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传统的大规模生产方式已经不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在新的市场环境中,家电业迫切需要一种新的生产模式:既要满足顾客的个性化需求,又有低成本和短交货期的优势。大规模定制正是这样一种新的生产模式,它根据每个用户的特殊需求,用大规模生产的效益完成定制产品的生产,从而实现用户的个性化和大规模  相似文献   

2.
刘献  吴清烈 《价值工程》2009,28(2):90-92
大规模定制作为一种既能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又不牺牲企业效益和成本的新的生产方式,已经成为21世纪制造业的主流生产方式。而客户需求信息获取是大规模定制的第一步,是对产品实施大规模定制的重要环节。按照大规模定制的四种不同模式,分别讨论了各种模式下客户需求信息的获取方法。  相似文献   

3.
论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英华  任晶 《山东审计》2002,(11):20-21
一、造成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分析根据国民收入均衡理论,当社会总需求YD等于社会总供给YS时,即YD=YS时,国民收入达到均衡。而有效需求不足是指有购买意愿且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不足,导致社会商品消费总额小于社会商品供给总额,引起商品过剩、资本过剩、企业开工不足、经济衰退或经济发展速度下降。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分析有效需求不足不能仅仅分析社会总需求,还须分析社会总供给。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需求、消费结构也将随之发生变化,如果企业仍然生产原来低水平的产品,不能满足人们已经提高了的消费需…  相似文献   

4.
吴勘 《价值工程》2012,31(22):148-149
在信息与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企业必须在产品的研发阶段加强对产品概念属性组合的设计评估,以减少设计环节、明确设计方向,快速高效地转化用户需求目标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联合分析法正是这样一种工具,可以对用户需求的多个属性同时进行定量的分析和评价,测试什么样的产品属性组合最受市场欢迎,是解决用户需求向功能需求转换的有力工具。论文分析了联合分析与层次分析法结合在用户需求目标转化中的应用技术,提出了基于联合层次分析的用户需求模型建模方法。  相似文献   

5.
产品的设计目标对产品价值的提高及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用户则是产品价值的直接判断者和推动产品市场的主要因素。因此,产品的设计目标必须直接或间接地体现用户需求。本文运用QFD(主要是品质屋)设定设计要求,从而建立了企业、设计者、产品及用户之间的密切联系,并通过分析用户需求制定了产品的设计目标。  相似文献   

6.
《财会月刊》2012,(1):96
正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60号为加快退税进度,提高纳税人资金使用效率,扶持企业发展,税务总局决定调整增值税即征即退企业实施先评估后退税的管理措施。现将有关问题公告如下:一、将增值税即征即退优惠政策的管理措施由先评估后退税改为先退税后评估。  相似文献   

7.
随着用户差异化的需求倒逼大规模制造向个性化制造的冲击转型,依托于关键大数据定制需求的柔性化、智能化的产品及制造解决方案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所在。基于FMEA技术,公司提出制造过程“参数管理质量环”,将4M要素与用户需求关联,实现对关键大数据分类管理的关联模型(通过控制关联产品特性的过程一致性达成用户的需求),搭建了基于用户体验差异化需求的制造过程质量管理体系[1]。  相似文献   

8.
企业的产品要想达到用户满意,必须识别用户和需求,深刻了解用户满意怎样度量,如何达到用户满意以及如何进行管理实现用户满意等问题是十分重要的。一、识别用户识别用户主要是依据用户的经济状况、兴趣、爱好等特点,将用户分为若干群体,企业按其群体提供产品或服务。一般来讲,根据用户不同的消费水平,不同的用途以及不同的地理位置等,导致不同用户对商品价值评估的差异,按着需求和期望的差异,把各个用户分成若干个群体,分别提供不同类型的产品或服务。同时,根据不同消费群体的心理和习惯设计广告和选择媒体进行促销,以赢得用户的了解和关心…  相似文献   

9.
<正>从目前来说,把握并顺应消费需求变化,有效控制和降低成本,是企业突破危机的关键要素;而捕捉和创造有效需求,则是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之道在这个转型时期,中国纺织企业应当加大创新力度,加快创新速度,推进产业升级,以改变企业原来大规模同质化生产的传统增长方式越是萧条年代,越是企业建立品牌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四大明确地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竞争和流通是市场经济的两大特点,即以市场需求流通为导向,以经济为核心通过激烈的竞争作为市场运行机制。原来在计划经济保护下的企业,长期以来满足于按标准组织生产,产品由政府“统购统销”的经营模式,企业不熟悉市场,不重视市场的需求和用户对产品的意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企业之间的竞争开始转向基于时间的竞争和基于顾客需求的竞争。为顾客提供定制化的产品,全面提高顾客的满意度和企业的服务水平,已经成为现代企业追求新的竞争优势的一种必然趋势。大规模定制这种管理新模式的诞生,可以说是对人们传统思想观念的一次巨大变革,它使人们摆脱了传统的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思想,通过大规模定制,企业既可以降低成本,又可以满足用户个性化的需求,为企业提供了战略优势和经济价值,实现企业与用户的双赢模式,成为企业竞争的新前沿。  相似文献   

12.
全面提升客户体验 企业贴心数据管家 近期,在深入挖掘用户需求的基础上,联想企业网盘全面启动了大规模的功能升级,增加了企业用户域名定制功能、优化网络传输性能,大大提升了客户体验。企业的超大文件传输不但安全高效,使用也更加方便和人性化。  相似文献   

13.
企业构建的供应链类型、实施的供应链管理策略,乃至企业的竞争战略,都应与企业经营的产品类型合理匹配。无论是企业供应链,还是目前学界倡导的基于合作伙伴关系的供应链,仅是供应链管理(对象)的侧重点不同,而实施有效的供应链管理,必须深入分析企业经营的产品类型及其特征,深入研究用户的产品需求特性,并将供应链管理策略建立在产品类型及用户产品需求特性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4.
体验营销的三个道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现代社会中人们消费的观念不再停留于仅仅获得更多的物质产品以及获得产品本身,相反,消费者购买商品越来越多是出于对商品象征意义和象征功能的考虑,即人们更加注重通过消费获得个性的满足。企业要想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根据消费者需求新特点,引导和创造满足个性需  相似文献   

15.
《中国质量》2006,(2):96
为推进实施用户满意工程,促进企业树立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用户满意为标准的经营理念,不断提高产品、工程、服务质量,追求用户完全满意,由企业自愿申报,通过市场用户评价,经市、行业质协推荐,山西省质量与名牌协会审定,现公布2005年山西省用户满意企业、产品、建筑工程、服务名单。 (排名不分先后)  相似文献   

16.
新经济的来临,使得企业面对的是一个竞争日益激烈、用户需求的不确定性和个性化需求增加、高新技术迅猛发展、产品寿命缩短和产品结构越来越复杂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下,企业以自身的资源进行自我调整的速度已赶不上市场变化的速度,无法响应市场需求,而企业内部按传统分工理论组建的组织结构,又使得企业显得更加僵化,  相似文献   

17.
方便即市场     
在一般人眼里,方便与市场是不能划等号的。但一些精明的经营者则认为:方便即市场。他们在为人们提供各种方便的同时,也找到了许多开拓市场的机会。能否以方便消费者为目的,认清市场态势,巧于开拓,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纵观国内外市场,科技进步突飞猛进,产品换代日新月异,消费变化需求常新,商品设计不断朝着方便、省事和舒适  相似文献   

18.
魏敏 《河北企业》2012,(12):94-96
<正>一信息系统工程实现的意义1.展开需求调研。需求调研的目的是收集需求。就开发一个系统来说,在项目进场之前需展开详细的需求调研,需求调研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项目的成败。需求调研不只是在短短的时间内要了解用户的需求,更应该站在用户的角度上了解用户的潜在需求。需求调研的方法是直接面对面地与用户交流,在这之前,应根据项目的特点整理好用户需求调研提纲,起到对用户进行引导和指引的作用。同时也应对用户网络运行情况、硬件需求情况进行详细的调研。需求调研后为用户出具需求分析设计文档,在反复沟通的基础上得到用户的认可。需求调研的人员应当尽量固定、集中,以保证调研的连续性与完整性。2.进行需求分析。需求分析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要解决新系统到底要"做什么"的问题,根据需求调研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招招看所代表的是电子商务中一个新型衍生模式,即C2B。这种模式通过用户需求的聚合,达到“以需定产”的效果,从而拉近了消费者和厂家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价值工程》2016,(5):103-106
运用以用户为中心的正创造方法对智能健康秤的用户进行需求分析,通过正向翻转模型将用户研究中收集的用户对现有智能健康秤的使用抱怨转化成用户期望和用户需求,得到了用户对智能健康秤"能够自动识别用户","可以脱离手机使用","可以清晰显示体重和脂肪率等数据和数据判断结果"等需求。再根据可行技术方案的预研,获取指导后期工作的设计需求,最终设计一套智能健康秤产品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