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煤矿资源的开发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项目,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随着煤矿开采力度逐渐加大,在开采过程中带来的地质问题也越来越多,比如塌陷、地表下沉,泥石流等,都是煤矿开采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地质危害。本文对煤矿开采对地质环境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并且提出地质问题的防治对策,防止出现严重的安全事故。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经济事业在最近这些年不断的完善,不断的发展,为了有效的促进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就必须为我国的各项经济发展和经济建设提供最为基本的稳定的能源。煤矿资源是我国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一个最为根本的能源。我国经济建设的各方各面都离不开煤矿资源的支持,但是从煤矿资源的开采来说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何做好煤矿开采的安全管理工作这是十分重要的。针对于此本研究主要分析南方煤矿开采安全管理工作的规范,希望所得的内容能够为相关领域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随着生产的发展和推进,煤炭资源储量随之减少,开采带来的破坏也不断在加剧,同时伴随煤炭资源的进一步开采,一些其他的资源也会被开采出来,如果这些资源得不到合理的利用和开发,造成资源浪费的同时还会加剧环境污染。在当今社会发展新形势下,绿色开采技术越来越成为人们重点关注问题,同时实现绿色开采是国家长期发展总的方针和要求。我国煤矿产量数据十分可观,随着技术的革新,煤矿开采机械化,大量开采和利用煤炭后,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都受到了影响和破坏。出于国家中长期发展的规划和对自然的保护,致力于绿色开采技术的研发和运用。  相似文献   

4.
煤矿 (主要指国有煤矿 )是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煤矿实施多角化经营是实现由资源开采企业向一般工业企业转变的必由之路。然而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 ,煤矿多角化经营开展多年来总体效益并不尽如人意。本文分析了煤矿多角化经营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基于当前煤矿退出背景的分析,梳理了7个关闭(废弃)煤矿(区)转型升级案例,分析了关闭(废弃)煤矿(区)主要的开发利用途径,总结出资源枯竭型关闭(废弃)煤矿(区)、资源开采不经济型关闭(废弃)煤矿(区)和局部关闭(废弃)煤矿(区)3种转型升级模式,为关闭(废弃)煤矿(区)开发利用或转型升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人民群众水平需求的逐渐提高,人们对煤矿资源的需求量和使用量也逐渐提高.这虽然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以满足人民群众基本生活需求,但是在无形中也造成了煤矿资源开采难度增大.因此,我国在今后煤矿资源开采时,更应该加强对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的运用.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煤炭资源实际上是部门或企业无偿占用,加之煤价一直偏低,难以补偿煤炭开采过程中的实际费用支出,煤矿缺乏扩大再生产所需资金,用煤单位降低能耗的积极性不大,节能投资反而得不偿失,企业对煤炭的浪费性需求有增无减,消耗无度。在市场需求畸增和煤矿亏本生产的形势下,煤炭产量的增长是靠资源超额耗竭取得的,形成了产量增长、回收率下降的恶性循环。特别是乡村办和个体办煤矿的盈利,主要靠无偿占用资源和浪费性开采取得的。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煤炭能源需求大国,尤其是在当今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环境下,对煤矿资源的需求在不断增加.但是在煤矿资源开采的过程中,由于开采方式不够合理导致我国煤矿开采存在较大的环境问题与安全问题.在大力倡导低碳经济发展的时期下,如何有效的实现煤矿绿色开采是急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就新时期煤矿绿色开采的技术概括进行研究,分析新时期我国煤矿绿色开采的重要性与现状,从而制定出新时期我国煤矿绿色开采的措施,以便提高煤矿绿色开采的效率,实现可持续开采.  相似文献   

9.
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为了满足生活所需,需要能源开发。在日常生活所需的能源中,煤炭一直是主要能源之一,因为在工业中必不可少,重工业、轻工业都对其有很大的需求,冶金工业、化学工业、机械工业、交通运输业等领域尤其离不开煤炭资源。我国煤矿资源储量大,种类繁多,分布比较广泛,为我国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为了能让煤矿资源得到利用,需要进行煤矿开采,但在开采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轻则会阻碍煤矿开采速度,重则会造成重大事故。因此,煤矿开采问题需要得到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国有煤矿在经过多年高强度开采后,多数矿井在各个时期,由于主客观条件和多种因素的作用,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本可以回采上来的残次煤,有的矿井残次煤储量较可观,开采条件也较好。如何分析评价和开采利用这部分资源,大有文章可做。  相似文献   

11.
随着城市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煤矿资源的需求量日益增长,尤其是在我国煤矿资源丰富的大好形势下,提升煤矿开采的技术,并从多方面构建适应煤矿安全与企业盈利的发展模式,特别是在当前煤矿开采围绕着高产、高效、高安全的发展转变,提升煤矿开采的技术,必将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更大的推动作用。本文旨在进一步分析新形势下煤矿采煤技术的背景情况,进而阐述新形势下煤矿采煤技术的应用,更好的促进煤矿的开采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步发展,提升整体采煤效益。  相似文献   

12.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城市化、工业化发展也不断加快,虽然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但是环境和资源问题也越来越突出。煤矿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资源,但是近年来我国煤矿储备资源急剧减少,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这种形势势必会影响到煤炭行业的持续发展。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因为采矿工程的特点,会严重破坏自然生态系统以及自然环境,对社会稳定和谐发展会产生严重影响。本文主要针对目前煤矿开采工程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13.
赤峰市现有地方煤矿161个,其中地方国营煤矿13个(包括缓建的榆树林煤矿),乡镇煤矿148个(不包括统配矿办的集体矿).1990年原煤产量为349.19万吨,比1985年产量增长150多万吨,平均每年递增12,2%.地方煤矿大部分分布在赤峰市的南部,平庄矿务局和四龙矿区的周围,约占煤炭地质储量1.5亿吨左右,90%以上都是褐煤.随着开采强度不断增大,后备地质资源不足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加之开采深度不断扩大,开发建设我市地方煤矿,出现投资大、工期长、煤质差、效率低的情况,严重的存在着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八五”计划新建地方国营矿4处,改扩  相似文献   

14.
西部是小煤矿富集区,尽管存在资源浪费严重、安全生产事故多发等问题,但为合理利用资源,稳定西部地方煤炭市场供应,仍有必要保留适量的小煤矿,作为大中型煤矿的有益补充.但欲充分发挥西部小煤矿的作用,还需解决其现存问题.本文试图通过耦合民间资本和东部衰退矿区优势要素来改造西部小煤矿,实现缓解衰退矿区困境、增加民间资本投资渠道和西部小煤矿长期可持续开采的"三赢"局面.  相似文献   

15.
李学祯 《内蒙古煤炭经济》2013,(12):177-177,180
要想使矿井开采寿命最大限度延长,煤炭资源回收率的提高是必不可少的.影响煤矿资源回收率的问题主要来源于地质方面、资源管理方面、开采方式和资源监督机制等,本文主要分析煤矿资源回收率等问题和其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16.
煤矿是工业生产的基础,煤矿在我国的能源结构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我国每年都会探明上万亿吨的煤矿,由于我国的石油等资源是有限的,而且石油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因此,我国应该大力开采石油的互补资源,煤矿资源的安全开采被我国列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本文根据煤矿生产的主要特征,分析矿山压力的测试,从而能够提高煤矿开采的安全性,而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地面出现沉陷的问题,使我国的煤矿开采量增加.  相似文献   

17.
<正>《煤矿开采》创刊于1991年,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主管,煤矿科学研究总院主办。2008年《煤矿开采》首次入编中文核心期刊,开始迈入崭新的发展时期,2011年又首次入编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进入双核心时代!《煤矿开采》期刊是国家图书馆重点收藏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万方数据资源收录期刊,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办刊宗旨: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坚持以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报道方针,紧密联系实际,弘扬科技创新,及时报道煤炭行业科学研究和生产  相似文献   

18.
研究分析影响煤矿开采的因素,不仅关系到煤矿企业的利益,对于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也有重大意义,必须要加强对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本文对煤矿开采的一些影响因素做出了介绍和分析。  相似文献   

19.
煤矿综采工作面智能化开采是当前煤炭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旨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安全风险和资源浪费。本研究致力于解决传统煤矿开采方式存在的问题,以提高煤矿综采工作面的安全性、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通过引入智能化设备和数据采集系统,实现工作面自主监控、智能调度和优化管理。本文以实际煤矿工作面为对象,进行现场实践和数据统计分析,以评估智能化开采技术的效果和成效。研究发现,煤矿应用综采工作面智能化开采技术,能够显著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事故风险和资源浪费。通过运用自动化设备和智能调度系统,可以实现对工作面的实时监控、智能化控制和优化管理,提高采煤效率和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20.
煤矿开采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特别是浅埋薄基岩的煤矿开采,常会出现一些灾害与问题。本文从我国煤矿开采现状、浅埋薄基岩的煤矿开采灾害类型以及浅埋薄基岩的煤矿开采灾害预防技术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与阐述,以期加深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与理解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