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熊茗 《新前程》2010,(4):38-39
在大城市里异乡打工的你,看着工资单里面每个月都在扣减的养老保险,是否也曾问自己:等我到了退休年龄,该到哪里去领养老金呢?我的户籍所在地还是京沪穗?  相似文献   

2.
Q:未来一段时间,SEPHORA中国区的总体战略目标和定位是如何规划的?A:中国的时尚市场发展的很快,而且在迅速增长,现在是一个爆发的阶段,我在中国很多城市看到的时尚品牌和奢侈品品牌甚至比欧洲的很多大城市都要多得多。  相似文献   

3.
《上海企业》2011,(7):41-41
腾讯网日前发表北京大学法学院张千帆的文章说:中国大城市房价之所以高,最重要的因素无非是住房需求高。谁都想去北京、上海发展,知名大学的学生毕业后都想留在所在大城市工作,这些地方的房价能不高吗?  相似文献   

4.
一个朋友近期去日本公干,跑遍日本的城市和村镇,她回来后,告诉我们一件新鲜事:“日本很多年轻人不愿意呆在大城市,都往乡下跑了!”我们听了都很惊诧,是什么令到日本年轻人回流乡镇呢?日本的大城市出了什么问题呢?中国正在城市化道路上拔足狂奔,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呈现出生产要素由乡村和中小城市向大城市集聚的大城市化现象,即城市化与大城市化相伴而生,共同发展。其中,农业生产要素率先由农村集聚至中小城市的城市化进程为大城市化发展起到了"蓄水池"和"中转站"的作用;大城市则通过其巨大的扩散效应和示范效应,在直接吸纳农业生产要素融入大城市发展的同时,加快了中小城市的城市化进程。运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对中国城市化与大城市化的动态作用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城市化与大城市化之间不仅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而且还具有短期动态效应。未来进一步推进生产要素在大中小城市之间的自由流动,发挥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是促使中国城市化与大城市化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局面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中国大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据预测,未来一个时期中国城市化将加速发展。到2000年,中国城镇人口将达到45亿,城镇化水平达35%。到2025年,城市人口将达到83亿,城市化水平达5451%。因此,如果没有有效的战略与管理,城市问题势必进一步加剧。城市交通问题是城市问题中一个十分突出的方面。本文主要以北京市为例,重点描述和分析中国大城市交通问题,探讨大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一、失衡的大城市交通1交通拥塞、车速缓慢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城市交通负荷增长非但没有因道路面积的增加而减缓,反而不断攀升。1986-199…  相似文献   

7.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大城市的迅速成长,包括大城市数量的增加,规模的扩大,已成为发展中国家的一个普遍现象。中国同样显示了这一明显的特点和规律。所以,对我国大城市增长机制的分析,具有广泛的,甚至是世界性的意义。一、中国大城市正在迅速成长在我国,按照城市市区常住的非农业人口分类,把5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划为大城  相似文献   

8.
9月初,我去天津参加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大城市经济专业委员会会议,讨论大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问题。北京距天津不远,会期又短,行装就简。没想到遇到了麻烦。会议中间,我鞋底上的胶皮脱胶,行走不便。会议工作人员小王知道后,立即派司机于师付来将鞋取走,开车到较远的地方补好送回,分文不取。我实在过意不去,一再致谢。并对办会的天津市建委研究所王所长提起此事。王所长说:“我经常告诉我们的同志,要热情待人,特别是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城市区域化及区域城市化程度的日益加强,一些大城市受到自然环境等条件的影响,在都市区尺度上形成了一种特有的簇群式空间形态。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从基础层面和社会层面提出分析框架,对这种典型大城市都市区空间发展的成长动力进行了解释:社会层面各因素通过与基础层面各因素在整个动力磁场中的相互作用,完成了大城市都市区空间由无序上升到有序上升的空间演化过程,造就了大城市都市区簇群式空间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伦敦、纽约和东京等大城市在我们的想像中巍然耸立。人们依然把这些地方与财富、希望和未来相联系。过去的半个世纪,是属于大城市的:人口在1000万以上的城市已从2个增加到20个,有如今已声名显赫的里约热内卢,墨西哥城和孟买也加入了这一行列。  相似文献   

11.
我国大城市郊区化与汽车产业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大城市出现的郊区化现象与西方发达国家具有若干相似性 ,也存在大量的不同特征和不同的动力机制。郊区化是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是大城市空间结构调整的表现形式。在合理的城市与区域规划引导下 ,郊区化与汽车产业的发展将会相互促进 ,并推动大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  相似文献   

12.
采用联合国世界经济和社会事务部数据库的最新数据,从总体和分类别等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发现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存在大城市化现象,少部分国家和地区正在步入大城市化时代.在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化水平较低的阶段,大城市化现象最明显.随着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大城市化居于主导地位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中国目前的大城市化发展处于正常范围,无论是从人口规模还是从经济与城镇化发展前景来看,大城市化居于主导地位都是大概率事件.  相似文献   

13.
采用联合国世界经济和社会事务部数据库的最新数据,从总体和分类别等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发现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存在大城市化现象,少部分国家和地区正在步入大城市化时代.在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化水平较低的阶段,大城市化现象最明显.随着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大城市化居于主导地位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中国目前的大城市化发展处于正常范围,无论是从人口规模还是从经济与城镇化发展前景来看,大城市化居于主导地位都是大概率事件.  相似文献   

14.
中国房地产政策的主要目标是打击房地产投机,影响的主要是中国的一些大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因为只有那些大城市的交易活动中,才有可能存在明显的投机活动,而且是针对房地产的。  相似文献   

15.
<正>我有很多的梦想:小时候,我看见天上飞过的飞机,我对我母亲说,长大之后, 我和你一起坐飞机环游世界。我第一次去省城的时候,我一定要出人头地到大城市生活, 住在城市最高的大楼里。我上学的时候,我将来要做个企业家,有自己的工厂、产品。我第一次到国外的时候,我一定要把自己的企业、产品销到国外去。我看到我母亲在病危的时候,对生命渴望,对健康的追求,  相似文献   

16.
中国大城市空间的"多中心"重组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从介绍国际大城市在构建"多中心"空间结构方面的经验入手,对国际大城市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并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多中心"空间结构成长的复杂环境,提出中国大城市进行"多中心"空间重组的五大规划策略.  相似文献   

17.
王绍凯 《上海房地》2006,(10):34-36
新城是城市化进程中所产生的一个概念,按照《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年)的定义:新城是“城市规划的一种形式,目的在于重新安排大城市的人口,使大量居民迁移到大城市以外,在那里设立医院、工厂及文化、娱乐、商业等中心,组成相对独立的新社区”。一、我  相似文献   

18.
核心城市与腹地间的关系:以京沪为例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城市与腹地的经济关系可以区分为吸收和辐射两种模式,由于城市的发展阶段、腹地经济基础、交通条件以及产业结构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得城市对腹地的经济影响或者以辐射为主,或者以吸收为主.一般而言,城市规模较小时以吸收腹地资源为主,在城市规模较大时以辐射为主.资源之所以由腹地转移到大城市是因为在大城市可以得到更大的收益.当大城市依托其雄厚的势力对腹地形成辐射时,腹地资源即使不转移到大城市也可以获得相应甚至更大收益,腹地资源就不再转移到大城市.  相似文献   

19.
产业的转型升级必须依托于作为区域经济中心和增长极的大城市,而大城市的发展也直接影响到区域乃至一国的产业结构布局。本文通过列举不同国家产业转型的成功经验,结合后危机时代我国大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的现状与特点以及所面临的挑战,提出加快大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和路径。  相似文献   

20.
汽车文化将改变现代城市结构 我在2005年初出版的《中国房市警告》一书中提到,当时中国一线特大城市的住宅地价已是美国大城市地价的十几倍。后来有人问我,人多地少,是中国的国情,地价与美国有没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