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王芳 《武汉金融》2021,(4):69-77
本文基于河南、山东和陕西三个省份的实地调研数据,运用有序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户特征、金融环境特征、政策认知和正规信贷约束类型等因素对农户参与农地抵押融资意愿的影响。研究表明:农户参与农地抵押融资意愿较高,且潜在需求大;但农户对农地抵押融资政策的认知水平普遍不高,受信贷约束的情况较为普遍。户主年龄、家庭常住人口、外出务工人数等因素对农户参与农地抵押融资意愿均有显著影响。了解农地抵押融资政策以及数量约束型信贷约束对农户参与农地抵押融资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所在地区开展了农地抵押贷款以及风险约束型信贷约束则对农户的参与意愿有显著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2.
采用多元多值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法,依据湖南省50个县(市、区)1059个农户样本数据,考察农业供应链金融对农户信贷约束的缓解效应。结果显示:农户参与农业供应链金融能够缓解供给型与需求型农户信贷约束,缓解效应随着农户收入增长、金融发展和农户社会资本提升而减弱,机制检验证实了信息对称、信用等级、交易成本、抵押替代在缓解农户信贷约束过程中起到部分中介效应。鉴于此,需要在创新模式、优化环境以及加强引导上着力发展农业供应链金融。  相似文献   

3.
农户信贷是金融扶贫的主要形式和重要载体。建立农户信贷扶贫机制的一个理论模型,揭示农户信贷对农民收入增长的作用机制,并以我国首个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县农户信用信息系统的微观数据为样本,运用倾向匹配得分法控制了农户信贷影响因素的内生性后,对农户信贷的收入效应进行考察。结果发现农户信贷带给农户更高的收入和更快的收入增速。进一步分析显示,农户的信用水平和收入水平越高,信贷的激励效应越明显;同时经营性信贷对农户收入的激励效应越强。因此,提高农户的信贷可得,特别是农户经营性信贷可得,以及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是金融扶贫的主要抓手和有力支点。  相似文献   

4.
依托"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背景,深入剖析农户创业与家庭金融投资的内联关系意义重大.首先采用数据调查、Probit等多种命题研究分析方法,对农户创业与家庭金融投资间的影响渠道与作用机制进行研究;其次采用工具变量、倾向得分匹配、联立方程等多种回归检验方法对分析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农户创业与家庭金融投资间存在正向驱动关系,农户创业水平的提高引致家庭金融投资的新增.异质性分析显示,农户创业对于低收入、高房价及教育程度(初中)的农户而言,促进家庭金融投资的作用更加明显.根据解释机制中的相关内容可以看出,农户创业有利于提升财产收入、增加要素投入、刺激金融信贷,进而提升家庭金融投资意愿,社会资本则显著削弱了农户创业对家庭金融投资的正向影响.根据Shapley分解结果,发现生存型自我雇佣对农户家庭金融投资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在乡村振兴实施过程中,进一步激发农户创业意愿,对于破除农户家庭金融市场的"有限参与"之谜、减缓农村"金融排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文章基于湖南和福建2省4市实地调研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来测度农户金融素养水平,运用Probit和Tobit模型实证分析金融素养对农户家庭借贷行为的影响,并对风险偏好的中介效应进行检验。研究发现:(1)农户金融素养处于较低水平,且对农户家庭正规信贷偏好和借贷可得性有显著正向影响,对民间借贷偏好和借贷可得性有显著抑制作用;(2)金融素养可以通过改变农户风险偏好来影响家庭借贷行为。根据结论提出加强农户金融教育、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杨彩林  周倩  贺旸 《武汉金融》2023,(12):69-76
本文基于2011—2020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研究数字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以及农户信贷供给在两者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数字金融能够显著促进共同富裕的实现;数字金融不同维度的发展对共同富裕产生的影响也不同,其中覆盖广度及使用深度对共同富裕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数字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和经济发展水平异质性,具体而言:在中西部地区,数字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比在东部地区更显著;在东北地区,数字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不显著;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数字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比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更显著。此外,农户信贷供给在数字金融与共同富裕之间发挥中介作用,即数字金融能够通过提高农户信贷供给来促进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7.
张博  郭方  孙璐 《南方金融》2023,(4):19-32
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运用再中心化影响函数(RIF)等回归方法,检验作为正式制度的数字普惠金融、作为非正式制度的社会网络以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对农户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数字普惠金融和社会网络均能显著缓解农户收入差距矛盾,总体效应明显,但对于高收入和低收入农户群体的结构效应不显著;第二,农户家庭的社会网络在农村金融和收入分配中发挥的作用具有两面性,其信息传递和风险分担功能有助于缓解农村信贷约束,缩小农户收入差距,但信贷资金分配向社会网络资源丰富的高收入农户群体倾斜,会弱化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户家庭收入差距矛盾改善的缓解作用。上述研究结论带来的启示: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服务要增强对不同层次收入农户群体的针对性和可及性,着重服务农村低收入群体;农村普惠金融在数字化进程中要注意保持“乡土”特色;数字普惠金融在善用农村社会资本和避免村民社会网络的逆向影响中需要仔细权衡,力求达到最优效果。  相似文献   

8.
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背景下,针对农户相对贫困问题亟需重视的现实,论文采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运用Probit模型、工具变量法(IV)实证检验了金融素养对农户相对贫困脆弱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金融素养能够显著缓解农户相对贫困脆弱性,且促进农户商业购买是金融素养发挥作用的重要机制。通过异质性分析发现,金融素养对东中部地区家庭、非政府扶贫户家庭、高物质资本家庭和高教育水平家庭的影响更大。上述结论在倾向得分匹配法、替换核心变量等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因此,推进农村地区金融基础建设、开展金融教育活动和引导农户合理参保,是提升农户脱贫内生动力,进而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政策手段。  相似文献   

9.
信贷排斥会降低农户获得金融服务的机会,影响农民增收。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跟踪调查(CFPS)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从收入结构的视角考察了正规金融机构信贷排斥对农户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信贷排斥具有显著的收入效应,正规金融的信贷排斥会使农户人均纯收入和人均农业纯收入下降。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绿色经济的快速发展,绿色信贷已成为商业银行满足绿色融资需求、开拓新利润增长点的重要业务手段。本文运用2007-2017年我国33家商业银行非平衡面板数据,实证检验绿色信贷对银行财务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第一,绿色信贷占总贷款比重的增加有助于提升银行资产收益率;第二,从营业收入结构来看,绿色信贷提升了银行净利息收入占总资产的比重,但对非利息收入没有明显贡献;第三,从净利息收入结构来看,绿色信贷提升了利息收入占总资产的比重,而对利息支出占比没有影响。进一步分析发现,对于规模较小和流动性较高的银行而言,绿色信贷对财务绩效的改善作用更加显著。上述研究结论对于推动我国绿色信贷发展具有以下启示:第一,商业银行应积极发展绿色信贷,开拓新的利润增长点;第二,商业银行应依托绿色信贷构建综合化的绿色金融产品体系,提升收入多元化水平;第三,商业银行应开发利用多样化绿色债务融资工具,降低绿色信贷业务资金成本;第四,政府部门应制定差异化绿色信贷激励政策,激发不同类型商业银行发展绿色金融的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与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成果(CLDS)的匹配数据,基于认知能力和物质渴求的内生动力视角,分析二者在数字金融发展影响家庭创业行为中的调节作用。实证结果表明:(1)数字金融发展并未显著影响农户创业决策,但有助于农户创业程度的提升;(2)认知水平对数字金融与农户创业程度之间关系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而物质渴求的调节作用却相反,物质渴求较低的家庭更能够从数字金融的发展中获得创业鼓励。  相似文献   

12.
基于CHFS 2015年数据,运用Logit模型剖析农户参与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的影响因素,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系统分析正规金融、非正规金融对农户生产经营风险的化解效应。结果显示:农户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健康状况、家庭人口规模、家庭人均收入等因素显著影响农户参与金融借贷;正规金融能够显著化解农户生产经营风险,且对35岁以上的农户、非贫困户、高收入家庭、西部地区农户等群体所起的作用更为显著;非正规金融在农户生产经营风险化解中发挥的作用有限。正规金融能够通过促进农户创业来化解农户生产经营风险。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江苏、山东农户调查数据,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农户创业的机制和障碍因素。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提升创业者的金融能力、缓解信贷约束和信息约束实现增收,但需要克服个人数据安全风险、贷款额度低利率高、金融产品种类少等障碍因素,因此,需要加大农民金融教育、提高农民金融能力,加强数字普惠金融监管、提升金融普惠水平,以及加强数字普惠金融创新、开发创业金融产品等,进一步提升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农民创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的农户数据,从“质”和“量”的双重视角实证检验智能手机应用对农村家庭参与风险性金融市场的影响,并识别其中可能存在的影响机制。采取工具变量法解决内生性问题后发现,智能手机应用在农户投资风险性金融资产方面起到显著的正向激励作用。进一步的机制分析揭示,智能手机应用可以通过增进金融知识和提高信贷可得性的途径,促进农户参与风险性金融市场。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智能手机应用在帮助风险管理能力弱和没有务工经历的农户参与风险性金融市场方面,发挥的影响更大。因此,政府需要努力打通农村网络设施“最后一公里”,缓解农户面临的信贷约束,不断填平农村“数字鸿沟”,采取因地制宜、因人施策的金融知识普及政策,提高农户的金融知识素养和金融市场参与度。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2017年成都市农村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评估中普通农户调研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构建金融知识指标,利用Probit模型研究金融知识对家庭金融市场参与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知识水平的提高对家庭金融市场参与率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显著。本文的政策含义是为实现成都市农户盈余资金配置的多样性,需要宣传金融知识和进行基础金融知识教育,增加普通农户经济收入,鼓励和支持接受普通教育。  相似文献   

16.
夏咏  郭晴  申建良 《征信》2021,39(7):75-84
采用Logit模型,从金融科技异质性视角对农户正规信贷需求展开评估,实证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异质性农户的正规信贷需求影响因素具有异质性.耕地面积、农业培训等因素对使用金融科技农户的正规信贷需求产生显著影响,而户主年龄、家庭年收入等因素对未使用金融科技农户的正规信贷需求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通过运用因子分析法测评农户金融素养,运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普惠金融信贷服务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8成以上的农户对普惠金融信贷服务比较满意;经营非农业为主农户的金融素养高于经营农业为主农户;全额获贷、续贷、信用贷款与普惠金融信贷服务满意度呈正相关关系;金融素养、贷款利率、经营非农业为主农户的家庭年收入与普惠金融信贷服务满意度呈负相关关系。基于此,建议应通过多元化的金融服务举措,精准有效对接不同类型农户的融资需求,提升农村普惠金融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8.
视点     
《中国金融家》2018,(12):139-139
金融时報支持民营经济需激发金融机构内生动力激发金融机构支持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的内生动力,是最近一段时期频频被提及的话题。据了解,那些小微企业贷款占比超过九成、多年来心无旁骛开展小微金融服务的银行,无一不是从上到下形成了"敢贷、能贷、愿贷"的信贷文化,并真正落实到信贷工作全过程,使得基础网点和员工想做、会做小微业务。一方面,这能够激发服务民营企业、小微企业的内生动力;另一方面,通过建立尽职免责、纠错容错以及考核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能动性,让这一信贷文化能够很好地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农产品成本收益统计数据为基础,采用FLIPSIM模型对农户经济行为进行模拟。通过分析发现:农业保险对农户收入和小额信贷风险的影响与保险保障水平直接相关,保障水平较低的农业保险产品对提高农户收入和降低小额信贷风险影响不显著,保障水平较高的农业产品可明显降低农户小额信贷的风险。与成本保险、产量保险相比,收入保险对提高农户收入和降低小额信贷风险作用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20.
论文通过静态职业选择模型对农户创业选择进行推演分析,利用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对数字金融对农户创业的影响机制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对不同类型农户创业行为均具有促进作用,数字金融能通过提升农户经营能力、缓解农户融资约束等路径支持农户创业;在农户创业水平层面,数字金融能显著提高农户创业收入、扩大农户创业规模。最后提出了加强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建设、补齐农户创业数字金融服务、政策引导数字金融向脱贫地区倾斜、帮助农户增收致富,从而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