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实中出现许多公司董事、监事及其高级管理人员侵害公司利益从而间接损害股东利益的事件严重挫伤了广大投资者的投资信心.虽然2005年通过的<公司法>第152条规定了股东代表诉讼制度,但是该规定过于简单粗糙,缺乏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2.
上市公司类别股东表决制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尽管中国上市公司类别股东表决制度源于股权分置问题,但实行类别股东投票表决的出发点并不在于此,其制度目标应该是防止大股东滥用控制权侵犯中小股东利益,类别股东表决制度因而并不是一种过渡性政策.这要求我们修改<公司法>,完善类别股东表决制度,以改进公司治理效率.  相似文献   

3.
公司财务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股利分配管理,管理的重心是如何做出正确的财务决策.<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公司法)是规范公司组织和行为的法律,公司的财务活动是<公司法>规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2005年10月27日全国人大第二次修订并于2006年1月1日实施的<公司法>对原<公司法>(1999年修订)进行了大量修改,修改范围超过全文的90%,修改内容涉及公司设立制度、治理结构、融资制度、投资制度、财务制度、各利益相关者的权利义务、公司的社会责任等方面,其中多数内容都和公司财务管理相关.本文拟通过剖析<公司法>中和公司理财相关条款,探讨<公司法>的修改对公司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股利分配及其他方面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股东出资不仅是公司设立过程中十分重要的问题而且在公司实务中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公司法>关于出资形式的表述,第27条第一款规定."股东可以用货币出资,也可以用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可以用货币估价并可以依法转让的非货币财产作价出资,但是,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得作为出资的财产除外."可以看出新<公司法>关于股东出资的形式和旧<公司法>相比较而言已经做出了重大的修改.但是关于人力资本是否可以作为股东的出资形式新<公司法>仍然持否定态度.本文通过对人力资本的分析以及对比人力资本与劳务出资.提出人力资本可以成为股东的出资形式,而劳务出资不能成为出资的形式.以及如何确定适格的人力资本作为出资形式以满足经济、技术与社会高速发展下的公司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立法部门正在进行<证券法>、<公司法>等有关法律的修改,重点是如何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如何规范做空机制、如何完善民事诉讼制度以及如何增强<公司法>的创造性、竞争性与可操作性等方面.在<证券法>、<公司法>修订出台之前,笔者就会计信息披露的规范问题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新<公司法>自2006年1月1日起施行,<公司法>作为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法律,与我国商业银行银行(下称"银行")的关系十分密切,以下对影响银行业务的<公司法>的修改内容予以评述.  相似文献   

7.
2006年实施的新<公司法>针对旧<公司法>的职工监事在监事会中的比例缺乏强制性的量化规定这一问题做了补充和修订,体现于新<公司法>第52条和第118条中的规定:"监事会应当包括股东代表和适当比例的公司职工代表,其中职工代表的比例不得低于三分之一,具体比例由公司章程规定."还有第71条也规定:"国有独资公司监事会成员不得少于5人,其中职工代表的比例不得低于三分之一,具体比例由公司章程规定."虽然新<公司法>在监事会的职工比例上做了强制性的规定,但是在加强监事会的实体权力方面仍嫌不足,有必要在立法方面进一步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8.
我国<公司法>规定监事会负责监督公司管理层,防止董事、经理损害股东及利益相关者的权利.可是自<公司法>颁布至今,在实际的经济运行中,监事会被弱化,形同虚设的情况比比皆是,并没有发挥立法者当初所预期的充分作用.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公司监事会的诸种不足,寻求完善公司监事会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9.
股东诉讼代表制度又称派生诉讼、股东代位诉讼,是指当公司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而公司却怠于起诉时,公司的股东即以自己的名义起诉,而所获赔偿归于公司的一种诉讼形态。英美法系国家以及大陆法系国家对股东的此项诉讼权利均有规定,均赋予股东提起代表诉讼的权利。我国在2005年《公司法》出台时在152条中明确规定了这项制度,一度被称为中小股民利益的"保护伞"。股东代表诉讼股东代表诉讼的作用有两个:一是损害赔偿作用,二是违法行为抑止作用。从长远的角度看,股东代表诉讼不仅在于使公司的损害能够得到补偿或追偿,更重要的是鞭策和警戒潜在的或可能的责任人,发挥违法行为抑止作用。但是随着公司法的适用,股东代表诉讼制度渐渐显现出弊端,风险高、诉讼费用过高、没有相应的奖励机制等问题使得中小股民即使利益受到损害也很少适用股东代表诉讼这一制度。于是这一制度慢慢成为了无人问津的"摆设",说明中国公司法中关于这一制度的规定存在若干弊端。本文试图通过论述这一制度理论以及适用中的不足之处,讨论我国公司法关于该制度的改进方向,使得股东诉讼代表制度在司法实践中更加实用,从而切实保护中小股民利益。  相似文献   

10.
张乐 《现代企业》2010,(5):21-22
<公司法>在修订后加强了公司治理,但实践中公司内部监督机制对经营者的监督功能并未在实质上得到改善.我国公司内部监督机制在运作中,监事会、股东大会、董事会的监督作用没有发挥,独立董事难以真正独立,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和监事会的监督职能还有待协调,我国公司内部监督机制需要在公司治理的框架下进一步完善.因此,如何在<公司法>框架下完善我国公司内部监督机制是一个急需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撤回公诉权是一种诉讼请求权,是公诉权不可分割的一项内容.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取消了检察机关撤回公诉的规定.司法实践中,人民检察院撤回公诉只能依据最高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中的有关规定,而这些规定也很不全面、科学.正是由于立法的缺失和司法解释的不完善,导致各地检察机关、人民法院在撤回公诉时做法不统一,影响了公诉权行使的准确性、严肃性、权威性、公正性,有的甚至严重损害了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对此,应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撤回公诉制度,规范撤回公诉权的行使,防止权力的滥用,简述完善现行撤回公诉制度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2.
现今支配股东利用公司独立人格与有限责任逃避债务、损害债权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现象日渐增多,对此新<公司法>引入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但是我国既有立法只是认可这一制度,实践中由于缺乏统一标准,应用严重受限,"同一案件,多种裁判"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仅靠法官的自由裁量权是无法驾驭这一制度的,只有构建完善的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才是实现立法效果之途径.  相似文献   

13.
我国建立民事公益诉讼的意义 我国立法机关把民事诉讼法的修改提上日程并列入2007年立法规划.此次民事诉讼法修改所涉问题其中就有关于公益诉讼制度的构建.  相似文献   

14.
赵辉 《企业活力》2007,(7):20-22
<正>股东派生诉讼“是一个或多个股东为救济或防止对公司的不法侵害以公司名义提起的诉讼”。依照公司独立人格制度,在公司利益受到侵害时,公司是利害关系人,应是真正的原告,但这种诉讼中法律却赋予股东以公司名义对不法侵害者提起诉讼的权利。这种特殊诉讼制度设计的目的何在,或者说要追求一种什么样的法律价值?“法律概念除了非常技术性的规定之外,都负荷着价值。”研究股东派生诉讼制度设计之初的价值目的,以及股东派生诉讼在我国应遵循的价值导向,对于指导股东派生诉讼的立法、执法和司法,对于评判股东派生诉讼制度在我国设计的优劣,以及指引股东派生诉讼制度完善的方向,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一、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的含义 股东派生诉讼又叫股东代表诉讼,它通常是指当公司怠于通过诉讼追究公司机关成员责任时,具备法定资格的股东为了公司的利益而依照法定程序代公司提起的诉讼.  相似文献   

16.
19世纪末,随着股份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程度不断提高,不少股东特别是中小股东为有效地行使股东表决权,将自己的股票交给其认可的表决权受托人,由他代理行使表决权,股东向董事会领取表决权信托证书,作为领取股息和享受其他经济权益的凭证,表决权信托制度由此产生,并在20世纪得到了较大的发展.该制度对于完善股东表决机制、维护股东特别是中小股东利益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公司法>对表决权信托制度未做规定,应通法立法形式尽快确立表决权信托制度.本文拟就股东表决权信托制度的有关内容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一、如何完善对民事和行政诉讼法律监督的范围、程序和措施 民事、行政诉讼的法律监督,是宪法和法律赋予人民检察院的一项基本职权,也是我国诉讼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我国<宪法>和<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以法律的形式赋予检察机关在民事和行政诉讼活动中的监督权和抗诉权,这对保障诉讼的公正、合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股东代表诉讼是指公司的正当权益受到大股东或董事的侵害,应该代表公司进行诉讼的公司机关拒绝或怠于行使该诉讼权利时,具备法定资格的股东为了公司的利益而以自己的名义代表公司进行诉讼,追究其法律责任的一种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9.
股东代表诉讼制度自建立以来,不论就实践中抑或是理论中,均存在不少争议,尤其是在该诉讼中如何认定公司的地位,争议由来已久。对于诉讼中公司地位,有观点认为应当是原告,也有观点认为应当是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还有观点认为应当是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这些地位认定的分歧,在于对股东代表诉讼的制度构造缺乏深入和仔细的研究,若区分提前股东代表诉讼的不同原因,公司的地位争议问题便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20.
在2012年进行的 《民事诉讼法》 修改中,将公益诉讼制度纳入了其中.新法颁布以后,不少人认为我国确立了民事公益诉讼制度,但是实际上新 《民事诉讼法》 对其只进行了原则性的规定,并非可直接适用.随后修改的 《环境保护法》 对环境公益诉讼的相关问题进行细化,但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公共利益"的难以确定导致司法审判中适用的混乱.故不仅应对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对象进行界定,还应当对其立法逻辑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