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近20年来人民币汇率改革的实际成效进行评价,笔者认为改革配套措施的短视化倾向制约了汇率市场化改革目标的实现程度。除了参考IMF事实汇率分类法的外部评价,本文以高度市场化的香港离岸人民币汇率作为参考指标,通过定量分析证明境内人民币即期汇率中间价的市场化程度低于收盘价。本文最后强调,深化汇率改革的关键在于完善汇率形成的市场基础以及淡化中央银行汇率责任。  相似文献   

2.
文章主要研究如何建立参考一篮子货币的汇率制度,首先分析了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人民币对非美元货币和人民币有效汇率之间的关系。其次研究了从人民币钉住美元货币汇率向参考一篮子货币汇率制度(人民币有效汇率目标)的过渡,以及建立一篮子货币汇率机制的方法和实证模拟研究,并考察了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幅度。最后文章认为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市场化改革是我国汇率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并给出了本文的主要结论。  相似文献   

3.
人民币国际化是适应中国国际经济地位的重大战略。首先从国际货币职能角度分析了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及不同职能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不同要求,认为货币国际职能的实现是分阶段的,在每一个阶段需要的资本项目开放程度与汇率形成机制是不同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人民币国际化与汇率形成机制的匹配策略。  相似文献   

4.
人民币汇率走势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6年我国人民币汇率的显著特征为汇率弹性明显增强、双向波幅扩大、总体呈小幅升值态势.2007年人民币汇率政策取向是,在稳定汇率的前提下,从政策上弱化和消除人民币升值的非理性预期;其核心内容为:货币政策将突出汇率政策;采取合适的政策组合;适时调整汇率水平;发展和完善外汇市场.展望2007年,对人民币汇率的基本判断为:汇率浮动空间将会进一步放宽,人民币汇率在双向波动中小幅升值.  相似文献   

5.
人民币汇率波动趋势表现出了"U"型特征,推动其升值的主要因素是经常项目盈余导致的净对外资产余额的不断增加、FDI资本的大量流入和贸易品部门劳动生产率的较快提高。人民币均衡汇率在1985年~1989年表现为高估,在1990年~2009年表现为低估。人民币均衡汇率低估具有逐渐收敛的特征,从而人民币均衡汇率继续升值的空间已经很小了。人民币汇率机制的完善不仅要考虑到影响汇率的主要因素,也要考虑潜在因素。  相似文献   

6.
曹广喜  夏建伟 《技术经济》2008,27(10):90-95
基于Frankel—Wei模型构建了VC—FW模型,并利用VC—FW模型对人民币汇率在2003年4月至2007年7月期间的动态运行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的运行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虽然在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改革后的相当长时期内,人民币汇率仍倾向于“软”盯住美元,但人民币汇率制度正缓慢地向具有更大汇率弹性的参考一篮子货币的管理浮动汇率制度转变,且2007年人民币兑美元浮动区间的扩大加速了这种转变。同时,分形分析结果表明,与同时宣布实行管理浮动汇率制度的马来西亚相比,人民币汇率运行的灵活性比林吉特强。  相似文献   

7.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分析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与特点,指出了现行汇率制度存在的缺陷,说明在我国金融进一步开放的背景下,汇率制度的重新选择是我国汇率制度的内在要求,并对我国汇率制度选择路径进行了分析。指出从短期来看,“不可能三角理论”揭示了在资本管制的情况下,我国汇率制度的选择是维持汇率的稳定;从中长期来看,资本项目开放是大势所趋,汇率目标区是中国金融进一步开放中比较适合的汇率制度,也符合中国渐进式的发展改革道路;最后进一步从中心汇率和波动区间的确定、汇率干预等方面提出了实施汇率目标区的具体设想。  相似文献   

8.
张明 《金融评论》2012,(2):12-25,124
本文回顾了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历史进程,剖析了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动力机制,并对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前景进行了展望。无论从1994年汇率并轨还是从2005年央行重启汇率改革至今,人民币对美元名义汇率以及人民币有效汇率均经历了显著的升值过程。从利率平价、购买力平价、贸易余额与劳动生产率增速等短、中、长期维度来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依然存在一定的升值动力。下一阶段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走势取决于汇率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博弈。考虑到贸易顺差、短期国际资本流动、输入性通胀与外部压力等因素的消长,下一阶段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升值幅度有望显著放缓(由之前的年均5%~7%放缓至年均2%~3%),并伴随着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波动幅度的明显放大。  相似文献   

9.
基于SVAR模型研究我国货币政策与人民币汇率的相互作用关系,发现我国货币政策对汇率冲击的反应具有逆经济风向的操作特征,汇率升值,货币政策扩张;而人民币汇率对货币政策冲击的反应也符合经济理论,货币政策扩张会引起人民币汇率贬值。同时,在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变量时,汇率水平的反应表现为经典的超调现象,但在名义利率作为货币政策变量时,汇率的反应曲线则表现为延迟的超调现象。总体上,我国货币政策对人民币汇率变动非常敏感,相反人民币汇率对货币政策的反应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10.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缺陷及改革取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程度在不断提高,但参考一篮子货币调节规则不透明、汇率浮动区间狭窄等问题,仍然影响着汇率生成的市场基础。本文试图通过分析金融危机对人民币汇率机制形成的影响,提出在金融危机背景下,进一步提高人民币汇率形成的市场化机制,采取盯住一篮子货币、加强区域货币合作、改变外汇市场交易主体结构、适当扩大汇率浮动幅度、完善外汇市场干预方式等政策措施是金融危机下人民币汇率机制的改革取向。  相似文献   

11.
论人民币远期外汇市场的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人民币汇率机制的逐步完善,汇率波动幅度增大,汇率风险加剧.为了规避风险,人民币远期外汇市场的作用日益重要,但由于商业银行远期汇率定价能力缺乏,风险抵补不畅等原因,现阶段,我国远期外汇市场的发展状况并不尽如人意.针对这些不利因素,我们应采取增加市场流动性、完善风险控制机制等措施来促进其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汇率决定理论认为,一国货币汇率的衡水平是由购买力平价、利率平价和货币相对供求等决定的。大多数实证研究表明,这些均衡汇率理论只是强调单一因素,同现实相距甚远。本文构建了多因素国际竞争力平价模型,认为均衡实际汇率随着国际竞争力的相对变化而变化,国际竞争力相对提高,该国货币升值,反之则反之。本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从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多因素中构造国际竞争力这个指标,实证研究表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与国际竞争力之间存在协整关系,然后再基于这个协整关系式计算人民币的均衡实际有效汇率,并据以判断人民币汇率偏离均衡水平的程度。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分析人民币汇率制度现状的基础上,从De facto的角度对2005年7月21日后我国汇率制度进行了短期实证研究,提出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在短期内仍将是"参考美元为主的钉住的汇率制度",最后,对现行汇率制度的改进提出几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文章对自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至2008年1月31日的人民币对美元名义汇率波动进行了计量研究,通过建立基于不同时间段汇率数据的门限自回归模型(TAR)可以看到,两年多来的人民币汇率波动存在门限的非线性特征,当升值幅度较大,即大于一定的门限值时,升值的冲击显示出更持久的延续性,体现出了升值预期的作用和升值不断加速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当前人民币外汇市场制度特征,构建了一个央行频繁干预情形下的人民币汇率决定的市场微观结构模型。该模型描述了各类外汇市场参与者,即外汇指定交易银行、流动性需求者、流动性供给者以及中央银行等,在人民币汇率日内价格形成过程中的报价与交易策略。外汇市场参与主体的报价与交易策略共同决定了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本文为人民币外汇市场参与者和监管当局初步打开了人民币汇率形成的"黑匣子"。  相似文献   

16.
人民币合意升值幅度的一种算法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本文对人民币均衡汇率研究方法进行了较详细的评论,这有助于正确理解实际汇率概念及均衡汇率研究方法。我们发现,应用现有的均衡汇率方法来研究人民币定价问题,尚存在诸多不足之处。有鉴于此,本文以汇率错位下的均衡汇率回复机制作为理论基础,通过理性预期技术以利用远期外汇市场包含的信息,提出了一种判断和计算汇率错位的新算法。作为新算法的应用,我们还构造出人民币外向实际有效汇率指数,利用NDF远期人民币汇率数据,计算了人民币汇率错位水平。结果表明,要恢复到均衡汇率水平,人民币在2005年6月末应升值4.39%,达到7.91人民币/美元。  相似文献   

17.
人民币的短期升值与中长期贬值的压力并存,构成了目前人民币汇率升值不妥,贬值亦不妥的困境。解决人民币汇率困境不能仅局限于汇率水平或汇率形成机制的研究,关键还在于内部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对外经济政策的改革。  相似文献   

18.
在人民币不断升值的大背景下,关于人民币升值的合理性及临界点的探讨已成为热门话题。人民币汇率的合理性问题归根到底是实际汇率是否偏离均衡汇率的问题。在考虑中国转型经济特点和对基本经济因素进行分析后,建立了人民币均衡汇率模型,将估计出的均衡汇率与实际有效汇率进行比较分析,确认人民币确实存在一定的低估,但失调程度不大。因此对于人民币升值我们应保持在适度的范围内,而不应屈从于外在压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人民币汇率调整的方法建议。  相似文献   

19.
“汇改”后人民币汇率制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行重大改革以来,人民币对美元的基准汇率一直处于单边升值的态势.从宏观经济特征和模型实证分析中可以得出,虽然"汇改"后人民币货币篮子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人民币汇率的灵活性在逐渐增强,但主要还是参考美元汇率来进行调节,属于"软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  相似文献   

20.
货币政策困境与人民币汇率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主要讨论宏观政策遭遇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和以加息手段抑制通胀不可兼得的两难困境。文章在阐明利率和汇率的相互作用关系的基础上,从人民币估值压力和汇率制度的角度分析了造成货币政策两难的原因,得出了人民币汇率在国内经济条件成熟时应走向有限浮动的结论,并在文章最后提出了关于汇制改革、利率市场化及放松资本管制过程中必须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