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贸实践》2009,(9):6-7
中国股市回暖领先于世界股市近三个月时间,股市、楼市全面上涨,奢侈品消费逆势上涨,中国经济真的回暖了吗?  相似文献   

2.
李慧 《商周刊》2013,(14):70-73
也许,不必过多探问专家言论,搜集楼盘信息,只要从你身边大多数人对楼市的反应,就会感知当下的楼市凉暖,房价高低。 有人戏谑,以前人们见了面问的是"吃了没有"?现在呢,见面寒暄不再问吃,而是改问"你买(卖)房了没有"?过去民以食为天,现在民以房为先。  相似文献   

3.
你有过望房兴叹吗?楼价高的吓人,这让许多想买房子的人望楼生畏,这不禁人们联想到开发商们在楼市中获取的暴利,更因为炒地炒房的现象,提高了房价,使其有房子的人将楼房闲置,而真正需要房子住的人却无房可住,这不禁让人觉得无奈。  相似文献   

4.
风云四人谈     
楼市回暖是实情还是假象?充满矛盾的楼市如何调节?在本期的独家策划中,<商周刊>诚邀青岛市房协开发委秘书长冯显泉、中铁置业集团青岛公司副总经理牟鑫、青岛三杰房地产开发公司总经理张峰、青岛证大大拇指商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季建荣4位青岛地产业的权威人士参与了"楼市是否回暖"主题讨论.  相似文献   

5.
于洋 《商周刊》2012,(13):65-65
实际上,"丈母娘经济"无非是"婚房刚需"的代名词。电视剧《蜗居》中有一个片段,海萍为了攒钱买房,天天给苏淳吃挂面,苏淳终于受不了了,他说我强烈要求不吃挂面了,"我要吃方便面。"海萍一听笑了,而观众的心则碎了。若是有人问我,假若你结婚,你会准备什么?房子,这是毋庸置疑的。为什么是房子?因为没有房子丈母娘不嫁女儿呀。  相似文献   

6.
房价难稳     
于洋 《商周刊》2012,(21):60-62
当下,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正面临着空前严峻的经济形势。出口增速的下滑,中国钢铁、水泥、造船等工业产业均出现产能过剩现象。出口受阻,内需不振。但在一片迷茫之中,房地产行业却一枝独秀。土地市场消费上升、房地产开发投资重启、房地产按揭消费旺盛,同时拉动着钢铁行业、水泥、装修、建材、家电等一系列相关产业链的稳步增长。伴随房地产业的回暖,房价又有抬头之势。如此一来,"稳房价"会不会让路于"稳增长",这是一个疑问。地市"金九"刚刚过去的9月,房地产的复苏势头有所减弱,过往那个疯狂的"金九"明显低调了些。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十大重点城市9月前三周商品住宅总成交量为55042套,环比8月前三周的61309套,下降了10%。在传统销售旺季,楼市出现如此情况,与部分购房者的观望有密切关系。"这一天看了近7个楼盘,有中意的房子,但还是觉得价位太高,想等等看后期是否会有更大的折扣优惠。"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中央与地方政府间的关系日益复杂化和多样化,体现在中国房地产上即为中央与地方的楼市博弈。对于中央与地方楼市博弈中体现的"条块关系"基于经济学视角进行分析,阐明了中央与地方政府间楼市博弈情况及"芜湖新政"中中央与地方两者间的楼市博弈,论述了中央与地方政府间楼市博弈间的"条块关系"问题,运用经济学知识,建立博弈矩阵模型,反映了楼市博弈中"条块关系"存在的问题和矛盾。  相似文献   

8.
王石 《商周刊》2012,(21):92-92
很多买房子的人是因为怕迟买房子买不起了,我一听就知道这个市场有问题了。面对这样的现实,我只能对年轻人开导说:"你买不起房,不是你的问题,是这个市场出了问题。"有一部电视剧在内地非常火爆,叫做《蜗居》。后来,就有人问我对"蜗居"的看法。我说:"内地城市的住宅一定会香港化、东京化。"我们在香港看到了,60平方米算小房子吗?不算。而在国内,100平方米以下的全算小房子。我想问:"凭什么我们就有资格比香港人、东京人住更大的房子呢?"我们地多是吗?我们可以说地多,  相似文献   

9.
于洋 《商周刊》2011,(4):74-77
2011年,人民币会升值吗?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对中国经济影响力度如何?积极的财政政策与稳健的货币政策对楼市影响如何?还有什么宏观政策出台?物业税真会如期降临吗?天量保障房的横空出世,对商品房价的冲击力度如何?房价是再次向上突破,还是盘旋整理,或是掉头向下?  相似文献   

10.
于洋 《商周刊》2012,(6):74-75
在地产圈,流行着这样的段子:从前是"地段、地段、地段",现在是"价格、价格、价格。"从201 1年全国的地产大鳄降价"抢跑"便可窥其一斑。如果你问地产从业人员最近忙什么?答案一定是卖房,去库存。连地产理想主义掌门人宋卫平都开始放下身段,面对现实,自背销售任务,欢迎各界人士找他买房。可如何卖房?制定怎样的销售策略为宜?每家开发企业策略都不尽相同,但可以肯定的是,  相似文献   

11.
东莞是一个充满魅力和活力的城市,也是一个具有独特个性和特色的城市。东莞企业在过去三十年中创造了神奇的"东莞模式",造就了"世界工厂"的财富神话。那么,在新一个三十年里,东莞企业还能再造辉煌吗?"莞商"还能保持持久的成长性和发展动力吗?  相似文献   

12.
正央行和银监会在国庆长假前夕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做好住房金融服务工作通知》立即搅动楼市。在此利好政策刺激下,据说不少二线城市都在黄金周看到了楼市回暖的曙光,一些开发商开始了抢客大战,或者准备提价,部分购房人也开始躁动起来。从理论上推测,此次房贷政策松绑,无论是"认贷不认房",还是"七折利率优惠",都能刺激需求,让楼市企稳甚至回升。这一救市措施的力度也大于限购松绑。但是,开发商不能过于乐  相似文献   

13.
白墨 《经济改革》2010,(12):26-28
中国的稀土真的很多吗?现在的稀土价格真的很低吗?限制稀土出口真的有用吗?去年以来,中国国内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稀土行业"保卫战"。"保护珍贵的稀土资源,控制出口,不再向发达国家贱卖,推动产业整合,夺取在稀土产业上的定价话语权",是这场"保卫战"的焦点话题。但围绕"保卫战",业内并没有结成一条坚固的战线,在众多敏感问题上争议一直不断。  相似文献   

14.
樊纲 《经济导刊》1994,(1):21-22
在“小贩扎堆”背后……樊纲有人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大街上修鞋的工匠们非要"扎堆"坐在一起?他们做的生意是一样的,彼此是竞争者,为什么要坐在一起相互抢生意?分开一些不是更好吗?坐在一起,难道是为了"聊天"?或者为了能有一种"广告效应",吸引雇客们的注...  相似文献   

15.
综合 《商周刊》2013,(12):29-29
这些习惯于各种光环鲜花下的企业大佬们真的能够退下来去游山玩水吗?外界的错误解读是因为他们没有理解"退休"的精髓。  相似文献   

16.
周雪松 《商周刊》2012,(17):67-67
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的最大风险莫过于楼市"硬着陆",大家不要以为,只要房价不再暴涨,价格逐步小幅回归楼市就可以实现"软着陆",这完全是一个误区。理论上,房价持续上涨或持续下跌超过一定的幅度都可能导致楼市崩盘,我国楼市"硬着陆"的风险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17.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4,(27):F0002-F0002
为提振房地产市场,各地近来纷纷取消限购,限贷政策也在松动中。业内人士分析,随着限购取消,政策市渐行渐远,楼市开始步入市场化时代。有关专家也指出,不要期望限购取消市场就会回暖,未来楼市调控将更多地依靠市场化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8.
不管你相不相信,预言中的2012都悄然而至。“你买船票了吗?”也成为新年朋友间相互问候的流行语,而与之齐名的开场白便是“2012,你买房吗?”可见,2012年的房地产市场何去何从仍将是广大百姓津津乐道的话题。这部“房产热播剧”也仍将牵动众多房产相关从业者与亿万百姓的心。  相似文献   

19.
于洋 《商周刊》2012,(3):58-59
不管你相不相信,预言中的2012都悄然而至。“你买船票了吗?”也成为新年朋友间相互问候的流行语,而与之齐名的开场白便是“2012,你买房吗?”可见,2012年的房地产市场何去何从仍将是广大百姓津津乐道的话题。这部“房产热播剧”也仍将牵动众多房产相关从业者与亿万百姓的心。  相似文献   

20.
你幸福吗?     
胡宏业 《商周刊》2012,(21):7-7
"你幸福吗?"是一个很民生的话题,是一个很平常的概念,平常的原因在于概念很朴实,而且与每个人都有关联。也就因为如此,所以会伴随着人的一生,并在一生的经历中反复演变。央视新闻节目近期连续推出的"走基层"报道很接地气。各路记者在天南海北的街头巷尾,那种问卷式的、随机式的采访很真实。当冷不丁地把采访话筒捅向被采访人问一句"你幸福吗?",接受采访的观众们,那些五花八门、多姿多彩的回答很生活。这里面无论是回答"幸福"还是"不幸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