBA). After allowing for a variety of economic and financial variables in the U.S. over the study period, the evidence strongly implies also that FDICIA acted to reduce bank failures whereas RNIBA (presumably by increasing competition and/or increasing costs through branch bank expansion) induced a net increase in bank failures in the U.S.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金融自由化的不断推进,金融业的综合经营已是一种全球性的趋势。虽然分业模式是我国目前的制度选择,但随着政策上对混业经营的放宽,我国银、证、保等金融机构间的合作交流已开始稳步运行,并出现几种符合自身特点带有混业特征的经营模式。因此,我国应及时构建一种有效的金融监管模式,实现金融监管和金融业同步发展,提高金融监管效率。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examines episodes of banking sector distress for a large sample of developed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 highlighting the experience of Japan. We estimate a multivariate probit model that links the likelihood of banking problems to a set of macroeconomic variables and institutional characteristics. The model predicts a high probability of banking sector distress in Japan in the early 1990s. The likelihood of an episode of banking distress rose in line with the sharp drop in asset prices, deepening recession and a “moral hazard” problem (financial liberalization combined with explicit deposit insurance). J. Japan. Int. Econ., September 1999, 13(3), pp. 155–180.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Social Sciences 1,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Cruz, California 95064 Copyright 1999 Academic Press.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Classification Numbers: E44, G21, O1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