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意打开一盒伊利牛奶,扫描牛奶盒上的条形码,立刻就可以知道这批奶是何时出厂,来自哪个奶站、哪条流水线、哪一头牛,何时挤出的奶,最近牛的健康状况有无问题,都可以一目了然,这就是伊利的全程追溯体系。  相似文献   

2.
古往今来,人们对牛极尽赞美之词。这是因为,牛有持之以恒的韧劲儿,有“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的奉献精神。宾县三宝信用社主任王凤林对事业无限热爱、忠心耿耿、受人爱戴和敬重。人们都尊称他是“孺子牛”。他1956年参加工作,在他从事金融工作的24年中,荣获县优秀共产党员、市党风廉政建设先进个人、省劳动模范、全国优秀信贷员计168项各类殊荣。  相似文献   

3.
大多数人都知道不吃早餐并非什么好事儿,但是早餐到底几点吃,吃的东西对健康有没有好处,又有几个人真正明白呢?纯牛奶和早餐奶,虽然都有牛奶的成分,但配料和营养成分并不相同。纯牛奶的成分就只是鲜牛奶,而早餐奶的配料包括牛奶、水、麦精、花生、蛋粉、燕麦、稳定剂、  相似文献   

4.
许多搞IT企业的人,都有做大做强的想法。但拼搏下来,总是难以摆脱在生死线上挣扎的困境。而有人也是白手起家,经过奋斗却做大了企业。人们常把企业成功归到偶然因数上。实际上,企业做强做大有其内在的共性。扎根基,长大树一些人做过很多事,都没有做大。当初选择项目时,个顶个都是好些项目,为什么别人可以做好,自己却没做好呢?有个老板从80年代末倒卖电脑做起,开网站,开发软件,搞系统集成,搞增值短信,现在又在鼓捣长  相似文献   

5.
近日,有多家媒体报道,在山东、河北、青海等的多个地方,有一些奶农倒奶、卖牛甚至杀牛。这里有一个例子:一位奶农每天生产原奶1.2吨左右,乳品企业只收购其中的80%,其余几百斤由奶农自己处理。奶农廉价卖出一部分给养猪户,再用一部分喂养自家的牛,剩下一两百斤只能倒到田里。2014年下半年以来,原奶收购价格一直下降,奶农还有一部分原奶卖不出去,而养殖成本不降反升,  相似文献   

6.
“以前偶尔吃顿肉,总觉得倍儿香。现在几乎顿顿有肉吃,而且瘦肉多了,肥肉少了,可吃着怎么也没以前香了,也不知道是不是把嘴给吃挑了。”郭大妈与人聊天时常这么说。认为肉吃着没以前香了的消费者不止郭大妈一人,很多人都有着同样的感觉。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大家感觉...  相似文献   

7.
拔草时节     
农家的孩子,很少没有拔草的经历。随着个头渐渐长高,镰把就越来越长,草篮子也越来越大。如果有谁对你说他拔的草可以垛成一座多么大多么大的小山,那绝不是在吹牛。对草了如指掌,不仅能叫出它们的名字,还能熟知它们的秉性、用途;闭着眼一摸,放鼻子上一闻,就知道是啥草,这才算入了“草”籍。去拔什么草,这要看你干什么用。喂牛、喂羊,就拔鲜嫩的水草、拉拉秧,其他杂草也要,但绝不能掺进牤牛蛋、月花蓝。牤牛蛋开白花,落花后结一嘟噜一嘟噜又圆又光的球,牛羊都不爱吃。月花蓝有一股怪味,铡草时混进几棵,一堆草牛都不吃了。拔月花蓝时染在手上的…  相似文献   

8.
古典 《政策与管理》2014,(6):108-109
中学时代在课本里认识鲁迅的人,一定拥有一个和我类似的记忆。一个很硬气的老头。坐在扶手椅里面,抽烟、寸头、小胡子、瘦削、大褂,横眉冷对。他说的名言也印证了这一点:他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和血。路是自己走出来的,在别人喝咖啡的时候,他一直把文字当成匕酋和投枪,向反动派投去。  相似文献   

9.
我国著名营养与食品卫生专家陈春明教授说,老人们保护健康不能依靠保健品,要依靠平衡膳食、多多锻炼、生活规律、情绪乐观才行。保健品是为特殊人群的特殊需要准备的,不是人人都可以吃,什么保健品都可以吃的。正常人没有特殊需要最好不吃保健品。陈春明教授说,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逢年过节都买保健品去看老人,老人们也觉得吃了就有好处,其实这是很大的误区。首先,保健品中有很多是放了中药的,而人是不该每天都吃药的,况且保健品的试验要求又不是长期观察的结果,不知长期服用效果会怎么样,人要是长期吃的话,等于拿自己当试验品。许多人可…  相似文献   

10.
我国著名营养与食品卫生专家陈春明教授说,老人们保护健康不能依靠保健品,要依靠平衡膳食、多多锻炼、生活规律、情绪乐观才行。保健品是为特殊人群的特殊需要准备的,不是人人都可以吃、什么保健品都可以吃的。正常人没有特殊需要最好不吃保健品。陈教授说,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逢年过节都买保健品去看老人,老人们也觉得吃了就有好处,其实这是很大的误区。首先,保健品中有很多是放了中药的,而人是不该每天都吃药的,况且保健品的试验要求又不是长期观察的结果,不知长期服用效果会怎么样,人要是长期吃的话,等于拿自己当试验品。许多人可能…  相似文献   

11.
关于和尚和水的故事,相信尽人皆知,耳熟能详。不管是一个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还是三个和尚没水吃,都离不开一件事——“挑水”。一个人的时候,自己挑水自己吃,没办法,只好疲于奔命;两个人的时候,虽说是抬水吃,但断不会少了“少水吃”的时候;若是再多一个人,任何两个人抬水第三个人都会闲着,这时问题就来了,谁都想做那个闲人,自然,出现“没水吃”的现象不足为怪了。人皆有“私心”,只是多少不同而已。试想一下,如果上面三个和尚都挖一口属于自己的井,又会如何?相信,无论是“疲于挑水”,或是“少水吃”,抑或是“没水吃”的现象都将不复存…  相似文献   

12.
幽默与漫画     
幽默与漫画先把它糊住有个地主闲着没事,常出些难题刁难人,显示自己有本领。一天,他戴着眼镜,身穿长衫,手撑凉伞,出外游玩,被一个正在耕地的农民看见了。农民对着牛狠狠地骂道:“瘟牛,东晃酉荡不走正道,眼瞎啦!”说着就是一鞭子。地主听后,越想越不对味,这不...  相似文献   

13.
有人说,企业信息化是一个“热山芋”,谁都想吃,就是不知从哪儿下嘴。今天,已经尝到信息化甜头的黑龙江乳业集团副总经理金鸿道坐在办公桌前,用鼠标轻松地管理着他的日处理鲜奶400吨、年生产奶粉20,000吨、饮料及液体奶40,000吨的龙丹乳业公司。面对1000多个奶源,他可以随时了解每一个奶户、每一天的送奶数量、质量;面对2000多个分销点,他可以详细了解每一个销售点的发货数量、回款情况等。他还可以对每一天中,在每一道工序上工作的每一个员工所生产的每一种产品所消耗的每一项材料做到一目了然。从过去几乎是闭着眼睛、拍脑袋的管…  相似文献   

14.
老福州年夜饭吃法有讲究福州有句老话“:好囝不赚卅暝晡(意思是:好孩子不赚大年三十晚上的钱)”。即使远行经商、打工的福州人,在除夕前一定会返家过年,合家团圆,吃顿团圆饭。在以往的习俗里,除夕晚不能走家串门,要全家聚在一起“,人不齐不开饭”。年夜饭,老福州吃起来的顺序也有讲究。菜肴中第一筷要吃俗称为“皇帝菜”的菠菜,以表示“青嘴平安”,第二筷喝“豆腐汤”,因为豆腐越吃越有,表示一家生产收入越吃越增多。第三筷要夹鱼,表示年年有余。而必吃的“太平燕”,是以  相似文献   

15.
《审计文汇》2010,(6):39-39,37
“有一种执着叫深沉,有一种神圣叫责任,有一种无私叫无畏,有一种真诚叫奉献。”这是审计人自己谱写的一首歌,其意境无不折射出许多审计人的历练和情怀。几年来,徐洪生局长把自己全部的心血和汗水都倾注在灯塔的审计事业上,使全局审计工作实现了一个又一个跨越。  相似文献   

16.
王美弈 《人力资源》2007,(9S):28-29
也许是侦探小说看多了,从事招聘工作越久。越感觉人力资源经理就是半个侦探——特别是在诚信体系尚不完善的中国劳动力市场上。哄骗人的办法层出不穷,细究起来倒也有种斗智斗勇的乐趣。作为长着一个脑袋的人力资源经理,要跟很多盘算着各式各样谎话的应聘者较量。吃亏上当在所难免。可是吃的亏多了,也就渐渐增长了自己的“侦察”能力。现在就和诸位分享一下“侦察”经验吧。  相似文献   

17.
巧嘴媳妇     
巧嘴媳妇从前,有一个巧嘴媳妇。有一天,她煮好饭先给公爹盛一碗。公爹吃在嘴里,喜在心头。夸奖米饭做得不错。巧嘴媳妇听了公爹的赞扬,即刻说:“嘻,这饭是我做的”。接着,公爹又吃第二口,饭刚进嘴,牙齿“咯蹦”直响,老人叫苦:“哎哟!饭里好多沙子”,巧嘴媳妇...  相似文献   

18.
"奇奇"事件     
王富生 《质量跟踪》2002,13(10):21-23
奇奇酸奶是品牌酸奶,在陕西省的几个地县销量比较大.可是奇奇酸奶已经停产好多天了.这一停不要紧,各地电话发疯似地拨进来:奇奇酸奶厂吗,赶紧给我们送货,我们断货几天了.又一个电话:奶厂,赶快送货来,零售摊点把我们围了,大家都急等呢,怎么,留下奶自己吃呀!气人不!  相似文献   

19.
冬天的太阳     
太阳在南边的半个天上晃了几晃,跟着,身边的大白杨树也向一边斜过去,眼看要倒的样子,又忽地斜向另一边。二狗一步蹿上去,死死抱住,终于撑住了。二狗想,在旮旯村,我说了算,天都能撑起来,一棵白杨树算个屁,想倒就倒?常言道:七方八方离不开地方。地方是谁?地方就是我,谁家有个芝麻绿豆大的事还不都得找我。这样想着,二狗就觉得有一股子气在胸中直打转,把肠子都绕成了麻花,越缠越紧。接着,像又有一把大手使劲儿往开里撕。猛然间,咕嘟嘟一下,像解开了结,“哇”的一声,十二道荤、素菜和着酒气喷涌而出。二狗定了定神,又有些不大明白,自己怎么在这…  相似文献   

20.
种田的为大     
<正> 有一次,杜老么爬长坡,和县官、商人走在一起了。三个人顶着太阳走呵,背着太阳爬啊,肚子饿空了,喉咙冒烟了,前头还有十几里上坡路,三个人都没力气了,都想弄点吃的喝的。路边一座茅屋。屋里住着一个老婆婆。三个人寻进屋,婆婆一看就明白了。老婆婆说:"我这里有水一缸,你们要喝多少就喝多少,现成的饭只有一碗,这该谁呢?"杜老么说:"一人分一点吧!"商人说:"屁话!哪有你的份呢!我跟他二一添作五哪!"县官几声干笑:"嘿嘿,他消做得指望,你也不消打得算盘。三个人里头本县为大,这碗该本县吃。"商人说:"你说你为大,我还说我为大呢!你要说出一二三来!"县官说:"也罢,本县说了再吃不迟。就说这个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