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企业产权研究的新视角--直接产权与间接产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全伦 《财经研究》2002,28(7):38-44
本文从企业存在的两种形态:物质形态和价值形态出发,将企业的产权划分为直接产权与间接产权,二者分别又有物质与价值之分。直接产权的主体是经营管理者和投资者,直接产权由于其产权主体所拥有的和企业所必需的特殊资源-企业家才能和资本直接地参与了企业财富的创造过程而具有充分的排他性和独立性;间接产权包括个体间接产权和国家间接产权,它们的主体分别是企业内部的职工和政府,间接产权由于其产权主体占有的特殊资源,劳动力和环境间接地、被动地参与了企业财富的创造过程而具有高度的依附性和有限的排他性。产权的、对象、实现方式等决定了其主体在企业治理机制中的作用和地位,产权之间的统一与分离状况决定了企业的制度模式。  相似文献   

2.
价值、财富与分配"新四说"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前,学术界在商品价值、社会财富和分配关系的基本理论研究方面仍没有取得共识。为了清晰地使有关价值、财富与分配的各种现象和本质联系都可得到圆满的科学说明,笔者提出“新四说”:各种生产性活劳动创造商品价值——活劳动价值说;全生产要素或经济要素创造社会财富或商品使用价值——全要素财富说;多种产权关系决定按资和按劳等多种分配方式——多产权分配说;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的形式是要素所有者创造价值和财富并据此参与分配,而实质是按生产要素产权分配——按要素贡献的分配形式与实质说(按贡分配形质说)。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假定基金产权划分为直接产权与间接产权、物质产权与价值产权的基础上,以离岸基金为例探讨跨国基金的产权关系.基金产权相互分离,且归属于相对独立的不同产权所有者,是基金实施跨国经营和跨国融资的产权基础,其中关键是,基金的国家间接物质产权与国家间接价值产权相分离并分别归属于不同国家的政府.实现跨国基金的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需要,规范各类基金产权所有者的权利和行为,降低基金内部的交易费用,重新构建基金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4.
跨国公司产权归属问题的一种新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企业存在的两种形态--物质形态和价值形态出发,将跨国公司的产权划分为直接产权与间接产权,二者都有物质与价值之分。直接产权的主体是公司的经营管理者或公司的投资者;公司的间接产权包括个体间接产权和国家间接产权,其主体分别是公司内部或公司投资组织内部的职工、公司所在地或投资者所在的国家;跨国公司的不同产权之间是一种既统一又分离的关系,公司直接物质产权与直接价值产权完全分离为跨国公司的形成提供了可能,子公司的个体间接物质产权与个体间接价值产权、子公司的国家间接物质产权与国家间接价值产权同时分离是跨国公司的经营范围超出国界的产权原因。  相似文献   

5.
本从企业存在的两种形态-物质形态和价值形态-出发,将跨国公司的产权划分为直接产权与间接产权,二都有物质与价值之分。直接产权的主体是公司的经营管理或公司的投资;公司的间接产权包括个体间接产权和国家间接产权,其主体分别是公司内部或公司投资组织内部的职工、公司所在地或投资所在的国家;跨国公司的不同产权之间是一种既统一又分离的关系,公司直接物资产权与直接价值产权安全分离为跨国公司的形成提供了可能,子公司的个体间物质产权与个体间接价值产权、子公司的国家间接物质产权与国家间接价值产权同时分离是跨国公司的经营范围超出国界的产权原因。  相似文献   

6.
企业性质的合作博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本质上是一个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基于“合作剩余”的合作博弈。合作剩余是企业产生和存在的根本原因 :合作剩余的分配 ,取决于要素所有者的谈判力以及选择的博弈策略。要素所有者的谈判力取决于资产专有性、产权特性、市场竞争状况和技术条件等因素。在合作剩余分配中 ,非合作博弈将导致企业难以久存 ;现实企业 (特别是绩优企业 )的合作剩余分配应是一种合作博弈的局面。  相似文献   

7.
以人力资本产权体现劳动者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提高企业效率,实现人力资本产权,应该按照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市场经济的双重要求,建立物质资本产权与人力资本产权有机结合的企业产权结构.一方面,投入企业的各种生产要素,都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得以展开的必要条件,因而其所有者在企业中的地位是平等的;另一方面,投入企业的各种生产要素,无论是物质资本还是人力资本,都在价值增殖过程中发挥了作用,因而都应该参与企业剩余的分配.因此,无论是物质资本所有者,还是人力资本所有者,都是企业的出资者,他们都有权参与企业的重大决策和利益分享.  相似文献   

8.
一、我国收入分配不公的类型 一般来讲,公平即公正,在这个前提下,判断收入分配是否公平,有四个标准可供选择:第一,要素投入与要素产出是否对称。要素即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土地、资产(金)、技术等。各要素的所有者都应取得相应的收入,劳动者获得劳动收入,土地所有者获得土地转让或增值收入,资产(金)所有者获得资产(金)收入。人们如果获得了要素以外的收入或者要素投入与要素产出不对称,则被视为不公。第二,劳动与收入是否对称,即是否按  相似文献   

9.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企业间竞争不断加剧,企业家人力资本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企业家人力资本产权的特性表现为个人专属性和主动性、价值难以识别和度量、专用性。企业家人力资本产权的实现是市场条件、企业组织形态、制度环境和在此基础上的企业家人力资本所有者和物质资本所有者(或其代理人)博弈的结果。具体路径为:确立企业家人力资本产权个人所有的制度安排;实现企业家人力资本配置的市场化;完善企业治理和产权结构,激励企业家人力资本;健全制度体系,保护企业家人力资本产权。  相似文献   

10.
黄之骏 《生产力研究》2005,(12):196-198
如何合理利用人力资本涉及到人力资本所有者与物质资本所有者之间的关系,由此引出了人力资本产权界定问题。人力资本产权界定是企业治理结构的基础,决定着企业治理结构的模式选择;而治理结构则是企业产权界定安排的具体形式,治理结构的选择会影响人力资本产权界定的合理性。从而形成了人力资本产权界定与企业治理结构的互动关系。人力资本产权界定不是静态的,而是一个不断调整的过程。因此人力资本产权界定就是人力资本所有者与物质资本所有者的产权博弈过程。随着环境的变化,人力资本产权再界定使得企业治理结构实现不断变迁和优化选择。  相似文献   

11.
活劳动价值一元论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核心思想,在坚持其核心思想的基础上,结合当前的形势,抽象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新的假设前提,即劳动形式的复杂化、产权关系的多元化以及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在此基础上,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进行了发展,认为:物化劳动转移价值效率的提高和活劳动创造价值效率的提高是相辅相成的过程,劳动生产率反向变动规律不一定成立;按要素分配本质上是按物化劳动的产权进行分配;服务业同样创造价值。  相似文献   

12.
要素间相对稀缺程度的变化与企业产权演进逻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现有的企业产权配置理论是在不完全契约框架下通过比较要素的“特性”展开讨论的,然而从要素间在质的规定性上进行比较,本身具有不可比性。如果将企业看成是由多个要素所有者为取得合作收益而结成的特别合约,那么,各个要素所有者博弈企业的权益,其“谈判势力”的大小不在于他们各自所拥有的要素在性质上的特别之处,而在于供求量对比中显现出的各个要素的相对稀缺程度高低。要素的相对稀缺程度决定要素所有者间“谈判势力”大小,由此决定企业“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的分配。这一结论能够逻辑一致性地、历史地、动态地解释企业的产权结构及其演进逻辑。  相似文献   

13.
偏好、禀赋、技术与企业产权制度的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要素所有者的最大化行为的分析发现,企业产权分配依赖于要素的投入系数和产出系数,企业所依存的偏好、禀赋和技术条件正是通过对这两个参数的影响而主导着企业产权制度的发展.从历史过程和这三个条件的发展趋势来看,企业产权制度演进的趋势必然是以人力资本为主导的联合产权制度.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分配制度面临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时候,从改革的理论基础提出问题进行探讨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分配原则,就是将各种生产要素相互协作共同生产的价值,按各种要素的贡献由各要素所有者依据产权参与分配,生产要素价值论和产权论分别从经济关系和法权关系两个方面论证了分配制度的理论基础,两论又紧密联系,不可缺失。  相似文献   

15.
李全伦 《财经研究》2006,32(12):25-32
从产权角度考察,在公共环境被投入企业的过程中,政府以转让公共环境产权为代价,换取企业的国家间接物质产权(含征税收权),而不是政府单方面向企业转让公共环境的使用权,以换取征税权。政府客观上占有辖区内任何企业的国家间接物质产权。税收取决于政府行使国家间接物质产权的实际绩效,受公共环境的质量与数量,以及政府执行国家间接物质产权的能力与行为的影响。因此,税收的本质是政府以政治权力为手段行使企业国家间接产权的报酬。  相似文献   

16.
企业剩余由资本所有者独享向其他要素所有者共同分享的演进是现代企业治理结构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本文对剩余和剩余分享进行了界定,分析了剩余分享的几种情形,阐释了剩余分享的内在产权机理及其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杜莉 《经济纵横》1993,(4):28-30
<正> 产权归属明晰化是推行股份制的前提条件。笔者拟从产权界定理论入手,结合股份制经营机制的特征,对股份制经营条件下企业产权的界定问题作初步探讨。一、股份制企业产权的存在形式在股份制经营条件下.企业资产的所有权与经营权是分离的。根据这一前提,股份制企业产权实际上就是资产所有者和经营者在法律上对其资产行使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这种产权在股份制企业中有三种形式;其一,当企业股份的持有者以股东的身份对公司的资产行使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时,产权以股东所有权的形式存在;其二,在股份制企业内,股东只是通过参加股东代表大会来行使其  相似文献   

18.
针对论文《究竟是按所有权分配还是按贡献分配?》的一些观点,笔者提出如下四点商榷意见:一、劳动价值论的实质不是说价值是在劳动过程中创造的,而是指,价值是人类抽象劳动的凝结,价值的源泉和实体是活劳动,非劳动要素不创造价值;二、按要素所有权分配是生产要素分属不同所有者条件下的客观规律,是马克思提出和赞同的正确理论;三、分配方式是由所有制而不是由政权的性质决定的;四、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理论依据不是劳动价值论,不能通过歪曲劳动价值论,否认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的本质差别。  相似文献   

19.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明晰产权"是改制的核心.按照De Alessi的定义:"产权是人们拥有的对资源的用途、收入和可让渡性的权利."产权决定了所有者承受的结果、影响他们的选择和资源的用途.明晰的产权不仅指产权关系的明确,而且还意味着建立合理的产权结构.所谓产权结构是指产权所有者及其相互关系.它有两层含义:第一,谁是产权所有者;第二,在占有产权的基础上,所有者之间结成什么样的关系.不同的产权结构将产生不同的激励机制,影响企业资源配置的效率.  相似文献   

20.
论人力资本的产权特征与企业所有权安排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1  
本文认为,同非人力资本产权相比,人力资本产权具有人力资本与其所有者不可分离、人力资要的价值信息容易隐藏、人力资本必须在其所有者的协作劳动中发挥作有等方面的典型特征,这些特征决定了人力资本同非人力资本一样,不仅能够承担风险,而且还具有可抵押性,从而得出有效率的企业必须实现人力资本所有者与非人力资本所有者共同分享所有权的结论,解释了企业组织形式变化中,人力资本逐步得到重视的原因,也为得股权奖励、职工持股计划等改革方案的实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