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三 《宁波经济》2007,(8):44-45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迅猛推进,外来人口的不断涌入,使镇海区特别是城乡结合部的“房东经济”日益红火。笔者从该区统计局了解到,据最新的调查资料显示,目前镇海区有外来人口超过40万(登记在册约36万),其中男性19万、女性21万。在这40万人中间,又有近30万人需要临时租用民房居住生活,由此“催生”了该区25000户的“房东”。据测算,这25000户“房东”年租金收入约在2亿元,户均8000元左右。如此红火的“房东经济”,盘活了百姓的存量资产,给他们带来比较可观的收益。据悉,最大的“房东”年租金总收入超过20万。“房东经济”。正成为当前城乡发展中越来越热的经济现象而为人们所关注。然而,看似红红火火的“房东经济”的背后,却隐含着复杂而深刻的社会问题,需引起决策者的注意。[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香港经济近年处于低潮,许多行业都面临困难,但会展的业务却连续上升。据统计,去年香港共开了2229次会议(含各种展览会),其中大型国际展览逾百次,营业额较上一年增加18%。去年参加各类会议展览的游客人数为40多万人,比上一年增加27%。每位游客的平均消费为1.05万港元,为香港的旅游、饮食、零售等行业增加约42亿港元的收入。  相似文献   

3.
第八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科学发展评价报告揭晓,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的平均规模:人口82.30万人,地区生产总值314.90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6.7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4212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158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约7590元。  相似文献   

4.
经济高增长为何带不来高就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济增长了,就业率就提高了。”这是人们很自然的想法,也是世界各国规律性的现象。然而,这条规律如今在中国似乎不“灵”了,当中国正在为经济增长欢呼时,却发现失业率也在增长。2000年以来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节节攀升,目前已增至约2400万名,而农村还有1.5亿富余劳动力等待“消化”。“经济高增长带来高就业”的规律为何会在中国失灵?  相似文献   

5.
唐红祥 《广西经济》2005,(10):52-52
据广西保险局的统计,2004年全区实现县域保险保费收入33.07亿元,同比增长14.55%,占全区总保费收入的49.66%。县域保险在县域范围内提供了约10000亿元的各类保险保障,共支付各类赔款和给付近7.85亿元,充分发挥了保险的经济补偿职能。全区县域保险业共为我区县域地区提供就业岗位约1.8万个,缴纳地方营业税和个人所得税约7000万,有力的支持了我区的县域经济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香港旅游业秣马厉兵迎发展旅游业被称之为无烟工业,若经营得当,可为一国或一地带来相当丰厚的利益。香港旅游业就是如此。别看香港仅为弹丸之地,但每年到港旅游人数多达千万人次,收入七百多亿港元,成为香港的重要经济支柱之一。“九七”将至,不少海外游客都希望届时...  相似文献   

7.
天等县是新阶段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县总面积323万亩,其中耕地面积38万亩,人均耕地面积0.97亩,全县总人口40.5万人,其中农村人口38.76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13.5万人。近年来,天等县发挥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抓住“两广”对口帮扶的机遇,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解决“三农”问题、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来抓,创新思路,强化服务,取得了很好的效果。2005年全县累计转移就业8.7万人,劳务经济收入达4.38亿元,相当于全县财政收入的4倍,全县农民人均劳务纯收入约690元,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3%。  相似文献   

8.
香港的中小企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发展概况香港由于地域狭小,人口稠密,缺乏自然资源,无法大力发展大型和巨型企业,因此它的企业结构主要以中小型企业为主。据统计,香港中小企业超过29万家,占本港机构总数98%以上,为139万多人(约占工作人口的六成)提供了就业机会。由于香港中小企业绝大多数集中于制造业,因此笔者仅从制造业来进行分析。据调查,香港制造业的产值约占本地生产总值的22%,聘用人数约占就业人口的35%。无论从产值、就业或出口等方面来看,制造业都居重要的位置。因此,制造业的兴衰是香港经济的“晴雨表”。在50年代初期,当时香…  相似文献   

9.
吕摘 《港口经济》2008,(11):33-33
“首届亚洲邮轮大会”今年10月在上海召开。目前中国邮轮业收入约为2.4亿美元,仅占全球邮轮业总收入的1.3%,若做好市场和后勤供应配套,发展空间巨大。  相似文献   

10.
一、香港制造业对外部市场的依赖战后香港制造业由于高速发展,在整个经济结构中的地位日益提高。七十年代中期,香港当地生产总值中,制造业约占三分之一左右。金融业的崛起使香港成为亚太地区最大的金融中心,制造业所占比重因此而相应降到1981年的26%,但是制造业仍不失为香港最大的经济部门,其重要性并未受到影响。这种重要性表现在,它为90多万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这一数字占全港就业总数的36.5%;制成品的出口赚取了大笔外汇收入,1981年港产品出口收入高达797亿港元。同期,在金融业和地产业工作的总人数还不到25万人,仅占全部劳动力的9.8%,而旅游业的收益也只有77亿港元,等于制造业出口收入的9.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