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甘肃陇中缺水地区包括11个县156个乡,由该区少雨干旱,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本文对该区工农业生产现状和今后发展重点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甘肃是西北地区干旱缺水省份,水资源总量仅为全国的1%,年降雨量是全国年均降雨量的47%;同时,甘肃是西部地区典型的欠发达省份,农业是传统产业,也是耗水大户,农业用水占甘肃省总用水的79.2%,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6百分点。基于甘肃成为全国第一个省域循环经济试点省份的重要背景,从产业链设计、模式选择、空间布局3个方面探讨以节水为主的循环农业的具体实践模式,以期为甘肃在循环经济背景下如何发展循环农业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张宇 《发展》1999,(12)
位于祖国地理中心、地处黄河上游、总面积45.4万平方公里的甘肃,座座大中型水利骨干工程正在崛起,成片的小流域正在得到有效治理,一批规模空前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正在付诸实施。这是甘肃全面落实农业基础地位、坚持不懈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的重大举措。省委书记孙英如是说:现在,甘肃农业正在发生历史性的变化,已经进入了向市场农业和现代农业转变的新的发展阶段。干旱缺水是甘肃农业乃至整个经济发展最主要的矛盾。基于这一基本认识,甘肃的决策者们坚定不移地把水利建设摆在经济工作的首位,作为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4.
<正> 甘肃中部地区干旱缺水,农田灌溉和工矿建设水源不足,人畜饮水也十分困难。人民生活用水问题的解决是该区农村发展的大事.对这一地区人畜饮水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人畜饮水的困难状况甘肃中部地区是全国瞩目的粮食、燃料、饲料、  相似文献   

5.
邓志涛 《发展》2002,(6):5-6
陇,甘肃的简称,陇上者,泛指甘肃也。在人们的习惯印象中,甘肃就是干旱无水的代名词,这一点不假,甘肃确实是我国最干旱缺水的一个省份。然而,就在甘肃这个最干旱的省,就在甘肃中部这个最干旱的地区,就在甘肃省会兰州市的身边,却隐藏着一个鲜为人知的“陇上水城”———永靖县。其水量的丰富程度,连江南水乡都自叹弗如。近几年,永靖人民调整思路,靠山吃水,依靠独特的资源优势,兴办特色旅游,终于使这颗陇上明珠展显出璀灿夺目的光辉,别具一格的黄河三峡真正变成了兰州这个现代化大都市的“后花园”,成为人们度假休闲和观光旅…  相似文献   

6.
定西市地处甘肃中部,是全国有名的贫困地区.辖6县1区,都是国扶县,境内自然条件差,干旱少雨,农业生产主要依靠天然降水来维持.  相似文献   

7.
阿拉善盟虽然属于内蒙古但它却偏离华北很远、与甘肃和宁夏接壤深入中国西部边陲.从宁夏的银川。或忖肃的金昌酒泉都具备不足一小时的车程便进入阿拉善荒原了‘阿拉善盟有三个旗。即阿拉善左右二旗和额济纳旗.三个旗,一个比一个广袤而且都遍布沙漠戈壁和难得下雨的干旱草原.不用说这里缺水而目缺得出奇年降雨是不足50毫升.形象的说法即一年下不了一两场毛毛雨.如此恶劣的自然条件什么能存活)可有两样不仅活下来。而目活得坚强这就是骆驼和胡杨。到阿拉善旅行的人都感叹骆驼多而且高大壮项,而额济纳旗境内额济纳河谷的胡杨林‘则又是…  相似文献   

8.
一、干旱问题的重要性 甘肃大部分地区属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易旱气候区,干旱是甘肃的主要气候特征,干旱灾害是甘肃的主要自然灾害,干旱问题是困扰甘肃农业发展、制约甘肃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根据历史文献记载,从公元1470年到1989年的520年间,甘肃各地旱灾频率存30—41%之间,其中重旱频率存7—10%之间,基本上符合“三年一小旱,十年一大旱”的规律。520年间,发生过8次特大旱灾。平均63年出现一次。特大  相似文献   

9.
潘志伟 《发展》2010,(10):111-112
中水是世界公认的第二水源,是解决缺水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世界发达国家以及国内许多城市都积极发展中水。甘肃作为一个缺水大省,缺水成为制约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而如何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是甘肃面临的重大难题,而中水的使用正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最佳手段。  相似文献   

10.
甘肃自然条件恶劣,绝大多数地区干旱少雨,旱灾频繁,部分地区高寒阴湿,各种灾害始终制约着农业的发展。一项权威的资料分析得出结论:甘肃3年一小旱,10年一大旱,65年一特大旱。而近百年来旱灾频率增加10%,开始进入高频期。另一项统计数据表明:甘肃全省土地面积占全国的4.2%,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2.3%,而且分布极不平衡。甘肃耕地亩均水资源占有量仅占全国平均水平的1/3。  相似文献   

11.
充分发挥政府职能 推动马铃薯产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定西市地处甘肃中部,是全国有名的贫困地区。辖6县1区,都是国扶县,境内自然条件差,干旱少雨,农业生产主要依靠天然降水来维持。在1996年前主要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由于干旱影响,产量低而不稳。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定西农民的穷困面貌,市上提出了顺应天时,遵循自然规律;顺应市场,遵循  相似文献   

12.
<正> 皋兰县是甘肃中部18个干旱县之一。全县辖7乡1镇71个行政村,人口总数15.3万人,可耕地面积43.7万亩;人均耕地2.85亩,改革开放以前,皋兰走的是封闭的单一农业经济的路子,就农业、抓农业。结果由于路子窄,自然条件严酷,群众长期不得温饱。尽管国家年年给回销粮、拨救济款,仍有80%的农户要过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1984年,中共甘肃省委、省政府提出“以城带乡、以大带小,发展甘肃经济”的战略决策之后,为了尽快改变皋兰的贫困落后面貌,县委、县政  相似文献   

13.
西部民族地区农村是我国绝对贫困人口继续存在且高度集中的区域。由于历史、自然条件恶劣等多方面原因,生活在祖国西南和西北地区.的一部分少数民族社会发育程度低、经济落后,贫困落后的程度比汉族地区要严重得多。从区域上判断,西部的生产生活方式,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极低,贫困人口生活极端困难,生存  相似文献   

14.
赵新辉 《开发研究》1987,(4):F0003-F0003
<正> 于维民同志撰文指出:西北人才本已奇缺,改变西北落后面貌更需流入人才。而事实恰恰相反,以甘肃藏族自治州为例,自1982年以来就有672名各类专业人才外流。人才流动的总趋势是从经济落后区流向发达区。物质生活条件固然是一个重要原因,但不是唯一的原因。从人才流量最多的京、津、沪、穗、深圳等城市看,这里大  相似文献   

15.
王鹏 《科学决策》2008,(9):45-46
当今世界普遍关注水危机的问题,其中最突出的矛盾就是干旱缺水。我国是世界上人均水资源短缺的国家之一,按照国际上常用的缺水标准,我国有2/3的国土面积属于资源性缺水地区。因此,建立节水型社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  相似文献   

16.
一、影响县域经济发展宏观环境分析,(一)自然地理环境——县域经济发展的自然基础。每个县(市)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自然条件也有千差万别。特有的地理环境决定了县域特有的产业发展方向。当前大部分县域经济发展,似乎都面临共同的自然环境危机:一是水资源极度短缺。由于人口急剧增长,全球水资源拥有量减少了25%。中国一半城市缺水,其中108个城市严重缺水。世界上约有3/5的居民难以喝到安全的饮用水。毫无疑问,水资源匮乏,  相似文献   

17.
甘肃气候干燥,雨量稀少,水资源匮乏,是全国最干旱的省份之一。全省多年平均降水量为276.9毫米,人均自产水资源量1152立方米,仅为全国人均2200立方米的1/2,耕地亩均水资源量378立方米,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4。近年来,该省水利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但由于自然条件恶劣,历史欠账太多,投入严重不足等原因,全省水利建设总体滞后,水利基础设施仍比较薄弱,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保障能力不强。最近,我们对甘肃省水利问题进行了专题调查,实地考察了白银市及靖远县的水利建设情况。基于实地调查的发现,本报告认为,必须加大投资力度,建立水利建设长效投入机制,扩大农田水利项目建设范围,整体协调推进水利建设,增强水利对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  相似文献   

18.
甘肃作为我国西部的一个落后省份,是许多矛盾的交聚点,如何充分认识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问题、探讨构建和谐社会的可行途径,对甘肃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有极其特殊的意义。甘肃的基本不和谐因素包括13个方面,我们可以归纳为:经济落后、生态环境脆弱、文化社会问题、经济运行机制问题4大类。对症下药,针对甘肃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问题,必须抓好以下3个问题:第一,走经济发展、生态优化的双赢之路。第二,发展适应市场经济的先进文化群体。第三,完善社会保障体制。  相似文献   

19.
刘荣清 《发展》2007,(9):52-53
在上个世纪,甘肃省定西市在全国是一个比较出名的地方,而定西的出名仅仅是因为贫困。十年九旱、自然条件严酷是定西贫困的根源和基本的区域特征,但定西也有其独特的气候特点,那就是气候温凉,昼夜温差大,土层深厚,富含钾素,特别是7、8.9三个月降雨较多,整体虽干旱缺水,但雨量分布规律与马铃薯的需水规律基本吻合,雨热同期,对性喜温凉的马铃薯生长非常有利。  相似文献   

20.
甘肃经济增长速度、发展水平和现有经济状况与其它省份之间拉开了很大的差距,而且这种差距还在继续拉大。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众所周知的地理位置的原因、自然条件、经济基础、人口群体素质的原因以及经济发展的软、硬环境等等,但无论何种原因,归结在一起,在这些客观原因已经存在的情况下,甘肃经济的内在活力和发展后劲不足,在相当程度上,还是工作因素和政策因素所致。主要表现为:一、投入严重不足通过绘图所显示的江苏、山东、陕西、新疆、甘肃五省区1980年以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曲线可以看出,198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