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救国"思想是近代众多的救国方案之一,它从鸦片战争时期开始萌芽,经历了洋务运动时期、辛亥革命时期,到"五四"时期发展到了高潮。这一轨迹就是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不断深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中国自鸦片战争以后逐步丧失了关税自主权。清政府被推翻后,中国人民为争取关税自主,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斗争。南京国民政府经过两年时期的外交努力,先后与十六国订立了新的关税、通商条约。但是,民国时期的这场总面积自主运动并不彻底,它取得的只是关税的相对自主。  相似文献   

3.
民族主义是一种促使人们认同民族和民族国家的意识形态,而此种认同与中国固有的文化及政治认同“家”和“天下”不一致。鸦片战争后,原有认同的近代形态“地方主义”和“天下主义”逐步消解并归化于民族主义的认同之中。民族主义意识形态在中国最终成型的时间是抗日战争时期。  相似文献   

4.
信用票据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重要产物。从信用票据发展的类型来看,中国信用票据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五个时期。在西周,出现了表示借贷关系的信用票据傅别。春秋战国时期,借贷已成为社会中的一个重要事项。降至唐宋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迎来了新高潮,信用票据亦在社会中大量涌现。产生了诸如飞钱、书帖、交子、会子、各类交引等信用票据。鸦片战争后,西方的票据体系进入中国,并逐渐成为社会运行的主流。新中国建立后,推行了诸多票证来弥补经济短缺的不足,保证了经济、社会在特殊时期的正常发展。改革开放后,西方的信用票据体系又再次成为社会主导运行的票据模式。  相似文献   

5.
就湖南传统商路与近代经济的关系而言,本文将其大致划分为三个时间段:鸦片战争之前,清政府实行一口通商政策,这是湖南传统商路对应传统经济时期;五口通商至岳、长开埠是湖南传统商路与近代经济的衔接时期;岳、长开埠之后,是湖南传统商路与近代经济的断裂期.传统商路的近代转换又推动近代经济演进.从历史演进来看,湖南传统商路并不是湖南经济近代化启动的阻碍物,而近代湖南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改变了传统商路方式,形成新的经济与交通格局.  相似文献   

6.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作为鸦片战争后中西音乐碰撞的碰撞史,在经历了20世纪初期的"中体西用"之"乐歌"考察潮、"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西化"潮及左翼音乐运动中的无产阶级"新音乐"思潮后,围绕着"新"与"旧"、"中"与"西"、"雅"与"俗"等问题,在音乐理论界的各个层面展开了长期大讨论。本文试图通过对"近代史"相关文论的重新审视,以求得对历史的"再识"。  相似文献   

7.
鸦片战争前的中英贸易,对中国的社会经济秩序,人民经济生活,社会阶级结构等,均产生了重大影响。对英国而言,则进一步扩大了英帝国的政治声威。加快了英国的资本积累及其殖民地的经济发展。侵略与反侵略的斗争,在中英两国贸易中表现得越来越突出,最终导致了鸦片战争的爆发。  相似文献   

8.
在近代,随着西方列强在东南海疆的蚕食,极大地刺激了中华民族海权意识的觉醒。具体表现在清代前期中国海权意识不断增强和鸦片战争之后中国海权意识的全面觉醒。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的入侵、清政府内外政策的调整和自然灾害的频频发生等方面分析了晚清农业衰退的原因,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0.
本文简述了从1 840年鸦片战争前后到1 890年这一时期湖北棉纺织业的发展历史,揭示了湖北手工棉纺织业由于洋纱、洋布的倾销而由盛转衰的演变过程,以及由此产生的后果.  相似文献   

11.
在近代,随着西方列强在东南海疆的蚕食,极大地刺激了中华民族海权意识的觉醒,具体表现在清代前期中国权意识不断增强和鸦片战争之后中国海权意识的全面觉醒。  相似文献   

12.
在未来,一流企业和二流企业的分野,将在于能不能运营市值这个利器100年前,在中国先后爆发的鸦片战争和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惨痛的记忆。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经济史专家麦  相似文献   

13.
清代监狱极端黑暗。鸦片战争后,随着治外法权的丧失、国际监狱改良运动的发展以及中西法律思想的碰撞融合,以资产阶级改良派为代表的近代监狱改良思想初步形成。虽然零星散乱,未能形成严密完整的体系,但仍然为清末监狱改革作了思想上和舆论上的准备。  相似文献   

14.
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以人文精神为核心的文化力量是国运兴衰变化的核心力量.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下降到4%左右,失掉了世界第一超级经济大国的历史地位,其科技和经济发展前兴后衰的原因在于文化.文化力量与国运兴衰有内在关系,当代中国的科技和经济创新需要文化力量.  相似文献   

15.
鸦片战争以后在列强坚船利炮的打击下,为了达到强国御辱的目的,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外国学习,在中国兴起了留学的热潮,其中规模最大的是日本留学,本文对1896-1945年的留日运动从概况、原因、影响三个方面做了阐述.  相似文献   

16.
汪幸福 《新智慧》2008,(3):I0006
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与英帝国主义发生过两次“鸦片战争”,但很少有人知道19世纪中叶,中英还打过一场“樟脑战争”。  相似文献   

17.
遵循先例原则是英国的一项基本原则,遵循先例对英国法治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鸦片战争以后,香港成为英国的殖民地,香港的法律采用英国的法律体系,香港也奉行英国法律的遵循先例原则。但是"九七"后,香港已经回归中国,所以香港在适用遵循先例原则时出现了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鸦片战争后,山东掖县杜氏家族抓住历史机遇,顺应时代潮流,通过经营草辫生意迅速致富,从农民转化成乡绅,家族兴旺期一直维持到1928年。期间,他们重教兴学,培养人才,积极参与地方建设,有的族人还从政为官,在当地树立了较高的威信。由于军阀混战,日寇入侵,生意日趋衰落。在土改和镇反运动中,一些处于革命对立阵营的家族头面人物遭到镇压,家族产业败亡。  相似文献   

19.
1840年前云南的经济地理特征可以从商品流通总量、区域经济中心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概括.以粮食、棉布、盐、铜四项中长距离贸易商品为代表,估算出鸦片战争前夕云南全省年商品流通总值;并可以发现当时云南的区域经济中心则分为农业中心、矿业中心、商业中心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20.
晚清嘉兴著名学者许楣、许梿在尖锐批判王鎏的名目主义货币理论的基础上系统地阐发了一种典型的金属主义货币理论。这种货币理论主要论及了三大问题:货币的本质及价值、王鎏钞法的实质及危害、白银外流危机。就其哲学本质而言,它只是一种几乎完全错误的货币拜物教思想,但它也如实地反映了鸦片战争前后中国货币制度的实际情形和广大人民的利益诉求,并较好地顺应了当时中国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