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加快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文章采用DEA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方法,利用山东省相关数据,测度并分析近年来混合所有制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率及其分解指标的变动趋势.结果表明,从整体层面和分类型层面看,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率在2008年以后总体为下降趋势,呈现“技术进步放缓,技术效益下降”的双重低端化发展趋势.通过整体层面的回归分析,实证检验了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率及其分解的变动趋势;还同时发现了,政策变化、资产配置比例、融资方式、劳动力等因素,对混合所有制经济全要素生产率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3.
4.
文章利用1990-2004年西部七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银行、股票市场和保险市场的相关数据,采用似不相关法(seemingly unrelated regression)对模型进行估计,对我国西部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实际利率、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呈负相关关系;股票市场与经济增长呈弱相关关系;保险市场对经济增长起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运用空间面板数据对我国十大城市群金融发展的空间相关性和空间溢出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空间分位图和全局Moran's I值来看,各城市群金融发展都存在空间相关性。进一步建立空间面板数据模型,从回归结果来看,城市群金融发展存在空间溢出效应,但这种溢出效应受限于我国地区间金融发展的不平衡而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6.
基于2001—2012年中国29个省(市)的面板数据,检验金融发展在具有不同外部融资依赖程度的地区对出口贸易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银行信贷和外商直接投资作为我国金融市场的主要融资渠道,对促进地区贸易增长有显著影响。但不同融资渠道在外部融资依赖程度不同的地区产生的作用也不尽相同。地区经济越是依赖外部融资,金融发展对该地区出口贸易增长的促进作用就越大。  相似文献   

7.
经济转型中的混合所有制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所有制结构与所有制形态发生了巨大变化,逐步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我国存在着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上的混合所有制,混合所有制将是长期存在的所有制形式.不同产权主体之间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还将进一步快速发展.企业所有制结构及股权结构要由日趋完善的市场来产生,这样才能改善我国企业产权结构与经营机制.  相似文献   

8.
基于2001~2012年中国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检验了金融发展水平在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增长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以及影响对外贸易的不同融资渠道间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显示:银行信贷和外商直接投资作为中国金融市场的主要融资渠道,对经济增长和对外贸易具有明显互动关系,外商直接投资可以放大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而银行信贷可能由于过多流向低效国企而削弱这种正向作用;融资渠道的相互作用在不同地区的表现不同,在信贷依赖型地区,银行信贷与外商直接投资是相互替代关系,在外资依赖型地区,二者存在互补关系。  相似文献   

9.
10.
对中国29个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的结果显示:就长期而言,金融发展是供给导向型的,即金融发展是经济增长的原因;就短期而言,金融发展是需求跟随型的,即经济增长带动了金融发展。因此,推动金融发展的政策,有助于我国经济的长期增长。  相似文献   

11.
12.
13.
以中国各省级单位为样本,利用面板回归技术,检验法治水平、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金融深度对经济增长没有显著影响,但流向私人部门的银行贷款对经济增长有着促进作用;加强法治,能使私人部门获得更多的银行贷款,使商业银行缩小对国有部门的信贷规模,有利于商业银行的市场化和商业化.  相似文献   

14.
借鉴Feder(1983)两部门模型的思想,构建了一个改进的包含金融部门和实际经济部门的两部门模型,分析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全国样本实证估计结果表明,以各省银行贷款总额为测度指标的金融发展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显著的关系,以投向非国有部门的贷款总额为测度指标的金融发展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有比较显著的正向关系。从三大地区估计结果来看,以各省贷款总额来衡量金融发展水平时,西部和中部地区的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效应不显著,而东部地区显著为正,说明我国中、西部地区的金融发展水平相对滞后;以投向非国有企业的贷款额来衡量金融发展水平时,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效应在三大地区都是显著的,但显著性程度和大小从西部到东部依次增强,充分说明我国东部地区非国有企业的贷款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15.
运用2004~2013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对金融发展水平与农村地区贫困的关系问题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论表明,地区金融发展水平的提升能够通过金融机构农村信贷资金投放这一渠道对农村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主要体现在较高金融发展水平的形成对农村居民人均收入水平的拉动而有助于农村贫困减缓。但是从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区域的实证结果来看,中部和西部地区金融发展水平的提升能够对其农村地区贫困减缓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东部地区金融发展并不能减缓农村贫困,从而使得中国金融发展效应较大的地区差异在政策上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前,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资金流向发生改变,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效率不断下降等问题。资金在逐利的本质下,不断涌入虚拟经济,金融与实体经济出现背离。这不仅加大了经济的波动性,降低经济增长速度,而且使得实体经济出现“空心化”,缺乏增长动力。文章首先测度了中国各省份的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效率,直观阐释各地区的效率情况。进而根据设定的面板模型,分析各影响因素的作用方向与程度,探讨其在不同地区作用差异的缘由。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应把握好财政分权的“度”,打破金融集权的垄断局面,扩大直接融资比重,缩小区域效率差异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18.
通过面板数据模型,从经济增长和金融发展角度对2000-2007年我国东中西部农村减贫差异进行的分析发现,东中西部各地区的整体经济及农村经济发展有利于促进农村贫困发生率的降低.同时,东中西部的农村金融发展均能使其区域内农村贫困状况得到有效改善.但是,整体金融发展对农村贫困的缓解作用仅在西部地区得到验证.因此,进一步深化各区域内经济体制改革,适当调整金融结构并大力发展农村金融将有利于减少农村贫困,缩小区域差距.  相似文献   

19.
文章将运用帕加诺(Marco Pagano)的简单内生增长模型(Pagano,1993),分析金融发展影响经济增长的传导机制,对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两个主要的因子———投资总量和投资效率两个方面的影响分别进行实证分析。在对金融发展指标体系的分析基础上,将研究金融深化指标(M2/GDP)、反映金融结构的指标证券总市场与GDP比率(S/GDP)、资产配置效率指标PRIVATE、以及资产价格指标实际利率RR与储蓄投资转化率、投资率(固定资产投资/GDP)、投资效率指标(GDPt-GDPt-1)/It,经济增长指标人均GDP增长率(GPGDP)。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