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石月霞  姜云霓 《经济师》2011,(9):193-194,196
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世界各国的发展更加依赖城市的贡献,城市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载体,对其发展能力与发展潜力的挖掘越来越显得重要。通过建立指标体系对武汉城市圈城市成长力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武汉城市圈2006年前后各项指标体系得分变化较大,虽然未能改变武汉在城市圈中"霸主"的位置,但鄂州、孝感、咸宁、仙桃等城市的发展速度迅猛,城市成长力逐渐变强;多中心格局日益明显。  相似文献   

2.
基于层次分析法,从中心城市的四大功能和八大中心角度出发,构建了国家中心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对六大中心城市——武汉、杭州、青岛、成都、沈阳、南京进行了综合评价.通过计算六大中心城市的各项得分和排名,得出结论:武汉的国家中心城市指数得分最高,城市综合实力最强,具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优势与潜力;其它5个城市的优劣势各有不同,其中杭州相对领先,成都和南京居中,青岛和沈阳相对落后.最后,根据评价结果,结合武汉自身的特点与优势,提出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对策及思路.  相似文献   

3.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自主创新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成为综合实力竞争的关键因素.武汉经济发展正处于一个重要的关键时期,随着资源、环境制约的不断加剧,依靠传统生产要素大量投入来获取经济快速增长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已难以为继.面对新一轮经济竞争的挑战与机遇,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把武汉建成自主创新的密集区,成为中部地区自主创新的重要战略支点,是促进经济增长方式根本转变的重要保证,是实现武汉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4.
基于钻石模型的武汉光电子产业集群竞争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武汉光电子产业已基本形成了以光通信、激光加工、消费类光电子等重点领域为核心的现代信息产业雏形,为城市工业的结构性调整夯实了基础.本文运用波特的"钻石"模型,从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支撑产业,企业的战略、结构和竞争,机遇,政府角色对武汉光电子产业集群竞争力进行分析,并提出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工业是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主要支撑因素,是衡量一个国家、地区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竞争力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工业化时期城市经济的主体、核心和动力。没有工业的大发展,就很难实现其他产业的大发展。荆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工业兴市”发展战略已经成为荆州市可持续发展、推动城市化建设,进而实现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目标的主要途径和必然选择。实施“工业兴市”战略要在统一思想认识的前提下,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相似文献   

6.
根据武汉城市发展相关数据,应用因子分析方法对城市发展水平进行综合测算,构建了城市发展综合指数,运用回归模型对城市发展综合指数和工业"三废"分别进行耦合分析并建模,探究武汉城市发展对城市环境的影响。研究表明:武汉城市发展水平与城市环境显著相关,随着城市发展水平的提高,城市废水排放总量呈"N"型变化,由于城市非农人口的增加,生活废水排放的增加超过了环境技术进步和工业结构调整对工业废水减排的贡献,使废水排放总量目前呈上升趋势;武汉废气排放量一直呈上升趋势;工业固体废弃物的排放量呈正"U"型,目前也呈上升趋势。基于研究结果分析,提出促进武汉城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区域创新能力是武汉经济圈发展的不竭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在新一轮国际产业大转移、经济结构大调整中,武汉经济圈面临的难得机遇和严峻的挑战,要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必须提高自身综合竞争力和创新能力。文中认真分析了武汉经济圈的中心城市——武汉的综合竞争力、创新能力和各单项竞争力的优势和不足,并指出要使武汉经济圈不断发展,提高自向创新能力和圈内其它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创新能力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8.
武汉市作为全国"两型"社会的示范点以及中部城市发展的中心,发展低碳经济可以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两型社会推动的必经之路.本文以建设低碳智能新城--中国光谷·伊托邦为武汉两型社会的样本田,将国家提出的和谐社会具体化、形象化,并且融合了低碳经济与信息智能在建筑领域的应用,为发展低碳经济推进武汉两型社会建设作出了深度实践.  相似文献   

9.
基于层次分析法,从中心城市的四大功能和八大中心角度出发,构建了国家中心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对六大中心城市——武汉、杭州、青岛、成都、沈阳、南京进行了综合评价。通过计算六大中心城市的各项得分和排名,得出结论:武汉的国家中心城市指数得分最高,城市综合实力最强,具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优势与潜力;其它5个城市的优劣势各有不同,其中杭州相对领先,成都和南京居中,青岛和沈阳相对落后。最后,根据评价结果,结合武汉自身的特点与优势,提出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对策及思路。  相似文献   

10.
论"中部崛起"与武汉城市经济圈建设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近年来,在全球化加深的进程中,在国际分工不断加强的情况下,中部地区被逐步"边缘化".随着"中部崛起"逐步上升为国家战略,特别是"科学发展观"的推进以及经济增长方式的变化,中部地区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武汉在中部地区发挥着龙头作用,在武汉城市经济圈中居于核心地位,加快武汉城市经济圈建设,是实现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举措.本文分析了中部地区边缘化的状况以及武汉城市经济圈建设在中部崛起战略中的重要地位,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戴德铸 《当代经济》2007,(21):96-98
武汉作为武汉城市圈的中心极,其产业(制造业)竞争力的高低将对圈内产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分析武汉产业(制造业)竞争力的现状及提升路径,对推动武汉城市圈的产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核心动力、城市竞争力的基础,人才工作离不开人才政策的支持。以武汉、成都和郑州三市科技政策为研究对象,从人才界定、领域范围、资金支持、生活保障、激励措施、自主培育和后期培养等方面,对比分析国家中心城市科技人才政策的共性和差异,以期为提升国家中心城市科技人才工作效果,引导科技人才合理流动,确保创新驱动战略实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GDP在1000-3000美元之间,是经济增长的黄金期,这是国际经济学界认为的普遍定律.淮安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城市化水平达40%,从现有资源条件、人文特色、产业结构、经济水平、区域发展态势分析,淮安中心城市正处于结构性调整的关键阶段,正处于这一转型期的战略起点上.淮安应强化交通、文化、人才、市场化"四大开放型体系"建设,推进中心城市由大城市向都市区、公路交汇节点向综合交通枢纽、市域中心城市向辐射苏北腹地2000万人口的苏北重要中心城市的"三个转变".  相似文献   

14.
建设武汉创新型城市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自主创新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成为综合实力竞争的关键因素。武汉经济发展正处于一个重要的关键时期,随着资源、环境制约的不断加剧,依靠传统生产要素大量投入来获取经济快速增长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已难以为继。面对新一轮经济竞争的挑战与机遇,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把武汉建成自主创新的密集区,成为中部地区自主创新的重要战略支点,是促进经济增长方式根本转变的重要保证,是实现武汉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15.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城市群逐步成为中国区域发展的重要板块,是区域研究的热点.城市空间结构与区域关系成为影响和制约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子,城乡二元空间作为城市圈的重要地域单元,在城市圈区域协调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促进城乡协调与均衡发展是解决城乡问题、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必然路径,城乡一体化是新型城市化的要求,也是实现城市圈协调发展的要求与提升城市圈域经济体整合竞争力与软实力的基本路径模式.基于武汉城市圈建设"两型社会"的架构,文章在SWOT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共生关系思想,分析了区域共生的基本架构与模式,从城乡一体化、新型城市化道路、产业经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提出武汉城市圈城乡协调发展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6.
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达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服务业效率和水平的提高对其他产业提高效率和增强竞争力有重要意义.衡阳是一个老工业城市.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迅速,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但服务业在GDP中的比重不升反降,这与衡阳市的发展水平很不相称.主要原因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因此,充分认识衡阳服务业发展状况及问题,探讨服务业与整个经济保持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思路和对策,显得极为必要.  相似文献   

17.
夏华强  万涛 《当代经济》2006,(22):36-38
本文通过对重化工业在区域经济发展,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地区)赶超先进国家(地区)的崛起进程中所发挥的决定性作用的研究以及对武汉的雄厚工业基础和优势科研力量的分析,指出构建有竞争力的重化工业是武汉成为中部崛起增长极也即重要战略支点的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18.
基于多维城市要素流的武汉城市圈城市联系与功能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结合统计年鉴数据和地理时空大数据,运用多维城市要素流综合分析武汉城市圈内城市间联系与各城市功能,并采用赋值法对4种城市要素流进行评分,进而对武汉城市圈的功能布局与发展提出建议。结果表明:(1)武汉是城市圈的发展中心,"一城独大"态势依旧显著,城市圈整体极化和辐射能力较弱,中低级城市流强度的城市较多。(2)城市圈内城际空间联系不够紧密,且联系程度空间差异较大。(3)根据赋值后的综合结果,从"点线面"的角度对武汉城市圈空间布局给出建议。点:"一三二三"的空间布局,中心城市为武汉,次中心城市为黄石、鄂州和孝感,核心区为咸宁和黄冈,影响区为仙桃、潜江和天门;线:以孝感—武汉—鄂州—黄石、武汉—咸宁、武汉—黄冈为3个发展轴的"小"字型的空间布局形式;面:将武汉城市圈进一步划分为3个发展区,即武汉—鄂州—黄冈—黄石、武汉—咸宁、武汉—孝感—仙桃—潜江—天门。  相似文献   

19.
《当代经济》2006,(9):1
全国中心城市工业经济运行会自首次会议以来,至今已举行了31次.作为一个非行政性工业经济运行工作"沙龙",之所以能连续不断,并且规模越来越大,层次越来越高,效果越来越好,影响越来越大,创新在其中发挥了关键性作用.同样,要想让全国中心城市工业经济运行会继续延续下去,而且规模发展得更大,层次发展得更高,效果发展得更好,影响发展得更大,仍然要靠创新发挥关键性作用.纵观31次来的全国中心城市工业经济运行会的发展历程,中心城市工业经济运行的创新工作应在三个"度"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20.
陈言 《经济》2007,(5):78-79
20年前,说到中国的汽车生产基地,人们会立即想到东北的长春、中部的武汉,10年前能说出沿海城市上海、广州.中国汽车工业发展之快,超乎了人们的想象,国家对汽车业的重点扶持政策,也是给足了发展的条件及待遇.但是,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国产品牌汽车没有从长春、武汉、上海、广州涌现出来,几乎是世界所有品牌厂家,纷纷扎堆到这些城市以后,中国"国产"汽车的产量突飞猛进,但自主品牌的汽车却未见有什么跃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