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建波 《大陆桥视野》2013,(10):123-124
推广和使用节能建筑将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只要按照节能新标准严格把好节能设计关,监督好施工节能用材、施工关,就能有效提高居住建筑节能效率,降低建筑能源耗费。  相似文献   

2.
樊丽波 《经济师》2013,(11):200-201
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我国人口众多、能源资源相对不足,近几年能源资源过度消耗和由此造成的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建筑能耗是社会能耗的三架马车之一,既有居住建筑能耗是建筑能耗最大的组成部分。对既有居住建筑进行节能改造,是建筑节能、降低社会总能耗的重要途径。文章通过对太原市既有居住建筑节能的现状分析,归纳出了太原市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当前存在的问题和主要原因。通过既有居住建筑节能现状分析,结合改造实例,从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范围包括的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改造、室内供热系统计量及温度调控改造、热源及供热管网热平衡改造等三个方面论述了当前既有住宅建筑改造的特点,并针对其特点,从节能材料选用、改造费用的角度探讨改造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3.
刘其涛 《城市建设》2010,(7):235-235
居住建筑节能技术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也是我国城市建设的内在发展要求之一。在全球资源紧缺的情况下,几乎所有国家都提倡节约自然资源,以维持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我国是资源大国,同时也是资源小国,因为我国人均资源量相对于世界水平来说是比较少的。因此我国党和政府特别强调对自然资源的节约。作为新时代重要的耗能产业:建筑业,自然也需要提倡节能技术。本文将对节能技术以及施工管理作一点研究。  相似文献   

4.
对于房屋加层改造来说,对缓解城市建设用地紧张,改善生产、居住条件,加快城区改造都具有现实意义,文章主要结合房屋加层工程的技术方案,介绍了轻钢直接加层施工中新旧结构之间的连接、柱脚节点构造措施、施工技术要求等方面,加层工程施工中没有对使用造成不利影响,保证了房屋安全正常的使用。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长输管道项目出现的施工节能环保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提高施工中节能环保的具体控制措施,这在长输管道施工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这些措施的贯彻与实施,可以提高长翰管道的整体施工水平,促进我国长输管道施工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具体介绍了抽柱改造的具体施工程序以及吊车梁制动结构同柱的连接、柱同基础的连接处理等具体施工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对我国工业建筑抽柱改造设计和施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颜显君 《大陆桥视野》2016,(14):242-242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提升,人们的居住环境和生活水平有了非常大的改善,对室内的居住环境和室内的装修要求也越来越高,建筑行业的施工技术也有了新的提升,建筑材料也有了较大的更新,对现代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的施工质量标准也作了相应的调整。良好的施工质量不仅会给施工企业自身带来正面的影响,而且对居民在今后的居住与使用也会减少不必要的麻烦。本文对现代建筑装饰装修施工质量的管理要点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经济发展进步的推进下,人们的绿色环保意识以及节约能源的意识逐渐提升.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房建工程中应用绿色节能施工技术越来越普遍.从实际中的情况可以发现,应用绿色节能施工,不仅仅可以有一个较为舒适的居住环境,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会逐渐降低资源的消耗量,进而提升资源的使用效,进而可以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以及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本文笔者根据工作实践经验对建筑工程绿色节能施工技术应用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9.
陈树彬 《城市建设》2009,(11):92-92
本文主要对节能建筑的外墙外保温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和解决措施,通过对节能建筑外墙外保温施工的认识,努力提高节能建筑外墙外保温施工中的质量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0.
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我国各领域都在飞速发展,而当今世界上,能源的问题已经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在建筑领域内,房屋建设所消耗的资源也在不断增加,为了可持续发展,减少资源消耗,我们应该对建筑施工过程中的节能技术进行探索和研究,人类对资源的无限度使用终究会导致资源枯竭,只有发展节能技术,才可以满足目前人类的需求,使人们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本文结合了房屋施工中的特点,对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的相关节能技术进行分析,并对其运用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1.
林德山 《城市建设》2011,(1):145-146
目前我国在建筑节能方面已经投入了相当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资源,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研究工作主要限于建筑节能技术和建筑节能政策方面,对于建筑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和控制仍关注不足,本文重点研究节能建筑外墙外保温的施工管理过程,针对外墙外保温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在实际分析基础土,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和建议,提高节能建筑外墙外保温施工的质量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2.
《经济师》2018,(2)
我国现有建筑中60%是既有居住建筑且均为上世纪80年代后建造的,除了冬季采暖普遍能耗高外,还存在室内热舒适度较差,居民热费支出相对较高,同时大量燃煤采暖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它污染物的排放,对室外环境和空气质量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2004年国家提出了"节能减排"兴国战略目标之后,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这项工作也随即被提上了议事日程,明确指出此项工作是落实节能减排任务的重要内容,也是建筑节能工作的重点。为改善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和城市面貌,创建"低碳生态城市"和改善人民群众生活品质,对非节能建筑进行改造势在必行。文章对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工作现状、存在问题及产生的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和思考,并提出了一些参考措施和意见。  相似文献   

13.
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带动了建筑工程突飞猛进的发展,极大的提升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但同时,我们也发现,我国建筑工程建设也存在一些问题,其中一个比较突出的就是工程墙体节能施工的质量监督问题,主要存在着工程材料不合格、施工技术缺乏指导、施工质量缺乏有效监督管理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用户的使用,还可能会缩短建筑工程的寿命,给人们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隐患。因此,研究建筑工程墙体节能施工的质量监督就显得很有必要,本文根据我国建筑工程墙体节能施工监督的现状,并结合本人实际的工作经验,提出了一些墙体工程节能施工质量监督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4.
科技与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居住的建筑要求也越挑剔,居住建筑的水暖设计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能完善该项设施,使其能更具合理、更好地服务大众,是每一个水暖技术师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本文分析了建筑工程中水暖施工常见问题,并对建筑工程中水暖施工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我国节能工作的不断深入,外墙外保温因其特有的外在环境优势和技术优势,在我国有了一定的发展。外墙外保温技术既能避免建筑热桥、墙面冬季结露,又可以保护主体结构,减少温度应力,增加结构寿命,且比内保温增多建筑使用面积;与此同时,由于我国居住建筑以砖混结构为主,结构厚重,热容量大,采用外墙外保温建筑热稳定性良好、居住舒适,受到了人们的认可。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裂缝的产生和耐久性始终是外墙保温存在的突出问题。以下笔者通过对外墙外保温的材料选择、施工要点、质量监控等方面的论述,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上海明珠花园16栋住宅楼的供热系统,包括换热站、二级管网及户内温控装置的节能改造.由于建筑的外围护结构按山东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14-022-2003节能50%标准设计、施工,已经经过验收达到节能50%标准,为供热系统节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通过对原供热系统进行气候补偿自动节能控制改造,分时段供热自动控制改造和二级管网变频流量控制改选以及二级管网水力平衡改造,最终实现了整个采暖期能耗水平由原来的40W/m?降低到20W/m?.  相似文献   

17.
采暖地区住宅的建筑节能主要是要降低住宅的采暖能耗。1996年7月《居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26-95》开始实行。既有采暖居住建筑节能改造与新建建筑相比,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而节能投资的回收周期又很长,加上住房体制上的问题,全国至今未见有大规模的旧房节能改造工程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住宅建设持续空前发展,人们的居住条件逐步提高,并对居住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钢结构住宅代表了未来的住宅发展新模式,钢结构住宅适宜工厂大批量生产,工业化、商品化程度高,可以将设计、生产、施工、安装一体化,提高住宅产业化水平,因此应用越来越广泛。  相似文献   

19.
建筑的节能设计是现代化建筑施工的重要要求,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节能。夏热冬冷地区的节能技术较为复杂,需要对其进行专项研究。本文针对我国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中节能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到目前存在的问题,探讨出一套适合该地区居住建筑节能施工设计的关键技术,为建筑工程行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近些年,我国的民用建筑发展非常迅速,居民居住的房屋越来越高、越来越舒适。随着民用建筑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房屋建筑的施工质量也越来越高,因为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的高低影响到房屋建筑的质量。其中,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质量控制,对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加强对其的管理,才能确保质量的水平。本文阐明了房屋建筑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的关素提出了房屋建筑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