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9年,无论是中国经济的企稳向好还是全球经济的回升,尽管都充满了艰辛,但仍不乏亮点.其中最大的亮点之一就是人们信心的增强.这种信心增强既来自于宏观经济的改观,也来自于现实并没有人们当初想象的那样可怕.与一年前相比,人们少了一些恐慌,多了几分从容.许多人相信世界经济最坏的时候已经过去.  相似文献   

2.
余音绕梁     
《中国企业家》2012,(21):37
三季度的经济形势应该说比较好。现在可以有信心地讲,中国经济增速基本趋于稳定,并且继续出现积极的变化。随着各项政策措施进一步落实到位,中国经济还会进一步企稳。"——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近日在经济形势座谈会上表示。国家统计局10月1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第三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4%,经济学家普遍认为企稳态势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3.
中国信心     
<正>金融风暴席卷全球,来势很猛、速度很快。在多个国际场合,中国领导人表述了中国办好自己的事,稳定世界经济和金融的信心和举措,"中国信心"为世界瞩目。"中国信心"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各种客观和主观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刘纪鹏 《英才》2013,(5):29-29
中国股市持续低迷,不仅让股民丧失信心,而且成为中国实现经济腾飞的阻碍因素。中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和第一大出口国,经济增长率在全球名列前茅。然而,中国股市却持续低迷,不仅让股民丧失信心,而且成为中国实现经济腾飞的阻碍因素。如何提振股民信心,凝聚股市正能量,做多中国?资本市场是一个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状况最集中的表现。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欧美实力明显下滑,在未来世界经济格局的变迁过程中,全球的资源和财富将被重新分配,各国将会面  相似文献   

5.
在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首次提出了"新常态"概念,强调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在同年七月,习近平总书记有重新提到了"新常态",提出要"正确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进一步增强信心,适应新常态,共同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观点;在11月召开的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系统的诠释了中国经济的新常态.本文基于此种背景,对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国家经济条件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6.
声音     
中国经济仍然有着较强的基本面和政策协调能力,同时仍有着较大的潜在结构性调整空间,因此,市场也不应对中国经济的表现过度悲观。中国经济将在今年呈现出"前低后高"的走势,并在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推动下,全年有望实现大约9%的经济增速。——澳新银行大中华区经济研究总监刘利刚撰文称,对未来一年的中国经济表现仍然充满着信心。  相似文献   

7.
印久青 《数据》2005,(9):28-29
近日,国家统计局与美国经济评议会(The Conference Board)共同举办了"政府统计为企业服务研讨会",美国经济评议会副总裁兼首席经济师盖尔·福斯勒女士参加了此次会议.盖尔·福斯勒女士的经济评论被全球主要媒体广为报道,对全球金融市场的影响举足轻重.目前她主要负责经济评议会的全球经济研究项目,其中包括编制备受关注的先行经济指标、消费者信心指数及商业信心指数等.她曾两次被<华尔街日报>评为美国预测最准确的经济分析师,并曾因连续数年准确预测经济走势而荣获著名的"年度蓝筹经济预测奖".会议期间,本刊记者就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的一些焦点问题对福斯勒女士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8.
温家宝总理在日前结束的达沃斯论坛上,发表题为《坚定信心加强合作,推动世界经济新一轮增长》的特别致辞,代表中国向世界传递了信心、勇气和希望。信心,是解决危机提振经济的基点,已经形成普遍共识。就中国经济而言,本刊编辑部认为,要想赢得挑战加快发展,其重要的一环是进一步坚定和加强民营经济的信心。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速度远高于其他经济成分对中国整个国民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60%,是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  相似文献   

9.
中央最近在考虑制定"九五"计划的同时,也考虑了到下世纪前10年的发展问题。这很值得任何搞经济的人士注意。改革开放至今也不过就十几个年头,就使中国人的生活质量提高了不知多少;如果按这十几年的势头再发展个十几年,中国会再发生多大的变化、中国人会再增加多大的财力,实在无法预料。这说的是前景,把前景展望得美好一些,是有信心的标志。这种信心,我们自己说了不算,要由局外人看看才准。果然,外国人也这么看——特别是一些已经高度发达的国家的人,对中国即将到来的这美好前景看得更急迫。"奔驰"很想进入中国市场,看准的就是中国人即将鼓起来的钱包。其实,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大公司都在动中国市场的这份脑筋。财大才能气粗。我们的钱包在几十年时间里要真的鼓起来,第一、必须要在一个平平和和的环境里搞建设,国家千万不能乱:第二、每个人都不能偷懒,也不能小富即安、有钱就享受,而必须一心一意地干活、再干活。象德国这样已经发达起来的国家,要想保持自己的富裕水平,也得整天不停歇地琢磨开拓新的市场、新的赚钱机会。人家尚且如此,我们当然要更迫切一些。  相似文献   

10.
小心,QE3逼近     
若中国政府不能迅速扭转经济的被动局面及国人对经济安全的信心和预期,中国经济将在恶性循环中陷入更深的沼泽。IC美联储主席继续扮演阴谋者的角色。在4月25日的议息会议上,他表示当前美国的货币政策"基本适宜",  相似文献   

11.
"十二五"规划将未来五年经济增长目标定为年均7%,比"十一五"预期目标低了0.5%,表明中国将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借此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与效益。但是,实现这一目标是"知易行难",因为目前中国仍然面临"经济再平衡"的调整压力。只有化解"经济再平衡"的  相似文献   

12.
刘光宇 《楼市》2012,(14):3
"税收滑,失业增,中国经济要拉灯!千方百计不顶用,呼儿嗨哟,地产才是大救星!东方红,太阳升,放松调控信心增!高速增长没结束,呼儿嗨哟,地产扶着中国行!"北京师范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董藩前天晚间在微博上发表言论,借用歌曲东方红的形式呼吁放松地产调控,保持经济高速增长。对于此观点,房企大佬任志强在微博上回复:"别总哪壶不开提哪壶。"董藩此言一出立刻在网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部分网友高举大旗表示支持董藩的此番言论。但是也有部分网友并不支持董藩的观点,"中国经济绝不能靠房地产。"对此,董藩昨日再发博文,对"地产才是大救星"给出10大理由。董藩表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长期的,要用几十年才能完成的事情,而救市是眼前必须解决的问题,目前除了放松房地产调控外找不出其他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坏的是坏的,好的还是坏的。"这就是"破8"之际的典型恐慌悖论和恐慌表现形式。恐慌已不可避免2012年不是个平常的年头,尤其对中国经济而言。但如果换个角度看,会发现没有什么年头,比今年更考验人们的心态了。关于心态,最近有报告称:大陆消费者的经济发展信心已经降至三年最低!今年二季度的两岸四地消费者信心指数显示,二季度大陆消费者信心总指数环  相似文献   

14.
就在世界经济依旧沉浸在一片悲观之中的时候,2009年1月9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江苏考察时宣布",中国经济要在这轮全球经济危机中率先复苏"。仔细分析此轮经济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路径不难发现,温家宝总理提出的率先复苏的信心是有着深厚的背景和科学道理的。一是从当前中国经济形势来看,中国经济的基本面依旧良好,各项经济指标虽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二季度GDP增速3年来又跌破8%后,持续低迷的房地产市场能否再度引领经济上涨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呼唤楼市调控政策放松的声音不绝于耳。近日,有学者甚至公开表示"放松调控信心","地产才是大救星"。对此,大多数专家认为,房地产调控政策绝不能放松,要谨防房地产借机要挟中国经济。只有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才是中国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道路,仍然走依靠房地产带动经济增长的老路无疑是饮鸩止渴。  相似文献   

16.
孟德阳 《英才》2012,(10):122-123
2012年8月的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环比下降0.9个百分点,为49.2%,再一次降到50%的"荣枯线"之下。宏观经济增速的放缓犹如乌云笼罩在各产业之上,产业企业的掌舵者们都需拨云见日,看清自己的前进方向,探索新的道路。不确定性因素多章建华:经济增长的动力有三部分:出口、投资、消费。首先看出口,欧元区的形势不太好,且欧洲经济体的增长都比较缓慢,美国虽然整体还可  相似文献   

17.
我们对中国经济和中国资本市场的信心不应丢失。中国经济可能会率先从低谷走出来。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应用,越来越多的劳动者通过网络平台打零工,于是"互联网+零工经济"应运而生,且涉及的行业面越来越广。"互联网+零工经济"蓬勃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阻力。本文主要从推力和阻力这两方面分析研究我国"互联网+零工经济"的现状,并对"互联网+零工经济"未来的发展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拉近距离     
《经营者》2013,(9):140-141
"更接地气",贴合市场需求的国产新一代E级车正在努力拉近与中国消费者之间的"距离""合作伙伴和经销商曾多次问我们如何看待中国经济的发展,奔驰认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态势非常好,我们对中国市场非常有信心。"8月29日,戴姆勒大中华区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唐仕凯(Hubertus Troska)在  相似文献   

20.
《中国总会计师》2012,(5):10-10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5月3日表示,中美双方在第四轮战略与经济对话框架下的经济对话中谈到了汇率问题,都认为应该由市场供求决定汇率。 周小川在经济对话的会间记者会上说,在过去中国贸易顺差比较大的时候,汇率是有升值的趋势的,市场的供求关系也给出了这样的信号。但去年8、9月份.一些国家的主权债务问题影响了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的信心,中国外汇市场的情况和供求关系也发生了变化.外汇市场上人民币对美元出现了双向波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