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毛安娜 《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11,24(5):64-67,80
绿色信贷是为了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引导资金流入促进环保的企业及机构,并从污染环境的企业和项目中及时抽离,实现资金的“绿色配置”。绿色信贷实质上是政府、银行、企业、非政府组织之间的一种博弈关系,要使绿色信贷真正做到循环经济的有力助手,必须要加快绿色信贷建设,优化信贷结构,加强信贷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2.
3.
4.
5.
中国商业银行绿色信贷外部障碍与环境风险管理框架的构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企业的污染行为突破了环境的承载力。环境恶化促使政府、公众和非政府组织对企业的环境行为要求不断提高,进而给作为企业资金供给者的商业银行带来了经营风险。中国绿色信贷业务中存在着制约实施效率的外部障碍,客观上需要建立一套银行自身的环境风险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6.
7.
以绿色金融为核心的新一轮金融政策深入推进,为我国城市高质量发展带来全新契机。基于2012—2021年我国27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使用空间滞后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分析探讨绿色金融、信贷资源配置效率与城市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绿色金融不仅显著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而且对邻近城市高质量发展产生积极空间溢出效应;绿色金融对城市高质量发展存在区域异质性,表现为对东中部地区、中小型城市及普通地级市高质量发展影响更显著;绿色金融可通过提升信贷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未来,应创新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体系、优化信贷资源配置结构、制定差异化绿色金融发展政策,因地制宜提升城市发展质量。 相似文献
8.
中国商业银行绿色信贷的发展比较晚步,文章通过分析银行绿色信贷存在的问题,对中国商业银行发展绿色信贷提出一些可行性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9.
中国商业银行绿色信贷的发展比较晚步,文章通过分析银行绿色信贷存在的问题,对中国商业银行发展绿色信贷提出一些可行性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双碳”目标和新发展理念背景下,商业银行绿色金融业务迎来了发展机遇,但同时也面临新的社会与环境风险、绿色产业技术不成熟及收益不确定风险、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风险。绿色信贷风险管理存在风险评价标准和流程不够完善、绿色信贷资金投放过于集中、管理绿色信贷风险的意识不强、相关金融专业人才不足等问题。借鉴国内外绿色信贷风险管理先进经验,从遵循“赤道原则”和标准化风险评估体系、构建银行间信息共享平台、利用绿色保险等风险转移工具、建立绿色信贷人才培训机制等方面提出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绿色信贷风险管理水平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信用风险是我国商业银行长期以来面临的主要风险,近年来我国银行业在推进信用风险管理的历程中,整体上面临着方法论和实现路径两大课题.信息技术的应用在我国银行业信用风险管理演进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并最终成为新型信用风险管理技术的普遍实施路径.当前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处在向模型化转型的关键时期,信息技术体系也正处于重构的重要阶段,在同步升级信用风险管理与重新构建信息技术体系的过程中,信用风险管理技术的应用范围要从传统产品扩充到衍生产品、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资产组合风险管理功能、实现信用风险管理在资本层面应用,最终完成新型管理技术的内化.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商业银行2005-2018年面板数据为样本,通过DID模型、多元回归、模糊断点回归等分析绿色业务与经营风险的关系、经营风险与财务绩效的关系.结果显示,由于绿色业务绩效的滞后性,导致绿色业务在某种程度上对商业银行当期财务绩效有负向影响;但是商业银行开展绿色业务可以通过降低经营风险来间接提高当期财务绩效,并获取长远绩... 相似文献
13.
中国银行业绿色信贷发展的同业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7年7月标志着中国银行业开始建立绿色信贷理念的<关于落实环境保护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出台以来,中国银行业在推进绿色信贷方面取得了不少成就,但也存在诸多不足.中国银行业推行绿色信贷,短期内受多种因素影响不可能一蹴而就,更需要的是观念的转变、科学的部署和长期的坚持:将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纳入银行发展战略,成... 相似文献
14.
信贷国别风险已上升为国际社会最为关注的风险之一。与商业银行一般信贷风险相比,国别风险在风险的界定、风险的源头、风险的种类、风险的补偿、风险的群体、风险的关联、风险的分类以及风险的计量方面都有明显的不同。目前对国别风险认识尚处于初级阶段,只是定性的指引而并没有定量分析,鉴别和衡量技术标准不一,风险计提实际操作难度大。因此,对于国别风险事件中信贷资本回收等造成的影响和损失商业银行应进行量化评估,建立与国别风险暴露规模相适应的监测机制,对不同类型、不同概率和规模的国别事件引发的风险分类处理。 相似文献
15.
银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就是在保持银行业与实体经济协调发展的前提下,自身资源配置不断趋于均衡合理、金融风险得到有效控制、金融生态环境持续优化、经济效益和竞争力不断增强的过程。文章从内外部环境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推动因素,并从顺应结构调整要求完善信贷业务经营模式,健全资本管理体制,强化全面风险管理机制以及坚持可持续金融创新战略等角度,提出"十二五"时期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6.
王利军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09,(2):97-99
文章从贷前调查、贷中审查、贷后维护三方面阐述了商业银行对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与控制的现状,分析指出商业银行对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与控制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完善的对策建议。同时对商业银行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与控制建设得以实施的环境保障条件进行讨论,以期对中小企业贷款信贷风险加以更有效的管理与控制。 相似文献
17.
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1998-2014年7032家企业的平衡面板数据,从银行信用风险内部评级的视角,研究融资约束对企业出口的影响.结果表明:银行信贷融资约束与企业的出口决策及出口强度间有显著负相关关系.同时,使用Heckman二阶段模型研究发现:不同形式的商业信用对企业出口决策及出口强度的影响和作用机制会因企业所处供求端位置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其中,需求端的商业信用仅与企业出口决策显著正相关,而与出口强度的相关性并不显著;供给端的商业信用则与企业出口强度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对信贷经理人进行调研,从信贷经理人信用评估中实际考虑因素角度分析借款人信用评估的影响因素.宏观经济环境、宏观经济政策、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状况都是信贷经理人在信用评估时重点考虑的因素,行业地位、市场竞争能力、资本规模、领导者管理能力和管理层个体人格等借款人特征对信用评估结果将产生显著影响.信贷经理人在信用评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