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南梁诗中出现"西楼",到唐诗宋词中"西楼"文学意象的逐渐形成以至成熟,"西楼"已然成为了寄托古代诗人词人感伤类情感的特定意象,是感伤抒情心理的象征。追溯古典诗词中"西楼"意象抒情意义的成因,我们发现它的形成与发展和西楼建筑的实际作用以及其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是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2.
意象是作者主观情感与客观外物高度融合的产物,毛泽东诗词意象类型众多,内容丰富,组合方式多种多样,跳跃性强,意象组合又呈对比并列形式,前后连接形式,交叉错落形式,扩展形式。  相似文献   

3.
意象是诗词的灵魂。因审美传统的影响,古典诗词的意象有很多相通的地方。所谓登高凭远则思念亲人,伤春悲秋乃因"情"愁"。  相似文献   

4.
作为文化概念的"长城"指向一个历史久远、内涵丰富的现象域,包括了政治、历史、军事、建筑、文物乃至旅游等维度,文学艺术亦涵盖于其间。"紫塞"作为纯粹的文学意象出现在以长城为主题的诗文作品中,标志着长城的文学意象从其含混的意象整体中分立出来另有所归。文学意象属于审美意象,所以,"紫塞"的独立表征着长城成为纯粹的审美对象。  相似文献   

5.
我们经常可以听到"感悟"这个词,例如"人生感悟""生活感悟"等等,特别是在唐宋文学的教学中,但很多语文教师把握不住诗词的内涵,体会不出作者的感情,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在唐宋文学教学中,感悟能力是学生必备的一种能力。在唐宋文学这一方面,教师应该注重学生感悟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教师要发挥指导作用,珍视学生的情感、对诗词的体验与理解。在唐宋文学教学中,不仅要对诗词进行理性的分析,更要注意学生的整体感悟。而提高学生的整体感悟,教师不但要有目的地指导,对学生进行实践训练,在实践中重直感、重比较、重陌生化,在唐宋文学教学中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感悟能力,还要注重学生的文艺理论知识与人文知识的积累。  相似文献   

6.
李宪乔诗歌中意象颇丰富,尤以灯烛之意象引人关注。文章从中国古典诗词里的灯烛意象原型及其衍变、灯烛意象与情感空间、灯烛意象的时空构成与审美价值几方面评析了李宪乔诗歌中灯烛意象的意蕴。  相似文献   

7.
古代官员多是文人出身,能诗善文,因而他们在批阅民间纠纷案牍公文。甚至在官府断案的判决书中。也常常运用诗词等文学形式.这就使得本来刻板冗繁、枯燥无味的法律文书有了独特的文学韵味。  相似文献   

8.
诗歌是由意象构成的,意象在诗歌的创作和鉴赏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欧美意象派从中国古典诗歌中学到一些技巧,如拆字拼合、断句组合、意象叠加。中国古典诗词因其严谨的格律和古汉语特殊的句法形态,“意象拼合”现象比比皆是,多个名词组合和意象叠加现象司空见惯,被西方意象派广泛引入到汉诗翻译和创作中。  相似文献   

9.
苏轼是在人生逆境中成就的一位文学天才,其作品拥有广泛的读者群,尤其是他的诗词倍受读者喜爱。在其诗词中表达了其独特的人生感悟。  相似文献   

10.
帕尔默文化语言学理论是一种以意象为中心的语言文化理论,其核心概念是意象。《红楼梦》诗词含有丰富的意象,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本文拟从帕尔默文化语言学视角分析《红楼梦·咏菊》一诗的两个英译本,探讨如何更好地实现诗歌翻译的意象再造。  相似文献   

11.
要提高诗词的审美能力,首先应从作者所选择的意象入手;再次应结合意象原物的形象、生活习性和作者此时的处境、心情展开想象和联想;最后应注意作家给物象临时赋予的特殊象征和典型意义,这样才能抓住诗词的美学意蕴。  相似文献   

12.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在日本,也有很多关于送别的日本汉诗。日本汉诗不仅是日本文学的一种形式和组成部分,而且是以唐诗为代表的中国古代诗歌影响并繁衍到海外的最大一脉分支。它是中日两国人民友好情谊的重要纽带,是中日文化交流的重要成果。意象是诗人创造意境的手段方法,中日古代汉诗都非常重视意象的营造与表达,二者既有共同之处,亦各有其特点,研究二者之间的异同对于中日文化的理解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诗词是语言的精华和灵魂,是一个民族文化中最精粹的载体,具有音乐性、思想性和形象性多种组合所形成的,是一种唯美的文学体裁表现形式。不同的语言有着不同的文化传统和语言规律,文化的差异给诗词的翻译造成了重重的困难。文章主要从三方面入手对不同背景下的诗词翻译原则进行探讨,即中英诗词的文化背景差异、诗词可译性的可能性、诗词的翻译原则。  相似文献   

14.
草意象是古代文学作品中一个十分醒目的文学意象,大致包括以下几种内容:时光之易逝的生命体验,历史兴亡的时空体验,离别主题,情感比喻。草意象有其词语与意象搭配上的选择性。文章最后列举了三首专咏春草的词以说明宋词在草意象创作上的得与失。  相似文献   

15.
四十年代海派小说由于身处特定的文学环境,在多种思潮流派的合力作用下呈现出一种雅俗新旧兼容杂糅的艺术个性,在叙事模式上保存了新旧杂糅的特质,行文中的意象象征呈现出了东方意象基础上的现代主义倾向,语言形式则显现为通俗性与先锋性的并存融合。  相似文献   

16.
色彩本是客观存在,古代文人融合自己的情感体验,通过联想、移情,营造出或素淡或斑斓的色彩,使情感具象化、色彩化。古典诗词色彩的运用主要有单色色彩的运用、对比色彩的运用和调合色彩的运用。色彩运用是古典诗词化实为虚的一种艺术手法,能增强诗句的色彩感和节奏感,点染意象,烘托气氛;又能借此传情,引导读者透过丰富多彩的色彩意象,去探析色彩中所蕴含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17.
草意象是古代文学作品中一个十分醒目的文学意象,大致包括以下几种内容:时光之易逝的生命体验,历史兴亡的时空体验,离别主题,情感比喻。草意象有其词语与意象搭配上的选择性。文章最后列举了三首专咏春草的词以说明宋词在草意象创作上的得与失。  相似文献   

18.
音乐美和意象美是文学作品的基本要素,在文学翻译中对美的再现也主要依靠音乐美和意象美得以实现。因此以语言和文化视角分析在翻译汉语的一些散文、诗歌、小说时,译者在英译本中如何达到音乐美和意象美的意境对于创作与翻译有很高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明代广东诗人邝露的作品《赤雅》,其主体是先秦至明代中原各史书所载南方各族神话、传说、故事以及与南方民族风物相关的中原古籍及名士的诗词、典故、题词、摩崖石刻、引言和邝露个人受广西壮瑶民族风情激发而创作的散文、诗词,它是古代壮瑶等南方民族民间文学之集大成,在中原产生不小影响,说明民族文学具有很强的辐射力。此书又是民族文学与汉文学之合璧,足见我国南方各民族间关系之密切。《赤雅》的生命意识和"环奇藻丽"的风格,就有着南方少数民族民间神话、传说、故事深刻的烙印。在这里,民族文学与汉文学水乳交融的关系又一次得到体现。  相似文献   

20.
意象是诗歌区别于其他文学独特的呈现方式。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王泽龙教授的论著《中国现代诗歌意象论》(下文简称《意象论》,已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4月出版)从意象诗学论、意象艺术发展论、意象艺术比较论三个方面.全面阐述了中国现代诗歌意象诗学和意象艺术嬗变规律及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