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现代文明带来的正面效应有目共睹,负面效应也无法避讳,反现代性也就成为中国现代作家的一种合理选择。迟子建大部分小说秉承的就是一种反现代性立场。这尤其表现于她对现代城市文明的全面批判中,她的小说往往把现代城市视为引人堕落的罪恶之地。长篇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展示了现代文明对少数民族的自然家园和民族传统的全方面破坏过程,更是迟子建的反现代性立场巅峰之作。  相似文献   

2.
迟子建早中期小说创作注重乡土世界的构建,以奇异的自然风光、浓郁的地域风情,以及厚重的民间文化书写,展现了一个独特的乡土世界。在细致入微的世俗生存描绘中,以女性的视域将乡土世界更多地与当下的自然、生命、人性、诗意营造联系在了一起,形成了当代文坛独特乡土话语的女性言说。  相似文献   

3.
迟子建作为当代中国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作家之一,是当今文坛一颗璀璨的明星。迟子建创作的众多小说作品中始终蕴涵着浓厚的故乡地域气息,北国故土这一特定的地域文化背景成为她创作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无形财富。迟子建将黑土故乡独特的东北地域文化魅力融入自己建构的艺术世界,使小说中充斥浓郁的东北地域文化特色。东北的自然风景、风俗民情、地方性语言均是迟子建在小说中呈现地域文化特色的要素,同样也是解读与感悟迟子建小说中东北地域文化独特魅力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4.
安菲 《理论观察》2005,(3):60-61
迟子建一向以高扬人性立场、发现人情人性之美而见长。在近两年的创作中作家的创作心态与叙事基调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作家揭掉了生活表象那层温情脉脉的面纱,暴露出了现实的残酷与丑恶,并以节制的情感、深刻的洞察力与直面现实的勇气和深刻的思索汇聚出了一种“深沉”。  相似文献   

5.
"芳草"在哪里--从被误读的迟子建谈她的温情主义世界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芳草在沼泽中》既不像"城乡对比说"所认为的是在"乡村/城市"二元对立模式中寻找乡村的诗意,也不像"历史现实对比说"所认为的是"对生活中业已消失了的美好理想总是流露出一种固执的向往"。 "现实未来说"认为作者用温情主义世界观观照小说中人物的生活和情感,既不回避苦难的生活现实,又在一个被日益"污染"的世界里呼唤人的主体精神的高扬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激发。作者艺术性地充满激情地告诉我们: "芳草"不在别处,只在每一个人的手里和心中。  相似文献   

6.
樊妍 《黑河学刊》2013,(4):51-52
迟子建作为当代杰出的东北作家,她的创作忠实于自己的内心情感,保持着卓尔不群的个性,始终以一种超然的哲思寻求一种心灵的静寂与圆满。她的作品中对自然的抒写与对情感的追求和对生命的探索紧密的契合着,自然成为她创作和生命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7.
王忠信 《黑河学刊》2013,(11):38-39
进入90年代后,迟子建的小说创作一直关注弱势群体的生存状态,特别是对城市底层女性的痛苦与不幸寄予了深切地关怀。在她的《踏着月光的行板》、《零作坊》和《泥霞池》等小说中,作家叙写了这些从乡村来到城市的女人们的苦难、沉沦及痛苦挣扎,揭示出这些生活在城市底层的女性艰难、粗俗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20世纪乡土文学创作中,沈从文和迟子建是两位有代表性作家,迟子建鲜明地继承和发展了沈从文的文化立场.他们对现代都市文明疏离和对立,对乡土文明皈依和眷恋,对乡土世界执着构建.但构建内容和策略不同,沈从文侧重于"人性"的"优美、健康、自然",迟子建则倾心于"仁厚"的挖掘和深层表现.  相似文献   

9.
进入90年代后,迟子建的小说创作一直关注弱势群体的生存状态,特别是对城市底层女性的痛苦与不幸寄予了深切地关怀。在她的《踏着月光的行板》、《零作坊》和《泥霞池》等小说中,作家叙写了这些从乡村来到城市的女人们的苦难、沉沦及痛苦挣扎,揭示出这些生活在城市底层的女性艰难、粗俗的生存状态。但迟子建在书写苦难的同时,也展现了她们身上朴素、善良的人性光彩和顽强的生命活力,透露出缕缕温情。迟子建的底层写作,充满了现实关照和人道主义情怀。  相似文献   

10.
科学,向来以它的冷漠严峻昭示着无可辩驳的精准和正确。自然,在作为科学的对象中也被异化成了几何和代数。情感的宣泄,久久地被压制在了所谓真理的背后,信仰的种子,也在无神论的土地里一层层碾压窒息。土地的伦理,现在要尝试着用缠绵的词句表达,有一抹生命的颜色,要在自然和理智之间起舞。  相似文献   

11.
李倞 《黑河学刊》2007,(2):42-44
毕淑敏的创作风格自然纯朴,多用亲身经历布置写作背景,以其博爱的母性视角关注生命,悉心呵护人的心灵。她从不急功近利追求商业利益,始终坚持原创精神,以其自身的生活感悟和文学灵感,创作现实主义题材的小说。  相似文献   

12.
王忠信 《黑河学刊》2014,(1):29-30,58
进入90年代后,迟子建的小说创作一直关注弱势群体的生存状态,特别是对城市底层女性的痛苦与不幸寄予了深切地关怀。在她的《踏着月光的行板》、《零作坊》和《泥霞池》等小说中,作家叙写了这些从乡村来到城市的女人们的苦难、沉沦及痛苦挣扎,揭示出这些生活在城市底层的女性艰难、粗俗的生存状态。但迟子建在书写苦难的同时,也展现了她们身上朴素、善良的人性光彩和顽强的生命活力,透露出缕缕温情。迟子建的底层写作,充满了现实关照和人道主义情怀。  相似文献   

13.
迟子建的散文与小说常常写到小人物,通过小人物小事件去揭示宏大的历史发展。作者的文学世界是朴素的,但不是世俗世界的简单描述,而是有着深刻的象征意蕴。  相似文献   

14.
陈善劝 《黑河学刊》2010,(10):47-49
汪曾祺小说中自然、纯朴的民俗世界实际上是汪曾祺自然、通脱、仁爱的生活理想的表征。汪曾祺笔下的故乡并非纯粹地理意义上的故乡,更是心理和文化认同意义的故乡,是带给他心灵以持久的安慰和拯救的最大安慰的道德与宗教意义上的人生归宿。面对失守的心园,个人何为?汪曾祺小说在某种意义上回答了这个问题,那就是:"诗意地栖居",生活就在此处,在此时。  相似文献   

15.
迟子建的作品一直以女性悲悯的情怀抒写着对人性善恶的宽容和谅解。但近作《门镜外的楼道》所着力的“门镜”意象抒写,折射出作者在寒凉的现实与温暖的希望苦苦挣扎中对人与人之问身份隔离和情感隔膜的严重焦虑,这也使得其有别于以往作品的诗意温情而更多了几分人性的寒凉。  相似文献   

16.
对人性善的书写和颂扬是欧阳黔森小说中最鲜明的特色和一以贯之的风格。而善有善报的传统道德观则是作者性善书写的哲学依据。性善书写使欧阳黔森的小说远离血腥、暴力,显得轻松而温馨。  相似文献   

17.
迟子建虽是都市文学领域的后起之秀,但其笔下的哈尔滨,却摇曳多姿,呈现出独特的城市风貌。本文以迟子建的都市书写为研究对象,采用文本细读与文史互证的研究方法,并参考文化研究的研究视角,理清迟子建都市书写的创作特色,探究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8.
陶月利 《魅力中国》2010,(12):170-170
古人留下的画技和画论无疑是中国画坛的财富,哺育了历代大师,无数的画家和理论家。比如:谢赫的《古画品录》的六法论,是中国画坛的骄傲和自豪,但六法的生命力绝不能停在过去,它需要进步;需要活力;需要更新。在二十一世纪,它需要有一个崭新的面孔适应当代中国的特色,来昭示未来的中国画家。审视古人的画技和画论,研究它的历史价值,将其与当今中国画艺术和谐的部分继续保留,不和谐的部分加以理顺和创新,应是我们当代理论家和画家的共同责任。  相似文献   

19.
李慧 《魅力中国》2014,(6):77-77
情感是艺术作品必须具备的价值,一幅优秀的艺术作品必然包含一个时代,一个民族及个人的情感。绘画属于精神文明范畴,其主要功用在于释放和洗涤人类的精神,传达人类的情感。情感是绘画要表现的主要内容,是绘画存在的根本,是艺术家不可或缺的极其重要的元素,更是艺术家在绘画创作中的灵魂。  相似文献   

20.
文章概述了佛洛依德意识流分析理论在中国传播的历程;分析研究了意识流对王蒙写意识流小说的影响:第一,他非常中肯在意识流小说中用心理时间来架构作品,对繁芜复杂的人的内心活动进行了全景式的描绘;第二,他打破传统心理小说中那种有序、前后有必然联系的联想方式,而是用一种无序的、非正常的但又符合人们心理活动实际的联想方式来表达人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