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非金融企业投资控股金融机构形成的产业型金融控股集团跨业经营、复杂性强、风险敞口大。重点关注产业型金融控股集团的风险计量,以测度金融控股集团进入破产边际的标准差(Z—score)为参考,度量金融控股集团及各附属机构的经营风险。以条件在险价值(CoVaR)模型为基础,刻画金融控股集团内部风险传染路径。以定量模型结论为依托,针对性提出防范、化解和处置金融控股集团风险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周光友  罗素梅 《金融研究》2019,472(10):135-151
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和不断创新,正在悄然改变着公众的投资理财行为。本文在分析互联网金融创新下公众流动性偏好、投资行为变化与资产选择的基础上,构建基于CRRA(常数相对风险厌恶)期末财富期望效用最大化和VaR最小化的多目标投资组合模型。同时引入多目标优化的NSGA-Ⅱ遗传算法,并选择实际数据对模型进行求解,得出最优的互联网金融资产组合。研究表明:(1)互联网金融给传统金融业带来冲击的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流动性偏好、投资行为和资产组合选择。(2)互联网金融在一定程度上调和了金融资产“流动性、收益性和安全性”之间的矛盾,并兼顾了“三性”的相对统一。(3)模型求解结果显示,投资者对互联网金融资产的投资组合为低风险类资产60%左右、高风险类资产40%左右。  相似文献   

3.
量化投资及其交易策略对金融市场越来越重要。量化投资的“黑箱”包括阿尔法模型、风控模型和成本模型以及组合优化模型等。这些“黑箱”成分既继承了证券投资学的分散和套利等核心思想,又对证券投资学的深度提出要求。关注流动性、注重风险管控和采用高频交易是量化投资不可忽略的重要内容,证券投资学应积极关注市场微观结构和风险管理技术以及各类投资策略的广泛适用性原则。  相似文献   

4.
金融历来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就像自然界的空气和水,已经无时不有、无处不在,不可或缺。缘起于2008年的金融危机起点在美国,剧烈发酵在欧洲,目前正侵蚀到全球的每一个角落。经济、金融全球化给人们上了极其深刻的一课:正如硬币的两面,经济、金融全球化在给人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隐藏、积聚着巨大的风险。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使得人们不得不更加关注金融,不得不花费更大的精力去学习金融,研究金融,探寻与金融密切相关的定律、逻辑和规律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使用国际通行的VaR方法来研究证券投资公司资产组合管理的风险计量、分析和控制。建立了以VaR为主要风险控制指标的风险管理模型,并进行了相应的实证研究和探讨。目的是对证券投资公司的资产组合管理进行定量研究,为证券投资公司风险定量化管理提供理论和实证的支持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胡依依 《海南金融》2023,(10):18-38
近年来,市场设施类金融科技行业蓬勃发展,各类高新技术广泛应用于构建金融设施,推动了金融业数字化转型,也带来新的风险管理挑战。本文基于2012—2023年47家上市公司公开数据,使用VaR计算市场设施类金融科技、银行、证券和保险四个行业的系统风险,用TVPVAR-DY模型测度行业间风险溢出效应,并考察影响风险溢出的宏观因素。结果发现:金融科技具有较大系统风险隐患,与金融业各部门呈现风险正相关性;金融科技和证券部门具有较强风险溢出,溢出持续增长并表现“风险积聚”特点;近年来尾部经济事件中,金融科技和证券是主要风险溢出中心,银行是主要流入中心;货币供应量、同业拆借利率和消费者预期对于金融科技、银行、保险和证券的溢出效应和溢入效应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一种新的证券投资风险衡量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证券投资的两个要素是收益和风险,投资者总是希望他的投资能获得较高的收益,但收益往往与风险是正相关的,高收益意味着高风险。投资者关注收益的同时,必定要关心自己证券的风险,那么如何衡量证券的风险成为一个重要问题。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方法来衡量证券风险。例如从计量  相似文献   

8.
金融衍生品是一种非常专业的投资工具,其杠杆原理决定了其在一定程度上会给企业带来极大的投资收益,但也可能面临由于投资人运用不当或者过度投机,给企业带来极大的风险造成巨额损失.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居民的投资意识日益增加。,固定收益证券的投资在投资市场中占很大一部分,固定收益证券如何投资才能给投资者带来满意的收益又使得风险最小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研究的问题。本文将围绕固定收益证券的组合投资的意义和投资策略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10.
徐勤 《金融与经济》2001,(11):23-24
目前我国金融企业(含证券、保险)在改革上市的过程中,会计制度的改革和会计准则的国际化均有待加强。鉴于金融企业在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人们对其经营情况和风险程度的高度关注,在我国目前金融体系的发展完善过程中,作为计量标准的会计准则,对其进行规范和提高乃是当务之急。只有提高金融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才能拓展我国资本市场,为广大投资者提供优质服务。徐勤同志撰文从资产、收入、风险等方面分析了我国金融企业会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1.
耿楠 《西安金融》2011,(1):33-34
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再平衡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问题,近来美国把中美贸易失衡归咎于中国汇率低估,使得人民币升值则成为世界经济的焦点问题。本文分析认为单纯依靠人民币汇率升值并不能改善美中贸易逆差,达到世界经济再平衡的目标,反而会给世界经济的复苏进程造成负面影响,并且不利于低收入国家的经济发展。全球经济再平衡需要各国调整产业、储蓄、消费等经济结构。  相似文献   

12.
全球金融危机处置中的中国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球金融危机是美国国内经济的失衡和特里芬困境作用的必然结果,反映了全球化对国际统一货币的需求与主权国家货币行使世界货币职能矛盾的不可调和性.因此,金融危机是美元滥发与美国国内经济承受力之间矛盾被迫调整的结果,因而危机爆发具有必然性.然而美国继续使用透支信用,发行国债,向市场注入流动性来治理危机,这无疑是饮鸠止渴.从这个角度看,国际金融体系的重构将不以美国意志为转移,中国必须要利用这场金融危机所造成的国际金融与经济秩序调整的契机,提高自身在国际金融中的地位及话语权.  相似文献   

13.
The U.S. Federal Reserve responded to the great recession by implementing quantitative easing, or large‐scale asset purchases, when its conventional policy rate reached the zero lower bound. We assess the international spillover effects of this quantitative easing program on the Canadian economy in a factor‐augmented vector autoregression (FAVAR) framework, by considering a counterfactual scenario in which the Federal Reserve's long‐term asset holdings do not rise in response to the recession. We find that U.S. quantitative easing boosted Canadian output, mainly through the financial channel.  相似文献   

14.
标普下调美国国债评级展望的事件引发市场剧烈波动,美国国债问题备受关注。文章分析指出,美国财经纪律松散、回避长期性经济结构调整而依赖短期性刺激救助政策等因素,是构成本次国债评级展望下调的深层原因,而未来由美国"婴儿潮"引发的"银发海啸"及社会医疗保险支出的上升将加剧财政收支矛盾。总体来看,美国国债评级短期内大幅下调的可能性不大,但长期风险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5.
2010年我国宏观调控中的问题和着力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认为,由于次贷危机的爆发,美国金融市场中积累了庞大的有毒资产,目前这种推迟矛盾爆发的做法虽然给美国经济争取到两年的缓冲期,但新的危机仍可能会出现,使美国乃至全球经济出现二次探底。因此,对未来的国际经济环境绝不能过于乐观,2010年中国宏观调控的主线,不应采取紧缩方针,而仍应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16.
2007年以来,随着美国次贷危机不断向纵深发展,引发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这给中国经济尤其是实体经济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究其原因是我国近十年来形成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模式存在问题,理论与实践已证明,这种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模式难能保证我国经济持续稳健的增长,只有消费拉动型经济增长模式才是促进我国经济持续稳健发展的最优选择。最后,就我国如何启动消费拉动型经济增长模式,本文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发端于美国次贷危机的全球金融危机引起了全球政策制定者对各国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的强烈反思。有效防范金融机构的顺周期和系统性风险,促进全球经济金融平稳运行,构建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已成为政策制定者的共识。当前的国际国内经济金融环境给我国传统的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带来十分严峻的挑战,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对于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保持我国金融机构健康发展,实现国内宏观经济可持续增长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美国金融危机的根源、影响及我国的对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爆发的根源在于美国扭曲的经济增长方式及不平衡的经济结构.美国金融危机对美国经济产生了消极影响,并进一步蔓延到全球,从而对其他经济体产生影响,也对我国经济造成一定负面影响.因此,我国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一方面避免经济的过快下滑;另一方面,也应适时调整经济结构,扩大内需,增加国内消费.  相似文献   

19.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带来了严重冲击。面对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国县域经济如何发展和壮大,这是摆在我们面前需要研究的重大课题。为此,要发展和壮大中国县域经济,就要正确处理好六大关系。一是要正确处理好县域经济与解放思想的关系;二是要正确处理好县域经济与国际金融危机的关系;三是要正确处理好县域经济与科学发展的关系;四是要正确处理好县域经济与农村金融的关系,五是要正确处理好县域经济与政府职能的关系;六是要正确处理好县域经济与机制创新的关系。这对发展和壮大县域经济,促进中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农村金融服务深化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对世界各国经济社会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对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负面影响也逐步显现。本文首先介绍了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农村经济与农村金融的影响,其次溯源了农村金融服务的相关理论,并探讨国际金融危机视角下农村金融服务深化的意义,最后针对当前我国农村金融抑制的现状,提出农村金融服务深化的路径选择,以抑制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农村经济及农村金融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