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解读非物质文化遗产,阐述贵州历史沿革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摇篮,了解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况,进而对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流失问题进行探讨,提出应对流失的办法。  相似文献   

2.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与保护应是泛珠三角区域知识产权合作的重要内容。泛珠三角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类型多样、内容丰富、独具特色、价值珍贵的特点,有很高的经济开发价值。在泛珠三角区域知识产权合作的背景下开发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协调统一区域立法,引入商标权保护模式综合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二是建设区域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平台,实现信息共享;三是实行区域商标战略,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品牌构建;四是建立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合监督机制,防止破坏型开发、利用,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3.
正一、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在国际上对非物质文化作出明确定义的组织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社区、群体或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重要组成部分的各种实践、表演、知识、技能以及相关的实物、工具、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同时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作出了具体的  相似文献   

4.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朝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项目分析实施建议: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队伍建设;深入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收藏工作;设立传承机制,注重对传承人的保护;重点抢救濒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加大朝阳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开发力度。  相似文献   

5.
杨静雅 《宁波通讯》2014,(15):52-53
<正>在很多人对童年的记忆中,农村都有这样一个大礼堂,这里是村里最热闹的地方,是全村人精神文化的殿堂。但随着时代的变迁,绝大多数礼堂已经衰败或消失。2013年,我市修建或改建了150多座农村文化礼堂。穿行在一个个文化礼堂,不禁让人想起冯骥才曾说过的一句话:中国最大的物质文化遗产是万里长城,最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春节,最大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古村落……如今,我们无法让每一个古村落保持原貌,但可以收集  相似文献   

6.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宝库里的瑰宝,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传承困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成为了备受关注的重要课题。张家界市地处大湘西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具有特色鲜明的地域特征。张家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需要从夯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基础工作;加大对民族文化建设投入与保护力度;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才建设;打造非物文化质遗产活动经典品牌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7.
鄂南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传统的保护方式不足以满足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需求,本文结合鄂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况及特点,分析了鄂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重点探讨了鄂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模式的构建,论述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框架下如何充分利用知识产权制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实施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8.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个时代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一定时代、环境下一个地区文化精神的产物。我国历史悠久、民族众多,人们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全球化不断深入的今天,保护、传承与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这就需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有一个科学、全面的评估,从而为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科学的依据,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开发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我国历史悠久、内蕴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延续传承和发展的文化命脉,但随着全球化趋势的日渐加强和现代化进程的日益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加之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欠缺,导致我国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消失或正在面临消失的危险。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刻不容缓,而在其中,法律将无疑承担着重要的责任。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螳螂拳"的基本概况  相似文献   

10.
卢林 《魅力中国》2014,(10):94-94
近几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越来越多地进入到人们的视野,保持文化的多元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一种活态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物质文化遗产有着很大的不同。我国政府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所以,采取积极措施,不断强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1.
蔚县剪纸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长期独特的文化背景和地域民俗生活影响下形成的民族特色文化产业。探究其产业化发展的问题及对策对我国农村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案例意义。以河北省蔚县剪纸文化产业为例,通过分析蔚县剪纸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发展模式及发展存在的问题,立足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和创新,提出促进其发展的对策,以期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以及对其他县市区尤其是在城市竞争中处于劣势的中小县城文化产业的规划建设与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2.
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人类精神的家园”,是一种包含了更多随时代变迁而容易湮没的文化记忆,应该加以珍视。本文论证了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和特征,提出了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价值。通过调查研究,本文认为都市并非是文化的“荒漠”,也遗存有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传统的旅游城市相比,都市可以借助于自身有利的条件,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从而实现旅游开发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双赢”。  相似文献   

13.
少数民族地区高校教育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少数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现状不容乐观。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需要,是高校职能体现的需要。加强高校教育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措施包括:培养教师队伍;开设相关专业和课程;开发相关教材;开展相关研究;加强相关资源库建设。  相似文献   

14.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精髓,20世纪中叶以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前所未有的高度在世界范围内得到重视,在保证非物质文化遗产原真性、独特性以及活态性基础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立足我国实际,厘清二者之间的矛盾,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价值为着眼点,平衡博弈,唤起文化自觉,试图挖掘并总结旅游文化产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林启 《特区经济》2010,(1):249-25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古老的生命记忆和活态的文化基因,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智慧和精神,维护着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与物质文化遗产一道共同承载着人类社会的文明。文章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特征进行介绍的基础上,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的基本原则,探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的模式,然后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的完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李文丽  章牧  白华 《特区经济》2010,(9):156-158
手工艺类文化遗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的类别,该类遗产是技艺、艺术、历史的文化载体,以其高超精巧的制作技艺为精髓,表现为手工技艺传承人的能力,在历史变迁中极易失传。本文选择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突破口,以广东省国家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东莞千角灯为例,探讨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本质、意义和开发策略,以期对同类别及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京杭大运河天津段非物质文化遗产众多。传承和保护运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大其品牌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是提升国民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宣传与推广文化遗产,是展示和增强国民文化自信的重要表现。本文以个案分析运河天津段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的开发、利用及建设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指出完善整体规划与设计、提高宣传与推广力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分门别类采取不同的品牌建设战略,以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利用。  相似文献   

18.
当代快速的全球化、现代化使得城市的同质化空间和同质化文化问题非常突出。为了彰显城市的特色和形象,文化遗产的保护变得越来越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城市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城市更新的主要对象是老城区,而老城区是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分布地区,因此在城市更新进程中如何保护和活化再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首先简介了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概况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延续氛围、营造空间、活化利用、保护结构和强化意识等建议,指出城市更新应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不仅是遗产本身,还包括遗产所依托的建筑空间、街区环境、社区结构。在保护的前提下,充分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从而既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也适应当代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今年6月13日,是我国第十个"文化遗产日",今年文化遗产日的主题是"保护成果,人人共享"。来到小金县,也能感受众多民间技艺的独特魅力,领略嘉绒藏族原生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小金县已有嘉绒绣编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个,马尔锅庄、川西藏族山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个,皮革制作工艺等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4个,"琼""德尔蹦"等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9个。  相似文献   

20.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和民族精神的附着体,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但我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并没有采取应有的重视态度。本文主要论述了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