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运用国家生态足迹账户(NFA)计算方法(2010版),计算并分析2000~2009年福州市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旨在展示国外生态足迹计算方法研究最新进展,更准确地揭示近年福州市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状况。结果表明:2000~2009年福州人均生态足迹持续快速增长,由1.3118gha增至2.3906gha;人均生态承载力持续下降,由0.5480gha降为0.5057gha;生态赤字持续快速扩大,支撑经济发展由需要2.39个变为需要4.73个福州的生态承载力;碳吸收地在生态足迹结构中始终占据首位且呈快速扩大趋势,是福州生态赤字的主导因素;生态效率变化呈"S"形,目前福州生态效率高于福建省或我国平均水平,但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更远低于主要发达国家。  相似文献   

2.
用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方法计算结果表明,2 0 0 4年草海流域人均总生态足迹为2.7 2 8 hm^2/人,生态承载力为0.0 5 8 hm^2/人,生态赤字高达2.6 7 0 hm^2/人。从动态变化来看,2 0 0 0~2 0 0 4年草海流域人均总生态足迹呈逐渐上升的趋势,而人均生态承载力略微呈下降趋势,故生态赤字逐渐增加。从横向对比分析,与昆明市与云南省相比,草海流域的生态足迹较高,而生态承载力较低,因而生态赤字远远高于昆明市及云南省平均水平,人均万元GDP生态足迹也较高。同时,基于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计算结果,可对草海流域生态适度人口进行估算并对其合理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重庆市是中国最大的内陆山地城市,人类活动强烈,生态系统脆弱;而且长江三峡水库的85%位于重庆市境内,生态地位十分重要,对其生态问题进行研究具有特殊的意义。本文运用生态足迹的原理方法,以重庆市统计年鉴为基础,对重庆市1997~2005年的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进行了计算。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生态赤字与城市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逐渐加快,研究时内重庆市人均生态足迹呈递增趋势,由0.7269hm^2增加到1.0374hm^2,人均可利用生态承载力呈递减趋势,由0.5196hm^2减少到0.4586hm^2,期间生态赤字逐年加大,区域发展已经处于不可持续状态。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生态足迹法对上海市1985~2004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上海市入均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分别由1985年的1.9340hm^2、0.1582hm^2逐年增加至2004年的3.0459hm^2、0.5805hm^2,一而同期的入均生态赤字也由1.7958hm^2上升到2.6656hm^2。同时计算了万元GDP生态足迹,并预测了2010年的入均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最后得出,上海市入口对自然资源的利用逐年增加,目前已超出了自然生态系统的生态承载力范围,现有的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  相似文献   

5.
文章应用生态足迹的方法,以长治市2001~2005年统计资料为依据,对其5a的生态足迹进行了实证计算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长治市“十五”时期生态足迹呈上升趋势且大大高于当地的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现象严重,5年间生态赤字从2001年的2.8692hm^2人“上升到2005年的7.1238hm^2人^-1,翻了近两番。最后根据长治市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对“十五”时期长治市生态足迹进行了影响分析并提出了减小生态赤字、促进生态平衡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在生态足迹理论模型的基础上,以济宁市统计年鉴数据为依据,对济宁市1996~2005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济宁市人均生态足迹需求日趋增大,生态承载力逐步减小,到2005年人均生态赤字已达4.757hm^2,反映出济宁市对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的需求远远大于区域内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处于不可持续的发展状态。此外,利用灰色预测模型对济宁市2006~2010年人均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表明,2010年人均生态赤字将达到8.8852hm^2。最后,针对以上情况,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7.
利用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对天津市1989—2008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天津市人均生态足迹由1989年的1.64 hm2上升到2008年的1.65 hm2;同期的人均生态承载力则由0.27 hm2逐年上升到0.32 hm2;人均生态赤字由1.36 hm2降到1.32 hm2。虽然天津市人口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呈下降趋势、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之间的矛盾有所减缓,但生态足迹目前仍然超出了自然生态系统的生态承载力范围,现有的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生态环境处于较不安全的状态。  相似文献   

8.
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河北省生态可持续能力的评价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河北省2005年的统计数据为依据,对河北省生态足迹及生态承载力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河北省人均生态足迹为3.22338hm2/人,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52785hm2/人,人均生态赤字高达2.69553hm2/人,生态足迹超过了生态承载力,对生态资源的利用出现了生态赤字,其经济发展模式呈现弱可持续特征。  相似文献   

9.
曹新向 《经济地理》2006,26(6):1062-1066
根据生态足迹模型,构建了旅游地生态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和方法,并以人均旅游生态足迹和人均旅游用地承载力的比值I来确定旅游地生态安全的状况。以开封市为研究区域,采用以上指标体系,对2005年开封市旅游生态安全状况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2005年开封市人均生态旅游足迹为0.02361hm2,其中交通足迹最大,占到88.9%;其次是餐饮,为7.72%。人均旅游用地承载力为0.04180hm2,生态安全度为0.56,处于一种一般状态或者说较为安全的状态。通过计算也发现开封市旅游生态安全度在增大,说明旅游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压力越来越大,因此,关注旅游生态问题应当成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最后对模型的应用前景和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以生态足迹理论为基础,将旅游生态足迹引入区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究,阐述了旅游生态足迹的概念,并构建旅游生态足迹模型,用于衡量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以泰安市作为研究对象,对泰安市2008年生态足迹和旅游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2008年泰安市人均旅游生态足迹为0.125hm2,人均旅游生态承载力为0.010hm2,人均旅游生态赤字达0.115hm2,其旅游业发展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最后分析了旅游生态赤字产生的主要原因,并为实现泰安市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张占平 《经济论坛》2014,(2):4-7,18
本文利用生态足迹法研究了河北省2006~2011年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并计算了万元GDP生态足迹。计算结果发现,2006~2011年,河北省人均生态足迹逐年增加,由2.8173 hm2增加到3.3233hm2;人均生态承载力变化不显著,基本维持在0.5640hm2~0.5759hm2之间;人均生态赤字由2.2509hm2增加到2.7548hm2,年均增加4.1%。万元GDP生态足迹则由0.97 hm2降低到0.46 hm2,资源产出效率在增加。  相似文献   

12.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可持续发展的程度,有关学者努力探寻能定量衡量国家或地区发展的可持续模型和方法,其中生态足迹就是一个通过相同单位比较人类需求与自然供给的易懂、清晰、直观模型。文章基于生态足迹模型对一个少数民族众多的贫困县进行定量分析,结合一些相关指标,进行地区间横向对比。研究结果表明,2004年从江县的人均生态足迹为1.30007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1.53896hm^2,虽有人均生态盈余+0.05422hm^2,但根据中国可持续发展等级,从江属弱可持续发展等级。依据分析弱可持续发展的原因提出了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3.
生态     
《经济月刊》2010,(12):110-111
我国生态承载力增加 生态赤字扩大 记者从11月15日召开的“中国生态足迹报告2010”发布会上获悉:2005~2008年,中国生态足迹增长速率较之前五年总体有所放缓,生物承载力持续增加。然而,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均生态资源稀缺、处于经济快速发展的发展中国家,生态足迹增加的速度远高于生物承载力的增长速度,生态赤字在逐年扩大。  相似文献   

14.
基于生态足迹方法对广西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动态的研究.利用生态足迹模型计算了广西1995年到2010年中主要年份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结果显示,广西的人均生态足迹从1995年的为1.0775hm2增加至2010年的2.7421 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从1995年的0.4052 hm2减少至2010年的0.2935 hm2,反映了广西已经处于一种不可持续发展的状态.最后为广西的发展走可持续道路提供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宝鸡市2004年生态足迹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态足迹是度量可持续发展程度的一种方法,可定量反映区域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环境产生的压力和影响程度,为评价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本文运用生态足迹方法,根据宝鸡市2005年统计资料,对宝鸡市2004年生态足迹进行计算,并得出2004年该市人均生态足迹为1.888 7hm2,可利用的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462 7hm2,人均生态赤字1.426hm2,这反映了宝鸡市的生产、生活强度超过了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城市生态系统所受压力偏大。最后,针对宝鸡市的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的利用特征,本文还提出了缓解宝鸡市城市生态压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基于生态足迹理论,采用2002—2007年绥宁县统计年年鉴对绥宁县(2002—2007年)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承载力进行计算与分析。表明:在2007年,绥宁县人均生态足迹为2.5089hm2.cap-1,而实际人均生态足迹0.7656hm2.cap-1,生态赤字1.8365hm2.cap-1。六年来绥宁县的生态赤字呈现增长的趋势,区域的发展处于不可持续状态。最后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贺州市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足迹法是近年来比较流行的定量测度可持续发展的方法。本文在介绍生态足迹法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对贺州市2008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贺州市2008年生态赤字达到了0.912889公顷,城市生态系统处于弱不可持续发展状态。最后,提出了协调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南京市生态足迹变化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研究1992~2005年南京市生态足迹的变化,文章认为南京市人均生态赤字与人口、GDP表现出明显的相关性。根据人均生态足迹的研究结果,化石燃料用地占主导地位。在人均生态承载力上,南京市人均生态承载力中耕地占到整个生态供给的近90%。从2002年开始,南京市赤字已超过12.99×10^4km^2,超过南京市自身国土面积的20倍,处于不可持续状态。因此.南京市需尽快进行社会经济结构调整,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对耕地实行严格的保护,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降低能源消耗等,从而减少生态赤字.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生态足迹的理论和方法为度量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审视角度。利用生态足迹模型,依据河南省2002年、2004年、2006年、2008年和2010年5个年份的统计资料,计算和分析了河南省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供给的变化,并在此基础上以省辖市为单位研究了2010年河南省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供给的空间分布格局。研究结果显示,河南省2002年、2004年、2006年、2008年、2010年的生态足迹始终大于其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呈扩大趋势,分别为3 194.04×104hm2、4 504.54×104hm2、5 167.95×104hm2、6 324.59×104hm2、7 323.16×104hm2,表明河南省的经济发展超越了其生态承载力供给范围,处于一种不可持续状态;空间上由于生态承载力供给和生态足迹分布不平衡,导致生态赤字在空间分布上也存在差异,生态赤字严重的地区主要集中在河南省中部及北部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以高耗能产业为主的一些省辖市。  相似文献   

20.
李翔  王忠平  杜欣 《当代经济》2010,(17):41-43
本文研究采用能源生态足迹模型,定量核算了2004至2008年北京市能源生态足迹和承载力,并运用能源足迹产值、能源足迹强度、万元GDP能源消费量以及能源弹性系数多指标,分析了北京市在2004至2008年期间的能源利用情况。结果表明,北京市人均能源生态足迹与人均能源生态承载力成同方向变化且处于能源盈余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