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日本在亚洲的地位举足轻重,其对东亚经济合作问题的立场以及政策选择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东亚经济合作的进程。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前后,日本对于东亚经济合作问题的态度有了很大的转变,同时对于参与东亚经济合作也变的积极起来。但是要真正实现东亚经济合作,日本还要做出更大的努力。  相似文献   

2.
随着东亚经济在世界经济舞台的地位重要性的提高,东亚各国的目前的合作形式已逐渐不适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分析东亚金融合作的理论基础、东亚金融合作的形式和加深东亚金融合作的困难与中国起的作用,得出目前东亚金融合作的困难和好处皆有,要积极发挥中.日、韩应有的作用,共同推进东亚金融合作。  相似文献   

3.
王锟 《中国电子商务》2014,(17):203-203
东亚经济增长模式的争论主要是由克鲁格曼挑起的,对于东亚经济增长模式的争论引起了国内一些经济学家对于我国经济增长模式的探讨,本文主要从东亚经济增长模式的相关探讨出发,总结了几点对于我国未来发展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世界银行发布的《东亚经济半年报》称,东亚太平洋地区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依然强劲,但增速比危机后的高峰期有所放缓。  相似文献   

5.
东亚双边自由贸易的发展与我国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纪之交,东亚双边自由贸易出现了迅速发展的局面,正在改变东亚在世界经济区域化、集团化方面的落后状态。东亚双边自由贸易迅速发展既是世界范围内双边自由贸易迅速发展的结果,也与东亚经济联合时机成熟、各国态度积极以及美国态度的变化密切相关。面临双边自由贸易的竞争态势,我国应及时调整对外经济贸易战略,采取积极的对策,尤其不能对台湾的动向掉以轻心。  相似文献   

6.
东亚经济历经几十年的高速发展,目前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已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东亚经济的活力,主要来自于成功的内外经济政策,来自于产业结构的层次性及其依次转换,来自于区域内规模不断扩大的贸易与投资,来自于区域内分工合作体系的深化和扩展等。东亚经济将不可避免地走向一体化。  相似文献   

7.
中国与东亚中间产品双边贸易流量增长迅速,1997—2007年年均增长率为17.69%。通过采用1997—2007年中国与东亚工业部门中间产品贸易额和中国GDP的时间序列数据,对中国与东亚工业部门中间产品贸易和我国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协整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与东亚工业部门中间产品双边贸易与中国经济增长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且中间产品的进口更大程度带动了中国经济的增长。  相似文献   

8.
21世纪可能是亚洲的时代。亚洲新时代能否到来?关键取决于亚洲经济的发展。而亚洲经济的态势目前主要又看东亚如何。本文剖析了东亚经济的现状,展望其前景,并着重分析了东亚地区潜在的不稳定因素,指出我们要居安思危,充分估计到东亚经济的制约因素,看到不利的方面,以便及早采取对策。  相似文献   

9.
一、从开放型经济的角度看东亚金融危机如果要评选1997年世界经济10大新闻,当首推东亚金融危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康德苏曾经说,1994年底爆发的墨西哥金融危机是“20世纪的第一次金融危机”,那么,东亚金融危机就可算是20世纪的第二次金融危机。引发...  相似文献   

10.
《大经贸》2010,(7):9-9
为实现以东盟为核心的东亚经济一体化的目标,中国和日本政府已分别制定行动计划。两个行动均计划于2015年底前实行统一原产地规则等贸易促进政策。东亚经济一体化将成为“东亚共同体”构想的基础,而中日两国围绕着东亚经济一体化领导权的争夺或更加加剧。  相似文献   

11.
日本东亚经济合作政策新变化及前景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日本东亚区域合作政策的新变化 日本东亚区域合作政策新变化集中表现在与一些国家签署双边自由贸易协定(FTA)的同时,重推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EPA)为核心的‘行动计划”。战后,日本是奉行‘贸易立国”对外经济发展战略国家,早在20世纪60、70年代日本就曾提出‘环太平洋经济合作设想”,但对双边或多边FFA不大‘感冒”。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之后,日本开始认识到东亚区域加强经贸合作的必要性,从而对亚洲经济政策开始从过去只追求世界贸易自由化和单纯依靠WTO的政策向谋求区域经济合作的方向转变,开始积极疏通以自由贸易协定(FrA)为主轴的经贸合作渠道,参与和推动东亚经济合作。新世纪以来,日本东亚区域合作政策开始向双边与多边并举的方向演变。2001年起,日分别与新加坡、韩国进行缔结FTA相关谈判;2002年与新签署全面经济伙伴协定,同年底与东盟签订《全面经济合作的共同声明》,提出10年内与东盟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目标;2003年12月在东京举行的日本与东盟特别首脑会议上,日与东盟正式签署《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并发表《东京宣言》,首次正式提出构筑‘东亚共同体”畅想。2006年以来,日本在对双边多边合作的同时,更多的精力放在推进东亚共同体构想上面。2006年初,小泉在众议院发表的施政演说中,提出‘‘主导”东亚区域统合‘新理念”,年末日本在首届东亚峰会上积极‘推销”加速构建‘东亚共同体”理念。2006年4月,日本经济产业大臣二阶俊博提出“东亚EPA构想”,主张在2008年起的10年内,建立包括澳新印等16国在内的超越东亚范围的EPA。2006年5月18日,日本内阁会议审议通过经济产业省提出的‘经济全球化战略”,这一战略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制定了‘EPA行动计划”,其主要内容是‘东亚EPA构想”和“东亚OECD构想”。同年8月,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召开10+3部长会议期间,日本经济产业大臣二阶俊博又正式向与会各国提出了这一建议,并在同年的东盟经济部长级会议上正式提出‘东亚EPA构想”。  相似文献   

12.
7月29日至30日,第二届东亚投资论坛在中国隆重举行。对于论坛的意义,外交学院院长吴建民指出:“我们为什么要举行第二届东亚投资论坛?从根本上说,这是因为东亚经济合作面临三大问题。”  相似文献   

13.
《财经界(学术)》2011,(1):57-57
2010年10月19日,世界银行在最新《东亚与太平洋地区经济半年报》上发布说,东亚与太平洋地区经济复苏强劲,但现在必须把注意力转向管理好新出现的风险,因为这些风险可能对宏观经济稳定构成挑战。  相似文献   

14.
关于拓宽俄罗斯大市场的几点思考张弘第,初育新,陈晓琳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已形成新的潮流。就目前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看,在未来的世界经济中,能左右世界经济的将是欧洲统一大市场、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东亚经济圈。黑龙江省在东亚经济...  相似文献   

15.
关于东亚经济模式的思考金晓彤蔡玉程持续数月之久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产生了巨大的震动,引起了世人的极大关注。曾为世界银行首肯的东亚经济模式出了什么问题?为了对东亚经济模式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本文拟就东亚经济发展中的得失成败做一回顾与总结,旨在对我...  相似文献   

16.
论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障碍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学君 《商场现代化》2006,(28):304-305
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存在经济和政治上的必要性。东亚区域经济合作具备一定的现实条件,但一些政治因素、经济因素及文化差异因素等制约了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进程。为了推进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必须遵循五大原则,建立互信机制,推进东亚货币合作,推进区域内的次区域经济合作,打造“双引擎”的核心力量,开展专业化分工与重组。  相似文献   

17.
近年,在全球经济普遍低迷之际,东亚经济一枝独秀,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在世界贸易区域化的趋势下,东亚地区亦已形成广泛的多种形式的合作关系。在东亚经济这种格局下,对于海峡两岸的经济来说,机遇和挑战并存。两岸应减少干扰、增进共识,提高合作层次,拓展合作领域。  相似文献   

18.
庞鹤 《商场现代化》2012,(31):191-192
美国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发生,将全球经济再平衡问题推倒了风口浪尖。东亚经济在危机发生后迅速回升所带来的"东亚奇迹"并不能隐藏东亚经济不平衡的事实。本文通过分析经济不平衡的含义和危害,展现东亚经济不平衡的特殊状况,并提出东亚经济再平衡更需要区域内的合作,而中国在其中的作用非常重大。  相似文献   

19.
在经济全球化下,加强区域金融合作是各国的必然选择,而且最优货币区理论也为各国金融合作提供了理论上的向导。就东亚而言,进行货币合作也有很大意义,但是,在最优货币区理论的指导下,结合东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本论述说明,目前东亚货币合作还有很多难点,在东亚建立统一的货币时机还并不成熟。  相似文献   

20.
赵颖 《中国物价》2015,(4):26-28
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外部冲击通过东亚贸易模式传导到东亚区域内部,东亚经济由此受到一定的拖累并暴露出诸多问题,东亚贸易模式面临转型。本文阐述了东亚贸易模式的发展演化及其与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关系,并选取东亚区域内贸易水平和东盟分别对中国、欧美出口最终产品份额作为代表变量构建VAR模型进行实证检验。东盟向中国出口最终产品份额的增加对东亚区域内贸易水平的正向促进作用更大,东亚贸易模式从"外部依赖"向"内需主导"转型有利于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