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在推拉理论框架下,从个体特征、经济特征和社会融入特征三个维度分析了东北地区人口流动、居留及落户三阶段决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东北户籍流动人口以域内流动为主,居留意愿显著高于落户意愿,其中域外流动人口的居留和落户意愿显著高于域内流动人口;户口性质、宅基地权益与人均GDP是影响人口流动决策的主要因素;年轻、已婚、农业户口及高学历人群更倾向于长期居留并落户;承包地可以提高域内居留意愿,但对落户意愿产生抑制;子女随迁是区域外落户的首要考虑因素,参加医疗保险则是区域内落户的主要原因;社会融入特征变量是提升东北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主要因素,经济特征变量与流动人口的落户意愿关系更加密切。  相似文献   

2.
黄枫  成前 《财贸研究》2024,(1):71-83
利用2018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将医保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两大类健康保障制度置于统一分析框架,评估流动人口健康保障受益的公平性。研究发现:流动人口存在与收入相关的健康和医疗服务利用不平等现象,低收入者健康状况较差,但医疗服务利用概率更低;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存在低收入人群补贴高收入人群的“逆向再分配”现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收入再分配效应为正,低收入群体更多利用了该服务。因此,建议大力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提高流动人口服务利用率,维护医疗服务的公益性,促进健康公平;同时,提高医保统筹层次,完善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等制度,提高抵御疾病经济风险的保护能力和医保受益的公平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2016年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调查"中的江苏省流动人口数据进行分析,了解江苏省流动人口长期居留意愿,并基于多类别Logistic回归模型探究个体特征、流动特征、家庭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对其居留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江苏流动人口调查对象中超过六成人有长期居留意愿,且受教育程度、流入时间、家庭化程度、家庭收支比例、参保数目对长期居留意愿的影响是正向的,年龄、流动次数对长期居留意愿的影响是反向的。基于研究结果,本文希望为我国社会经济管理体系修缮和流动人口谋取应有的福利保障,为城市和企业发展更好借助流动人口这一广大劳动力资源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4.
流动人口作为城市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健康公平不仅是促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的现实要求,对实现全民健康和共同富裕也具有重要的推动意义。使用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基于健康经济学模型对流动人口健康不公平的表现及形成机制进行验证与解释。研究发现:流动人口与户籍人口存在显著健康差异,且在使用PSM、工具变量和安慰剂检验的情况下依然稳健。当考虑流动时长的影响时,这种健康差异进一步表现为流动人口在流动初期的健康优势及流动后期的健康劣势。机制分析发现,流入地落户门槛对外来人口筛选是形成其健康优势的重要原因;而健康劣势则是由异地医疗方面的制约所致,且参保地点和医疗距离在其中起主要约束作用,基本医保制度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这种健康差异,促进了流动人口与户籍人口之间的健康公平。  相似文献   

5.
流动人口就业在城镇化推进中不仅受制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以及户籍制度等因素的影响,其就业选择还存在诸多掣肘。本文基于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利用分层多元选择模型,从分层异质视角研究中国流动人口就业影响因素与就业选择。研究发现:不同就业身份流动人口拥有的资源禀赋存在明显差异,流动人口就业选择受个体层次与社区层次因素影响,具有明显的分层聚类性;流动人口的资源禀赋存在明显的代际差异,对其就业选择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老一代流动人口偏向于创业型就业,而新生代流动人口偏向于务工型就业,不同代际流动人口就业选择的影响因素也存在明显差别。因此,解决流动人口的就业问题需根据不同的群体特征,分类引导,制定不同就业促进机制。  相似文献   

6.
随着医疗保障制度的不断发展,医保市级统筹进程加快,不断扩容的医保基金面临着更加复杂多样的风险,基金风险防范工作成为各级医保基金管理部门的重要任务。笔者以所在地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为例,浅析医疗保险提高统筹层次后基金风险的特点及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7.
张楠  高梦媛  寇璇 《财贸经济》2021,42(2):36-50
构建优质、高效和公平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是践行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一环,而地域文化对个人获得卫生资源具有潜在影响.本文利用方言测度文化差异,基于中国方言区地理信息匹配2017年城市户籍与流动人口对比专题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方言障碍对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可及性的影响.结果显示:跨方言区流动的外来人群面临卫生公平的文化壁垒,方言障碍显著阻碍了流动人口主动接受和获取公共卫生服务,这一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中均成立;考察方言障碍的异质性发现,这种阻碍效应发生在迁入非省会城市和乡-城流动样本中,而在迁入省会城市和城-城流动样本中不明显;机制分析表明,打破信息阻隔、提高社会信任以及构建社会网络能够缓解方言的阻碍效应;公共卫生服务可及性不高会对流动人口身体健康和劳动供给产生负面效应.本文的结论对于加强地域文化理解、完善现代流动人口治理机制和优化公共卫生体系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随着医疗保障制度的不断发展,医保市级统筹进程加快.不断扩容的医保基金面临着更加复杂多样的风险,基金风险防范工作成为各级医保基金管理部门的重要任务.笔者以所在地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为例,浅析医疗保险提高统筹层次后基金风险的特点及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9.
基于流动人口数据分析衡阳流动人口社会保障状况,并采用Logit模型分析衡阳流动人口社会保障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衡阳流动人口社会保障水平较低,尤其是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水平亟待提升;流动人口社会保障水平受个体特征和工作特征的影响,流动人口在社会保障获取上有一定主动权。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地区经济的不平衡导致大量的人口由中西部流动到东部,由农村流向城市,也由此产生了大量的流动人口。流动人口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本论文以河南省流出人口作为样本,采用了频率描述、统计描述、相关性分析和交叉列表分析,对流出人口的现状进行了描述性分析,对流出人口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和户口性质等进行了影响因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流出人口中中青年人口占有很大比例;女性流动人口在流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越来越高;流动人口中低学历占绝对比重;流出人口中未婚和初婚人群所占比例较大。  相似文献   

11.
适合大学生就医行为的高校医疗保险制度有助于减轻大学生医疗负担,间接帮助其完成学业,促进社会公平。通过对海南大学417名在校本科生的问卷调查,大学生就医行为具有以门诊为主、在校医院就医的人数多、门诊医药费与全国平均水平持平、住院开支较低等特征。是否参保以及参加商业或社会医疗保险对大学生的就医行为并没有显著影响。现阶段,将大学生纳入社会医疗保险体系时应考虑到大学生就医行为的特征,从政策完善与执行两方面全面推进大学生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具体措施主要有:提高普通门诊补偿比例,重新定位与改革校医院,控制医疗提供者的道德风险,通过各种方式保证大学生的医保知情权。  相似文献   

12.
了解新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疆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存在参保率地区差异明显且较低、制度运行的抗风险能力有限、城镇居民界定范围模糊、医保制度统筹层次低、利益驱动下的道德风险、社区卫生服务平台落后等问题。这些问题我们通过合理确定参保范围,扩大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建立科学合理的财政补贴机制;重保健抓预防,降低疾病风险;加强医疗保险经办能力建设要使政策衔接合理、通畅等对策来解决。  相似文献   

13.
作为"首善之区",北京一直是很多流动人口向往和驻足的地方,也因此成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流动人口市民化压力最大的城市之一。基于2017年北京市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分析了流动人口社会融入水平的整体特征、空间差异和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北京市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总体水平不高且存在空间异质性。人力资本积累对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具有显著的影响,其中,跨城市流动经历有利于经济和行为融入的积累,而心理和文化维度的融入则依靠本地居留时间的增加。家庭、朋友、社区等层面的社会支持显著提升流动人口总体的社会融入水平。经济收入水平的提高是人力资本和社会支持影响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的重要路径,但对不同类型人力资本和社会支持及不同维度社会融入的中介效应强度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论述我国收支平衡下的医保基金运行风险,指出在运行风险的管控中要加强医疗保险基金政策宣传力度;提高医疗保险征缴的面积,降低收支不平衡风险;积极开展征缴稽核工作,完善政策法规,规避基金运行风险;加强医疗保险基金监管,建立动态基金监测制度。  相似文献   

15.
流动人口是生活在城市当中的弱势群体,由于在空间、政治、文化、政府管理等方面受到排斥,使流动人员在城市的谋生过程中备感艰辛。城市管理人员应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关注流动人员在社会中承受的排斥及其流动人口反排斥可能带来的社会威胁;在政府层面上,将流动人员纳入城市居民的管理体系中,排除城市对流动人员的歧视,改变观念,运用多种手段来保护流动人员的合法权益,在此基础上,实现流动人口的规范管理。  相似文献   

16.
医疗保险基金管理是极为重要的工作,是保障医疗保险发挥出服务功能的基础工作,在具体实施管理时会针对管理内容、风险、人员以及模式等多个方面。文章通过分析医疗保险基金的特征,进一步分析了当前医保基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完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三大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立后,全国总体参保人数呈现逐年上升态势.但因地区差异导致的医保覆盖率差异的存在致使参保人群与非参保人群之间存在不公平,覆盖人群类型显示医疗保险覆盖与医疗保险支付能力情况不匹配,使公平性更加倾斜.本文主要从覆盖率角度研究了我国医疗保险公平性,并且给出了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就医行为与医疗保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适合大学生就医行为的高校医疗保险制度有助于减轻大学生医疗负担,间接帮助其完成学业,促进社会公平.通过对海南大学417名在校本科生的问巷调查,大学生就医行为具有以门诊为主、在校医院就医的人数多、门诊医药费与全国平均水平持平、住院开支较低等特征.是否参保以及参加商业或社会医疗保险对大学生的就医行为并没有显著影响.现阶段,将大学生纳入社会医疗保险体系时应考虑到大学生就医行为的特征,从政策完善与执行两方面全面推进大学生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具体措施主要有:提高普通门诊补偿比例,重新定位与改革校医院,控制医疗提供者的道德风险,通过各种方式保证大学生的医保知情权.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全球化、市场化、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口流动政策的转变,我国流动人口规模快速增长。在此背景下,聚焦人口流动的消费市场,对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的提质增效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2011-2021年我国32个大中城市数据(人口净流入城市),探讨人口流动对消费市场的影响。研究发现:人口流入对大中城市消费市场规模扩大具有促进作用,但这种促进作用具有异质性。具体而言,在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大中城市,人口流入促进了消费市场规模的扩大,而在西部地区人口流入对消费市场规模的影响不明显。机制检验发现:工资水平在人口流动影响城市消费市场的过程中具有中介效应。人口流入提高了大中城市居民收入水平,增加了居民消费意愿和能力,从而对消费市场规模扩大产生积极影响。基于此,挖掘流动人口消费潜力、完善流动人口就业市场、提高流动人口收入,是扩大消费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基于一项2009年在福建省进行的问卷调查数据,运用多项Logistic回归模型,从流动人口的个体特征、家庭因素、流入地和流出地特征和社会融合四个方面分析了影响流动人口户籍迁移意愿的主要因素。流动人口在户籍迁移意愿上具有多样化的选择,不同特征的流动人口其户籍迁移意愿存在明显差异,其中个体特征中的年龄、受教育程度、本地滞留时间和户口性质,家庭因素中的在迁入地家庭相对经济地位、同在此地家庭成员比以及家乡田地情况,流出地和流入地特征以及社会融合程度等都对其户籍迁移意愿产生显著影响。讨论了上述研究结果的政策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