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萧惑之 《中关村》2014,(2):39-39
“长发及腰”的”女汉子”定然看不上患有“露富癖”的男性“土豪”。“穷人乍富”、“得志张狂”的“土豪”也绝然不会赢得“女汉子”的芳心。  相似文献   

2.
萧惑之  李春晓 《中关村》2009,(11):46-46
“国进民退”成为时下世界关注的热门话题。舆论的眼睛聚焦在几件国企兼并民企的大事件上:“山东钢铁”吞并“日照钢铁”;“中粮集团”对有“中国第一民企”之称的“蒙牛集团”进行整合;“中石化”旗下的“中化方兴”成为“戴红帽子”的新“地王”;还有山西煤炭行业整合将诸多的民营资本清理出场。  相似文献   

3.
中关村视线     
《中关村》2006,(8):14-15
“歇即菩提”—为“段村长”支招传媒借用“福布斯”说事:段永基登上“最差老板榜”——拿着高薪却不给股东创造价值。看到醒目的“最差老板”四个大字时,让中关村的“村里人”心头很不是滋味,顿生“虎落平川被犬欺”的感慨。想当初,“段村长”是IT业的“掌门人”,在村民心中有着很高的威信和极好的口碑。即使“段村长”在“玩弄资本”对亲密战友王志东出“狠招”时,村民们也没有敢讲出太多的话。人生穷达谁能料?市场经济就是如此变幻莫测!那只“看不见的手”悄然扼住“段村长”的“命门”,公司出现“肾虚”致使新陈代谢失常。以“科技”冠…  相似文献   

4.
闻思修 《中关村》2012,(4):50-50
柳传志是位充满“中国特色”的管理大师。尽管他喜欢用一些“军事”术语诸如“战略运筹”、“退却比进攻更重要”等表述企业管理的真谛,用“准军事化”组织诸如“斯巴达克方阵”、“舰队结构”等来管理公司,可是在他“办公司就是办人”的理念中又处处充满着儒家“博大精深”的思想,“包容”就是“柳传志时代”难能可贵的价值观之一。古人云“有容德乃大”,联想是体现“北京精神——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的典范。  相似文献   

5.
“社保体制”的完善和“医疗改革”的成功,是咱老百姓最高兴的两件大事。有病就医和老有所养是“生存权”的基本内涵,“社保”和“医改”关系到国人的命根子。昔日,国家“一穷二白”,强调“先生产,后生活”,“先修坡,后盖窝”,“小车不倒只管推”,在“国库羞涩”的情况下,没有办好这两件事,苦了“三代人”,也就算挺过去了。如今,改革开放已经30年,国家经济状况今非昔比,有了很大的好转,党和国家倡导“关心民生,促进和谐”,让老百姓享受到改革成果。想起“父辈”、“爷辈”的艰苦奋斗,终于迎来“孙辈”的幸福生活,心情无比快慰,九泉之下的“先辈”也可瞑目了。可是,春节期间朋友们在一起议论国家大事,对眼下“社保”和“医改”的现状,认为仍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  相似文献   

6.
廉其实 《中关村》2014,(1):56-59
“天亮不是公鸡叫的”。守株待兔的“中国大妈”和梦想发财的“俊男靓女”们,须记住:冲动是魔鬼。要用”头脑”而不是”双脚”去博弈比特币的胜算。  相似文献   

7.
“牛年”的“国考”真“牛”。国家公务员考试蔚为壮观,百万“考碗”大军吹响了“集结号”。尽管“中举”的几率比中彩票还渺茫,然而却是趋之若骛。统计数字披露:“牛年”确认参加“国考”的人数为104万之众,创下历史新高。在“数字出官”的时代,我们可以自豪地说,这个“新高”也是“世界记录”。  相似文献   

8.
萧惑之 《中关村》2014,(5):121-121
年届“随心所欲”的老朽很难再有精气神儿浏览小说,更不屑阅读强加你“普世”或“教义”的文字,尤其是“仰望星空”的虚空官腔。我只想了然世态样貌,然后用“心之官”判断是非。当然,也不相信星云大师布道的“舍就是得”,只因中国老百姓“舍”的太多,“得”之甚少,至今鲜见“佛光普照”、“普度众生”。  相似文献   

9.
“学而优则仕”是孔子及其传人的核心价值观。在中华民族的文明史上,儒学一旦成为“显学”,“读书求仕”则成为学子的信务,皓首穷经也就成了“敲门砖”。于是,“官本位”——以官职高低为尺度来衡量人的社会地位——自然成为历代统治者的价值观念。诸如,重视“官阶”,官大一级压死人。羡慕“官府”,报考公务员趋之若鹜。好打“官腔”,废话连篇如出一辙。梦寐“官位”,为“儒林外史”添故事。“官僚”麋集,且形成“主义”,定然要染上“官场”恶习,生发“官邪”,官商联袂,官官相护……好端端的大千世界,被“搅得周天寒彻”。  相似文献   

10.
萧惑之 《中关村》2009,(2):48-48
改革开放之初,一说起“市场经济”,如遇大敌,等同“资本主义幽灵”、“帝国主义帮凶”,与我们信仰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水火不相容,岂能同日而语!在那“千人一面”、“众口一词”的岁月,不要说老百姓,就是经济学家、高级干部,要接纳“市场经济”也是要“灵魂闹革命”、“脱胎换骨”才行。如果从1978年改革开放发轫算起,邓小平同志用了10多年的时间。  相似文献   

11.
高众生  李春晓 《中关村》2009,(10):67-67
尽管孔子先生有“食色性也”的说教,可国人文化多有宣扬“美食家”的文字,却不多见张扬“好色之徒”的篇章。卖春药广告的“猛男”、赵本山曾代言的“蚁力神”,则另当别论。因之,时下闹得“路人皆知”央视“色情门”之话题,就让国人很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了。我曾经为央视需要有一座“标志性”建筑“鼓与呼”。  相似文献   

12.
“两会”期间聚焦民生的话题成为热点。凡民生问题,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有回应,坦诚实在,绝无空话,读来受感动。上海市政府“一改往日对马路摊点一律封杀的做法”,采取“开禁”、“疏通”和“服务”的措施,博得一片“叫好”声。不要小觑“开禁”二字,却折射出“执政理念”之变。过去许多城市的“父母官”酷爱“形象工程”,  相似文献   

13.
秦皇李  周丽  曾颖 《中关村》2004,(3):96-97
用一句话,一个事件概括一个人物,是所有“作者”的企求,因此,《诗》在孔子那里是“思无邪”,《史记》在司马迁那里为“通古今之变”,《三国演义》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则是“权谋”……但显然,所有的“总结”都是就“主要矛盾”进行的“矛盾主要方面”的认识,而人物,事物与现象本身仍然站在那里,“鲜活;得让人无从下笔,难怪孔子在《论语》中只求“辞达”。我们“不打算”超越圣人,因此在史朝翔令人眼花缭乱的人生长河中,仅仅描绘几波“汹涌”,还有天边的“彼岸”,但若“一言以蔽之”,史朝翔更多地是一个出色的“骑手”。  相似文献   

14.
萧惑之 《中关村》2014,(1):60-60
用”忧患意识”观察世界.用“问题意识”改造现实,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完美的结合。存在决定“意识”.“意识”又反作用于存在,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新年伊始,愚以为须有两种“意识”,即“忧患意识”和“问题意识”,更应该进入我们的视野并指导我们的行动。  相似文献   

15.
关村  刘倩 《中关村》2005,(1):65-65
北京奥运“鸣枪”的时间已确定:2008年8月8日晚8时。按着国人特别是“中国商家”们喜欢“吉言”的嗜好,寓有“发发发发”的意思。是否真能如愿呢?尚须时间和实践的验证。诠释奥运精神的“官员”“、专家”“、学者”很多,一时间,注家蜂起,洛阳纸贵,有许多精辟的论述响遏行云。概括起来不外乎三种理念,即“绿色奥运”、“科技奥运”和“人文奥运”。特别是“人文奥运”更是引出颇多的话题。前些时日,一位领导同志表示:对“人文奥运”最担心的是市民素质参差不齐,怕市民看奥运不鼓掌!于是要求各部门在奥运会前,“赶紧加强、分科进行教育”,希…  相似文献   

16.
苟耕田 《中关村》2006,(10):110-111
“人老谢事,古之礼也”。我也知道退休是漫长人生旅途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并非“不服致仕”,可是我的退休生活并不愉快。虽然已接近“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年龄,但“耳尚不聋,眼也没花”,“心肝肺”皆无病,于是耳闻目睹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怪现状,心里总是愤懑不乐。看见昔日一些朝夕相处的同志,现在已成为“掌门人”,天天“卡拉”又“OK”,“吃喝嫖赌”,外加贪腐,还拿着几十万的年薪,是我辈一生都不敢企及的“天文数字”,心里能够不添堵吗?控制不住“口痒难耐”时,“君子交绝不出恶声”的古训,也就忘诸脑后了,难免不“恶语伤人”。单位开春…  相似文献   

17.
冯永锋 《中关村》2008,(3):120-121
中国人做事,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大概可以称之为“顾此失彼”。祖先们喜欢说的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喜欢说“娶了媳妇忘了娘”,喜欢说“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喜欢说“得鱼忘筌”,喜欢说“这山望着那山高”,喜欢说“狗熊掰棒子”,喜欢说“骑在马上打天下,所以要骑在马天治天下”,喜欢说“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喜欢说“拆东墙补西墙”,喜欢说“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  相似文献   

18.
关纯 《中关村》2004,(9):65-65
读吴小如先生的《关于“博导”》(《中华读书报》),茅塞顿开。一位多产的“博导”可以同时带十几个乃至几十个博士生,闻所未闻,见所未见。其“成果”之丰硕,连“大跃进”时代的速效“扫盲”也望而却步,自愧弗如。恕我直言,这种老母鸡生蛋似的“博导”,称之为“误导”——误人子弟——更贴切。由“博导”让我联想到“顾问”。“顾问”的“原创”是不错的。我们经历了“史无前例”的浩劫,为促使新人尽早主事,又考虑他们一时缺乏经验,于是一些单位设立“顾问”一职,不过是权宜之计而已“。顾问”者,实际上就是在某方面有专门知识或经验,可供他…  相似文献   

19.
中关村视线     
《中关村》2006,(9):14-15
“秘而不宣”是愚者的智慧平心而论,中国消费者协会的“3·15标志”,在广大消费者的心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用老百姓的话说,“3·15标志”隐含着“社会监督”、“消费维权”、“信誉证明”和“消费引导”等多项功能。见了这个标志,就像见了“官家人”给我们把质量关,有一种安全感。可是,自从“央视3·15晚会”曝光欧典地板的欺骗丑闻之后,“中消协”就有为虎作伥之嫌;消费者对“3·15标志”的信任度急剧下降。调查表明,有84%的被调查者认为“3·15标志”误导消费者。面对如此尴尬的窘境,“中消协”没有“闻过则喜”,“知不足而后思进取”,…  相似文献   

20.
“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北大未名湖畔“风景这边独好”——“2008年‘五四’首届‘国学文化节’开幕式”掀起了盖头。“五四”与“国学”同台,未免让人感到有些滑稽,但教授们认为这样更显“和谐”。一位知名教授提出“无孔子之北大无灵魂”说,出语惊人,博得“业儒”们阵阵的喝彩声!于是有人又倡议在“北大立孔子像”,殊不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