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陶新 《时代经贸》2011,(10):25-26
目前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无论是从房价收入比还是房价GDP增长率比等指标都可以看出房价存在一定的泡沫。国家对高房价的担忧也直接反映在一轮又一轮且越来越严厉的宏观调控上,这些宏观政策的目的是希望挤去泡沫,让房价回调到合理的范围。若目标实现,这无疑对购房者有利的。但令人遗憾的是,房价的宏观调控效果并不理想。当然,这其中的原因不少,但我认为,购房者心理是个很重要的原因。如果没有购房者在高房价下的前仆后继、勇往直前,房价也不可能这么坚挺。  相似文献   

2.
当代的中国经济发展创造了许多神话,其中,房地产业是这个神话中最富有梦幻色彩的章节。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房价一路飙升,到今天民众已是不堪重负,相关行业物价轮番上涨,民生问题日益凸显。而一轮又一轮的调控,换来的却是一浪高一浪的物价上涨。随着治理措施的节节失利,一些人终于把目标转向了房地产公司囤积土地上。报载,2007年12月4日国土资源部、财政部、中国人民  相似文献   

3.
叶檀 《商周刊》2012,(4):59-59
希望房地产市场与中国实体经济脱钧的人,会盼望两件事,第一,软着陆;第二,推出房产税。恰恰是这两点,让许多希望房价下跌的急性子痛苦不已。他们希望房价急速下跌,这将毁灭中国房地产已有的调控成果。  相似文献   

4.
冰城房势     
这是轰轰烈烈的一年,深圳商品房均价破2万元/平方米,年初时沸沸扬扬的“汤臣一品”放到年尾肯定波澜不惊……众多房价纪录在2007年被打破,房价的飙升让居住梦想与现实的落差史无前例地变大。  相似文献   

5.
吴江 《经济改革》2009,(12):50-51
我国房价收入比超出合理承受范围,85%家庭无能力买房。这是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10年《经济蓝皮书》中释放的信息。蓝皮书指出,2009年中国房价太高,是政府的土地供应行政制度、对开发商囤地涨价谋利行为打击不力等深层次原因造成的。  相似文献   

6.
张家隆 《经济师》1999,(10):23-23,28
一、对房地产业几个问题的认识房地产市场从潜在需求变为有效需求,还有许多事情要做,当前阻碍市场发展,影响潜在需求变为有效需求的因素很多,现择其主要因素分析如下:(一)房价过高,使需求者“望房兴叹”房价过高是阻碍房地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影响房价的因素有二:一是建安成本占房价的40%,俗称钢性成本虽有潜力可挖,但已不是主要因素。二是包括土地出让费用在内的占房价的60%的其他税费成本。这部分成本被称作弹性成本,是一项多次提出又成效甚微的头疼问题。政府也多次采取措施,试图予以降低,但终因牵涉到方方面面的利…  相似文献   

7.
一年多来,我国住房价格上涨速度大大超过了GDP增长速度和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在这一场房价与收入的较量中,先入者暗自庆幸,犹豫者捶胸顿足,后来者望洋兴叹。于是,对房价为什么不计入CPI的质疑开始出现,一些经济学者也加入了这一行列。  相似文献   

8.
钟实 《经济月刊》2014,(4):12-13
近来的几个动向,让房地产市场备受瞩目,议论纷纷。一是,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没提“房价”,而是首次提出“针对不同城市情况分类调控”。这是自2005年以来,除去2009年,第一次未提“房价”。而这个时间节点正是市场对新一届中央政府如何调控房地产市场最为期盼的时候。  相似文献   

9.
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中首要的是防范信用风险,考察客户的现金流状况来度量银行面对的违约风险。房产商和潜在的购房者都需要银行的贷款支持,对于这两类客户群体,他们的违约风险中有个很关键的因素就是房价,商业银行是否更加倾向于较高的房价还是相反?  相似文献   

10.
《新经济》2006,(8):60-63
国六条具体细则的出台,曾经给人们以极大鼓舞浪。各路风云人物浪头博弈“国六条”将成为本年度宏观调控政策的一个纲领性文件,同时也为各级地方政府实施具体的宏观调控措施规划了总纲。 房地产调控为什么这样难,到底难在哪里?这是最值得关注的问题。在绝大部分城市,具体实施细则尚未出台,无论是开发商还是购房人,都在静观其变。鉴于本轮调控的重点是调整住房结构、稳定房价、规范市场秩序、实现住房公平,其中部分措施对今后的住宅产品形态、价格走向等将会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对此,没有人会怀疑。但是,开发企业、购房人该何去何从?政府下一步将如何动作?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邀请了业界人士以及规划部门有关人士,试图解读以上命题进行理性分析。  相似文献   

11.
2008年初,中国房市在经历了连续三年的高歌猛进后,终于放慢了它的脚步,在业界嘈杂混乱的嚷嚷声中房价选择了一条路:降!这条路犹如当年北伐军的北伐路线:由南向北推进。8月份,北京的房价在继续坚挺了半年多之后,终于无可奈何地垂下了其高昂的头颅。在难以回头的房市颓势面前,普通的中国老百姓似乎看到了一丝曙光。但是,穷人们如果将住房梦想寄希望于房价下跌,起码有一半是不切实际的。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穷人实现住房梦想更多的是依靠政府的帮助。本文就说说这档子事儿。  相似文献   

12.
詹国枢 《经济月刊》2009,(12):20-20
预测房价是件不靠谱的事情,所以老詹从来不干这傻事。我晓得说来说去.无非是其一,波动说。其二,下跌说。其三,上涨说。逃不出这么三类。那天看到一新闻.说是京城某位以直率自诩的房产老板,在座谈申预言:北京房价,很快要涨到5万元一平方米!而另一位号称“索罗斯的中国门徒”并在某公司担任“首席经济学家”的金先生,说得更加邪乎,此公在厦门一次演讲中公然宣称:北京房价将涨到每平方米50万元!  相似文献   

13.
房价问题是关系到千家万户的焦点问题,许多经济学家对房价的形成机制进行了大量的相关研究,提出了调控房价的对策性建议。这里我们从传媒经济学的角度,对影响房价的传媒因素进行初步分析,剖析政府通过大众传媒调控未来房价走势舆论进而影响未来房价走势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陈磊  苏鹏殊 《经济师》2009,(8):268-269
房价回升是正常现象,文章认为楼市见底还为时过早,要看清房价是否还会下调就要看清房价是否还有下调的空间,及房价背后的博弈。文章以经济学中的要素比例模型为基础来分析房价的构成以及要素所有者各方的博弈.  相似文献   

15.
一、引言 房价是时下的热点,备受政府与居民的关心,但是两者切入这一问题的视角并不相同。作为政府其目的在于引导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的发展,因此其关注点集中于宏观供给与需求层面。作为居民,关心房价的根本目的在于用有限的经济资源购买合适的物业,最大化的自身效用。  相似文献   

16.
蒋烨 《经济研究导刊》2013,(27):238-239
从国民经济整体和居民生活水平两方面科学地选取房价影响因素,以安徽省为例,引用2002--2010年这九年的安徽省房屋价格销售指数和各影响因素的数据,引入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房价影响因素相对重要性进行实证分析。并得出影响安徽省房价的影响因素重要性依次为户籍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国内生产总值和储蓄存款余额。  相似文献   

17.
薛涌 《经贸实践》2012,(8):38-39
中国的城市的房价,一直是民生一困。有人将之归罪于不为穷人盖房的开发商,并呼吁政府采取强有力措施推进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另一派则认为房价高主要在于供地紧张,政府要增加土地供应,面对高速城市化的现实,突破保护18亿亩农地的“红线”。这两派“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其间的是非曲直似乎很难判断。的确,土地供应和城市房价关系密切,所涉及的问题在发达国家也很难解决。不过,毕竟发达国家在住房商品化、城市化这条路上走的时间比较长,有些经验对中国的公共辩论还是很有参照价值。  相似文献   

18.
财经人语     
《经贸实践》2010,(6):4-5
马建堂:房价统计方式存在不合理之处需改进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9年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上涨1.5%的数据,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近日,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在南开大学统计制度与方法研究中心成立大会上指出,现行的房价数据统计方式确实存在不合理之处,掩盖了房价的差异性、波动性,国家统计局考虑在这两方面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19.
经常碰到朋友前来问我,老詹,您给说说,这楼市到底是咋回事?房价啥时能降下来呀?如此问题,很难回答。我只能就事论事,说点粗浅看法。比如,前些日子,“国五条”颁布,楼市引起不小震动,此时你来问我,房价到底会涨还是会落?我便可以作些分析。  相似文献   

20.
于洋 《商周刊》2013,(5):53-56
春节过后,楼市延续着去年年底的成交热情,各地楼市交易量攀升,爆发的市场需求让房价上涨的预期愈演愈烈。华远地产董事长任志强在去年就预言“明年3月房价要暴涨”。在一些恐慌的购房者看来,如今这预言似乎很快要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