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9月底开始,华为共计7000多名工作满8年的老员工,相继向公司提交请辞自愿离职。这次大规模的辞职是由华为公司组织安排的,辞职员工随后即可以竞聘上岗,职位和待遇基本不变,唯一的变化就是再次签署的劳动合同和工龄。全部辞职老员工均可以获得华为公司支付的赔偿,据了解总计高达10亿元。  相似文献   

2.
2007年发生的"华为辞职门事件"的实质,是华为公司向员工抛出N 1方案(N是员工在华为公司的本单位工作年限),也就是华为公司向员工发出要约,员工接受要约提出辞职,双方协商解除劳动合同,华为公司向员工支付经济补偿金,以此来"买断"员工的"工龄",从而将员工的本单位工作  相似文献   

3.
黎想 《新前程》2007,(12):36-37
华为7000人“自愿”离职 今年9月底开始,华为共计7000多名工作满8年的老员工,相继向公司提交辞职申请自愿离职。 按照华为公司的要求,工作满8年的员工,由个人向公司提交一份辞职申请,在达成自愿辞职共识之后,再竞争上岗,与公司签订1—5年的劳动合同,  相似文献   

4.
2008年1月1日是<劳动合同法>正式实施的日子,这部专门调整劳资双方关系的法律对于改善紧张的劳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可是就在离新法实施不足3个月的时候,中国最大的电信设备制造商华为公司耗资10亿打扫门户.这场"7000员工先辞职再竞岗"运动--包括创始人、总裁任正非在内的所有工龄8年以上的员工需先辞职,同时获得补偿,再竞争上岗--引发无数争议,以致被舆论称为华为的"辞职门".  相似文献   

5.
一度引起全社会关注的华为公司几千名员工集体辞职事件(又称华为"辞职门"事件),伴随着时间流逝已渐渐隐去,但由此引发的紧张和焦虑并没有消退,无论是作为处于资本强势地位的企业主,还是透过"辞职门"事件忐忑于自己职业命运的劳动者,都同样面临着深层次的思考和重新定位。2008年新年钟声已经敲响,新的《劳动合同法》正式实施之际,本刊将有关"辞职门"事件发生后来自各方的看法和意见进行汇编,不是对一个事件的简单回顾,而是想通过各方评论,就"如何建立和谐劳资关系"进行更为冷静、理性的思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摩托罗拉不会对任何一位辞职的员工有任何成见,反而会仔细调查清楚他们辞职的原因,尊重他们的意见与决定。摩托罗拉的员工若要辞职,需要填写辞职表格并且进行辞职面试。通过辞职面试,摩托罗拉可以了解到员工离职的原因,并且进行具体分析,总结员工辞职的原因、员工的去向。如果是摩托罗拉公司内部有问题,一定会认真检讨,以此为戒。  相似文献   

7.
《劳动合同法》正式实施前一段时间,与其有关的事件不断发生,先是深圳华为公司"买断"8年以上老员工工龄,接着是全球零售巨头沃尔玛"地区裁员",还有  相似文献   

8.
在互联网时代技术创新与市场价值的结合越来越紧密的背景下,本研究以能力-动机-机会(Ability-Motivation-Opportunity)理论和组织能力三角模型(员工治理、员工思维模式、员工能力)为分析框架,选取华为公司为案例,探索华为公司如何构建针对商业工程师群体的人才管理体系,以获得企业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9.
按照华为公司的要求,工作满八年的员工,由个人向公司提交一份辞职申请,在达成自愿辞职共识之后,再竞争上岗,与公司签订新的劳动合同,工作岗位基本不变,薪酬略有上升。从2007年9月底开始,华为共计7000多名工作满八年的老员工,相继向公司提交申请自愿离职。  相似文献   

10.
华为公司的“全员导师制”,是一项民营企业可借鉴的企业员工培养制度。它可以有效缩短员工进入新环境的“磨合期”,尽快适应新的工作岗位,而且可以密切员工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新来的员工,面对一堆任务、面对上司的质疑、面对老员工的排挤,他们往往会选择辞职,这让人力资源主管们又开始犯愁,下一拨新人怎么招呢?  相似文献   

12.
陆学彬 《公司》2004,(2):50-50
新进技术人员集体闹辞职,对惠达公司是一个大震动:不仅仅是肖迈克、沈伟以及这15名大学毕业生,风波一定会波及到其他新进员工和老员工身上。他们为什么辞职?他们的表现怎样?公司反应怎样?每个人都在观察事态的发展。对此,有的公司会简单地采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式,既然事情由报酬而来,首先就给15名大学生加薪。  相似文献   

13.
HR来信:前几天我公司一员工提出辞职,并且是一个员工带走了好几个人,因公司年终货期紧,以往是基本不批准员工辞职或提前返乡的,该员工便到当地的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员工在那得知辞职只要提前30天提出即可的相关法规后,便要求辞职,这时候我们注意到员工提交上的"辞职申请书"上写到"因本人家中有事,需提前回家,望领导批准辞职!",我公司是否有权不批该辞职申请?批准的话,如何计算员工的离职时间?若不批准辞职报告是否与劳动合同法的有关规定相冲突?  相似文献   

14.
案例:陈某是一家制药企业的老总,最近为员工跳槽之事闹得血压升高,时不时还住院治疗。一提起员工辞职或跳槽,他就烦躁不安;“有些是创业初期的老员工,是同患过难的,如今也跳槽。有些是新招聘来的研究生、大学生,干了几年后,翅膀硬了,就要飞了,你就烦不烦?”当然对一家公司来说,走一两个人应该是没什么了不起的,问题是这些辞职的员工都是些骨干员工,或身居要职,  相似文献   

15.
叶雷 《中国就业》2008,(1):55-56
随着2008年1月1日实施《劳动合同法》日期的逼近,自9月底深圳华为鼓励7000余名工作满8年的老员工主动辞职竞聘开始,“中国式裁员”风起云涌。10月22日,沃尔玛开始在中国的“无原则解雇”:11月8日,广东番禺胜捷消防企业集团闪电上演“辞职再入职”的好戏:11月14日,广东惠州大亚湾汇利日用制品有限公司要求所有员工签署将往年的工龄“归零”的协议:  相似文献   

16.
作为人力资源的从业者,我与很多想要辞职、准备辞职、正在辞职、已经辞职的员工有过许多次交流,同时,自己最近也经历了一次辞职体验,亲自打入辞职队伍,转变自己的身份,与人力资源经理及业务经理进行了数次交锋,个中滋味,只有自己知道了.所以想结合自己的体验谈谈看法,从而帮助人力资源经理及业务经理有效地处理辞职事件.  相似文献   

17.
宋曦 《人力资源》2017,(4):76-78
在岗“退休”状,为害者甚众 在讨论老员工的管理问题前,必须明确一点,即哪些员工可以被归为“老员工”.“老员工”的“老”并不是指年龄,而是体现在两方面:第一,资历老.这些员工在本企业的司龄较长,有的甚至在企业创业初期就加入进来,他们与公司一起经历了初创、发展的风雨历程,与企业风雨同舟,也因此和老板有着深厚的感情.他们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较强,对公司的依赖心较重.第二,贡献大.  相似文献   

18.
各位好!大家都知道,华为公司近期规定,包括任正非在内的所有工龄满八年的公司员工,在2008年元旦之前,都要先后办理主动辞职手续。华为此举,引来舆论一片哗然,到  相似文献   

19.
谈到人才流失,几乎每一个人力资源经理都明白员工辞职以后对公司的不利影响:“越是老资格的员工辞职,越会搞得人心惶惶,鸡飞狗跳;跳槽率高,就会让人怀疑公司的前途;跳槽不仅人走了,还带走公司的技术和秘密;人走了就必须招聘新人才,费时间不说,新人来了还得重新训练,成本不划算;经验丰富的员工辞职成立新公司或到同业去谋职,都是增加经营对手……”  相似文献   

20.
当优秀员工不顾挽留翩然而去,当潜力员工不顾期待悄然离开,当重点培养的员工不顾重托挥手辞职,留给企业的是人才流失的痛.留住优秀员工成为企业关注的话题,以下建议可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