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法是调整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民法典的价值在于它的原则和精神,这种精神源自于民法本身追求的目标--社会自治.这种精神在《法国民法典》中以公私权分立、人格平等、个人主权、自由契约和个人责任加以体现.《德国民法典》虽然也是以这些原则为基础的,但由于两大民族的不同而导致其法典文风差异.《德国民法典》追求的是法律上的完美,而不是直接应用和服务于市民生活的需要.其在内容上对我国民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郭德湘 《当代经济》2000,(12):40-41
世界各国的法律体系,大致分为三个层次,即根本法、基本法、单行法。民法则是市场经济社会的基本法,与商品(市场)经济是颁臾不可分离的。 首先,从历史沿革看,民法和商品经济紧密相连。恩格斯指出:“民法准则只是法律形式表现了社会的经济生活条件。”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产生的罗马法、1804年产生的《法国民法典》、1900年施行的《德国民法典》、1992年制定的《苏俄民法  相似文献   

3.
物权行为理论作为德国民法典中关于物权变动的重要理论,发挥了其保护交易安全的积极作用,但在现实中,物权行为理论与民法的公平与诚信原则、善意取得制度的衔接问题日益明显,中国将来的民法典及物权相关法律解释应该从现实生活情况出发,做出对物权行为理论的科学取舍。  相似文献   

4.
《经济师》2018,(5)
《民法总则》实施不论是对民法典的整体制定,还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作为受到《民法总则》实施直接影响的商主体,如何理解这些调整变化,如何尽快适应新的法律规定,在市场竞争中占领先机,保证经济秩序的稳定发展,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市民社会是民法发展和民法精神孕育的基础.民法是市民社会的基本法则,是对市民社会基本关系的法律调整.民法典的制定对一个国家来说在形式上意味着私法意识的建立,在实践上意味着自由与平等真正的纳入这个国家的民众生活和公共社会秩序中.本文从市民社会的源流和变迁出发,对古代社会到清末修律运动再到近现代社会来分析我国市民社会的形成过程,论证市民社会市民法典指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在德国,法律十分重视平衡和保护言论自由,法律对人们言论的规制要受到来自个人名誉、尊严和道德方面的限制。但德国法律对言论自由的保护也有诸多不足:一是德国对言论自由的限制有过于宽松之嫌;二是在言词与行为之间没有作出区分;三是德国的基本法对言论自由的保护着重在民法方面,而没有刑法方面的保护。  相似文献   

7.
民法,作为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与人身关系的法律,在各国法律体系中都占据着重要地位,关乎人们的日用常行.民法典是一国生活方式的总结和反映,代表着一个民族的文化高度,从一个侧面展现了一国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当前中国的民法典正在制定中,民法的法典化可以使民法体系化,有效地解决单行民事和经济法律、法规彼此间的冲突和不协调的问题.当然制定过程中也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和争论,在此提出了几点自己的建议,如:对于法典制定的时间不宜过长也不可仓促进行;形式上的问题也不应该过于纠结,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实体权利的制定和完善方面.  相似文献   

8.
法律行为制度是德国法学在理性主义与浪漫主义两大思潮作用下的结果。中国大陆的法律行为制度则兼有前苏联与日本民法的特色。不采用物权行为分离原则及抽象原则,是从日本得来的;从苏联得来的是把法律行为限定为合法行为。法律行为是指目的在于设立、变更、消灭一定私法关系的,以意思表示为核心的行为;而不是指合法行为。以行为的结果为标准将法律行为界定合法行为是必然的,而且也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9.
表见代理制度最早起源于1900年的《德国民法典》,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直到1999年新合同法出台,才以法律条文的形式明确规定了该项制度。目前,我国民法典编纂工作正在进行中,而作为民法典编纂内容之一的表见代理制度在理论界一直争论未休,借此之际,我们认为有必要重新来探讨一下表见代理制度,特别是隐藏在该制度背后的公法与私法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0.
过错推定原则是民事诉讼中的一条重要归责原则,其适用范围在各国民法中的规定并不尽相同。过错推定是对行为人实施相应行为时的主观心理状态的推定,这种主观心里状态的推定必须有赖于侵权行为主体的确立。在过错推定原则中,损害事实的本身已推定加害人有过错,加害人要推翻法律上的这种推定,就要证明自己在主观上没有过错。  相似文献   

11.
日本在环境民事损害赔偿责任立法方面颇具创造性。其法律依据不仅有《日本民法典》、日本《民事诉讼法》及《民事特别法》等一般法的相关规定,还集中体现在日本《环境基本法》、专门立法以及各个单项法规中。日本环境健康损害法律体系的构建和完善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传统的民事诉讼"向"专门的公害健康损害行政救济"发展。在日本,公害受害者可依据《民法》、《大气污染防治法》、  相似文献   

12.
在具有涉外因素的合同问题中,一般情况下,如果当事人对合同的法律适用及争议的解决方式有约定,并且约定不违反强制性规定的,遵从其约定;没有约定的,可根据法律规定确定适用的法律。这其中,意思自治原则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意思自治原则研究的理论和司法实践来看,其内涵与外延不断深化,确定应适用法的方法更加科学,具有可操作性。从法律规定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在涉外合同中的适用,明确其效力位阶,有利于涉外合同当事人的利益保护,有利于促进跨国交往和贸易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公序良俗"原则等概括性条款的适用问题一直是我国民法理论和实践领域的热点话题,其适用与作为法学方法的法律解释相联系。在概括性条款的适用过程中,存在着形式合理性与实质合理性的交锋,而这种紧张关系实际上是由法律解释的自身的局限造成的。既有的法律解释的顺位并非一种强行适用的规则,不同的规则实际上并没有绝对必然的优先顺位。在需要进行法律解释的场域中,结果往往在解释之前就已经形成,而法律解释所扮演的角色是在法律事实与结果之间搭建一座联结的桥梁,使判决的结果具有合理性,法律解释的目的在于增加判决方案的可接受性,而这种可接受性是以实现法律的社会价值为鹄的。因此,对于概括性条款的法律解释应当建立在对于法律的共时性与历时性考察的基础之上,从时空的角度去认识法律所追求的社会效果的差异性,对可能出现的不同结果进行取舍,寻求最符合当下社会利益的判决结论,从而实现良法善治。  相似文献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于2007年10月1日实施,它对中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关系产生深远影响,是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从广义上理解,《物权法》是指一切以人对物的支配关系为规范对象的法律,狭义上的《物权法》,指物权法典,是民法重要组成部分。它意味着我国物权制度的诞生,为民法典奠定了重要基础,标志着中国法律体系更加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的颁布与施行对中国会计体系的健全与发展起到重大现实意义,有效提高了各行业对新会计准则的执行质量,并带动行业会计准则的发展。本文通过对物权法对中国经济影响分析,由面到点的方式,逐步深入阐述《物权法》是如何促进会计领域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无权处分的法律效果历来是民法理论和实务上的重点和难点。对于无权处分行为效力的认定应当切合《合同法》原意。本文结合我国物权模式的选择,采取体系化的民法思考方法,在利益衡量的基础上作了价值判断。无权处分订立的合同有效,这符合保护交易安全和善意第三人利益的需要,体现了合同正义原则。《合同法》第51条为无权处分订立的合同有效提供了法律适用的余地。  相似文献   

16.
喻文莉 《经济论坛》1999,(15):28-29
民法是将“经济关系直接翻译为法律原则”的法律,它的产生与发展与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自19世纪末开始,人类社会的经济生活发生了深刻变化。经济生活的急剧变化,对各国传统法律提出了新的挑战。作为“以法律形式表现了社会经济生活条件”准则的民法随之步入了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其中,物权法的现代化乃是民法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试图对物权法的现代化发展趋势作一分析探讨,以期裨益于我国未来物权法之立法与研究。一、物权法的社会化趋势物权法上的所有权绝对原则,为近代民法三大原则之一。此一原则肇端于古罗马法。…  相似文献   

17.
一、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我国会计准则制度中的运用我国发布的第一个具体会计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1997)中首次提到了运用实质重于形式具体判断是否存在关联方关系,即有关各方是否存在关联方关系,应当按照其关系的实质进行判断,而不能仅仅依据其法律形式加以确定。我国《企业会计制度》(2000)正式将实质重于形式作为企业会计核算时应遵循的原则之一:“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虽然在《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未包括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但是,它是会计师和注册会计师在处理具体交易或事项时所经常运用的原则,也是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18.
诚实信用原则是现代市场经济国家普遍公认的法律原则,是民法的基本原则。这一原则包括了诚实、守信、公平、善意等道德要求,构成了社会经济生活中平衡利益和稳定秩序的法理基础。它要求人们在市场活动中讲究信用,恪守诺言,诚实不欺,在不损害他人利益和社会理由的前提下追求自己的利益。当这一原则适用和指导税收法律关系时,就要求征纳双方在履行各自的义务时,恪守信用,遵守规则,充分披露信息,诚实地履行义务,不得违背对方基于合法权利的合理期待。  相似文献   

19.
物权法属于民法,而民法的一项重要原则是对权利人的权利实行平等保护.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就意味着要保障一切市场主体的平等法律地位和发展权利.相关法律法规也明确规定国家、集体、私人的物权和其他权利人的物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进一步加强对物权法相关条款的解读,对于正确行使和履行相关法律权利和义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情事变更原则”又称“情势变迁原则”,在国际法上是一种废约理由,指条约缔结时的情势发生根本变化,原条约已不符合现在情势的要求,因之应同意作废,另订新约。同时,“情事变更”也是国际经济贸易公约中普遍采用的一项原则。而在国内法上,大陆法系国家的民商法大都将此确立为一项基本的法律原则。我国的合同法及相关的司法解释等司法文件中,对此也曾有体现。但1993年9月修改《经济合同法》时,却删去了这方面的规定。这给司法机关处理有关合同纠纷造成了一定的法律真空。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程中,不仅要求我们的市场与国际接轨,而且要求我们的市场交易规则与国际接轨。因此,笔者认为在对《民法典》和统一的《合同法》的修订过程中,应当以立法形式确立“情事变更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