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森 《青海金融》2007,(B08):50-52
西夏文大安宝钱,铸造于西夏惠宗李秉常大安年间(公元1075—1085年),钱文为西夏文,小平旋读,汉文直译为“大安宝钱”,是西夏文钱中发现最早、数量和版别都比较多的一种。在西夏故地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甘肃省和陕西省北部出土发现较多,传世和出土的数量估计约在三到四百枚。  相似文献   

2.
《中国金融家》2011,(12):157-157
我国在货币采用少数民族文字由来已久,如西夏、元、清诸代的钱币上,分别铸有西夏文、八思巴文和满文。新中国的人民币上除了采用汉字为主要文字外,也曾先后采用过蒙、维、藏、壮四种少数民族文字。这些少数民族文字均由该少数民族书法高手书写,并经内蒙古、新疆、西藏、广西自治区人民政府主要领导人签批,国家民委校审,最后由国务院批准采用。  相似文献   

3.
《关于宝苏钱币试铸工场的探索》一文报道:“在嘉兴市的海盐和海宁二县交界处的袁化、淡桥、石泉、六里、黄湾一带发现了好多宝苏局的稀品和珍品钱币.包括一些半成品和次品的钱币,还有宫廷钱和压胜钱。……在这一带每家每户都有钱币.有的一家有十几枚宝苏局阔边钱。有的一家有二枚‘咸丰通宝’宝苏局‘当五’试铸钱。有的一户甚至拿出几枚宝苏局的珍贵钱币来,其中有的是半成品和次品。”  相似文献   

4.
西夏钱币是我同钱币史上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几年来,安康地区时有发现,多出自南宋窖藏或墓葬中,也有民间私人收藏,其中以汉字天盛,乾祐为多,西夏文仅见一枚。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古钱币上各种书体丰富多彩,钱文的精妙无比吸引着众多集币爱好者。首次在钱币上书写钱文的人是秦丞相李斯。“半两”、“两甾”钱文均是他采用小篆书写的,其体势修长,遒劲有力。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铸行钱币上的隶书“开元通宝”是著名书法家欧阳洵所书,四字平正古朴,结构开朗爽健。五代南唐书法家徐铉用篆、楷两体书写的钱文“唐国通宝”,真可谓珠联璧和,新颖别致。“淳化元宝”集真、行、草于一体,钱文出自宋太宗赵光义之手,该钱又称“御书钱”。宋徽宗赵佶精通书画,擅长行、草、真书,尤以铁线条最为得名,又称“瘦金体”,“大…  相似文献   

6.
戴政 《西安金融》2004,(3):62-63
宝伊局铸币因铜中掺杂较少,钱币铜色呈红色。宝伊钱因币材钱文的复杂多变,以及历史的原因存世希少而很受藏家的喜爱。现在我给大家介绍我所收藏几枚宝伊钱。图1:咸丰宝伊小平钱。此乃厚版币,超重较多,径25mm,重8.2克,生坑品、黑红锈、厚薄不匀。目前看来还没有比这更重的小平钱。图2:咸丰宝伊当十。径35mm、重18.1克。此币铸造的规整,钱唇打磨的很平整,钱币厚薄均匀,钱文清晰,生坑品,整体红锈,红铜质,早期铸币。咸丰当十币比同治当四还稀见,当十币中红铜少而黄铜多。图3:同治宝伊当四。部颁版,径34mm、重14.2克。此币生坑品,通身一层薄绿锈,…  相似文献   

7.
周延龄  袁林 《西安金融》2005,(8):111-112
本文通过对青铜质双面回鹘文钱币的考证.特别是正面钱文:阙、毗伽、卜古、回鹘天可汗:钱背文字;奉王命颁行。的广泛认同,经过查验史料,反复考证,否定了以往专家学者认为是牟羽可汗(公元759—779年)和怀信可汗(公元795-805年)铸造的可能性。进而确定此钱为高昌回鹘仆固可汗于公元866至876年铸造。  相似文献   

8.
王纪洁 《金融博览》2014,(18):70-72
在我国古代,将货币流通领域正式流通的钱币称为行用钱,为皇室或民间铸造的、非正式流通的钱币统称为压胜钱,主要用于馈赠、玩赏、配饰、卜卦等,种类繁多,形制各异.压胜钱,也叫花钱、吉祥钱、玩钱,因为上面的文字和图案多涉及传统文化、宗教艺术、社会风俗等,文化内涵极其丰富,现在一般被称为民俗钱.  相似文献   

9.
笔者收藏了千余枚安康月河出土的窖藏宋代钱币。这批钱币生坑绿锈,古色斑斓。其中发现折二“建炎通宝”(图1)中有一枚异宝篆书钱(图2)。通过钱文比较,深觉有趣。  相似文献   

10.
1993年有人提出“对子钱”要有两个标准(即分“高标准对子钱”和“低标准对子钱”)。1998年《中国钱币》第一期(总第60期)刊出了牛达生先生的《浅议对钱一兼述西夏对钱》一文(以下简称“牛文”)称:“我很赞成两个标准的提法”,还称“我对西夏对钱的搭配正是按低标准进行的”。这就给钱币界提出了一个严肃的学术问题,  相似文献   

11.
太平通宝钱铸造于北宋太宗赵光义太平兴国年间(976~984年),是宋代第一种年号钱。钱文书体真书兼八分体,背无文字或有星月纹,以铜质小平钱为主,至今小平铜钱存世仍多。另铸有铁钱,有小平、折二、折五、折十几种,主要铸造行用于四川、湖广等地。当时福建  相似文献   

12.
钱的别名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货币文化不过是豹之一斑。就钱币本身而言,已形成了由其形制、版别、重量、文字、书法、金属成分、铸造技术等为研究对象的专门学问,其中每一项,都可成为趣味无穷的话题。就说表示货币或钱币的文字吧,从古至今的货、币、钱、泉、钱币、货币等,每一个  相似文献   

13.
一、乾隆通宝中的异体钱 清高宗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5年)所铸制钱,连宝泉、宝源在内先后有双局开铸;多用黄铜、青铜浇铸.面文为"乾隆通宝"楷书,直读;背文沿雍正年间满文钱式穿左为"宝",穿右铸各局名.钱体大小厚薄不一,文字笔画位置多变,一般直径2.2-2.5厘米,重约2.4-4.8克.少数钱背可见星号或汉字;在乾隆通宝中,"隆"字异书钱为其他钱币少见.笔者收藏的乾隆通宝实物中,就有隆字的异体字五种之多.  相似文献   

14.
钱文写春秋     
中国的青铜铸币从诞生之日起,就与书法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在钱币上镌刻文字,始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布币和刀币。布币的钱文使用的是与甲骨文一脉相传的金文。所谓金文,是铸或刻在商周青铜器上的铭文,因为古代铜器分礼器(鼎)和乐器(钟)两大类,故也把铜器上的文字统称为钟鼎文。但一般钱面大多铸一个字,最多的也只有4个字,内容有地名、数目、干支、阴阳、吉语等,  相似文献   

15.
大约在10余年前,我在上海肇嘉浜路的钱币市场上遇见一枚略显特殊的古钱,此钱正面钱文为楷书“高昌吉利”四字,背面为光背。我拿在手上仔细端详,觉得此钱制作十分精整,钱文规范有力,钱体黑漆古包浆,应该是枚典型的传世品。  相似文献   

16.
前几年,我在中山北街-建筑工地上购得一串古钱币,约有110余枚.这串钱币大部分是北宋钱,有少量的唐"开元通宝""乾元重宝",还有三枚西夏"天盛元宝".另有一枚很怪的钱币,形似小平钱,直径25mm;穿5mm;厚1.3mm;重3.5g.正面上下直读"忽雷",右左读"驳马",背面是一匹奔驰的骏马,品像一般(见图).对这枚钱的含意我一直不清楚,后我去请教我区著名考古学家牛达生教授和我区著名钱币收藏家张志超先生,经多方查证,已知"忽雷驳"为唐朝开国名将秦琼(叔宝)的战马名,"忽雷驳马"钱应是一枚"马钱".  相似文献   

17.
论西夏货币     
西夏钱币的钱制与铸造,沿袭了北宋钱制与币形,也就是方孔圆形年号钱。由于西夏地区当时既缺铜又缺铁,所以西夏当时主要还是用宋与金的铜钱。由于北宋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宋与西夏重订和约,北宋每年“岁赐”银七万二千两,折算铜钱二十五万贯,绢十五万三千匹,茶叶十三万斤给西夏(见《宋史。仁宗记》)。据记载;北宋庆历四年,由于宋、西夏订立和约,和约规定,“元吴取消帝号,则宋册封为夏国主”。  相似文献   

18.
武裕民 《青海金融》2007,(B08):48-50
2000年,宁夏灵武市磁窑西夏瓷窑堡遗址发现一处西夏钱币窑藏。在场的民工分别将这些钱币拿走,根据线索,笔者找到了几个民工,在他们的手中,除了有西夏“天庆”“乾祜”“天盛”“光定”“皇建”等钱币外,还发现有铜“羊拐”,即仿造的铜质羊膑骨。经民工指点,笔者又在西夏钱币窑藏出土的地方发现了骨质的羊、马的膑骨。看到有人感兴趣,民工先后又拿来3件,  相似文献   

19.
1992年初,我收到新疆钱币学会寄给广西钱币学会的一本《新疆钱币》(1991年版)。对书中第14页关于“和阗马钱”的断代,曾经直感地产生过疑惑,感到书中第一枚放大的“和阗马钱”和另一枚摹本的“和阗马钱”,从文字风格上看,好象是战国时期布币和圜钱上的文字风格,  相似文献   

20.
越南古称安南,与我国接壤。笔者多年来收藏的安南古钱即有七十多种,近二百个版式。现将其中有代表性的从形制、版式、书法以及与中国古钱之关系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得到方家与同好的指正。越南在1884年被法国军事占领之前,其货币就受中国古钱文化的影响。自中国北宋初年,越南(即古安南)就采用了方孔圆钱,并用中国汉字书写钱文。币材有青铜、红铜、白铜、铅等。铜钱的铸造都比较精美。只是钱体不如中国古钱厚重。从安南流入中国的古钱中,黎显宗景兴年间(其元年即清乾隆五年)的景兴钱版式最为繁杂。景兴通宝就有真、隶、篆、行四种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