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委托代理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我国农村土地的流转,实现了土地承包权与土地经营权全部或部分分离的制度安排,构成了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委托代理关系机制。本文通过对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委托代理关系存在的根源、特点和相关问题的分析,对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中的委托代理关系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2.
土地是农民的重要家庭财产和生产资料,土地的合理流转有利于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市民化进程,同时可以解决农民市民化的后顾之忧。本文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和博弈论,对农村土地流转主体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和流转主体的成本-收益问题进行研究,提出应加强农村土地流转中介组织的建设,大力发展土地银行,加强信贷资金的支持等对策措施,对农村土地的规范合理流转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3.
基于赤壁市实地调研,总结农地流转的基本情况,发现在农地流转市场中政府缺位以及越位,政府定位不明使农地流转市场的建立障碍重重。经分析,相关法律缺失、农地产权关系不明晰、市场与政府之间关系不清、中央和地方委托代理关系中目标不一致是政府行为失范的原因。提出政府应转变为服务型政府并做好农地流转市场服务工作,建立农地流转市场价格体系并加强对农地流转市场交易价格的管理,适当借鉴城镇土地市场建设和城镇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的经验并努力培育农地流转市场。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省北安市海星镇成立了土地流转中心,土地流转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与农民签订“土地流转合同”。土地流转中心的工作人员经常深入到村民家中宣传实行土地流转的好处,通过委托经营、租赁经营和股份制经营的方式,让农民真正从土地中解放出来,从事二、三产业或进城就业,从而实现富裕农民的目的。该镇治安村已经有104户农民将土地托管给专业合作社,总面积达3048亩。  相似文献   

5.
目前辽宁省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主要出现了代耕代种模式、基层组织引导模式、合作社促进模式、农事企业牵动模式和农地抵押贷款模式五种模式。本文对这五种流转模式做了简要的介绍,并从产权代理、资金来源、组织形式、双方博弈地位和市场运行等方面对这五种模式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分析,本文认为代耕代种模式是比较基础的、低层次的委托代理模式,而合作社促进模式及抵押贷款模式则是市场化程度高、高层次、高效的流转模式更能体现流转的公平、公正原则;同时,越是高层次的流转模式,越需要明晰的产权作为流转的前提。  相似文献   

6.
代建制项目中存在着多重委托代理关系,形成了复杂的委托代理关系链。本文通过分析不同层次的委托代理关系,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7.
土地流转合作社的发展对提高农业现代化和实现土地规模经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理论,从制度变迁与单边规制的优势角度阐述了土地流转合作社的制度优势,并以土地流转合作社的具体案例进一步论证了单边规制所带来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中国粮食合作社发展状况及对策研究(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中国粮食合作社的发展面临着法人地位不明确,初始条件不理想,组织内部运行机制不健全等制约因素.探讨了中国粮食合作社的发展规律,揭示出粮食合作社的分布特征,提出在宏观层面,确立粮食合作社的法人地位,创造有利于粮食合作社发展的政策环境,鼓励、引导土地流转,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在微观层面,健全内部运行机制,协调资本与劳动的关系,并着重对粮食合作社如何提高自身经营能力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9.
委托-代理理论及国有土地产权分级授权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在中央和地方政府土地利益博弈影响土地资源合理配置条件下,探讨中国国有土地产权管理新思路.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实证分析法.研究结果:揭示了中国国有土地产权管理与委托-代理理论的内在关联,提出运用委托-代理理论指导中国国有土地产权管理.研究结论:中国国有土地产权分级授权管理能从根本上理顺土地产权关系,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纯农业村如何增加集体收入?如果不靠近城郊、没有经营性产业,那只有依靠土地资源.土地是由村集体来统一经营,还是联户统一集中流转,承包给大户经营?能否实现村集体与农户的"双赢"?近年来,山东省东平县因势利导,鼓励支持一些土地流转面积大的村做好"土地"文章,充分发挥"统"的功能,发展土地股份合作社,探索了一条土地规模经营与农民增收、集体增收有机结合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1.
基于全国10省110个县级农业主管部门的问卷调查,本文分析了传统承包经营户、种植业大户、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各类农业经营主体的结构变化。通过聚类分析和方差分析,本文发现,各类主体的变化趋势受到当地自然禀赋、经济发展和土地流转情况的影响:传统承包经营户数量明显衰减,与当地耕地资源快速流失、土地转包发生率低且流转期短有关联;种植业大户数量持续增长,既与当地耕地资源急剧缩减直接相关,也与土地转包发生率低而土地入股发生率高相关;专业合作社数量快速稳步增多,是受到了当地耕地资源缩减、人口膨胀的压力,也是当地经济发展快、土地转包发生率高的结果;龙头企业综合业务快速增长与当地耕地资源充足、土地流转发生率高相关,而龙头企业单一业务增长则与当地人均收入水平高和土地流转期延长有关。  相似文献   

12.
2009年12月10日,浙江省绍兴县安昌镇首家土地股份合作社在该镇长乐村成立。全村219家农户将自家名下的434亩土地全部委托给合作社经营,不用种田还有分红,这种省心又多利的“零风险”土地流转模式深受欢迎。  相似文献   

13.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当前农村改革的重点,农业村的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具有特殊性,本质上是对土地资源产权的改革。本文运用访谈的方法,对山西省的小天贡村和云南省的阳波村两个农业村进行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两村因地制宜,选择不同的改革模式。小天贡村将统一经营的土地量化到人,建立股份经济合作社;阳波村将统一经营的土地和承包地的承包经营权共同入股,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2)两村为中西部地区的农业村集体产权改革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一是选择合适的改革模式。当统一经营的土地较少,且大部分农民愿意流转的情况下,可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当统一经营的土地较多,且大部分农民不愿意流转的情况下,可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二是把握股权设置这一灵魂,处理好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的关系;三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内股外租、对外入股和自主发展三种方式对集体土地加以利用,壮大集体经济。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四川省彭州某土地流转合作社的实践为例,通过对该合作社成立背景和过程、内部运作以及地方政府在其中发挥作用的描述分析,初步探讨了在推进现代农业经营组织创新中,土地流转合作社的基本经营形式和可能出现的潜在问题;并分析了土地流转合作社有效发挥作用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5.
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使大批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部分农民转为市民,一些农户无力或不愿经营承包土地。土地零星流转的高额租金造成严重的非粮化倾向。成都市利用土地股份合作社这种新的组织形式,将农户分散的承包地集中起来开发利用,在充分有效利用土地、确保粮油生产、推进农业现代化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其双重委托—代理运行模式,在确保农民土地生产经营决策权和收益权、经纪人生产经营自主权和收益权、合作社的管理权和监督权以及各方权益协调平衡等方面探索了一些成功经验。成都市土地股份合作的创建与发展为农村集体土地家庭承包制的完善和改革提供了新思路和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研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普通农户之间资源流动的关系,为发挥新主体的规模优势、提高普通农户的生产效率提供依据.[方法]以湖北省宜昌市农业生产过程为研究对象,参照普罗塔和贝雷斯福德构建的多元关系网络,立足于生产关系角度,建构两主体之间土地、劳动力等重要生产、生活资源的流动关系.[结果](1)宜昌市随着从事家庭经营的人数的缓慢下降第一产业的劳动力呈现下降趋势,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得到了较大发展,部分地区的特色农业得到了发展;(2)宜昌市流转土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比例为5%~15%,平均比例为8%左右,涉及土地流转的农户数约占总农户数的26%.[结论]新主体兴起之下普通农户的相对地位下降,生产积极性不足,面临着高交易成本、高市场风险和低生产效率的困境;逐年增加的抛荒土地减少了实际土地耕种面积,在土地流转的推动下土地资源更多地流向了新主体,普通农户的土地细碎化更严重;农村劳动力资源在城镇化的发展之下快速流进城市,普通农户逐渐成为土地资源的提供者.  相似文献   

17.
四川蓬溪县兴办土地流转合作社的探索与实践,推进农村土地规范有序地流转;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科技广泛应用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了农民收入。本文为办好土地流转合作社提供了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18.
尊重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土地流转入社是农民创办专业服务合作社的重要途径。在全国各地的种植合作社中,土地流转费普遍实行“就高不就低”。有的地方不管农业丰歉如何,都会保证农民得到一笔固定的土地流转费。此外,入股土地还可参与合作社利润分配。如此一来,就保证了农用土地收益,调动了农民入社积极性。尊重农民的劳动收益权。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研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普通农户之间资源流动的关系,为发挥新主体的规模优势、提高普通农户的生产效率提供依据。[方法]以湖北省宜昌市农业生产过程为研究对象,参照普罗塔和贝雷斯福德构建的多元关系网络,立足于生产关系角度,建构两主体之间土地、劳动力等重要生产、生活资源的流动关系。[结果](1)宜昌市随着从事家庭经营的人数的缓慢下降第一产业的劳动力呈现下降趋势,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得到了较大发展,部分地区的特色农业得到了发展;(2)宜昌市流转土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比例为5%~15%,平均比例为8%左右,涉及土地流转的农户数约占总农户数的26%。[结论]新主体兴起之下普通农户的相对地位下降,生产积极性不足,面临着高交易成本、高市场风险和低生产效率的困境;逐年增加的抛荒土地减少了实际土地耕种面积,在土地流转的推动下土地资源更多地流向了新主体,普通农户的土地细碎化更严重;农村劳动力资源在城镇化的发展之下快速流进城市,普通农户逐渐成为土地资源的提供者。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大力鼓励以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形式进行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众多利好政策的密集出台,推动有限的土地资源向有能力的经营主体流转,掀起了农村土地规模流转新的热潮,加快农业现代化的实践进程。一、江苏省土地规模流转现状特征江苏省不断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服务体系,积极引导农村土地有序流转,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产业化发展。江苏省土地承包经营的流转制度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