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意境是中国绘画艺术的实践与理论以及中国文艺创作与批评方面一个重要的美学范畴,属于审美意识或美感的领域,是客观存在的审美对象对艺术家、文学家的思想、感情所唤起的能动反映。国画的意境能够使人超越具体、有限的物象和场景,进入无限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对整个人生、历史、宇宙获得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  相似文献   

2.
允许外资在国内设立独资会展公司的规定已经实施将近一年,但是。一些外资会展公司还是更多地选择与中资公司进行合作,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两家日本公司在中国率先设立独资会展公司,其中国之路并没有预想的那样顺利。  相似文献   

3.
能准确、完整地再现原作意境之美的译文是好译作.语言本无穷尽,译者应发掘语言巨大的潜在表意功能,努力实现原诗意境的转移和表达,并在此基础上,最大限度地保留原诗形式及其他特征.文章就意境与形式的关系进行探讨,并分析比较了拜伦的名作--的两篇译作.  相似文献   

4.
文章解析了诗人戴望舒的《雨巷》.诗人使用象征元素如雨中的丁香姑娘、一把油纸伞、颓圮的篱墙、长长的雨巷等,用隐喻等手法,把梦想的求而不得、沉闷压抑状态下的希望与梦想描绘地让人为之叹息、动容,从诗中的雨巷、丁香等象征性的元素中,体现了艺术之美.这也是理想破灭或爱情失败的一个微观层次的象征,通过环境渲染和对丁香姑娘期待的描绘暗示.把整个情景呈现在读者眼前,烘托出朦胧的意境.  相似文献   

5.
刘欣彤 《魅力中国》2013,(13):89-89
舞蹈是一种人体文化,一种情感符号。这种艺术形式以人体的姿态为物质载体,在肢体的运动中以时间占据空间的方式传达情感和思想的符号。舞蹈是时空表现艺术和动态造型艺术,它以艺术化的人体动作,即通过人体富有协调性、韵律感、审美化的动作、姿势、造型、动作组合和动作过程来表达内心情感,是人类审美意识和情感表达在人体动态形式中的对象化,是舞蹈艺术劳动的具体成果。古人日:“无迹可求,透彻玲珑,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境中之缘,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感觉,这种感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就是舞蹈的意境。每一种艺术形式的意境创造,都具有独特的物质材料和表现手段,因而也表现出不同的创造手法和美学特征。舞蹈艺术创造舞蹈意境的物质材料,是经过提炼美化、节律化的人体动作和姿态,其表现手段是舞蹈运动的过程。舞蹈意境的创造,主要是通过形象化的情景交融的艺术特写,把观众引入到一个想像的空间,进而获得更丰富的审美享受。  相似文献   

6.
许琳 《魅力中国》2012,(35):168-168
意境是中国民族普遍的审美心理和文艺实践的产物,是中国艺术审美重要特征之一,是历代诗论家和美学家关于艺术创造、艺术鉴赏和评价的一条普遍性标准。本文分析意境特征(情景交融、空白、主观与客观契合)以对中国艺术审美之意境美进行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7.
冯美玲 《魅力中国》2012,(32):15-15
意境美是中国艺术审美特征之一,是中国文化中所特有的一个美学概念,它在艺术实践中是“情景交融”的产物,是景中有情,情中有景“虚实相生”的境界。本文通过深入分析中国传统绘画、音乐和艺术设计中意境美的运用,使我们充分的了解和体会意境美特征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8.
何祥 《魅力中国》2009,(36):187-187
中国古典园林美学的中心内容,就是园林意境。中国园林将建筑、山水和花木高度融合,把自然与人统一起来,借助诗文绘画进行审美点化,创造一个"天人合一"的审美境界,被称为"凝固的诗、立体的画"。这种在自然审美的畅神意识之外注入的"诗情画意"和"环境美"的新内涵,形成了中国古典园林独特的意境美。  相似文献   

9.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吃过年夜饭,围炉闲聊,辞旧迎新,这是我国普遍存在的除夕守岁的习俗。  相似文献   

10.
王维的诗,不论是山水田园诗,还是抒情诗都善于将主观的情与客观的境融合统一,既含蓄蕴藉,极富“言外之意”,又传神优美,具有自然之美。王诗不仅融入了画家和诗人的情思,又渗透了深刻的禅思体悟,因而达到了一种心境美与自然美和谐统一的纯美境界。在他创造的明秀诗境中,既有澄明精致的画面,又有飘渺灵动的情韵,能于空静中传出动荡,平淡里透出幽深。这种镜花水月般的诗歌意境表现的是诗人静观寂照时感受到自然界的宁静优美,是以动写静,喧中求寂,超以象外而入于诗心的空明与寂静之禅悦之境。虽然盛唐山水田园诗人的作品多带有禅意和禅趣,但像王维那样直接契入空灵禅境的并不很多。王维诗独具特色的宁静和谐与空灵意境,使山水田园诗的发展达到了一个高峰,也成就了在中国山水田园诗发展史上他人难以企及的正宗地位。  相似文献   

11.
孙蕊 《新西部(上)》2007,(6X):192-192,198
王维的诗,不论是山水田园诗,还是抒情诗都善于将主观的情与客观的境融合统一,既含蓄蕴藉,极富“言外之意”,又传神优美,具有自然之美。王诗不仅融入了画家和诗人的情思,又渗透了深刻的禅思体悟,因而达到了一种心境美与自然美和谐统一的纯美境界。在他创造的明秀诗境中,既有澄明精致的画面,又有飘渺灵动的情韵,能于空静中传出动荡,平淡里透出幽深。这种镜花水月般的诗歌意境表现的是诗人静观寂照时感受到自然界的宁静优美,是以动写静,喧中求寂,超以象外而入于诗心的空明与寂静之禅悦之境。虽然盛唐山水田园诗人的作品多带有禅意和禅趣,但像王维那样直接契入空灵禅境的并不很多。王维诗独具特色的宁静和谐与空灵意境,使山水田园诗的发展达到了一个高峰,也成就了在中国山水田园诗发展史上他人难以企及的正宗地位。  相似文献   

12.
陈天信 《西部大开发》2009,(12):141-141
古诗词教学是现代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小学语文教材每一册都安排相当数量的古诗词,这些诗词既是我国古代的诗词名篇,又有符合小学教学特点的朗朗佳作。让学生学习、吟诵这些优秀诗词名篇,不仅是为了让学生继承祖国的文化遗产,了解我国古代文学的基本常识和。悠久历史,更是逐渐的培养学生感受古诗词之中的意境之美,提高他们的审美塑美能力。  相似文献   

13.
叶年英 《老区建设》2012,(18):61-62
语文之美,美在文字,美在意境,美在韵律,美在情感。当语文教学被多样的美丽浸润时,语文教学就会焕发出让人如痴如醉的异样的美丽光彩。  相似文献   

14.
15.
16.
川端康成的文学生涯在经历了盲目西化否定传统和拒绝西式全盘传统的两种极端之后,终于在东西结合中找到平衡点并在此道路上成就辉煌。其作品在现代与传统、东方与西方文化的融合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学美感。他的作品大都以景与情、物与我的相互衬托为主线,将平凡的自然景物与细腻的人物情感相融合,在略带哀伤的氛围下打造其特有的文学效果。让读者在感受传统东方美的同时,不失东西方文化融合的哲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7.
文章认为意境美是我国古典诗词所独具的审美要素之一,从美的角度,对中国古典诗词意境美的渊源进行探索.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之中,最早可以追溯到《诗经》、《老子》、《庄子》、《周易》等论述意境的萌芽,形成“意境美”的基础理论;唐代正式提出对于诗词意境美的追求,因为诗词之中的“意境之美”和诗人的人生阅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同时,佛家唐代在我国的大范围传播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典诗词经久不息,古诗词鉴赏自然成为高考语文试卷必考的重点内容,依据新课标卷考试大纲要求,古诗词鉴赏意境类试题为古诗词鉴赏复习的重点和难点。命题特点、鉴赏思路、答题步骤都是针对高中生古诗词学习的现状,结合作者语文教学经验提出的实践性见解,力图让学生学会解读意境类试题,从而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19.
王其英 《发展》2011,(6):50-51
地处河西走廊东端的凉州,在古代中原和西域经济文化交流方面,曾起过承东启西的中继站的作用,特别是宋代之前,从西域和西方东传的所有物质和精神方面的东西,都要经过凉州的接纳和消化、吸收,  相似文献   

20.
昙无谶(385 ~ 433)天竺(今印度)人.幼年出家,遍诵佛学经典,20岁时佛学造诣已达到了很高的境界,西域称为大咒师.他云游求法,东至龟兹,又到姑臧,受到北凉王沮渠蒙逊礼遇,卓锡凉州,学习汉语,潜心译经,以凉州沙门慧嵩、道朗为助手,先后译出《大涅□经》《大集经》《菩萨戒本》等24部150多卷.魏太武帝欲迎之,沮渠蒙逊不悦,派人杀害.这是鸠摩罗什之后,对凉州佛教产生重要影响的又一位高僧,以他为首的凉州译经集团形成历史上河西地区译经的第二个高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