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广西盘阳河流域为例,分析和论述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发展现状、民族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内涵的界定、民族地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观及其实施。  相似文献   

2.
广西异彩纷呈的民族风情与气象万千的自然风光是其发展民族文化旅游的有利优势。对于经济水平相对落后的广西少数民族地区而言,发展旅游对于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少数民族人民生活水平乃至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都有着积极的意义。文章结合广西三江侗族聚居区民族文化旅游发展实际,尝试探讨适合广西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模式——政府主导+社区参与+复合经济结构。  相似文献   

3.
在全国积极推进精准扶贫的社会常态下,旅游产业在农村的精准扶贫发展战略中作了重要部署。旅游扶贫是一种新型的扶贫方式,其优势在于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变外力输血为内在造血,变被动生存为主动发展。随着现代化和城市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快,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凭借其优美的自然环境、原始风貌的居住环境、古老的传统生活习俗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能够通过精准扶贫的协助,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本文通过对旅游产业精准扶贫的相关研究的了解,根据研究地区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矮寨镇德夯村旅游产业的基本现状,主要分析德夯村旅游产业精准扶贫的成效中所产生的积极影响,从而探讨提升湘西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精准扶贫成效的建议。以此来说明湘西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下,旅游产业扶贫的实践对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安全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旅游业是少效民族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但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安全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制约着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基于此,从少数民族地区旅游的特点出发,对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安全问题进行了相关的分析和研究。首先,通过对少效民族地区旅游的特点与安全问题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指出文化差异性、进入困难性、社会环境欠稳定性、自然环境特别性、基础设施不完善性等特点直接影响着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安全性;通过整理、归纳和分析近年来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安全事故统计数据及典型案例,将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安全问题分为文化冲突类、自然环境类、故意犯罪类、交通事故类、意外事故类等5种类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安全问题具有突发性、复杂性、集中性、防控困难性等个性特征,研究了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安全的发生规律具有人群、地理、时间等方面的规律;最后,针对以上的分析和研究结果,从政府、企业、旅游地社区、旅游者4个角度提出了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安全控制与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5.
在文献研究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从文化区的视角,以黔桂湘侗文化区旅游商品的开发为例,提出了民族地区旅游商品创新开发的基本思路。希望能指导民族地区旅游商品开发的实践,对区域旅游商品开发的理论和实践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6.
关于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思考--以重庆黔江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通过分析重庆黔江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条件和优势,并就黔江旅游发展的现状提出了实现黔江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对策,贯彻政府主导型战略,以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结合为旅游业发展的根本目标;多渠道筹集开发资金,旅游产品一发要扬长避短,突出特色。加大旅游形象定位和产品促销,努力扩大客源市场,加快旅游人才引进和经济发展,努力提高旅游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7.
温泉旅游规划中的旅游环境容量研究——以俭汤温泉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温泉旅游地规划开发的最重要指标之一,旅游环境容量确定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温泉旅游地规划开发的成功与否。以俭汤温泉为研究对象,以温泉出水量为依据测算了俭汤温泉的最大环境容量,采用面积法测算了俭汤温泉的游人容量,并在此基础上测算了俭汤温泉规划开发所需床位及服务人员数。  相似文献   

8.
以广西隆林县为例,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与生态发展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生态与经济和谐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东宅江瑶寨景区村民、游客与管理人员的走访和问卷调查,考察了目前该地旅游开发的现状,指出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而给出解决问题的建议,以期对少数民族聚居地的旅游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传统体育和旅游业的结合发展更加有效的带动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是体育旅游业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内蒙古旅游业来说,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所以加快内蒙古自治区少数民族传统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是势在必行的。内蒙古自治区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的特点是民族特色鲜明、地域特色突出、内在构成充实等。实现传统体育旅游事业的发展无论是对经济还是文化都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和意义。本文分析了内蒙古自治区传统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提出了开发和保护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乡村旅游已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抓手。本文以雷山县为例,分析在工业发展滞后且农业发展环境较为恶劣的地区,在旅游发展背景下,如何将当地现有的加工业与旅游业进行整合,从而实现农村地区一、二、三产的融合及均衡发展,最终实现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等目标。  相似文献   

12.
以云南省腾冲县和顺镇为例,从社区参与的角度分析相关旅游规划的实效,研究社区参与旅游开发的方式、参与策略、参与机制问题,为我国各地合理制定旅游规划和开发旅游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3.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历史和地理原因,普遍存在经济水平落后于中东部地区的特点。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例如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发展少数民族科教文卫等事业,加强对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发展。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现在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阶段。少数民族作为我国主要贫困区,是小康社会建成的重要关卡,职业教育重在职业技能的培养,让学生能够靠自己双手脱贫致富。因此,借助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对少数民族的脱贫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民族地区旅游景观是民族地区旅游文化“真实性”的重要体现,也是发展民族地区旅游的基础。运用景观生态系统理论,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对凤凰旅游景观塑造进行实证研究,对凤凰古城的环境和现状进行了景观生态评价,提出其景观塑造的基本原则和未来发展应把握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贵州地区少数民族村落资源丰富,报京乡有着传统的北侗风貌传统村落,较好地保存着村落自然山水格局。随着国内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报京乡的发展也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通过对村域的保护和发展进行统筹规划,梳理村落的机理布局空间,修复传统的建筑风貌,传承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保护村落的生态景观环境,将报京乡发展成为以北侗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和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展示的特色民族村落,打造成为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中部重要的科研旅游基地。  相似文献   

16.
游客行为分析一直是旅游界的热点话题。以长株潭地区为例,通过对游客随机抽样调查和大量问卷取证,获得游客的基本特性、旅游动机及偏好、出游方式、消费、旅游体验等游客行为,运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长株潭游客以省内为主,而且游客市场处于低层次水平,游客对餐饮、住宿、旅行社服务、购物等满意程度不高。研究结果对长株潭地区旅游产品开发、规划旅游设施、制定市场营销策略和旅游服务质量标准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7.
基层区(地市级及其以下行政地域单元)旅游发展规划编制对促进我国旅游业发展有着特殊重要的地位,而对已经完成的基层区旅游规划进行修编则是旅游规划编制与完善的重要环节。本文以三门峡市为例,初步探讨了旅游发展规划修编的若干问题,并结合旅游资源开发、旅游产品建设、旅游空间布局、旅游市场营销等方面进行了典型分析。  相似文献   

18.
旅游业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民族地区发展旅游业具有独特的优势,也取得了累累硕果。云南省丽江市通过发展旅游业推动了经济增长,促进了农民增收。利用丽江市2001-2010年旅游业总收入、国民生产总值、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等指标,对旅游业提高丽江市农民纯收入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旅游业对促进农民收入的提高存在间接效应。  相似文献   

19.
城市边缘区域是介于城市和农村之间独特的区域,其特征既不同于城市,也不同于农村,其土地利用具有综合性的特点。通过分析南宁市周边区域土地利用中的不合理现象,提出优化措施建议,以期达到促进民族地区城市边缘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目的,并带动整个边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以及城市化的推进。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少数民族聚集区——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恩施州)为研究对象,利用恩施州2007—2018年的旅游业及相关经济、环境指标数据,基于区位熵法和Super-SBM模型分别测度了恩施州的旅游产业集聚度和旅游生态效率水平,并运用VAR模型探讨了旅游产业集聚对旅游生态效率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恩施州旅游产业集聚水平呈波动上升趋势,但各县市旅游产业集聚水平存在较大差异;(2)在研究期内,旅游生态效率随时间推移呈增长态势,但两极分化现象较严重,仅恩施、巴东和咸丰的旅游生态效率的投入产出相对达到了合理水平,其它县市均亟待进一步的调整和优化;(3)在2007—2018年间,恩施州旅游产业集聚对旅游生态效率的贡献度逐年上升,旅游产业集聚对旅游生态效率具有正向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