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2011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呈现三个明显特点:一是经济增长继续保持平稳较快的态势。全年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9.2%,虽然比2010年10.6%的增速有所下降,但仍处于快速增长的范围,符合以抑制通胀为主要目标的宏观调控的要求。二是三大需求均衡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和出口分别增长17.1%、23.8%和20.3%,均处于正常旺盛增长态势。特别是消费持续旺盛和民间投资增速逐月加快,并明显快于国有单位投资,自主增长机制的作用正在增强。三是通  相似文献   

3.
地震引发通胀压力加剧,控制通胀形势已刻不容缓。如果此时放松银根,中国经济在扭曲的价格体系下,可能因投资冲动和恶性通胀的夹击而“失控”。经济泡沫破灭的后果将使社会民生付出更大的代价。  相似文献   

4.
“防风险”和“稳增长”是当前宏观调控的两大政策目标,为此,本文构建一个平衡兼顾双重政策目标的门限理论模型框架,基于反事实方法评估了动态平衡上述两大目标的最优财政货币政策组合。研究表明:(1)2008年以前,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表现出较强的稳增长政策功效,但国际金融危机后,政策取向更倾向于动态平衡“稳增长”与“防风险”目标。(2)财政政策对三部门杠杆的影响呈现显著增强态势,数量型货币政策效果则在经历“增加—下降”周期后趋于稳定,利率政策效果显著而且近年来呈现增强态势,由此表明利率的传导效果正在不断得以强化。(3)从反事实结果看,宏观调控的最优政策搭配抉择取决于政策当局在动态平衡不同目标中的政策取向,特别是,依赖于精准调控“稳增长”与“防风险”目标的偏好强度。  相似文献   

5.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制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不久前,中国财政部部长金人庆称,中国总体宏观经济表现良好,已经走出通货紧缩阴影。今后,中国将采取中性的财政政策,有保有控,确保中国经济的持续稳步健康发展。中国将采取中性的财政政策,积极财政政策"淡出"问题至此获得了一个明确的"官方答案"。何为中性财政政策?中性财政政策的必要性和困难何在?实施中性财政政策,财政该干什么,不干什么?本期话题由武汉大学孙志、王汝津,李旭辉三位博士就此各抒己见。  相似文献   

7.
刘林 《理财》2013,(2):73-73
农历新年,正是大家对一切进行美好预测的时候。楼市也不例外,业界近来已经是“涨”声一片,看涨的原凶,就是找出了一个规律来。近十几年来,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已经历过或多或少或长或短的调控,每次调控的周期都大致有如下几个过程:先是政策施压,然异是舆论紧跟.使得开发商减少投资,放缓买地和开发节奏;  相似文献   

8.
正自6月7日央行宣布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开始,中国已经进入新一轮的货币政策宽松期。从5月份的数据看:PPI从4月份的下降0.7个百分点到5月份急降至1.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仍然停留在个位数及CPI已降至3.0%,说明中国  相似文献   

9.
《证券导刊》2013,(9):27-27
流动盛宴结束防范回调风险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将M2增长目标从去年的14%下调到13%,CPI目标也下调0.5个百分点至3.5%,反映了货币政策的谨慎。我国金融机构1月份新增外汇占款人民币6836.59亿元,超去年全年总量,这是外汇占款连续第二个月上涨。央行在2月19日重启正回购之后连续实现资金净回笼,  相似文献   

10.
2010年1月10日,本刊和久负盛名的渣打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联袂推出复苏下的财富成长,拉开了2010年大众理财论坛的序幕。国内最有影响力的青年经济学家之一赵晓博士,从不同层面,抽茧剥丝,详解2009中国经济发展始末,预判2010大势,为投资者运筹帷幄2010提灯探路。  相似文献   

11.
记者:当前,世界经济低迷,欧债危机阴霾未散。中国外贸形势严峻,经济增速趋缓,国际环境和国内经济运行中存在诸多的不确定性,国内宏观调控也存在着较大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存在诸多的两难选择。您如何看待当前国内的经济发展形势?郑新立:从2011年我国经济的运行来  相似文献   

12.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根本性转变已十分明确,此时合理实施这样的转变就成为当务之急。最近国内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出现了根本性的转变,政策的提法没有丝毫含糊: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说明保经济增长已经成为压倒一切的任务。熟悉本专栏的读者应该知道这正是本专栏今年以来一直呼吁的。而在政策方向明确之后,合理实施这样的转变就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3.
促进经济进长方式从粗放型至集约型的转变是实现我国跨世纪奋斗目标的重要途径,是深刻总结建国以来经济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而得出的科学结论。应从制约增长方式转变的体制,制度入手,对症下药,采用积极可行的财政措施,加大改革力度,消除影响经济增长转变的财政制约因素,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15.
正2014年经济增长是有底线的2014年是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改革措施开始落地的第一年,经济的核心任务是改革和转型。市场有观点认为,在改革和转型的过程中,经济增长速度已经不再重要,不需要强调增长。但是笔者认为,我国经济在改革和转型的过程中,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速仍是必要的,政府也会将一定的经济增速作为政策的底线。笔者预计,2014年中国GDP增速目标仍将定在7.5%。此增长目标意味着就业目标为:城镇新增就业达到900万人以上,城  相似文献   

16.
中国经济正处于一个关键时期,一个旧的增长模式难以为继,新的增长模式有待确立的时期;一个短期内承受巨大硬着陆风险,中长期转型任重而道远的时期。在这样的关键时期,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显得格外重要。资产泡沫和通货膨胀形势较为严峻,是目前宏观经济的两个突出现象。  相似文献   

17.
201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给了我们一些重要的提示,归纳起来包括:首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将是2010年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长远之策;其次,调结构、促转变将成为今年宏观调控的主线;第三,适度宽松的货币政  相似文献   

18.
1"房地产化"乃中国经济的最大风险之一1、中国经济的"房地产化"中国社科院早在《2010-2011住房绿皮书》中就发出警告,"中国应警惕经济房地产化的风险"。可以说,中国经济从2003年起,就开始了与房地产的错误姻缘。无论是房地产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还是房地产对整个经济的拉动作用都日益显示出中国经济的"房地产化"。特别是2008年,中国在没有发生金融危机的情况下,却采取了过度扶持房地产的政策,结果使中国经济在"房地产化"道路上越走越远。  相似文献   

19.
关于当前货币政策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我国近年来的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是十分明显的  不少人认为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刺激作用大,货币政策相对来说小一些。其实,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属于短期宏观政策,两大政策的作用最终都要通过投资的增加和消费的增长来体现,在实际中很难确切区分哪些增长是源于财政政策,哪些增长是源于货币政策,二者是相互作用和相互配套的。对财政政策作用的理解,一要看它对增强社会信心的影响,二要看它对企业投资(目前我国主要来自银行贷款)的带动效果,三要看它对增加投资和消费的直接作用,四要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及其他宏观政策的协调与配…  相似文献   

20.
论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运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果把财政政策比作经济腾飞的左翼,那么货币政策无疑就是它的右翼。无论是西方经济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日益重视二者的合理配置,我国最高决策层对此也达成共识。近几年来,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促进了经济的快速稳定增长,引起了世界瞩目。加强对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合理配置的研究,完善宏观调控,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