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农业的健康发展关系到经济的持续发展与社会的和谐稳定.本文以吉林省为例,运用2008年-2010年的季度数据对农业保险发展与农村居民收入增长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业保险与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具有正向作用,而且对于城市居民收入增长具有正的外部效应;同时,农业贷款与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呈正向关系,但农业...  相似文献   

2.
运用2014—2021年四川省面板数据,分别构建静态面板和动态面板选择系统,用GMM方法对涉农信贷和农业保险与农村居民收入之间的作用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户参加储蓄对收入增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申请贷款会在当期促进收入增长,后期因面临还款压力而使收入降低,参加农业保险通过增强风险意识和享受防灾服务而支持收入增长,获得农险赔款在短期内与收入负相关,但长期内可促进收入水平提升。  相似文献   

3.
政策性农业保险作为重要的支农政策工具之一,除了起到农业风险管理作用之外,从长期来看还具有促进农民增收等效应。本文通过对已有文献进行梳理,讨论了政策性农业保险推广对农民收入增加的作用路径,并基于准自然实验的思路,将我国各省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作为外生冲击,利用2000~2016年的省级数据,使用渐进性双重差分的方法,评估政策性农业保险推广对农村居民收入以及收入结构的长期影响效果。研究发现,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对农村居民人均农业收入和人均非农收入的影响均是正向显著的,并且有助于区域内农村居民非农收入比重提高,这一效果随试点时间推进不断强化。此外,本文进一步检验了政策性农业保险推广对于城乡关系的间接效应,发现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对城镇居民收入的影响不大,对城乡收入差距缩小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4.
谭毅  袁缘 《吉林金融研究》2013,(11):26-34,60
现有研究普遍认为农村金融的发展能显著的促进经济发展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政策性农业保险也是农村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动态面板模型的系统GMM方法和2007—2011年中国农业保险数据,本文对农业保险与城乡收入差距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首先,农业保险发展能显著的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其次,农业保险发展与农村居民收入显著正相关,但与城镇居民收入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最后,农业保险发展与经济发展没有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还表明,城市化能显著地缩小收入差距,但教育、对外开放程度等可能会扩大收入差距。因此,加快农业保险发展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可选路径。  相似文献   

5.
徐峰  闭潇丽 《时代金融》2012,(30):325-326
运用广西自治区1991-2010年的经济数据,对广西城镇居民收入、农村居民收入及城乡收入差距与保险密度四个变量进行协整分析,并对其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城镇居民收入的增加对保险需求具有促进作用,而广西居民收入差距和农村居民的收入却和保险需求具有反向变动关系。所以必须全面提高全区居民生活水平,降低城乡收入差距,才能促进广西保险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农业风险的危害程度和农村居民的收入特征是决定农民购买农业保险的首要因素。伴随社会转型与发展,农村风险因素对农民生活的影响排序以及农民的收入水平、收入结构都在发生重大变化,上述变化会对农业保险的需求造成影响。受自然地理条件限制和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的制约,不同地理区域内的农业风险和农民收入特征均表现出显著的地区差异,导致不同区域农民的农业保险需求出现分化。政府部门应当根据农业保险需求的地域特征实施不同的补贴政策,保险公司也应当开发出差异化的农业保险产品,以便最大程度的满足农民的风险保障需求。  相似文献   

7.
收入保险是农业保险的重要品种,是缓解农业生产风险和市场风险、确保农户增收、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风险管理工具。美国农业收入保险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世界上发展农业收入保险最为成功的国家之一。本文通过相关文献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对美国农业收入保险的发展历程、运行机制等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美国农业收入保险经历了初始发展、高速发展和完善发展等三个主要发展阶段,收入保险现已成为美国农业保险的主要险种。研究美国农业收入保险的历史演进过程、政策目的与保险运行机制,对于中国开展收入保险的探索、建立多层次的农业保险体系与推进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8.
刚刚过去的2006年,对于多年来徘徊不前的农业保险而言的确是一个丰收年——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试验范围逐步扩大,购买农业保险的农户明显增多,农户实实在在获得的保险保障也稳步增加。据最新统计数字显示, 2006年我国农业保险的保费收入达到8.5亿元,达到自1993年以来的最高收入,比2005年增长16.2%。  相似文献   

9.
1982年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山东省分公司率先在全国试办农业保险,山东省农村保险业务开始起步.1982年至1994年,农业保险业务发展迅速,1994年开办险种达到50多个,保费收入达到4600多万元.1995年开始,农险业务逐年萎缩,2004年保费收入只有570万元、险种减少到6个.随着对农业保险重视程度提高,2005年农业保险保费收入644万元,同比增长12.9%,扭转了多年负增长局面.  相似文献   

10.
一、现实问题:农业保险的供给严重不足农业保险不具盈利性的特点,导致保险公司业务经营一直徘徊不前,供给严重不足。由于农业保险本身存在高风险、高费用、高成本、预期利益有限、需求有限的特点,在当前农业保险风险高、费率高、农业生产和农业保险的预期收益不高,农户收入相对较低,以及农业保险的投保人较少具有现代风险管理观念的条件下,我国农业保险业务经营处于徘徊不前的态势,1996—2005年间,全国农业保费收入除1998年突破7亿元外,均在5—7亿万徘徊,支出也在3—6亿元左右。而同期财产保险保费收入却大幅增长。2005年财产保险保费收入较1996年增长了2.36倍;从保费赔付率来看,财产保险的赔付率低于56%,而农业保险的赔付率介于70%——100%。因此,农业保险的“三高三低”现状(高风险、高损失、高赔付、低保额、低保费、低保障),使得大多数的保险公司不得不放弃或不涉足农业保险业务,导致了农业保险供给的严重不足。农业保险中易发生道德风险,导致实施过程中的成本高昂,保险公司不得不收缩其业务。农业保险中的道德风险不仅包括农作物损失发生的可能性,还包括每单位耕地的损失大小(如投入力度的高低会影响单位耕地的产出)以及遭受损失的...  相似文献   

11.
对促进农业保险快速发展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钢 《中国保险》2011,(1):32-33
2004年,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我国保险业启动了新型农业保险试点。2005年,全国农业保险保费收入达到7.29亿元,同比增长84.26%,首次扭转了1994以来农业保险逐年萎缩的局面。  相似文献   

12.
中央财政的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受地方财政与中央财政联动的影响,各地区农业保险的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对各地区农民增收的影响程度也不相同。本文利用面板数据聚类分析的思想,根据人均农业保险支出对农村居民家庭经营第一产业收入的影响程度的差异,将全国31个省份分为六个区域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除北京市外,其余省份的农业保险对农民第一产业经营收入都有正向的促进作用,但各区域的贡献度差异明显,其中较早获财政补贴的省份以及地方政府重点扶持农业保险的省份,农业保险对农民第一产业经营收入的贡献度更大。根据经验结论,中央财政应逐步加大财政补贴农业保险的力度,并对粮食主产区和财政自给能力弱的地区给予更大的补贴比例。  相似文献   

13.
中央财政的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受地方财政与中央财政联动的影响,各地区农业保险的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对各地区农民增收的影响程度也不相同。本文利用面板数据聚类分析的思想,根据人均农业保险支出对农村居民家庭经营第一产业收入的影响程度的差异,将全国31个省份分为六个区域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除北京市外,其余省份的农业保险对农民第一产业经营收入都有正向的促进作用,但各区域的贡献度差异明显,其中较早获财政补贴的省份以及地方政府重点扶持农业保险的省份,农业保险对农民第一产业经营收入的贡献度更大。根据经验结论,中央财政应逐步加大财政补贴农业保险的力度,并对粮食主产区和财政自给能力弱的地区给予更大的补贴比例。  相似文献   

14.
促进农村居民增收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重要途径。为了探究数字普惠金融是否能够促进农村居民增收以及如何促进等问题,本文使用我国2011-2019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研究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及分指标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并用中介效应模型探究就业机会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及其分指标(数字支付、数字信贷和数字保险)均能够显著促进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其中数字支付和数字信贷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更为显著;数字普惠金融提升就业率是促进农村居民增收效应的重要机制。因此,现阶段应推广普及农村数字金融,并通过完善农村地区数字化基础设施以及监管框架,加快传统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发展,带动农村居民实现高质量增收。  相似文献   

15.
提高农业保险需求是发展农业保险的核心,因此分析农业保险需求的不同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局部相对风险规避视角,本文采用局部风险规避函数和期望效用函数构造了一个局部最优农业保险购买模型,发现农业收入在农户总收入中的占比减小会导致农业保险的有效需求降低。另外,基于2007-2013年全国31个省的面板数据,本文采用系统广义矩模型分析了农业保险需求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表明:农业收入占比降低,农业保险需求降低,并且我国农户对农业风险具有递增的边际敏感性,与理论分析一致;农业保险产品不能有效覆盖生产农业的自然风险,提高农业保险赔付程度可以有效提高农业保险需求。  相似文献   

16.
<正>各国之所以对农业保险采取保费补贴等政策支持,就是因为农业保险与其他农业支持保护手段相比更具效率农业收入保险是补偿农业生产者因产量或价格变化引起的收入损失的保险。从2016年起,我国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均对发展农业收入保险提出了具体要求,一些地方也开始对收入保险进行实践探索。本文对美国、日本农业收入  相似文献   

17.
<正>1982年恢复国内农业保险业务以来,我国农业保险业进入了一个不断试点和探索的阶段。经过将近30年的努力,在近5年内中国农业保险业务规模迅速扩大,全国开办农业保险的保险公司已达20家,农业保险的经营网络已覆盖全国各省市。2009年末,我国农业保险保费收入为133.9亿元,同比增长21%;参保农户1.33亿户次,同比增长48%;2009年1~11月,农业保险向1970万农户支付赔款90.2亿元,同比增长  相似文献   

18.
宋建国  刘莉 《中国金融》2022,(10):62-64
<正>我国农业保险自2007年以来在中央财政的大力支持下步入发展的快车道,保费收入与提供的风险保障以年均25%和33%的增幅高速增长,到2021年保费收入达976.02亿元,为1.88亿户次农户提供风险保障4.78万亿元,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升农业抗风险能力、保护农民收益的重要政策工具。在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我国农业保险也在积极寻求转型升级,由“保成本”向“保收入”过渡是重要趋势。2018年财政部、  相似文献   

19.
政策性农业保险运行中的难点简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业保险风险大.成本高.长期以来发展缓慢,甚至在1996年后出现逐年萎缩的局面。近年来,随着“三农”问题的凸显,作为农业保障机制的农业保险愈来愈受到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承办公司不断增加,保费收入不断增长,农业保险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1995年~2005年全球40个国家的面板数据,将这40个国家划分为高收入、中等收入和低收入三类群体,考察了收入差距、金融发展及信用风险对保险需求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金融发展的各类指标对保险需求的作用具有显著差异性;同时在不同收入群体下金融发展对保险需求影响具有显著的差异性;金融发展引起的信用风险与保险需求呈反向变化;另外从整体上看亚洲金融危机造成的信用风险并没有对全球整体的保险需求造成负面影响,而从不同收入群体的估计结果来看,亚洲金融危机还促进了中等收入国家保险需求的增长,而对其他国家的保险需求没有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