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2年是我国入世的第一年,也是旅游业大开放、大整顿、大发展的一年.今年,国际经济环境从总体上看,比97年亚洲金融危机更加严峻.特别是世界经济放缓和"9.11"事件造成的负面影响,旅游业首当其冲.  相似文献   

2.
“九五”期间,泰安市委、市政府依托泰山这一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提出了“营造大泰山,开拓大市场,发展大旅游,构筑大产业”的旅游业总体发展思路,作出了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全市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重要部署。全市上下按照“山城一体,山是风景山,城是旅游城”的原则,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大旅游要素,大力发展旅游业,把旅游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来抓,旅游业实现了大发展、大突破和大提高。2001年,全市共接待国内游客509.3万人次,同比增长15%,接待海外游客7万人次,同比增长11%,实现旅游总收入2…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经济发展过程中旅游业越来越凸显其重要性,各个国家与地区越来越重视旅游业的开发与建设。我国作为一个旅游资源大国旅游业还没有被充分的开发利用,旅游业的巨大作用还没有完全体现。各个城市与地区都在探索、寻求适合发展自身旅游业的方法与措施。荆州地区的旅游业刚起步,旅游潜力远没有被开发利用,特别是楚文化旅游资源有待进一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4.
我国旅游业从1986年被正式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至今已有20年,这期间旅游发展宏观环境不断优化,国际旅游市场逐年扩大,国内旅游需求大幅释放,入境游和出境游迅速发展,使得整个旅游经济突飞猛进,旅游产业已达相当规模。但是,随着宏观环境、产业规模特别是市场需求的变化,原有的以推动经济增长为目的、以主要旅游城市和景区为依托、  相似文献   

5.
《辽宁经济》2010,(9):1-1
旅游业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战略性产业。辽宁省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实现旅游业大发展、快发展,对于推进辽宁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全面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加速辽宁省由旅游大省向旅游强省跨越?必须要像抓县域经济、抓城区经济建设那样重视发展旅游业。  相似文献   

6.
甘武 《魅力中国》2010,(19):233-234
旅游业作为发展低碳经济的朝阳产业、绿色产业,已愈来愈被世界各国政府所重视。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15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一大入境旅游接待国和第四大出境旅游客源国。届时将有2.11亿人到我国参观、访问和游览。2009年12月1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要求把我国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可见,旅游业已成为我国经济产业中的一个举足轻重的大行业。  相似文献   

7.
济南是山东省会城市,华东地区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旅游、交通中心,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首批优秀旅游城市,居“山水圣人”旅游国线之中,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略研究五年来,济南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把旅游业作为全市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来抓,不断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资源开发,优化旅游城市环境,强化旅游宣传促销与行业管理,旅游业健康发展,基本形成了泉水景观为特色,人文景观相衬映,观光旅游和特色旅游共同发展的大旅游格局。2001年共接待旅游者845万人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61.3亿…  相似文献   

8.
南宇 《发展》2002,(5):61-63
现代旅游业是高增殖、高就业、高效益、高创汇的产业,它以其发展快,效益高,前景好,被誉为“朝阳产业”成为第三产业的龙头。近50年来,旅游业一跃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重要经济支柱。目前,旅游业已是仅次石油、汽车工业之后的第三大创汇产业。当今发达国家,旅游业已超过钢铁、石化而跃居为经济总量最大的朝阳产业。目前,世界上已有130多个国家,全国已有24个省市、自治区将旅游业列为支柱产业或重要产业。在我国,旅游业还是新兴产业,但发展迅猛,今后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的增加,生活的改善以及城市化、工业化水平的…  相似文献   

9.
李庆娇 《魅力中国》2010,(23):70-70
云南省是我国旅游大省,也是全国第一个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发展的省份,经过30多年的发展,旅游业在区域经济中的贡献率逐年增大,成为了带动云南经济发展的火车头,然而。云南省旅游生产力的发展也存在着旅游生产力布局不均衡、部分旅游产品老化和旅游基础设施的发展制约着旅游生产力可须持发展的问题,对此,本文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张慧 《魅力中国》2009,(24):32-33
近年来,改革开放的政策和高速发展的经济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我国旅游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并由此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与此同时,我国旅游业资源破坏、旅游区环境质量下降的问题也日益突出。为使旅游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文章主要分析了旅游与环境的关系、旅游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旨在为我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管理、决策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1.
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有赖于旅游人才特别是新型旅游人才的支撑。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山东旅游服务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在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影响越来越大。党的十八大之后,如同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一样,随着大众旅游和全域旅游的到来和旅游业态的改变,山东旅游业也进人了全新的发展阶段,从旅游的速度型增长转向质量型发展。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环境的变化,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大流行,旅游业的发展形势发生显著变化并面临诸多挑战。本文从发展环境、产业体系、市场需求、公共政策等视角,深入分析了我国旅游业的变化趋势,并就如何构建旅游业新发展格局提出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裴理 《魅力中国》2013,(13):305-306
宗教旅游资源是旅游业中最为重要的旅游资源之一,在旅游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其中道教是我国的本土宗教,对我国人民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旅游业发展研究的综述。特别是我国宗教文化(以道教为主)旅游资源开发研究的综述,以迭到时我国宗教文化旅游业发展的全面认识之目的。  相似文献   

14.
山东历史悠久,地理位置优越,旅游资源丰富。改革开放以来,山东旅游业不断发展,特别是2000年以来,实现了由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经济大省的历史性跨越,走出了一条具有山东特色的旅游发展之路,旅游业已成为山东国民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增长点之一。  相似文献   

15.
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旅游业以年均7%的速度增长,目前已经跃居世界第一大产业,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全球国际旅游人数将达到16亿人次,中国将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旅游目的地。大三峡国际旅游线是我国向国际旅游市场首推的黄金旅游线路。因此,三峡旅游业面临干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也承担着加快发展的重任。目前,三峡库区各区县都将旅游业作为新兴支撑产业倾其全力培育。  相似文献   

16.
加快天津旅游业大发展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旅游业被人们誉为“朝阳产业”和“无烟产业”,现已发展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产业,也是提供就业机会最多的产业。加快天津旅游业大发展,对于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带动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对于更好地安排就业、保持社会稳定和经济繁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7.
旅游业作为新兴产业,具有市场前景广、产业关联度强、就业容量大、创汇能力强、投资少、见效快等特点,能够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研究测算,旅游业每收入1元,将为国民经济相关行业带来4.3元的增值效益;每安置就业1人,就能给社会各方面提供5个就业机会。从世界范围看,近20年旅游业是全球经济体制中增长最快的产业,目前已超过石油、汽车,成为第一大产业。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我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的国,将有1.37亿国际旅游人员到中国旅游。我国旅游业发展有着极为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18.
广西是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的少数民族地区,利用旅游业的发展来带动各类相关产业的发展一直是广西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决策。但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到底有多大呢?要真正使旅游业成为带动广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龙头产业,就不能不关心以下问题:广西旅游业创造的增加值是多少?旅游经济的发展对广西国民经济的影响到底有多大?  相似文献   

19.
旅游合同是私法主体之间确定权利义务保障和谐旅游的法律文件。但遗憾的是,直至今日我国还没有一部规制旅游活动的基本法律,学界对于旅游合同的理论研究也很单薄,这与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规模极不相称。然而在旅游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也逐渐显现出来,特别是旅游者合法权益被侵害的问题,已成为广大旅游者越来越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苏林忠 《特区经济》2007,(7):147-149
河南省要在"十一.五"期间实施跨越式发展,由经济大省发展为经济强省,旅游业由资源大省向强省跨越发展。产业结构失衡,第三产业比重过低,"三农"问题突出是施行上述发展战略的制约因素,也是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和难点。解决这个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和各项农村事业。但人口和资源的矛盾限制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河南具备了发展农业旅游业的社会经济基础和旅游资源。发展农业旅游是解决"三农"问题使河南由"大"变"强"的一个科学战略。发展农业旅游要采取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农民参与;规划先行,精心实施;保护与开发并重;高端起点,产品独特,拓展旅游功能;将旅游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的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