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建设是提升辽宁省创新产出与创新能级的重要载体。辽宁省科研底蕴深厚,通过政策环境和营商环境建设,吸引了许多优秀科技人才,培育了许多高新技术企业,已经形成了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基本架构。结合辽宁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建设基础,发现辽宁省与创新强省相比在创新群落多样性、创新资源引育能力、创新生态系统协调发展和创新活动的开放性方面还存在差距。基于此,从创新物种培育机制、创新平台建设、生态系统结构等方面提出辽宁省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2.
王跃婷 《科技和产业》2022,22(5):346-354
随着各地纷纷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批区域创新高地竞相涌现。然而,创新发展的地区协调性仍显不足,地区间差距较大。为探究地区间差距存在的具体原因,运用有关数据对全国各地区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共生水平进行评价研究,并进一步运用线性回归和岭回归方法对共生单元、共生基质、共生平台、共生网络、共生环境影响区域产业创新能力的机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相对于共生基质和共生平台,共生单元、共生环境和共生网络对区域产业创新能力的影响作用更加突出。从而得出政策建议:相较于重视创新投入和创新平台建设,培育创新主体、改善创新环境和促进创新合作同样值得加大重视程度,这有助于促进地区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和区域创新格局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辽宁省科技管理体制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效的科技管理体制是提高区域科技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前提,为给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振兴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辽宁省科技厅启动了“辽宁省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研究”项目,而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地区发展的科技管理体制则是辽宁省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辽宁省科技管理工作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4.
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建设全球领先的信息经济科创中心的关键是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建设。分析了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的发展现状,利用区位熵法对其信息产业的集聚程度进行了测量。建立了基于政产学研用多重创新主体的基础社区创新生态系统理论框架,并构建了包含创新核心层、创新支持层、创新环境层的区域创新生态系统构成要素基本框架,从技术创新、知识创新、服务创新、制度创新四个层面剖析了科创大走廊创新生态系统的创新活动,围绕全球创新要素的集聚、核心物种的培育竞争、生态系统配套程度的提升、核心企业更新力度的加强等方面提出了促进科创大走廊创新生态系统建设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宁波经济》2007,(9):26-27
2006年,宁波科技创新环境不断优化,鼓励科技创新的政策进一步完善,创新体系建设有序推进,科技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高。[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创新型城市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全国其他试点城市相比依然存在较大的差距,在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过程中还面临着开拓创新的社会氛围不浓、营商环境不够优化、创新资源储备与吸纳不足以及创新创业环境不宽松等诸多困境。未来要进一步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需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完善要素支撑与政策支持、培育创新生态系统、重视与区域产业基础耦合互动、打造人本宜居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7.
曹祎遐  高文婧 《改革》2015,(4):135-141
核心企业、创新链和创新环境是创新生态系统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创新生态系统的运行发展需要系统内组织协同创新、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创新生态系统的内外部环境对系统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从整个区域来看,创新生态系统内部实体组织之间和实体组织与环境要素之间的协同效应是创新生态系统具有活力、能够持续创新的关键,对促进系统内外产业发展发挥着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8.
王宏 《辽宁经济》2023,(3):61-65
关于大学生初创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的研究是当前学术界关注的焦点。本文采用扎根理论分析方法,通过对辽宁省4个大学生初创企业创新生态系统案例进行分析,提炼大学生初创企业创新生态系统运行机制。结果发现,大学生初创企业创新生态系统运行机制可以分为协同共生机制、系统稳定机制、创新催化机制和适应匹配机制。基于此,从完善创新创业政策、加强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建立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加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和发挥互联网等新兴载体作用等方面进行施策。  相似文献   

9.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乡村生态振兴既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当前,实现乡村生态振兴依然存在着生产方式绿色转型缓慢导致的生产环境健康水平亟待提升,生态系统问题相互交织导致的生态环境不容乐观,以及部分工程不注重实效导致的人居环境质量难以持续等问题。本文从组织建设、理念创新、规划布局、科技及机制创新等方面,提出了实现乡村生态振兴的路径选择,以及全面推进乡村生态振兴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辽宁省是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之一,也是资源枯竭省区,目前正处在调整、改造、升级和振兴的关键时期。由于长期沿用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资源枯竭和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何在资源存量和环境承载力有限的条件下,进一步加快老工业基地振兴,是辽宁省当前面临的一个重大而紧迫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宝鸡钛产业集群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研究宝鸡钛产业集群创新生态系统成长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文献分析法梳理国内外关于产业集群创新生态系统方面的相关研究,具体分析宝鸡钛产业集群创新生态系统成长环境现状,以期为钛产业集群创新生态系统的健康成长提供有益探索和思路。  相似文献   

12.
徐州市区域创新环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已成为区域持续发展的源动力。徐州作为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城市,区域创新是其实现区域发展,建设徐州都市圈的重要途径。本文首先对创新环境的概念与分析基础进行了介绍,并以徐州市为例,分别从政策环境、区位环境、科技资源环境、经济环境、经营环境、企业创新环境六个方面,对徐州市的区域创新环境进行了分析,最后对徐州市的整体创新环境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3.
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有着清晰的顶层设计和扎实的硬件配套,当前正集中进行机制创新和环境建设。在建设中应进一步明确目标和任务,从加快培育壮大创新主体、重视推进珠三角一体化合作、加强政策间的协调与融合等方面深入工作,从而突破建设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  相似文献   

14.
张明龙 《乡镇经济》2008,24(11):105-109
台州地处改革开放前沿,是中国优秀创新型城市,运用政策促进创新活动走在全国前列。台州为把当地的家庭作坊式企业培育成现代企业,制定了一系列导向性政策,逐步形成了一个鼓励创新的区域政策支持体系,并以其合力形式,鼓励民间创新活动。台州这一支持创新的政策体系,大体通过三种方式形成:一是以壮大民营企业为目标而制定促进创新活动的政策,二是以壮大主导产业为目标而制定促进创新活动的政策,三是以壮大区域竞争力为目标而制定促进创新活动的政策。  相似文献   

15.
以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为依托的科学城建设是实现原始创新的主要载体之一,对于中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已有研究,从结构主义视角提出科学城创新生态系统的概念及其分析框架,并以北京怀柔科学城为例,对其创新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内外部共时性进行分析.研究认为:从整体性上看,怀柔科学城创新生态系统的创新主体类型较为单一,创新生态系统种群的多样性尚且不够;从共时性来看,系统各部分内部、各部分之间及其与系统外部之间的知识和信息交互均显不足.从促进创新要素大量集聚并发生聚合反应、创新主体之间充分协同并形成自组织性和营造宜研宜业宜居且开放的创新环境3个方面,提出进一步推进怀柔科学城创新生态系统打造和演化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除了需要调整结构、转换机制、技术创新外,其根本是要进行体制和制度创新。这其中很重要的是必须大力加强信用体系建设,为振兴辽宁提供体制和制度上的坚固平台。本刊选发了我省部分专家、学者就辽宁省必须加强信用体系建设问题所做的论述,以进一步优化辽宁经济发展环境,为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提供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17.
生态补偿机制是一种新型的资源环境管理模式。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战略选择,也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要完善我国生态补偿机制,首先要完善这方面的法律制度,将补偿政策法律化,其次是要加强区域间的补偿,使生态受益区域与提供服务区域达到平衡。  相似文献   

18.
"十三五"以来,辽宁省加快改革创新,完善支持政策,对外贸易发展取得可观成就。在经济新常态下,辽宁省应不断优化外贸结构,提高外贸国际竞争力,同时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和外贸人才培养,支撑外贸新兴业态发展,实现辽宁省经济稳定发展。文章针对辽宁省对外贸易发展的现状,探索外贸创新驱动的发展路径,以推动辽宁省对外贸易进一步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9.
在东北地区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是新时代实现东北振兴的有效路径.区域科创中心是国家创新布局的重要手段,可以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实现区域均衡发展.东北地区是我国科技资源富集度最高的区域之一,产业基础和配套能力较强,完全具备通过创新驱动实现新时代东北振兴的资源条件和产业基础.可以选择沈阳、大连双核中心城市的"人字型"创新城市带建设东北地区区域科创中心.同时,明确沈大城市群区域科创中心的定位,带动东北地区城市间协同发展、打造新时代东北振兴新引擎,探索创新驱动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转型经验,加速创新要素培育,增强区域创新能级,打造面向东北亚开放创新合作窗口,推动东北地区区域科创中心建设.  相似文献   

20.
随着全球科技创新竞争的不断升级,各国纷纷加大对创新能力的投入,以谋求在全球价值链中的更高地位。作为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撑力量之一,江苏省在创新驱动发展的道路上一直处于引领地位。为了更加灵活地适应急速演变的国际创新环境,江苏亟须不断优化其创新体系,并积极汲取国际创新机构的丰富经验,以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文章通过分析加拿大创新公司的运营模式、芬兰国家技术研究中心的组织机制以及以色列创新局的创新计划,总结国际创新机构的先进经验。从构建强大的创新生态系统、重点支持关键领域创新、加强人才引进与培养以及强化政府引导和扶持等方面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为江苏推动创新能力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