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据悉,截止到2001年底,廉租房政策仅实行一个半月以来,在第一批摇号摇出的98户廉租住房配租家庭中,已有45户廉租住房配租家庭签订了廉租住房协议或合同,落实了住房,并在元旦前喜迁新居。这只是廉租房政策刚刚迈出的一小步。就在2001年底,廉租政策又跨出了新的一步——第二次摇号配租活动成功进行,这次摇号从北京市八个城区365户(包括上次未摇中家庭)申请配租户中,摇出了300户廉租受益家庭,其他家庭将轮候下一次的摇号配租。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江山市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加大廉租住房建设和保障力度。2008年,全市投资1097万元,建成廉租房0.82万平方米、146套。另有200户实行了租赁补贴。通过多年来的建设,以实物配租的形式实现了对市区182户最低收入和特因家庭的“应保尽保”,而且向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进行扩面,人均收入在低保标准两倍以内的家庭60%左右得到了廉租住房保障。江山市推进廉租住房保障工作主要做法:  相似文献   

3.
《企业世界》2008,(2):48
北京全市城八区廉租房补贴标准将全部上调。宣武区宣布将提高该区廉租房补贴标准,从原来的每平方米30元提高到40元。我们从市建委了解到,宣武区的举措并不是个例,2007年底前全市廉租房补贴标准都将提高。市建委有关负责人介绍说,目前北京低保困难家庭约有3.83万户。  相似文献   

4.
嘉善县第二批57户城镇廉租户得到配租,领到了盼望已久的廉租房钥匙。  相似文献   

5.
一.当前上海住房保障制度正在发挥积极作用。当前上海的住房保障制度由四种形式构成:一是1949年以后遗留和建造现尚未出售的旧公房,有2000万平方米以上,国家仅向居民收取0.94元/月/平方米的租金,约有40多万户享受;二是上世纪自90年代末,上海在全国首创实施的廉租房,超过1万户的双困家庭享受;三是自2003年开始的配套工程商品房,以低廉价格供重点工程动迁户购买,约有几万户享受;四是自2003年开始实施的中低收入家庭的购房贴息,约有上千户享受。以上总计,本市仍然有50万户居民继续享受着住房保障制度的福利,对于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信息传递     
《中国房地产》2008,(6):38-39
2008年4月全国70大中城市房价同比上涨10.1%,上海3万户家庭已享受廉租房,北京物业服务合同5月启用,天津开发区启建政府公屋,广州21万名被征地农民纳入养老保险体系。  相似文献   

7.
沈武 《中国房地产》2007,(10):75-75
从8月份起,浙江省舟山市扩大了廉租房保障范围,低保边缘户也将享受廉租房政策。这次廉租房扩面对象主要是定海城区城镇常住户口5年以上、家庭人均住房面积12平方米以下、民政部门确定的城镇低保边缘家庭,配租方式以租金补贴为主,配租额度按低保家庭补贴标准的60%确定。低保边缘家庭将实行动态管理。  相似文献   

8.
重庆市公租房管理局已经满2岁了。“这不是个临时机构。”在2010年7月29日的授牌仪式上,重庆市市长黄奇帆如是说。作为全国首例,重庆市公租房管理局主要履行房源储备、审核配租和监督管理等政府职能,是隶属于市国土房管局的副厅级事业单位。自挂牌成立以来,重庆已组织了5次摇号配租,配租家庭达10.4万套,加上工业园区和远郊区县自行分配的公租房,目前已惠及13万户、35万余人,  相似文献   

9.
上海市廉租房建设问题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守清 《上海房地》2008,(12):28-30
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已成为从中央到地方政府都格外关注的一个重大的民生问题。《上海市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发展规划(2008-2012年)》中,提出2009年将新增廉租住房受益家庭2万户,累计受益家庭达到7万户。这一规划的出台使上海的住房贫困户看到了希望。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上海廉租房制度中还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一、三种形式推进廉租房制度 近年来,赣州市建立了以实物配租为主、租金减免为辅的廉租住房制度的基本思路。目前,其主要形式有三种:一是直管公房的租金减免。截止2006年4月底,已对4924户困难家庭实行了租金减免,提供廉租政策。二是实行实物配租。从2004年初开始,由市政府投资建设并提供廉租房。2005年9月,首次实物配租的对象是廉租房建设工程中的被拆迁户、历年来市政工程建设未安置的公房拆迁户中的无房户及低保户中的无房户,共402户。通过实物配租,履行住房保障职能,逐步解决“双困”家庭的基本住房需要。三是搞活住房二级市场。我市于1999年初开放住房二级市场并对市场功能不断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1.
2008年1月20日,浦江县符合城镇廉租房实物配租的陈桂球等11户住房困难户,已搬入位于城北的廉租房。全县符合城镇低保收入的住房困难户共有33户,另外22户实行租赁补贴。在此之前,住房困难户通过申请受理、审核公示、审批、登记、轮候等程序进行。  相似文献   

12.
封涛 《中国房地产》2007,(12):51-51
烟台市在住房保障工作中,经济适用房与廉租房双措并举、同步推进,自2003年起,我市连续5年将住房保障工作列为年度重要工作事项和为民服务实事,累计建成并供应2500套经济适用房,实物配租廉租房775户,使一批困难家庭圆了“住房梦”。  相似文献   

13.
北京首批新建廉租房已办理入住手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2月10日,在北京电视台1月18日进行公开摇号配租活动中产生的第一批285户有配租资格的廉祖家庭到现场办理了入住手续。早晨6点50分,廉租住户张阳先生的妻子第一个来到入住现场,领取了办理入住的1号卡。不到8点半,第一个办理了入住手续。在廉租户办理入住手续的同时, 小区的物业管理单位北京首佳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也开始对廉租房进行保洁、  相似文献   

14.
数字     
《房地产导刊》2008,(1):I0010-I0011
10685户 据新楼市综合消息,重庆市政府日前在2007年民心工程完成情况通报会上表示,截至12月20日,全市对10685户“双困家庭”,实施廉租房保障,其中主城2662户,其他区县(自治县)8023户:全年投入8296.5万元,实际资助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3078户,受益残疾人总数3564人,  相似文献   

15.
《企业与市场》2005,(12):6-7
今年10月9日,昆明市房管局部分廉租房钥匙被盘龙区相关人员领走,这意味着昆明住房困难户期盼多时的首批廉租房开权始分配。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问题将逐渐得到解决,为此,昆明市定下目标:用3年左右的时间,投资5.4亿元,用地350亩,在城市东、西、南、北4个方向建盖廉租房,解决低收入和住房困难群众的住房问题。目前云南处于最低生活保障线的城市家庭大约有16万户,其中约有6万多户“双困户”需要通过廉租房制度来解决住房问题。  相似文献   

16.
10月28日在长春市房地局举办的实物配租廉租房抽签仪式上,共有450户低保无房特困家庭如愿抽取了廉租住房的房号或钥匙。这批廉租房以实物配租的形式分配给该市低保无房特困户,是长春市2008年民生计划住房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450户低保户不仅可以喜迁新居,还可享受到租金核减的政策,每平方米只交0.40元的月房租,并且按使用面积收取。  相似文献   

17.
张利 《上海房地》2013,(4):35-37
上海在"十一五"期间逐渐形成了廉租房、经济适用住房、动迁配套房和公租房的保障住房体系。"十二五"期间,上海住房建设总量大约为1.25亿平方米,预计保障性住房约占新建住房总面积的50%,套数约占60%。2011—2015这五年期间,上海将通过新建、改建、配建、收储、转化等多渠道,筹措各类保障性住房约100万套(户),不断加大保障性住房的政策受益面。在规划期内,着力解决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和青年职工、引进人才及来沪务工人员等群体的居住问题。一、上海住房保障体系现有结构问题及分析(一)上海住房保障覆盖率较低近年来上海房价不断攀升,住房问题尤其是中低收入  相似文献   

18.
共有产权房是住房保障的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市的住房供应对象范围,主要是6700平方公里陆域面积上的2300万常住人口。动态细分的话.含510万户本市户籍家庭中约430万户城镇居民家庭;每年导入的40万~50万的外省市人口;每年13万~14万户新婚家庭;还有部分“两外人士”的购房或租房。对此,上海正在建设住房供应的两大体系,即“诚信、规范、透明、法制”的房地产市场体系和“四位一体”的住房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9.
2009年2月起,天津市进一步扩大廉租住房实物配租保障范围,市内六区内只要具备人均住房使用面积低于7.5平方米、持有低保证一年以上的“双困”条件家庭即可办理。同时,今年市内六区的孤老、大病、重残等特殊家庭也可申请廉租住房实物配租。与之前相比,这一规定打破了廉租房住户必须是拆迁户的限制,最大变化是首次由拆迁家庭扩大到非拆迁家庭。  相似文献   

20.
上海廉租房保障体系的完善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玮 《上海房地》2007,(10):19-21
一、上海廉租房保障体系总体概况(一)廉租房保障体系的发展历程1.廉租房保障体系的初步形成阶段根据1999年建设部颁布的《城镇廉租住房管理办法》精神,上海市房地资源局在1999年9月成立廉租房办公室,开始对全市18万户困难家庭的住房情况进行调查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