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生态效率是对环境与经济绩效的双重测度,追求的是最小的环境投入换取最大的经济产出,土地利用也不例外.本文借鉴生态效率的评价方法,利用数据包络分析(DEA),对我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土地利用生态效率进行评价,以期为评价土地利用生态效率提供一种比较简单可行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生态效率兼顾经济和环境效益,是评价生态工业园区运行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现依据生态效率的内涵,建立生态工业园区生态效率评价指标模型,并以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生态效率整体呈现上升趋势,生态工业化建设取得初步成效。期望通过对生态工业园区发展水平的评价分析,为生态工业园区稳定持续发展指引方向。  相似文献   

3.
运用基于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测算中国30个省区2003-2016年的生态效率,并用空间自相关的方法对其整体和局部区域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第一,中国高生态效率区少且整体水平偏低,由东部向中西部递减,呈现显著的区域差异;第二,中国区域生态效率呈现显著且不断变化的空间集聚现象,多表现为显著的正空间自相关性,相似水平生态效率区相互影响;第三,高生态效率区难以充分发挥其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存在极化现象。因此,研究提出建议包括:推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引导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因地制宜地制定适合不同地区的发展政策;加强区域合作交流,充分发挥高生态效率区的扩散效应。  相似文献   

4.
张培 《中国市场》2010,(23):46-48
生态工业园是工业园发展的新方向,是一种新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因此,必须建立科学的评价方法用于工业园生态化建设。本文首先进行工业园物质流分析,进而介绍了物质流分析指标,然后将该方法引入生态效率理论,建立起基于物质流分析的工业园生态效率评价指标及其计算公式,旨在能够定量化地评价工业园生态化效率,指导和优化工业园可持续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5.
"三废"排放是衡量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选择生态效率和生态效率弹性两个指标对江苏省"三废"排放进行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1997年~2006年,江苏省"三废"排放生态效率总体呈上升趋势,生态效率弹性基本上为正值,并且数值较小。同时,生态效率弹性Eco-efficient[1]和Eco-efficient[2]这两个指标体现出了很强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6.
苑清敏  武鹏  赵秀 《商业时代》2012,(34):84-86
生态效率是企业经济绩效和环境绩效的有机整合,对企业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推进作用。本文基于产品全生命周期,从能源脱碳(Decarbonization)角度来评价产品的生态效率。重点从科技水平和社会经济两方面来构建适合产品系统的生态效率评价模型,对选取产品的各生命周期阶段进行功能建模,并借助GaBi软件对产品的碳排放量和能源消耗状况进行评估,分析产品整个生命周期阶段的碳排放强度和能源消耗强度,为产品的绿色制造和设计以及企业的经济转型提供可借鉴的方案。  相似文献   

7.
段玉英 《商业时代》2012,(27):13-14
在对系统进行能量分析中,不能直接将不同来源和形式的能量相加减,而能值理论为其提供了全新的思路。作为一种比值,太阳能值转换率常用于能值分析中,即每单位某种物质或能量相当于多少太阳能焦耳的能值转化而来。本文以能值分析方法为基础,以生态效率为主线,通过对包钢的个案分析,构建其生态效率指标体系,以此对其生态效率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作为社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如何面对可持续发展的思潮,并保持竞争优势这是所有企业都必须思考的重大问题.同时,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环境法规的愈加严格以及环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要求,都使得企业环境业绩与经济业绩间联系的紧密性日益增加.为此,本文积极寻求能使二者结合的概念--"生态效率",努力探索企业生态效率指标的设计及其评价模式的构建,以实现企业环境业绩和经济业绩的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9.
基于DEA方法的安徽城市工业生态效率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遵一 《商业时代》2012,(11):139-140
本文依据现有的生态效率定义,构建城市工业生态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将工业生产过程中所排出的工业废水、工业废气和工业固体废物作为输入指标引入到数据包络分析模型中,结合统计年鉴中的具体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安徽省17个城市的工业生态效率进行实证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安徽城市工业生态效率的总体水平还比较低,平均纯技术效率只有0.64,有大批高污染低产出的企业需要通过技术革新或产业升级等举措提升生态环保水平。  相似文献   

10.
生态效率是评价一个地区可持续发展状况与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京津冀都市圈作为21世纪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增长极,在形成工业化优先倾斜突进格局的同时,也正在面临着日益严重的资源与环境问题。本文依据2006-2008年的相关统计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京津冀都市圈10个城市的生态效率进行了评价,并测算了它们的投入冗余率,指出了相对无效率城市今后的主要改进方向,以期为推进这一地区乃至全国的工业生态化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1.
The paper reviews, first, Uganda's economic policies affecting the industrial sector and analyses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Uganda's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using a sample of 21 firms in 12 industries. It computes indices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export and domestic competitiveness and compares the Ugandan indicators with those of Kenyan firms. It also identifies the main sources and obstacles to competitiveness using a decomposition method, which breaks the unit cost indices down into their main components. The study is timely as Uganda is re-establishing a free trade zone with Kenya and Tanzania, and also faces liberalized trade with the rest of the world. The numerical results of the study suggest that Ugandan firms, although not generally cost-competitive with Kenyan and other international firms, due to the country's land-locked geography and its de-industrialization under the preceding political regimes, have benefited from a recently established business-friendly environment and are more competitive in several industries than is generally assumed. This means that they may not be able to export internationally, but they are likely to hold their ground against Kenyan imports under regional free trade.  相似文献   

12.
本文识别了一种新型出口集聚方式,即出口目的地的本土集聚,并基于理论和实证两个维度从邻居出口信号的角度解释了其发生原因。本文理论研究表明,与经典理论不同,当存在信息不对称时,企业的出口决策并不是独立完成,而是基于"邻居"所发出的出口信号综合权衡的结果,因此利好的邻居出口信号会带动企业向同一目的国出口,从而出现出口目的地的本土集聚,但较大的市场不确定性会削弱信号的可信度,从而抑制这一集聚过程。在经验研究中,本文基于2000—2016年的海关数据测度了中国的出口目的地本土集聚,发现出口目的地本土集聚程度逐年上升,且与目的地不确定性呈现负相关。基准研究发现利好的邻居出口信号显著提高了出口目的地本土集聚的程度,利用事件分析联合倍差法(ESDID)克服了潜在的内生性问题并引入一种新颖的两阶段方法检验了目的国市场不确定性影响的理论假说,本文的结论意味着,在外部环境相对较差的背景下,信息的透明度与信号传递的正确性、及时性会极大地影响到中国出口目的地分布与出口安全。  相似文献   

13.
选取1992年~2009年G20国家中15个国家的进出口、汇率和失业率等数据,运用面板协整方法研究汇率对失业的直接影响,以及进口和出口两个渠道对失业产生的间接影响,结果表明,汇率对失业率的直接影响效应不显著,通过出口和进口渠道对失业率产生的间接影响也较小,但出口和失业率存在反向关系,扩大出口能降低失业率;进口和失业率也存在反向关系,进口贸易额的扩大能使失业率降低.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中国出口贸易增长与汇率波动的实证分析确定两者之间的数量关系,探讨汇率变化能否为中国出口贸易带来竞争优势。本文用因子分析法确定出主成分,再进行回归建模,并考察汇率指数项的贡献率,认为汇率波动对中国贸易出口的影响有限,中国没有因此带来出口贸易竞争优势,那种认为依靠汇率贬值来获得出口竞争优势的看法与事实不符。中国外贸出口的推动力和竞争优势主要来自国内经济体制改革以及外向型产业投资的迅速增长。  相似文献   

15.
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比较了三类纺织品出口限制政策——出口关税、出口配额和出口行业生产税的福利效应。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纺织品出口限制政策的选择,可以发现我国政府放弃的是总体福利损失相对较小的出口关税措施;最终采用的是对社会整体福利损失可能最大的出口配额政策,而仅对生产有扭曲作用、且福利损失最小的出口行业生产税措施并没有出台。本文对我国这一政策选择"悖论"给出了初步的经济学解释。  相似文献   

16.
黄苹 《商业研究》2008,(6):10-14
通过机理分析,建立了汇率变化影响进出口国别结构的数理模型,计算出当汇率贬值或升值时,我国对各国出口、进口比重上升或下降,出口、进口需求价格弹性必须满足的条件。同时运用回归和弹性定义法,使用估算和精算相结合,测算了我国对五大贸易伙伴国进出口需求弹性,并将机理分析与弹性测度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determinants of exports in eight East and Southeast Asian economies, with an emphasis on the increasing importance of parts and components in total exports. To see whether exports in parts and components are ‘special’ and to allow comparisons, export equations are estimated for three different export categories: total merchandise exports, manufacturing exports and exports of machinery and transport equipment (SITC 7). The analysis is based on data for 1993–2008, a period over which parts and components trade burgeoned. The estimations indicate that the growing importance in the export composition of parts and components within vertically integrated cross‐border production processes has tended to weaken the nexus of real exchange rate and export performance. World demand and supply‐side factors, including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tend to become more crucial in determining export performance.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国际市场占有率、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竞争力指数以及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等指标对山东省水产品出口竞争力进行了测算,并与国内外主要竞争者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山东省水产品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越南、泰国以及国内福建省的水产品出口构成对山东省水产品的强势竞争。最后提出了提升山东省水产品出口竞争力的一系列对策。  相似文献   

19.
本文使用2003~2010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面板数据,采用GMM估计方法进行动态面板数据分析,考察了我国对外贸易结构对OFDI的影响。对世界样本的研究发现:我国制成品出口比重对OFDI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对我国初级产品进口集中度、我国与东道国的贸易结合度以及总产品出口竞争力却会产生抑制作用。对发展中国家样本的分析则显示我国制成品出口竞争力对OFDI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对我国制成品出口比重和总产品出口竞争力却没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本文首先采用苏振东等提出的方法构造出江苏省出口贸易结构指数,分析其变动情况,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协整模型分析了江苏省出口贸易结构变迁对就业增长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从出口总量层面来看,出口总额增长拉动就业,而高附加值商品出口减少就业,低附加值产品出口的就业效应为正,但低附加值产品出口所带来的就业正效应能够抵消高附加值产品出口的就业负效应。最后文章提出了进一步扩大出口贸易拉动就业增长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