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本文基于对货币政策与经济波动关系的理论分析,采用经H-P滤波处理后的产出缺口变量对我国经济波动进行动态度量.考虑到我国经济发展的制度背景,我们引入地方政府投资等变量刻画影响我国经济波动的因素,并分别建立时间序列模型和面板数据模型对货币政策效应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及在不同区域的货币政策实施效果进行考察.实证结果表明:(1)我国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存在显著的非对称效应,即在经济扩张时期,无论是扩张性的货币政策还是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对经济波动的影响均大于经济衰退时期货币政策对经济波动的影响;(2)信贷规模在我国的不同区域对经济波动起着显著的推动作用,地方政府的投资行为对经济波动也具有显著的非对称性,即对中西部地区经济波动的影响大于对东部地区的影响.因此,在分析货币政策的最终实施效果时,地方政府投资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变量.  相似文献   

2.
1998年以来,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对我国货币政策实施效果的影响日益显著。为了检验我国扩张性与紧缩性货币政策操作是否存在经济周期上的非对称性,选取1998年3月—2012年3月的季度数据,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着重研究在不同的经济周期阶段货币政策对产出波动和物价水平的影响。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对于我国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货币政策对产出和物价水平的影响都存在非对称性:在经济扩张时期,货币政策对产出波动的影响均大于经济衰退时货币政策对产出波动的影响;而在经济衰退时期,货币政策对物价水平的影响均大于经济扩张时期货币政策对物价水平产生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经济扩张和衰退时期我国货币政策效果在产出和物价方面存在的非对称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1998年以来,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对我国货币政策实施效果的影响日益显著。为了检验我国扩张性与紧缩性货币政策操作是否存在经济周期上的非对称性,选取1998年3月—2012年3月的季度数据,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着重研究在不同的经济周期阶段货币政策对产出波动和物价水平的影响。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对于我国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货币政策对产出和物价水平的影响都存在非对称性:在经济扩张时期,货币政策对产出波动的影响均大于经济衰退时货币政策对产出波动的影响;而在经济衰退时期,货币政策对物价水平的影响均大于经济扩张时期货币政策对物价水平产生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经济扩张和衰退时期我国货币政策效果在产出和物价方面存在的非对称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本文考察货币政策在中部地区的区域性实施效果,分析不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对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以武汉市为例,文章运用SVAR模型及其脉冲响应函数比较、评价区域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政策在经济扩张阶段与收缩阶段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区域货币供应量在不同经济周期对武汉地区经济发展影响速度和深度大体相似;而利率政策的影响则有显著差异。在同一经济周期,不同货币政策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也存在差异。文章根据实证结果给出了相应的结论与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5.
货币政策效力的非对称性主要包括经济周期上的非对称性和政策方向上的非对称性。在考虑了主要相关变量后,本文分别对两种非对称性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对实际产出存在经济周期上的非对称性,即经济扩张时效应要大于紧缩时期的效应;货币政策对实际产出存在政策方向上的非对称性,即紧缩性货币政策的效力要大于扩张性货币政策的效力,同时前者的持续时间更长。  相似文献   

6.
实证检验表明:在不同的年份,我国经济或受到正向货币供给冲击,或受到负向货币供给冲击;我国东部地区、东北地区、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并不总是同时处于地区经济周期的繁荣或衰退阶段;我国不同调控方向的货币政策对处于地区经济周期不同阶段的四地区经济的影响是不相同的,即存在货币政策多重非对称效应。  相似文献   

7.
从我国经济波动的背景出发,将1999-2005年分为经济低速增长期和经济高速增长期,分析上市公司现金持有的投资-现金流敏感度。对中央国有企业、地方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的投资-现金流敏感度进行检验,分析其在经济周期波动的不同阶段的投资-现金流敏感度差异。同时分析了上市公司在经济低速增长期和经济高速增长期的现金持有量的作用。另外,检验了中央国有企业、地方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现金持有量的作用,也分析了其在经济周期波动的不同阶段现金持有量的作用。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大都存在融资约束,在经济低速增长期有较高的投资-现金流敏感度;民营企业的现金持有在经济周期波动的不同阶段都具有"对冲"效应,中央国有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现金持有的"对冲"效应没有显现。  相似文献   

8.
从我国经济波动的背景出发,将1999-2005年分为经济低速增长期和经济高速增长期,分析上市公司现金持有的投资-现金流敏感度。对中央国有企业、地方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的投资-现金流敏感度进行检验,分析其在经济周期波动的不同阶段的投资-现金流敏感度差异。同时分析了上市公司在经济低速增长期和经济高速增长期的现金持有量的作用。另外,检验了中央国有企业、地方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现金持有量的作用,也分析了其在经济周期波动的不同阶段现金持有量的作用。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大都存在融资约束,在经济低速增长期有较高的投资-现金流敏感度;民营企业的现金持有在经济周期波动的不同阶段都具有"对冲"效应,中央国有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现金持有的"对冲"效应没有显现。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全球化与经济"新常态"趋势的加深,研究开放经济下考虑到不同经济周期阶段影响的我国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问题尤为重要。本文建立了包含汇率等七变量的MS-VAR模型,在区分不同经济增长区制的前提下,利用广义脉冲分析,探讨了开放经济下不同经济周期阶段我国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研究结果表明,非线性模型能够很好地拟合我国的经济周期波动,且货币政策效应在方向、目标变量以及经济周期存在明显的非对称性。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期,政府支出结构的优化是实现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财政支出结构影响经济波动的相关假设,并基于我国1995~2015年间的省际数据,利用系统GMM估计方法,对其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生产性支出对经济波动具有双重影响:在经济正常运行时期,会因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加剧经济波动,而在经济不景气时期则能够弥补生产领域私人投资的不足,平滑经济周期。政府维持性支出会加剧消费波动并降低政府宏观调控的效率,进而加剧经济波动;社会服务性支出则能够通过社会保障体系的"自动稳定器"功能有效的抑制经济波动。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三区制马尔科夫转移的向量自回归模型,研究我国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研究表明,我国货币政策具有显著的非对称效应,主要体现为紧缩货币政策的影响要大于扩张货币政策、不同经济周期阶段下货币政策具有差异性、货币政策的价格效应大于产出效应、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机制要强于货币供给量传导机制,制定货币政策需要考虑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  相似文献   

12.
一、货币政策非对称性的原因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主要是指货币政策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效果,即货币政策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不仅依赖货币政策的方向和强度,而且依赖经济周期的具体阶段。一般认为,在经济收缩阶段扩张性货币政策的加速作用小于经济扩张阶段紧缩性货币政  相似文献   

13.
一、货币政策非对称性的原因 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主要是指货币政策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效果,即货币政策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不仅依赖货币政策的方向和强度,而且依赖经济周期的具体阶段.一般认为,在经济收缩阶段扩张性货币政策的加速作用小于经济扩张阶段紧缩性货币政策的减速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及面板模型等方法,实证分析我国不同区域对统一货币政策产生的差异性效果,研究发现,无论是在影响时间还是在影响程度上,货币冲击对经济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在对货币政策效应区域差异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通过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区域金融体系、缩小区域投资效率差异、发展外向型经济、建立结构调整型区域货币政策调控机制来缩小货币政策效应区域差异并维持货币政策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在经济转轨时期,我国货币政策的分配性效果非常显著,同一货币政策所产生的数量性效果对不同的经济主体、不同地区影响程度很不均衡,从而产生区别对待效应或部门歧视问题。货币政策的分配性效果已经成为影响数量性效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相似文献   

16.
近年央行实施了一系列货币政策,对经济金融进行宏观调控,但从执行情况看,央行货币政策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执行效果上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立足本地区经济金融运行情况,理论联系实际,对政策实施中来自操作工具、地方政府、金融机构、区域经济差异、行业分布因素而影响货币政策效应发挥的原因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力图发现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一些共性,供政策的制定者及实施者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检验了银行信贷冲击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扩张性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在区域内存在显著的非对称性效应,主要原因在于不同经济周期下微观经济主体具有不同的行为特征。建立充分反映区域经济特点的货币政策调控体系以及发挥货币政策结构性功能,有利于提高货币政策作用和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广西金融研究》2009,(4):75-76
李茹兰、张晶在《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6期撰文运用面板模型,分别针对1984—1997年间的紧缩性货币政策和1998—2004年间的扩张性货币政策展开区域效应差异检验,实证结果表明我国的货币政策不仅具有显著的区域影响差异,而且在紧缩和扩张时期的区域效应差异也存在明显不同:东部地区经济受紧缩性货币政策的影响在幅度和反应速度上相对于中西部地区都偏弱,  相似文献   

19.
后发区域经济发展关系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成败,需要积极调整经济政策,缩小区域经济差距。研究表明:货币政策效应在后发区域和相对发达地区存在差异性,相对发达地区对货币政策冲击的反应更为灵敏,后发区域则较为滞缓,发达地区受影响深度也大于后发区域;同时,扩张与紧缩的货币政策会对区域经济差距产生不同的影响。本文以西北四省区作为后发区域的典型案例,透视了2003年下半年以来货币政策调控对四省区经济金融运行的影响,进一步验证了货币政策效应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应用结构向量误差修正模型(SVECM),实证分析1990-2008年我国投资、消费、进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动态效应.实证结果显示:消费对经济的短期和长期冲击均高于投资和进出口,消费对投资冲击大于投资对消费冲击,消费和投资未产生相互挤出效应;经济波动以消费为主,世界经济波动对我国经济波动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