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解决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三农”问题和就业问题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而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更是决定着这两个重大问题能否顺利解决的核心问题。通过认真分析我国社会经济现状,发掘农业内部吸纳劳动力就业潜力,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加快小城镇建设,发展对外劳务输出,规范劳动力市场等一系列措施无疑是当前解决这一问题的现实而合理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吴昂 《经济问题》1994,(4):40-43
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拓宽剩余劳动力就业渠道中共运城地委书记吴昂到2000年我国农村能否实现小康目标,解决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就业问题至关重要。本文结合运城地区的实际情况谈些浅见。挖掘农村内部潜力,依靠自己“就地消化”,是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实选择纵...  相似文献   

4.
刘福成 《经济师》1998,(8):65-66
内部消化解决农业剩余劳动力问题的思考●刘福成我国农业劳动力的就业压力,不仅来自目前剩余劳动力的存量和今后的自然增长量,而且随着农业生产率水平的提高和可耕地资源数量的减少,农业部门还会不断再生出更多的农业剩余劳动力。如何解决农业剩余劳动力问题,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5.
6.
王郁昭 《经济论坛》1994,(14):40-41
农业劳动力逐步非农化,这是发达国家成功的经验。中国的现代化也必须走这样一条道路。但是,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农业资源的短缺格外突出。首先,农业劳动力存在着极其显著的绝对剩余。与此同时,由于技术进步对劳动力的替代作用,中国农业劳动力也有相当程度的相对剩余。其次,不仅农村有剩余劳动力,由于长期以来的人口政策和城市化方针的失误,城市也有一定数量的剩余劳动力。尽管现在看来城乡劳动力在就业选择上有某种互补性,但总的来看这是一对矛盾。第三,建国以来我国形成了一套工农分割、城乡封闭发展的制度安排,改革以来虽有若干突破,但农村人口的产业和区域流动(特别是城乡流动)仍受到种种限制。  相似文献   

7.
柴晓霞 《经济师》1997,(4):54-55
实现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意义与途径●柴晓霞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人类从进入农业社会并产生剩余劳动力以来,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就在时快时慢,时大时小不断进行。与社会发展进步的程度相适应,农村剩余劳动转移的越快,不仅对推动城市...  相似文献   

8.
扩张就业容量与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人口流动模型的研究,刘易斯提出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理论,托达罗提出了在农村内部消化剩余劳动力的理论。中国需要转移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总量巨大,任何单一路径不能解决剩余劳动力就业的问题。结合中国国情,本文认为:我国梯次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三大路径是:扩张大中城市就业容量,促进剩余劳动力异地转移;扩张小城镇就业容量,促进剩余劳动力就近转移;扩张农业内部就业容量,促进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贾然 《经济师》1998,(9):59-59
今年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目标就是要把全国的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同时做好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要想在三年时间内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摆脱困境,就要坚定不移地走鼓励兼并、规范破产、减员增效、下岗分流和实施再就业工程的路子,这样虽...  相似文献   

13.
14.
由于自然和历史原因,河北农村形成并累积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作为人口大省和农业大省,2009年河北省农村劳动力2944万人,其中农村剩余劳动力700万人左右,剩余率约为24%。  相似文献   

15.
16.
陈卫平 《经济师》2001,(11):14-15
深化农业内部就业来解决目前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 ,是一条可行的途径。农业内部并非没有就业扩张潜力 ,目前农业之所以表现出大量农业劳动力外流或转移 ,是缘于落后的农业生产条件、低水平的农业生产结构和传统的农业经营方式致使农业比较效益低下 ,农民从事农业生产无利可图而产生的。适时地调整农业政策 ,提高农业比较效益 ,是深化农业内部就业的根本。  相似文献   

17.
18.
正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挑战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一、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 的进程已没有后推的余地 在未来的中长期战略发展过程中,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难题仍属就业。  相似文献   

19.
20.
农业市场化不仅要求对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土地进行合理流转,同时也要求对农业另一基本的生产要素--劳动力进行市场配置。新中国建立以来,农村人口增长很快,农业劳动力也相应快速增长,即从建国初的1.8亿增长到现在的4.4亿,而耕地支队人建国初的15亿亩减少到现在的14.3亿亩。劳均耕地从建国初的8亩减少到现在的3亩多。农业的这一现状,决定了农业的低效率和自给性。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2000年预计将有2亿多农村剩余劳动力。根据我国国情,对农业劳动力资源的充分开发利用,必须通过其合理分流与优化配置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