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岚 《当代财经》2003,(4):59-62
新股上市定价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既包括可以量化的因素,也包括无法量化的因素。我们在确定新股上市首日定价及上市后合理定价时,需要把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合起来综合考虑,建立回归模型,以得到拟合度相对较好的模型。笔者根据不同的使用用途,给出了三类新股定价模型,籍此可对新股上市首日定价和上市后的合理定价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中国A股样本公司对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新股定价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上市公司无论是以配股还是增发形式发行新股,高溢价的新股未来的盈利能力不高于甚至低于低溢价的新股,这说明上市公司的新股定价与公司未来的盈利能力不相关,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现行的新股定价方法存在着局限.  相似文献   

3.
IPO询价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8月,苏泊尔上市即跌破发行价,发行价成为上市以来的最高价,新股投资者全部被套。除此之外,还有宜华木业等20多家新股在上市首日即跌破发行价,占全年上市新股的30%左右。新股上市即跌破发行价除了市场行情不好之外,更重要的是新股发行定价机制存在严重缺陷。  相似文献   

4.
一、审批制下新股定价方式在审批制下,我国的新股定价方式经历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90年至1998年底。此阶段新股发行价格基本上是依据发行企业的每股收益和一个相对固定的市盈率水平来确定的,即新股发行价格等于每股税后利润乘以市  相似文献   

5.
我国新股发行定价效率实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股票发行定价效率是我国资本市场效率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该文从一级市场角度,首先提出衡量新股发行定价效率的标准,并对我国新股发行定价效率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我国2000年以前,新股发行定价效率相当低,2000年以后,新股发行定价效率相对于以前有所提高,但新股发行定价效率依然不高。因此建议管理层尽快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积极推动新股发行制度及其外部环境改革。  相似文献   

6.
新股定价的市场化是我们改革的方向,但其前提是实现二级市场的市场化,在二级市场的价格形成机制还没有发生本质的改变之前,新股定价的市场化对投资者是不利的。  相似文献   

7.
证券市场的实质功能是使社会资源得到有效的配置。由于发展时间比较短,我国证券市场各方面的制度建设仍有待强化,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新股首次公开发行,新股发售机制及其效率。新股发行定价机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直接影响到证券市场的定价效率,进而影响到证券市场资源配置功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8.
新股发行市场即通称的IPO市场,我国称之为股票发行一级市场,公司首次向公众发售股票称为首次公开发行(IPO)。由于世界各国(及地区)的法律经济制度背景、文化传统、证券市场发展的成熟程度等参差不齐,导致各国新股发行制度模式存在一定的差异。企业取得进入IPO市场资格之后面临的另一个关键问题就是新股发行价格,即IPO定价,IPO定价恰当与否是目前国际财务界公认的难题之一。IPO市场的准入机制及定价模式决定着一级市场的运行效率,当前,我国股票发行市场化的步伐正在加快,比较国际成熟市场机制并结合我国实际从中得到借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国家允许范围内,实行企业自行定价,是价格体系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国家为什么要给企业下放部分定价权限?企业自行定价的积极作用是什么?企业自行定价有什么特点?这是本文所要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新股发行方式与上市方式的联动改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我国二级市场股票的平均市盈率为30—40倍,而一级市场新股发行市盈率为15倍(或以下),这样就造成了股票价格的“双轨制”,从而给证券市场的发展带来许多问题,变革新股发行方式是市场期盼已久的事。目前新股发行方式变革的焦点主要在新股的定价方面,即如何...  相似文献   

11.
新股发行(IPO)市场化定价模式要求定价主体在定价过程中保持既独立于政府又相互独立的地位。2009年我国开始新一轮新股发行制度的市场化改革,效果不甚理想,症结在于定价主体的独立性未实现。政府掌控证券市场进入、退出的关口,决定IPO的频度与数量,影响IPO定价;定价主体之间的独立性也不足,形成利益同盟。加强定价主体的独立性必须完善法律制度。放开证券市场进入、退出环节,加强审核机关的责任;同时,通过事前约束和事后补偿强化定价主体之间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新股发行定价偏低观点受到了一些定价偏高实证现象的质疑,且难以解释我国长期实行的发行市盈率管制政策。本文在原有信息不对称理论的基础上,从正向反馈的非理性角度研究发行定价,进而分析市盈率管制政策的作用,并实证检验。研究认为,新股发行市场中存在着大量的正向反馈申购者,他们受近期新股上市表现激发而参与申购,这种噪声需求的存在使得新股即使被高估也仍然能够成功发行。发行人和承销商意识到这种噪声需求的存在,为了使其利润最大化,他们会抬高发行定价,而机构投资者在近期新股上市表现较好的情况下也易于高估新股,因此也能接受较高的询价价格。实证结果验证了正向反馈申购者对发行定价的这一正向影响,并且发现市盈率管制政策能够对此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新股发行定价与股票市场非均衡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通过比较国内外有关对新股发行低定价形成的超额利润这一现象分析的献,指出了新股低定价并不是造成我国股票一二级市场非均衡的根本原因,股票总量的额度控制和股权结构的复杂设计这两个制度因素作用于这一客观现象,强化了这种超额利润,由此引发了我国特有的股票市场非均衡问题。解决这一问题仅仅依靠新股定价市场化将导致新的问题。所以根本解决非均衡问题只能从这两个制度层面入手,由此结合我国现有实际经济环境,提出了  相似文献   

14.
新股定价是上市公司和承销商共同讨论达成一致的结果。如果将上市公司作为商品,那么根据等价交换原则,新股的价格应当真实地反映上市公司的价值。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全球股市普遍存在新股定价偏低的现象。对于这一点,经济学家们也做出了许多研究,包括承销商风险假说、信息不对称假说、法律责任风险假说、投机泡沫假说、买方垄断假说等等。这些假说都从不同的角度对新股定价偏低做出了解释,但任何单一假说都没有做出完全的解释。本文笔者尝试从上市成本的角度来解释新股定价偏低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杨建平 《经济纵横》2012,(11):98-101
新股发行定价的市场化改革中存在保荐人的寻租行为:对拟上市公司进行粉饰包装,提供不实信息;与利益相关方合谋,操控新股发行定价;通过持股或直投获得利益。保荐人寻租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是难以抵挡利益的诱惑,新股发行流程为操控定价提供了便利,保荐机构内控机制不健全使违规行为有了发生的可能,低违规成本让保荐人敢于铤而走险。应通过强化保荐人和市场中介的职责、完善保荐机构内控体系、切断新股发行的利益链、进一步强化监管、加大违规处罚力度等方式阻止保荐人的寻租行为。  相似文献   

16.
政府补助效果是学者高度重视的焦点话题。本文以政府补助为切入点,从一级市场、二级市场分别考察定向增发新股的定价效率以及定向增发收益背后的经济逻辑,并采用随机前沿分析法对2007—2017年间获得政府补助且实施定向增发新股的沪深A 股上市公司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定向增发新股发行存在溢价现象,新股上市后也存在溢价现象,政府补助加剧了溢价程度,进而导致定价效率降低,且在国有企业中更严重;发行定价泡沫越严重,定向增发收益越高,同时政府补助对定向增发收益能产生积极影响,且在国有企业中更显著。路径检验结果发现:政府补助作用于定向增发收益可能依赖盈余管理、自主创新以及个股成长这三条路径。上述结果表明,政府补助可能被异化为操纵股价的隐形工具,导致政府补助效果“事与愿违”。  相似文献   

17.
IPO"低定价"现象的经济学解释及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颜廷峰 《技术经济》2006,25(3):28-31
本文利用经济学原理解释了首次公开发行——IPO“低定价”的现象,并根据国内相关数据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信号假说理论对中国IPO低定价现象的解释能力较弱;导致中国IPO低定价现象最直接的原因是投资者的非理性投资行为和热衷新股炒作;尽管样本数量较大会降低模型的可决系数R2,但不能排除是忽略了其他重要变量所致。  相似文献   

18.
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已成为中国证监会最近两年资本市场创新与改革的重点任务。IPO定价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功能的发挥。为此,2009年6月,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新股发行体制的指导意见》,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在新股定价方面,完善询价和申购的报价约束机制,淡化行政指导,形成进一步市场化的价格形成机制",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检验,新股发行现存问题主要是:定价市盈率偏高;资金超募,首次公开发行新股几乎全部超募;询价对象报价整体偏高,还有待深入改革。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股票市场的不断发展及各项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国尝试了多种新股发行方式以适应股票市场的需要。本文通过对我国股票市场发展过程中新股发行方式的研究,探讨了各种发行方式对IPO定价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我国新股发行定价效率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俞颖  佟德庆 《生产力研究》2005,43(4):57-59,94
本文用计量经济学的实证分析方法对我国近10年首次公开发行新股的定价效率进行了分析,对比了不同制度背景下发行定价效率的差异,实证分析的结果显示我国股票发行制度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定价效率,也加大了市场风险,因此在坚持市场化改革的同时防范风险、抑制投机是进一步提高新股定价效率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