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吕焱 《新智慧》2002,(3):45-45
《财会月刊》2001年第20期刊登了曾纪澍的《浅析企业接受非现金资产损赠的核算》一(以下简称“曾”0,对于现行会计制度接受损赠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核算提出了异议,曾认为,如果接受损赠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中途不予处置,应在资产价值摊销完毕时,按原确诊的入账价值计算应交所得税,借记“资本公积-接受损赠非现金资产准备”科目;贷记“应交税金”科目。同时,借记“资本公积-接受损赠非现金资产准备”科目;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如果接受损赠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中途出售或转让,除按一般的固定资产出售和无形资产转让进行核算外,不 按原接受损赠时的入账价值计算应交所得税,分录同上。但笔认为。这产核算不符合权责发生制原则和配比原则,而应采用下述方法核算。  相似文献   

2.
王凌雁 《新智慧》2004,(11A):56-57
一、接受非现金资产捐赠时有关所得税处理的规定。按《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企业接受非现金资产捐赠时(不包括外商投资企业接受非现金资产捐赠),需计算未来应纳的所得税。企业接受捐赠的非现金资产,按会计制度规定确定的价值,借记“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科目,按确定的价值计算的未来应纳所得税,贷记“递延税款”科目,按确定的价值减去未来应纳所得税的余额,贷记“资本公积”科目。企业使用、摊销或处置接受捐赠的非现金资产时,按规定应交的所得税,借记“递延税款”科目,贷记“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科目。  相似文献   

3.
方飞虎 《新智慧》2006,(1):27-28
国税发[2003]45号件《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需要明确的有关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对贯彻执行《企业会计制度》需要调整的若干所得税政策作了明确规定。财政部就企业执行会计制度及相关准则.并结合国税发[2003]45号件中涉及的有关问题.在财政部与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的财会[2003]29号件《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会计准则有关问题解答(三)》(简称《问题解答(三)》)中进行了具体规范。  相似文献   

4.
5.
方飞虎 《新智慧》2005,(7):57-57
按照现行会计制度有关要求,当处置接受捐赠的非货币性资产时,按原先转入资本公积的金额,借记“资本公积——接受捐赠非现金资产准备”科目,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笔认为,这一处理方法不尽合理。  相似文献   

6.
7.
8.
丁连第 《新智慧》2005,(5):55-55
一、采用应付税款法时,当期所得税费用与当期应交所得税的关系 应付税款法是企业所得税费用的核算方法之一。《企业会计制度》第一百零七条规定:“应付税款法,是指企业不确认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按照当期计算的应交所得税确认为当期所得税费用的方法。在这种方法下,当期所得税费用等于当期应交的所得税。”《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第九十八条也作了同样的规定。  相似文献   

9.
崔莹 《新智慧》2006,(3):38-39
企业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有应付税款法与纳税影响会计法,纳税影响会计法包括递延法和债务法,债务法又分为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和损益表债务法。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从资产负债表出发,逐一分析资产与负债的账面价值与税基之间产生暂时性差异的原因并进行核算;而损益表债务法是从损益表出发,逐一确认收入与费用在会计与税法上的时间性差异以及该差异对本期所得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11.
新会计制度出台以后,资产计价的确定方法发生了较大变化,致使企业资产的帐面价值和所得税的计算与原会计制度相比,产生了较大差异。在新的会计制度下,企业的资产计价已发生种种变化并对所得税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特别是所得税的计算与核算。因此,在处理方法上也应作相应的考虑。  相似文献   

12.
李刚 《新智慧》2006,(8):28-29
一、所得税会计处理的有关概念 1.时间性差异。应税收益和会计收益的差额,在一个期间内形成,可在随后的一个或几个期间内转回。其成因是由于会计准则或会计制度与税法在收入与费用确认和计量的时间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3.
丁连第 《新智慧》2005,(13):55-55
应付税款法是企业所得税费用的核算方法之一。《企业会计制度》第一百零七条规定:“应付税款法,是指企业不确认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按照当期计算的应交所得税确认为当期所得税费用的方法。在这种方法下,当期所得税费用等于当期应交的所得税。”《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第九十八条也作了同样的规定。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国家税务总局新近颁布的《企业债务重组业务所得税处理办法》和财政部2001年修订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发现,企业在债务重组中所取得的非现金资产入账价值的确定、债务重组损失和收益的确认等方面都有差异。  相似文献   

15.
正现行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所得税会计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在计税差异的确定上与利润表债务法比区别较大。经过教学过程中的反复思考,认为现行准则关于计税差异的描述不够全面和清楚,本文通过对暂时性差异的分析,探讨了准则在计税差异上的问题,提出了关于重新界定计税差异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我国所得税会计处理中债务法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目前所得税会计处理的损益表债务法与国际上采用的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比较,二者理论基础相同,均符合权责发行制原则,但核算递延税款的出发点不同,对收益的理解不同,确定报表项目的顺序相反,所披露信息不同,结合本国的实际,我国应统一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相似文献   

17.
按历史成本计价原则,企业非现金资产应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入帐,但在产权产生变动等特殊情况下,必须按评估确认的公允价值入帐。资产评估增值(或减值)的所得税核算可按据实逐年调整方法或综合调整方法调整会计利润,计算应纳税所得额。  相似文献   

18.
姚文英 《新智慧》2006,(3):37-38
一、会计政策变更的所得税会计处理 会计政策变更是指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对相同的交易或事项由原来采用的会计政策改用另一种会计政策的行为,属于企业会计核算方法的改变。一般情况下,对会计政策变更的追溯凋整不会影响以前年度应交所得税,即不涉及“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科目的调整。会计政策变更涉及损益调整的事项是否要进行所得税的会计处理,主要与企业所得税的核算方法以及会计政策变更是否形成时间性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19.
倪侃侃 《新智慧》2006,(10):24-25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以下简称所得税准则)的规定,一般情况下,应纳税暂时陛差异需要被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负债,可抵扣暂时性差异需要被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但在几种例外情况下,它们是不需要被确认的。  相似文献   

20.
方光正 《新智慧》2006,(1):29-29
一、所得税会计处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递延法核算结果不符合资产负债的确认条件。递延法是将本期时间性差异产生的影响所得税的金额递延和分配到以后各期,并同时转回原已确认的时间性差异对本期所得税的影响金额。递延法核算的原理是.在税率变动或开征新税时,不需要对原已确认的时间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金额进行调整,但是在转回时间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金额时.应当按原所得税税率计算转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