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 毫秒
1.
非政府组织在社会救助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救助是最早产生的社会保障形式,政府在社会救助中扮演着中流砥柱的角色.但是,政府在社会救助中的局限性同样也是显而易见的。此时非政府组织在社会救助过程中就充当了辅助的角色,在政府部门不能有效发挥作用的地方大展拳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社会由"大政府、小社会"向"小政府、大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救助弱势群体的非政府组织得到了快速发展,填补了被国家体制和市场体制两大社会主流体制所忽视或排斥的边缘化的"真空"地带。在转型性的中国社会中,救助弱势群体的非政府组织得到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与其与外部管理要素之间进行复杂的博弈局面,在对非政府组织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归纳出救助弱势群体的非政府组织与外部抽象概念管理要素和外部具体管理要素之间的博弈模型。  相似文献   

3.
从当前我国的国情来看,确立以政府为主导、以非政府力量为补充的社会救助多元主体结构,营造非政府社会救助良性发展的社会环境,是完善我国社会救助体系的必然选择。为此,我们应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积极培育有利于社会救助的思想理念,完善社会救助法规,大力发展慈善事业.逐步形成多元的、面对社会各类弱势群体的、完善的社会救助系统。  相似文献   

4.
赵亮 《商业时代》2007,(9):63-63
理论界已有多位学者通过理论论证,得出了“非政府组织有利于社会资本构建”的结论。但很少有学者对该理论进行实证分析,为此,笔者对非政府组织发展比较好的天津市开发区做以实地调研,对该理论进行实证。  相似文献   

5.
贺正伟 《商》2014,(21):46-46
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非政府组织逐渐承接政府更多的职能,政府要退出和转移部分市场管理职能,已经成为一种共识。本文简单的分析了非政府组织承接政府职能的必然性以及承接过程会遇到的阻碍,提出了向相对应的对策,以期能推动非政府组织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分析弱势群体的定义、特征,为弱势群体的社会救助与财政支持作理论探讨,提出相关措施;就弱势群体的社会救助与财税支持作一些理论探讨,以期有助于这一社会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7.
分析弱势群体的定义、特征,为弱势群体的社会救助与财政支持作理论探讨,提出相关措施;就弱势群体的社会救助与财税支持作一些理论探讨,以期有助于这一社会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8.
刘洋 《商》2012,(4):96-96
本文试图从论述我国非政府组织和政府组织的关系入手,提出建立我国非政府组织健康发展的相关思路。在比较分析我国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现状之后,本文从建立两者和谐关系的几个途径入手,使两者均成为社会治理主体,共同合作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提高整体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9.
《商》2015,(27)
随着我国政府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社会领域出现了巨大的变革,社会利益与社会矛盾之间的关系逐渐扩大并且在逐渐趋于复杂,因此目前的经济形势已经满足不了现阶段社会实际的发展需求,这就需要我国社会管理进行不断的创新和改革,而非政府组织是政府和群众之间有效沟通的纽带,同时也是推动社会管理创新、建造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文章对社会管理多方参与的意义及机制进行分析,并对社会管理创新与非政府组织参与的未来发展进行深入探讨,希望能够有效促进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以改革前后的社会为背景,对非政府组织的发展进行分析,梳理了我国对非政府研究的方法论基础。从唯物史观出发,得出有关我国NGO研究的方法论应是在学习西方"三部门"的基础上,发展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政府领导,互动协调"的动态理论分析框架,最后对使用该理论分析框架作了必要性分析。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90年代以来,非政府组织在全球化进程中迅速兴起并积极参与WTO。通过对非政府组织概念和特征的界定,从WTO体制内关于非政府组织的规则和安排以及非政府组织参与WTO的实践,对非政府组织参与WTO问题作简单评析,指出非政府组织参与WTO的趋势及其参与对于WTO规则形成和争端解决的影响,从而对我国更好地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提出启示。  相似文献   

12.
浅议学习型组织的构建及团队文化的塑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学习型组织注重发现、选择、执行、推广、反馈及知识库和知识管理。建立具有可行性的学习体制,引导员工不断创新,倾注于团队文化塑造,防止“大轰隆”、“大追求”、“小内容”、“小制度”倾向,增强亲和力,激励个人发展。  相似文献   

13.
泛家族式组织包括家长身份的建立与维持、部属的身份建立与维持等关键因素。西方现代社会中的大部分组织是基于契约的,而中国很多组织仍然保留着家族主义的元素。泛家族式组织与基于契约的组织在运行上存在很大的不同,家族或泛家族式组织一定是包含私人生活、带有“人身”性质的社群。由于泛家族式组织在中国本土的广泛性,西方组织行为理论在中国本土情境下应作相应修正。  相似文献   

14.
Academicians and policymakers have argued that entrepreneurship provides a route out of poverty and an alternative to unemployment or discrimination in the labor market. Existing research, however, provides little evidence from longitudinal data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usiness ownership and economic advancement for disadvantaged groups. I use data from the National Longitudinal Survey of Youth (NLSY) to examine the earnings of young business owners from disadvantaged families and make comparisons to young wage/salary workers from disadvantaged families. For young men from disadvantaged families, I find some evidence that self-employed business owners earn more than wage/salary workers. In contrast, I find that for young women from disadvantaged families business owners earn less than wage/salary workers. The results from these earnings comparisons are somewhat sensitive to the use of different measures of income and econometric models.  相似文献   

15.
浅议非营利组织在社会保障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等因素影响,目前在我国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面临许多现实问题。社会保障制度供给不能满足社会成员需求,有必要发挥制度外的力量来满足人民的需求。非营利组织以其非营利性和自愿性为核心特征,在发达国家提供社会福利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结合我国国情,借鉴国外经验,科学发展非营利组织对构建社会保障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企业组织创新趋势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组织创新呈现新的发展趋势,即分立化、柔性化、集团化、网络化、扁平化和无边界化。当用市场手段组织生产的交易费用小于用层级制手段组织生产的交易费用时,企业组织就趋于分立化,分立化有横向分立和纵向分立两种形式;柔性化是企业具有参与国际竞争、对意外的变化不断反应以及适时根据可预期变化的意外结果进行调整的能力,与组织的可塑性密切相关;集团化是指竞争主体由单个企业转向企业集团,竞争则主要靠综合实力;网络化和扁平化是就组织结构而言,它减少了中间层次,缩短了信息和知识的传递过程,扩大了管理幅度;无边界化是部门间的边界模糊化,而使组织的整体功能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17.
组织理论与组织创新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回顾了近年来组织理论对组织创新研究的主要流派及其存在的问题,并对组织理论与组织创新的研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综述,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对组织创新研究的改进。  相似文献   

18.
跨国公司的组织扁平化变革及其对我国企业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跨国公司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纷纷进行组织扁平化变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当前,我国的许多企业也开始着手组织结构的扁平化改革。要使改革进行并取得成效,就必须借鉴国外跨国公司的变革经验,转变管理理念,循序渐进,建立起与扁平化组织相适应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9.
从企业集团和企业集群的组织形式和内部运行机制出发,对企业集团和企业集群的竞争优势进行比较分析,通过比较企业集团与企业集群竞争优势的共性与差异性,指出两者共有和特有的竞争优势,并进一步分析了两者竞争优势的不同形成机制。在此基础上,论证了企业集团与企业集群共生的可能性,并提出了通过两者共生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模式。  相似文献   

20.
组织中的成员常常会出现“明日复明日”这一现象,这种拖延行为显然不利于组织的快速发展。从团队层面特征出发,分析了团队多重任务趋向对成员拖延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通过对安徽省内来自76个工作团队的231名成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团队多重任务趋向显著增加了拖延行为,角色过载在该过程中起到了中介作用。此外,团队自主性能够负向调节团队多重任务趋向对角色过载的影响,进而削弱整个中介作用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